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識二十論述記講記 第廿一講▪P6

  ..續本文上一頁假使一座山,一個雷把它炸了,這座山就炸開一個缺口,滅掉了一塊,這是要待外緣的。“即隨此事長短一期,後方有滅”,就是這些色等法,可以經過一段時間,或長或短,若是桌子、凳子就短一點,若是山河大地就長一點,一直到最後,它才滅掉。

  

  起證如是現量覺時,眼識不住,故入過去,其境色等,一期未滅,故此唯破起此覺時能見已無,不破所見此時非有。設縱有故,應立量言:起此覺時必非現量,是散心位能見已無故,如散心位緣于過去百千劫事。破境一期,如余論說。

  

  “起證如是現量覺時,眼識不住”,眼識是心王心所,現證的時候,眼識不能盡呆在那裏,它是刹那生滅,你當時一眼看到這個青色,第二刹那,看到這個青色的眼識就滅掉了,“故入過去”;“其境色等,一期未滅”,而看到的青等境色,它卻不是刹那生滅,它還是存在。

  

  “故此唯破起此覺時能見已無,不破所見現時非有”,所以我們破的時候,就是利用這能見的前五識,它是要滅的,而它看的那些東西(其境色等),並沒有破,東西還存在(一期未滅),允許它存在,但是能見的眼等五識,你們也承認是要滅的,既然現量能見的識已經滅掉,不是現在了,那就不能叫現量。

  

  “設縱有故”,所見的色等境本來是沒有的,即使允許你有,也沒有問題,也可以破掉你。“應立量言”,且立個因明的量。“起此覺時,必非現量”,你說“我看到青顔色了”,起這個心王心所的時候,決定不是現量(你卻還認爲是現量)。爲什麼?“是散心位,能見已無故”,能見的心已經沒有,刹那過去了。“如散心位緣于過去百千劫事”,猶如我們散心的時候去緣百千億劫、早就過去了的事情,你說“我現在看到青色”也是過去了的事情,雖然那是一刹那之後,跟百千萬億劫的時間長短有別,但都已是過去事。

  

  這就把正量部破掉了。

  

  [名相注釋]叁種分別:一、自性分別,體唯是尋;二、計度分別,以意地散慧爲體(散謂非定,簡定中慧,意識相應,簡五識心,故第六識相應散慧,名爲計度分別);叁、隨念分別,若定若散,意識相應諸念,名爲隨念分別。(《俱舍論頌釋疏》卷第二)

  

  現在我們把“叁種分別”看一看。意識有叁個分別,前五識沒有這些分別。在《俱舍》裏說,前五識有自性分別,沒有後兩個分別。這個看了之後,對上文的“散心位”也可以了解。叁種分別即自性分別、計度分別、隨念分別,是根據《俱舍頌疏》裏邊的解釋。

  

  “一、自性分別,體唯是尋”,尋就是尋伺的尋。自性分別是最簡單的分別:這個是什麼東西?是長的還是圓的?等等,這麼簡單地一照就完了,推度的力量是沒有的。

  

  “二、計度分別,以意地散慧爲體”,“意地”即第六意識,“散慧”,不是入定的慧,是散心裏的慧心所。計度分別定中沒有,以意地散慧爲體。

  “散謂非定,簡定中慧”,定中的慧作用是不一樣,這個計度分別是散心裏的慧心所。“意識相應,簡五識心”,它與意識相應,簡別于五識。《俱舍》裏說五識相應的慧心所也有,但它不是計度分別,只有自性分別;而唯識裏邊,連自性分別也沒有。“故第六識相應散慧,名爲計度分別”,所以與第六識相應的散慧,就可以計度了:這是長的,這是圓的,這是好的,這是壞的,這是什麼人,是哪裏來的,是什麼時候造出來的,心裏怎麼策劃,等等,都是這個散心的慧心所在分別。

  

  我們再看上文那個立量:“起此覺時必非現量,是散心位能見已無故,如散心位緣于過去百千劫事”,這個“散心”就是散心的慧心所。他沒有把這個“慧”說出來,實際上就是計度分別了,就是與第六識相應散慧,所以他加個散心,各式各樣的計度分別都是由這個而來。

  

  “叁、隨念分別,若定若散,意識相應諸念,名爲隨念分別”,定中也好,散地也好,跟第六意識相應的念心所,可以把過去的事情都回憶起來,就是隨念分別。

  

  前面我們說的都是計度分別:“我看到這個青顔色了”;“我”,本來沒有“我”的,你說有個“我”;本來能所都是虛妄的,你說“我能看到青顔色”,都是計度分別。本來這個顔色就是這麼一個色法,青色刺激一下就完了,你硬給它安一個名字,這叫青、這叫藍,我們漢人叫青色,英國人就不叫青,他們有他們的名字;藏地人也不叫青,也有他們的名字。這都是人給安上去的,天上的這個青顔色跟青沒有直接關系。每一個民族都可以安名字,都可以代表天上的這個青顔色,但是每一個名字都不一樣。那就是說,這個名字是假的,跟天上的青毫不相幹。

  

  到這裏就把正量部執著的“以現量境證明外境實在有”破掉了。正量部跟有部的差異,正量部說境可以相續存在下去,只有心是刹那生滅的。論主就利用心刹那生滅這個觀點來破,你觀察現量的那個心,早就過去了,不叫現量了;而境(一期未滅)隨它去,不破也沒有大關系。那麼薩婆多部,他們承認境也是刹那生滅的,論主就說,你心也好,境也好,都已成過去,哪還有什麼現量?把這個論點也破掉了。

  

  像這些,我的看法,不是太難,不曉得你們聽了怎麼樣。先消化一下,只要抓住要點,我感到難度不會太高。

  

  比如你抓住現量,什麼叫現量?現前、現在、顯現。尤其要抓住現在,他要用現量來證明外境實在有,他說“我親自現量看到青顔色了”這個話的時候,你就可以破他,說這些話時根本就不是現量了。現量是不帶名言的,而說這個話的時候,已帶名言,是第六意識的事情了;第六意識說這個話,已經在現量之後,現量的這個識早就過去,怎麼說是現量?既然不是現量,那就不能證明外境實在有。

  

  再一個,夢裏邊,也有同樣的情景,“我看到青顔色”,也有這個現覺,也是第六意識的事情。這個現覺,你說一定是實在有啊?也不一定。夢裏邊也可以看到顔色、聽到聲音,但是夢境,都是虛幻不實、沒有實境。那麼你說“我現在看到顔色、聽到聲音”,同樣跟夢境一樣,唯識所變,不是實在有的。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大家去回憶一下。

  

  下一節課如果來得及,就把考卷跟大家評議一下,哪些問題大家答得好,哪些答得不好,再討論一下;如果來不及,那只好再拖一段時間。因爲這兩天初八快到了,很多人要來,可能時間會緊張一點。總之哪一天我們看好之後,就花一些時間,在課上把考試題分析一下。

  

  今天就講到這裏。

  

《唯識二十論述記講記 第廿一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