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密乘氣論
密乘從大乘如來藏系哲學出發,重在于真心所具妙有一面建立瑜伽理法,並受印度教曼陀羅、诃陀、呾特羅瑜伽的影響。對風大、氣比顯教重視。後期流行的無上瑜伽密,較下叁部密法更重氣,有一套獨特的氣論。
早期的下叁部密法,以五大表如來所證、衆生本具的五智,含有五大爲智慧體性的思想。日本空海大師據此立“六大緣起”說,謂六大爲法界體性,能造如來五智叁身、四種淨土及衆生種種身土,衆生身與如來身六大無別。六大概括爲色、心二法,兩者互依,圓融無礙。《即身成佛義》雲:“四大等不離心大,心色雖異,其性則同。色即心,心即色,無障無礙。”這與大乘圓教的心色不二論基本一致。
無上瑜伽引入了印度傳統的“蒲拉那”,近世多譯爲氣。人身所有氣,《金剛 鬘續》列有108種,重要者爲根本氣與支分氣各五種。根本氣五種是:
持命氣(prana)又稱“命根氣”,爲人生命之本,能生自我執著,以空大爲體,藍色,住于臍下四指叁脈會合處,當于道教內丹學所說先天真陽之氣。此氣若稍錯亂,令人昏迷、瘋顛乃至死亡。
下行氣(Apana),起排濁攝精的作用,以地大爲體。黃色,住于臍下的海螺脈部位,若錯亂能致下半身病。
上行氣(Udana),維持飲食、言語等上半身的機能 ,以火大爲體,紅色,住于喉間。若錯亂能生上半身病。
平住氣(Samana),主消化吸收,以風大爲體,深綠色,住于心輪前方,若錯亂生腹中疾病。
遍行氣(Vayana),遍行全身,維系肢體運動的功能,以水大爲體,白色,住心輪左方爲中心,遍布全身。若錯亂致神經系統病。
支分氣五種,分別維系五種感覺官能:一行氣(龍氣),行于眼生視覺;二循行氣(龜氣),行于耳生聽覺;叁正行氣(海馬氣),行于鼻生嗅覺,四最行氣(提婆氣),行于舌生味覺;五決行氣(財生氣),行于身生觸覺。這五種氣依次住于心輪之西南、西、西北、北、東方脈 ,隱于眼耳鼻舌身五根,以空、風、火、水、地五大爲體,若錯亂則生五根病 。
無上瑜伽十種氣的名義,與印度教瑜伽如《南枳羅奧義書》等所說大同小異,蓋有取于印度教。
無上瑜伽又分氣爲業氣、智慧氣兩類。業氣指凡夫業報身所具地水火風四大之氣,此氣源自父母和合時的“紅白菩提心”(精血),在胞胎中與母氣相連,出生後住于臍輪爲根本,通過呼吸與外氣交換。氣以鼻爲門戶,穿左右二脈, 曆心喉頂臍諸輪而出人,每日凡出入21,600息,其中從左鼻孔出者爲月氣,從右鼻孔出者爲日氣。
智慧氣以空大爲體,藍色或具各色。此氣從人兩鼻孔道之中央同時出入,每日凡出入675次,一半外行,一半趨入中脈。能趨入中脈,是此氣的特性。
無上瑜伽還說人身內氣的循行,與天地日月運轉的節律有一致性,如外一年十二月,內則內氣一日循行十二宮;外一年爲21,600時,內則每日出21,600息等,這與道教內丹人身一小天地說頗相合契。
無上瑜伽說氣循行的軌道爲脈(nadis),周身的脈有七萬二千之多,最重要者爲左中右叁脈。脈並非神經、血管,其功用相當于中醫的經絡,在解剖學上尚找不到根據,當依瑜伽靜定中的直觀建立。氣之凝聚爲明點(bindu),略當于道教所說精、真水,爲生物能量凝聚體。氣、脈 、明點組成人內在的微細生理機製,名曰“細身”。
無上瑜伽氣論與顯教的主要不同點是:無上瑜伽重視物質,以五大爲心識、五蘊的體性,以心識爲五大氣的作用。傳爲龍樹造的 《五次第論》說:“一切有情命,名風(氣)作諸業,此是識所乘,五性亦十性。”謂十種氣爲心識的乘騎。《大圓滿禅定休息要門密論》雲:“心依于身,身之根本爲脈,脈中有氣與明點,是氣與明點依于脈,脈又依于身也。”具體地說,空大氣爲識蘊(阿賴耶識)之體,火大氣爲受蘊之體,水大氣爲想蘊之體,風大氣爲行蘊之體,地大氣爲色蘊之體。氣爲體,心識爲用,體用不二,不可分離。喻雲:“心如無足之人,氣如無眼之馬。心依氣存,氣從心使。”(《大圓勝慧澈卻脫噶全書》)這與道教內丹學有關性命、神氣的論述同一基調。
從氣爲心體的觀點出發,無上瑜伽還說心的煩惱妄情,必然在細身中有其物質基礎,表現爲脈的纏結、氣的阻滯。凡夫心理上的煩惱,以中脈阻滯不通、業氣出入爲生機基礎。因此,無上瑜伽非常重視煉氣、淨脈,以修氣脈明點爲圓滿次第見道成佛的必由之徑。有寶瓶氣、金剛誦、拙火定等專煉氣脈明點的禅門,旨在充分發揮心的宰製作用,令氣從心使,使周身一切氣入住融于中脈,轉凡夫業氣爲智慧氣,引生心寂,從心寂上體認、觀照自性光明--淨菩提心。無上瑜伽以淨菩提心(自性清淨心)爲心的最細分,稱“最細心”,說它也有實體最細風,最細風即最微細、根本的能或場,可解釋爲宙宙統一場、基礎場之類。無上瑜伽說最細風、心一體不二,言思不及,僅可內證。
無上瑜伽雖重煉氣,似近于中印外道行徑,但把煉氣歸于修止,強調須在煉氣所生心寂上修觀,觀自性清淨心,生無我見,其觀法與顯教觀心並無二致。而且在修氣脈明點時,強調始終以般若慧印持,不落執著。就整個哲學體系而言,無上瑜伽仍立足于如來藏心,認爲萬法包括氣在內皆如來藏心所具所現,以如來藏心爲體,與大乘圓教的見地無別。而且修氣脈點,在無上瑜伽密法中僅屬大多數中下根器的衆生宜修的方便法門,據稱從此入手,身體上易見效應,易得身神通及臨死時轉化肉身。而上根利器,可直入光明大手印等頓法,直下見性,依見起行,不須修氣誦咒,迳入涅槃果海。此類大密法,與顯教的圓頓禅門,實際上屬于一類,區別不大。
《佛教禅學氣論(陳重晖)》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