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假使一座山,一个雷把它炸了,这座山就炸开一个缺口,灭掉了一块,这是要待外缘的。“即随此事长短一期,后方有灭”,就是这些色等法,可以经过一段时间,或长或短,若是桌子、凳子就短一点,若是山河大地就长一点,一直到最后,它才灭掉。
起证如是现量觉时,眼识不住,故入过去,其境色等,一期未灭,故此唯破起此觉时能见已无,不破所见此时非有。设纵有故,应立量言:起此觉时必非现量,是散心位能见已无故,如散心位缘于过去百千劫事。破境一期,如余论说。
“起证如是现量觉时,眼识不住”,眼识是心王心所,现证的时候,眼识不能尽呆在那里,它是刹那生灭,你当时一眼看到这个青色,第二刹那,看到这个青色的眼识就灭掉了,“故入过去”;“其境色等,一期未灭”,而看到的青等境色,它却不是刹那生灭,它还是存在。
“故此唯破起此觉时能见已无,不破所见现时非有”,所以我们破的时候,就是利用这能见的前五识,它是要灭的,而它看的那些东西(其境色等),并没有破,东西还存在(一期未灭),允许它存在,但是能见的眼等五识,你们也承认是要灭的,既然现量能见的识已经灭掉,不是现在了,那就不能叫现量。
“设纵有故”,所见的色等境本来是没有的,即使允许你有,也没有问题,也可以破掉你。“应立量言”,且立个因明的量。“起此觉时,必非现量”,你说“我看到青颜色了”,起这个心王心所的时候,决定不是现量(你却还认为是现量)。为什么?“是散心位,能见已无故”,能见的心已经没有,刹那过去了。“如散心位缘于过去百千劫事”,犹如我们散心的时候去缘百千亿劫、早就过去了的事情,你说“我现在看到青色”也是过去了的事情,虽然那是一刹那之后,跟百千万亿劫的时间长短有别,但都已是过去事。
这就把正量部破掉了。
[名相注释]三种分别:一、自性分别,体唯是寻;二、计度分别,以意地散慧为体(散谓非定,简定中慧,意识相应,简五识心,故第六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三、随念分别,若定若散,意识相应诸念,名为随念分别。(《俱舍论颂释疏》卷第二)
现在我们把“三种分别”看一看。意识有三个分别,前五识没有这些分别。在《俱舍》里说,前五识有自性分别,没有后两个分别。这个看了之后,对上文的“散心位”也可以了解。三种分别即自性分别、计度分别、随念分别,是根据《俱舍颂疏》里边的解释。
“一、自性分别,体唯是寻”,寻就是寻伺的寻。自性分别是最简单的分别:这个是什么东西?是长的还是圆的?等等,这么简单地一照就完了,推度的力量是没有的。
“二、计度分别,以意地散慧为体”,“意地”即第六意识,“散慧”,不是入定的慧,是散心里的慧心所。计度分别定中没有,以意地散慧为体。
“散谓非定,简定中慧”,定中的慧作用是不一样,这个计度分别是散心里的慧心所。“意识相应,简五识心”,它与意识相应,简别于五识。《俱舍》里说五识相应的慧心所也有,但它不是计度分别,只有自性分别;而唯识里边,连自性分别也没有。“故第六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所以与第六识相应的散慧,就可以计度了:这是长的,这是圆的,这是好的,这是坏的,这是什么人,是哪里来的,是什么时候造出来的,心里怎么策划,等等,都是这个散心的慧心所在分别。
我们再看上文那个立量:“起此觉时必非现量,是散心位能见已无故,如散心位缘于过去百千劫事”,这个“散心”就是散心的慧心所。他没有把这个“慧”说出来,实际上就是计度分别了,就是与第六识相应散慧,所以他加个散心,各式各样的计度分别都是由这个而来。
“三、随念分别,若定若散,意识相应诸念,名为随念分别”,定中也好,散地也好,跟第六意识相应的念心所,可以把过去的事情都回忆起来,就是随念分别。
前面我们说的都是计度分别:“我看到这个青颜色了”;“我”,本来没有“我”的,你说有个“我”;本来能所都是虚妄的,你说“我能看到青颜色”,都是计度分别。本来这个颜色就是这么一个色法,青色刺激一下就完了,你硬给它安一个名字,这叫青、这叫蓝,我们汉人叫青色,英国人就不叫青,他们有他们的名字;藏地人也不叫青,也有他们的名字。这都是人给安上去的,天上的这个青颜色跟青没有直接关系。每一个民族都可以安名字,都可以代表天上的这个青颜色,但是每一个名字都不一样。那就是说,这个名字是假的,跟天上的青毫不相干。
到这里就把正量部执着的“以现量境证明外境实在有”破掉了。正量部跟有部的差异,正量部说境可以相续存在下去,只有心是刹那生灭的。论主就利用心刹那生灭这个观点来破,你观察现量的那个心,早就过去了,不叫现量了;而境(一期未灭)随它去,不破也没有大关系。那么萨婆多部,他们承认境也是刹那生灭的,论主就说,你心也好,境也好,都已成过去,哪还有什么现量?把这个论点也破掉了。
像这些,我的看法,不是太难,不晓得你们听了怎么样。先消化一下,只要抓住要点,我感到难度不会太高。
比如你抓住现量,什么叫现量?现前、现在、显现。尤其要抓住现在,他要用现量来证明外境实在有,他说“我亲自现量看到青颜色了”这个话的时候,你就可以破他,说这些话时根本就不是现量了。现量是不带名言的,而说这个话的时候,已带名言,是第六意识的事情了;第六意识说这个话,已经在现量之后,现量的这个识早就过去,怎么说是现量?既然不是现量,那就不能证明外境实在有。
再一个,梦里边,也有同样的情景,“我看到青颜色”,也有这个现觉,也是第六意识的事情。这个现觉,你说一定是实在有啊?也不一定。梦里边也可以看到颜色、听到声音,但是梦境,都是虚幻不实、没有实境。那么你说“我现在看到颜色、听到声音”,同样跟梦境一样,唯识所变,不是实在有的。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大家去回忆一下。
下一节课如果来得及,就把考卷跟大家评议一下,哪些问题大家答得好,哪些答得不好,再讨论一下;如果来不及,那只好再拖一段时间。因为这两天初八快到了,很多人要来,可能时间会紧张一点。总之哪一天我们看好之后,就花一些时间,在课上把考试题分析一下。
今天就讲到这里。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廿一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