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五蘊論講記▪P31

  ..續本文上一頁薩迦耶見爲主,從薩迦耶見産生一切。“我見”是一切見的根本,“我執”,一切煩惱的根本,這個“我”就是最壞的東西。所以真正修佛教的,第一個攻的目標:“我”,就把我破掉。禅堂裏,受戒的戒堂裏邊,你說我要買東西,我要怎麼。啪!香板來了。我在哪裏?不准有我的。那麼下邊就是說一切見都從此而生,所以下邊的見就來了。

  

  【廣】 雲何邊執見?謂薩迦耶見增上力故,即于所取,或執爲常,或執爲斷,染慧爲性。常邊者,謂執我自在,爲徧常等。斷邊者,謂執有作者丈夫等,彼死已不複生,如瓶既破更無盛用。障中道出離爲業。

  “雲何邊執見?謂薩迦耶見增上力故”,從薩迦耶見根本,“增上力”,就是它的大力護持之下,就産生一個邊見,“即于所取,或執爲常,或執爲斷”,所取就是它說的我、我所,就于薩迦耶見所執的我、我所裏邊,它就執它是常的或者是斷的,它本身也是染汙的慧爲它的體性。

  那麼什麼叫常?《五蘊論》沒有,它就給你講了。“執常邊者,謂執我自在,爲徧”爲“常”,執我是自在的,我的意思是一、自在、常,這是決定有的。如果說我,我麼聽我的,我不自在的,這個叫什麼我?當然,我,自在才叫我。你說我不自在的,那這個就不是我了。要是我就是,我一切能自在。又常的、徧一切的,也就是一個的,如果有十個我,哪一個是你?那麼這是,這是外道的見,這個我決定是常的、自在的、徧一切處的,這是常見,執有這麼一個常的我,所謂神我,宇宙的精神等等,這些都屬于常見。

  那麼斷見呢?“謂執有作者丈夫等”,他也承認你這個人,有作用的人,但是在活的時候有作用,死了以後他就沒有了,跟物質一樣,就不再是一個有情了,不會投生了,就是說。“彼死已不複生”,死了之後再活不過來了。好象他們再舉個例,燈熄掉了它就沒有光了,什麼東西破掉了,它就沒有它的作用了,人死掉了也就完了,這是斷見。如瓶破無盛用,就不能盛東西了。你把它打爛了呢,它的作用就沒有了。人,活的時候有作用,種地、做生意、或者是政治裏邊搞什麼、戰爭、打仗等等,有作用。但是死了之後,作用,好象瓶打破一樣,什麼作用都沒有了。那麼這就是說斷見。

  常見、斷見有什麼害處?“障中道出離爲業”,常斷的見把中道之見障掉了,或者執常或者執斷,這是兩個邊見。中道就給你障掉了,中道障掉之後也不能出離了。我們出離要靠中道,佛教的中觀也好什麼東西,都是中道,中道沒有的話,你出離是沒有希望,這是邊見的害處。那邊見是什麼?常斷二邊。

  

  【廣】 雲何邪見?謂謗因果,或謗作用,或壞善事,染慧爲性。

  謗因者,因謂業、煩惱性,合有五支。煩惱有叁種,謂無明、愛、取。業有二種,謂行及有。有者,謂依阿賴耶識諸業種子,此亦名業。如世尊說:阿難,若業能與未來果,彼亦名有。如是等,此謗名爲謗因。

  謗果者,果有七支。謂識、名色、六處、觸、受、生、老死,此謗爲謗果。

  或複謗無善行惡行,名爲謗因。謗無善行惡行果報,名爲謗果。

  謗無此世他世、無父無母、無化生衆生,此謗爲謗作用。謂從此世往他世作用、種子任持作用、結生相續作用等。

  謗無世間阿羅漢等,爲壞善事。

  斷善根爲業,不善根堅固所依爲業,又生不善、不生善爲業。

  什麼叫邪見?這裏講了很多。這個也是我們要注意的,這一類就是邪見。“謂謗因果,或謗作用,或壞善事,染慧爲性”,這個前面有。

  什麼叫謗因?這是它的批注。因是業、煩惱性,這個我們要知道,叁界的因,就是煩惱業,叁界的果就是我們這個器世間、有情世間。世間,情器世間,是果。它的因是煩惱造業,煩惱業。那麼因就是指煩惱、業,煩惱、業,這是講十二因緣了。煩惱業有五支,煩惱有叁——無明、愛、取,這是十二因緣。這個你們十二因緣,有表看一看16。現在我們不是講十二因緣,知道就行了,現在我們不去廣講。這個講了就講一邊去了,我們把主題拿到。如果我們把十二因緣講起來,那很多,十二因緣還有幾個樣子,有刹那緣起、遠續緣起、連縛緣起、分位緣起——這是根本乘的,還有瑜伽的,還有中觀的十二因緣,各式各樣,變化很多,那麼我們不是講這個的時候。

  現在我們就把煩惱業,在十二因緣裏邊有五個,一共十二支,五個,煩惱叁支——無明、愛、取,業兩個——行、有。什麼叫有?“有者,謂依阿賴耶識(諸業種子)”,這個唯識的道理就來了,所以《大乘五蘊論》它就是講唯識了。依阿賴耶識諸業的種子,此亦名業,阿賴耶識裏邊,業,我們造的業,種子就藏在裏頭,這就叫業,有就是這個東西,也就叫業。本來我們講十二緣起裏邊,有就是業,那麼他給你再具體地以阿賴耶識來講。在阿賴耶識裏邊的業種子,就是業。那麼怎麼回事來證明呢?“如世尊說”,佛說過的,“阿難,若業能與未來果,彼亦名有”,這個業,假使能産未來的果的,現在是業,將來能産果的,這個就叫有,有支。那麼有、有又生生、老死,生是下一輩子,十二支叁際,生老死是未來世的,那麼有是現在造的業,將來能感未來的果的就叫有,這是解釋有。“如是等”,這樣子謗這個因的,謗煩惱,謗業不能感果的,這叫作謗因。

  很多人做了好事,他們說,“你呆了,花了那麼多錢,費了那麼多功夫,將來空空的什麼都不會有的,你搞幹什麼?”謗因。我們說在佛教裏邊供養決定有好處。“你看你供養,錢都花掉了,家裏也窮了,這麼好的東西得不到”。我們溫州有個居士,人家都買房子,他本來收入就不大,又供養叁寶了,房子買不起,他的女兒,孩子,女人天天罵他,“你這個笨蛋”什麼什麼,罵得他一個錢都不值,“人家都買房子去了,都搞享受去了,你看我們這個,孩子還睡在地下,這麼個小房子”等等等等,天天罵他。他也沒有辦法,但叁寶信心沒有退,這個很好。這是謗因。

  謗果,我們說,果,十二支裏邊有七個支,七加五十二支,識、名色、六處、觸、受、生、老死,識、名色、六處、觸、受,這是現在世的,生、老死是未來世的,一共是七支。“此謗爲謗果”,謗果,他這裏說一些十二因緣,實際上謗果就是說,這個果是沒有的,這個因,造了這個因將來感不了果,你這個果也是不會産生的,等等。謗因謗果,就是謗無因果,這個,邪見。

  “謗無善行惡行”,謗無善行惡行叫謗因,謗無善行惡行的果報麼叫謗果。你做好事壞事都是白白的,所以說樂得做壞事,你做了壞事,搶了錢好去享受,做了壞事享受,到處財色名食睡,到處享受。難得做個人,一輩子幾十年,你不享受,你不是錯過機會了等等這一些。佛在世的時候也有,有一個順世婆羅門,佛在做太子的時候到處訪道了,他去問他這個,他是因爲看到無常痛苦等等,經常在考慮這個問題,一個婆羅門就對他說,“你想這些幹什麼,做一個人,有吃就吃,有用就用,趁這個時候年輕,正好享受,你啥都不要想,就是吃喝玩樂就可以了”,這樣子,這種哲學也有。這是謗因謗果的。善因沒好果,那麼謗果就是說你做了善行惡行,沒有什麼好果壞果的,沒有的。這是謗因果。

  還有“謗無此世他世”,謗沒有父沒有母。父母不是有的嘛,怎麼說沒有父母的呢?這個很奇怪,他有道理。謗“無化生”有“衆生”,這是謗作用。什麼叫“此世他世”?從這一生投到他生去,這個作用是沒有的,死了就死掉了,不會投生了,這個作用沒有。那麼“種子任持”,什麼叫謗父謗母父親是他的種子,母親任持他種子,在胎裏邊把他孕育生長,最後是出胎。這個他否定,他說我來就來了,養出來了,你父親跟我沒有關系,母親對我不生作用,這個就是謗父謗母,就是父母的作用否定了。“結生相續作用”,化生有情,我的投生,除了父精母血之外,還要一個第叁者參與,就是中陰。這個中陰沒有的,那麼你說結生投胎,相續這個作用也沒有的。生就這麼生出來了,什麼中陰投胎,沒有,就是誹謗作用。這叁個都是誹謗作用,從此世到他世,父親母親的任持種子的作用,中有結生的作用,都否定。那麼這些,很多一些講普通的都是這麼說的。

  “謗無世間阿羅漢等”,這是“壞善事”,它不是有四種嘛,最後一種壞善事,沒有阿羅漢的果,等等什麼東西,都是騙騙人的,沒有的。

  這些,“斷善根爲業”,那麼它的最後的作用——斷善根!邪見的作用就斷善根,最上品的邪見要斷善根的,所以說邪見是一個很危險的東西。善根一斷就完了,這個人就是對善沾不到邊際了,不但是佛法沾不到邊際,世間善也沒有了,就是這個絕對的壞蛋,一點善的味道都沒有了。“不善根堅固所依爲業”,不但是善根斷掉了,不善根,就是貪瞋癡這叁個東西,“堅固所依”,牢牢地就靠在它身上。“又生不善、不生善爲業”,這一個,既然是壞了善根之後,這個邪見,它只能生不善,不能生善的,邪見不會生善法的,只是産生不善的,不善的越生越多,善的就生不出來。

  所以邪見是五個見裏邊最討厭的東西,一定不要有。一般就是說,邪見——撥無因果。那這裏講的很寬,不但是撥無因果,謗因、謗果,還有謗作用,還有壞善事——世間上沒有修行的,證阿羅漢果、初果、二果、成佛,都是沒有的,這一類。那麼這些東西都屬于邪見。

  那麼我們說還有五個見,一共講了叁個,還有兩個明天講,因爲這個見,這裏講得很仔細,其它的論卻沒有這麼仔細。《俱舍論》裏也比較仔細的,《百法明門論》裏簡直不講,五個見的名稱一說就完了,它就合在一個見裏頭,所以這個裏邊,互相有參考的價值。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裏。

  

  第七講

  

  昨天他們小組裏討論的一個問題,“苦苦具”,這個我們是沒有講。這個講貪瞋的時候,貪是“于有有具染著爲性”,瞋是“于苦苦具瞋恚爲性17”,…

《大乘五蘊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