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十讲▪P2

  ..续本文上一页行。是故弥勒。若有菩萨发起精进。于智慧中当勤修习。

  我们都应发起精进,勤修智慧。智慧从何而来?来自于深入经藏,来自于我们的清净心。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善说初业菩萨乐于愦闹、世话、睡眠、众务、过失。世尊。云何名为戏论中过。若观察时令诸菩萨当得住于寂静无诸诤论。

  戏论,即没有真实意思的言论话语。若明白了戏论的过失,就会安住于寂静无诤论处。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戏论过失。无量无边。我今略说有二十种。云何名为二十种过。一者于现在生多诸苦恼。

  若每天多于戏论,就会生起诸多的烦恼。

  二者增长嗔恚退失忍辱。

  增长了嗔恨心,而没有了忍辱心。说到忍辱,亲佛法师讲到了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的家里人来信说,为了宅基地和邻家闹起了矛盾,让在京做大官的曾国藩出面摆平此事。但曾国藩没那样做,而是在给家人的回信中写到,“千里修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以此来说服家人。

  我们寺院所在的这个村子,前几年出过这样一个事情:兄弟俩,老大经济条件好,人很蛮横。老二经济条件略为次之。俩人相邻而居。弟弟家的地势较低,下雨时水常积满院中,所以弟弟想在院内修一个下水管道,但需要通过哥哥的院子。但老大坚决不同意,认为这样影响了自己的利益。兄弟俩常为此事起冲突。在一次争吵中,弟弟一时气急,拿刀捅死了哥哥,之后逃往外地。他们的母亲因为此事,精神失常了。你看,因为一个小小的下水管道,弄得家破人亡。 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高,忍一忍风平浪静”,这是很有道理的。在六度波罗蜜中,忍辱最为第一,是持戒精进等所不能及的。大家想想自己在忍辱方面做得怎样,是不是一切都能去忍受退让呢?

  忍辱的故事有很多,大家常诵《金刚经》,里面讲到,佛做忍辱仙人时,歌利王将其分身,佛陀依旧毫无嗔恨心。

  还有一个白隐禅师的故事:从前,有个日本的姑娘和人恋爱,未婚先孕了。父亲追问她孩子的爸爸是谁,姑娘说白隐禅师是孩子的爸爸。愤怒的父亲便找到白隐禅师,用棍子把他痛打了一顿。白隐禅师面对这种不白之冤,无由之祸,也没有辩解,也没有抵抗,就任由那位狂怒中的父亲把自己揍了一顿。后来,孩子生下来之后,被扔给了禅师,禅师也就把孩子接受下来,悉心照料,每天辛苦地 各方乞讨奶水喂养孩子,日日时时面对大众的讥笑、谴责、鄙视和辱骂。后来,姑娘的情人从外乡避过风头之后回来,看到这种情景,心生负疚。他与姑娘一同来找禅师请罪,并向大家说明了真相。值此峰回路转的时刻,禅师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只说:"既然孩子是你们的,你们也愿 意要了,那就把孩子抱回去好好养育吧。"你看,白隐禅师是一个断除了我执的人,他的忍辱境界是多么高啊!

  三者为诸怨对之所恼害。

  诸怨,即冤亲债主,冤家对头。佛教里常讲,守清净戒律的人,龙天护持。破犯戒律的人,鬼神扫其足迹。一个沉忱于戏论的人,诸冤家对头就会常来陷害他,让其生起烦恼。

  四者魔及魔民皆生欢喜。

  要知心魔不起,外魔莫犯。心正邪法亦是正法,心邪正法亦是邪法。十法界唯心所生,心想佛时即是佛,心想魔时即是魔。大家一定要有正知正见,把握住自己,一切法都在你自己心中。

  五者未生善根皆悉不生。六者已生善根能令退失。

  七者增诸斗诤怨竞之心。

  喜欢戏论的人,好胜心很强,有好胜就生起争执,好强斗狠。

  八者造作地狱恶趣之业。

  一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是恶业。

  九者当得丑陋不善之果。

  喜欢戏论的人,会有丑陋的果报。进到寺院的人,看到佛像,就会感觉佛的形相是那么端庄,仪容是那么庄严。要知道佛百劫修得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有这样一个记载:佛陀上忉利天为母说法,整整一个夏季,优填王非常想念佛陀,就命目犍连带引工匠上天造佛像,目犍连恐后世造出的佛像无所表彰,于是亲自将三十二位工匠引上天,每一工匠造一相好,用旃檀木雕刻三十二相好的佛像。佛陀从忉利天下来时,优填王将木佛像放在宝阶上,木佛像立即自行七步,五体投地迎接于佛,佛即为木佛像摩顶受记:“汝于来世广作佛事。”并敕云:“我灭度后,造立形像,一一似佛,使见者得法身仪则,乃至幡华供养,皆于来世得念佛三味,具诸相好。”

  十者舌不柔软言词謇涩。

  戏论的果报是说话困难。

  十一者所受教法不能忆持。

  正念常常忘失。

  十二者于未闻经闻之不悟。

  读诵、听闻不容易开悟。

  十三者诸善知识皆悉舍离。十四者诸恶知识速当值遇。

  十五者修行于道难得出离。

  “道”是指大小乘佛法。

  十六者不悦意语数数常闻。

  常常听到不称意的言语。

  十七者在在所生多诸疑惑。

  “在在”是生生世世,烦恼覆心,于正法多生疑惑。

  十八者常生难处不闻正法。

  “难”就是三途八难,闻不到佛法。

  十九者修行白法多有障碍。

  “白法”是善法。

  二十者于所受用多诸怨嫉。

  总会招来嫉妒、埋怨。

  弥勒。是为菩萨耽著戏论二十种过。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十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