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種外面的力量,推著你去幹這個做那個。但當這個外面的力量不存在時,你有可能就不再去做這件事了。就像我常說的,士兵退役後便不再受軍規的約束一樣,因爲軍規是外在的。所以這是非常可怕的。因爲它不可能永遠在你身邊。所以,我們要學會的一點是,要突破這些概念化。並不是說我們從今天開始就要開始去殺生,或者是就要開始去偷盜,而更應該要做到的是,在我們的概念中更能夠去了解這一點寬容這一點的時候,這也許才是一個真正的佛陀追隨者要做到的。
也許我們會有很多的借口說我們暫時真的做不到,我們覺得善就是善,惡就是惡。我們覺得我們突破不了這個界限的時候,這只不過就是一種借口。我們能夠突破的。你只要想突破,就能夠突破。就是我們太不想突破了,我們太想留在這個地方,我們爲了想留在這個地方可以讓借口非常非常的荒唐——因爲我滿身罪業,我應該活在忏悔的世界當中——這是你的選擇沒錯,但它給你帶來的後果是非常非常不好的。我們更應該做到的一點——舉個例子,前兩天有個居士打電話給我,很著急地跟我說,哎呦師父啊師父,怎麼辦怎麼辦?我好幾天了才發現我的轉經輪在倒轉——她爲此著急害怕得不行。當時我就說,急什麼呢?你想個辦法讓它順著轉就行了,然後忘記它倒轉的事,你不要去追究它爲什麼會倒轉,你找不到原因的,你找不到理由的,這世界有太多的爲什麼,你想把所有的爲什麼都找出答案來,你找不出來的,你要做的不是去找爲什麼,很明顯的,轉經輪倒轉了,所以在哪裏一定是出了問題,你把這個問題解決了讓它順時針轉就可以了,你不需要留在那種焦慮、忏悔和恐懼當中。
我的大恩根本上師依怙主-佐欽-白瑪格桑仁波切在2010年夏天傳講大圓滿時說了一個禅修方面的開示,對于我來說,是個很大很大的收獲。上師說——當你在禅修時,發現你的心已不在禅定,發現多了許多煩惱,多了許多不該有的東西的時候,你會爲此而感到忏悔,爲此而感到傷心,但你該做的不是這個,你該做的應該是:像大人看見一群小孩在玩耍一樣,你只是一笑而過就可以了,你不要爲此而去忏悔,你不要爲此而去傷心。
就像一群孩子在一邊玩得天真開心時,我們不可能跑過去數落他們“你們不應該這樣玩,你們怎麼這麼天真這麼幼稚無聊呢”。只要是個正常人,誰都不會跑到孩子堆裏做這件事的。就和這個一樣,孩子們本身就是天真幼稚的。所以禅修當中有一些煩惱痛苦,這些是非常自然不過的,你只需要一笑而過。當你沒有煩惱念頭時,你才是真的不正常了。所以你必須要有這些。而這些不能變成是你一輩子忏悔的事情,更應該是一笑而過接納這些,這些才是一個真正的佛陀追隨者能夠做到的——像個勇士一般的心情——我想更應該要做的是這一點,而不是留在忏悔當中。一定要突破出去,法王如意寶曾經講過這樣的話——很多人,尤其是藏地人,追求死的時候怎麼的安詳,走得多麼得吉祥,多麼的安靜,很多人都會追求這個,這不見得是好的,爲什麼呢?因爲當你走得非常安詳、非常舒服的時候,你根本體會不到你已經死了。這是很可怕的。你死的時候你要痛苦,越痛苦越好,越難受越好,這才是死亡的征狀。就和這個一樣,當我們有一個這樣的痛苦時,我們才會體會到死亡。體會到死亡的恐懼,我們才有可能放下死亡。同樣,禅修也是,有了煩惱念頭,我們才能體會禅修,才能放下“禅修”的概念而去禅修。上師們的一切一切,都值得我們去細細體味。所以我們要知道的是,不要把佛法概念化,當佛法概念化了,你的佛法就不是真正的佛法了。
回到正題上來。通過對壽命無常的觀修,我們對皈依又一次升起了感恩的心情。接下來第叁個共同前行是“因果不虛”。什麼叫作“因果不虛”呢?我們種下了什麼樣的因,就會結什麼樣的果。我們在座的人,在往昔生世裏肯定是種下過一種善的因,也許我們曾經前世一起許過願,能夠用一種佛法的方式再次相聚在這個世界上,也許我們因爲這樣的一個發願,于是我們在這個末法時代,在這十幾億中國人口中相識相認,這就叫因果不虛。這是我們曾經種下過的一個善因,結了這樣一個善果。有善的因果存在,自然惡的因果也是存在的。我曾經打過這樣的一個比喻——我們每個人都有個後院,在這個後院裏種著很多有毒的果子和無毒的果子。這些果子都是在我們的每個動念下種下的種子而長成的,這些種子在不斷地開花結果,當它完全地成熟時,你願意吃也不好,不願意吃也好,它都是你自己後院裏的果實,你賴也賴不掉,不可能賴給別人家。無論你喜歡不喜歡,酸甜苦辣,什麼樣的味道都有,都是你曾經種下的,所以這些味道你都得去享受,這就叫“因果不虛”。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能夠碰到很多關于“因果不虛”方面的實例。很正常的。在自己的生活當中,很能夠碰到這樣的事情。大家可以回看一下我們的過去和現在,也許我們會碰到一些這一生裏種下的種子現在已經成熟結果了,也許我們會碰到一些我們想不通的,覺得“我不應該是這樣的狀況”,這有可能是你往昔生世種下的種子現在成熟結果了。佛法裏講輪回的存在,你信也好,不信也好,輪回不是只爲佛陀追隨者存在的,它爲一切衆生而存在。一切衆生都活在這輪回當中。你願意也不好,不願意也好,你就在這輪回裏面,不斷地轉,自然因果就會保留在你的後院裏。當結果的時候,什麼味道你都得要去吃。當我們懂得這些道理的時候,佛法給了我們一個方便法門,給了我們一個工具,讓我們能夠把這些有毒的種子逐漸拔除,甚至最後完全不存在。這就是我們了脫生死,從輪回裏解脫出去的方式。
那什麼叫作解脫?何來解脫?解脫就是我們跑到某一個境界去享受嗎?有可能不是。解脫只不過是我們,就像我之前一段時間提過的一樣,解脫只不過我們不懼怕死亡了,因爲死亡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約定的象征。它證明著我們約定了某一件事情也做著某件事情,這才是真正的解脫。就像高僧大德們一樣,就像DB法王一樣,能夠很輕松地寫一封信,說我的下一世會在哪裏出現;或者是當死亡變成一種度假的時候——我累了,我要去度假,度一段時間的假我再回來。當死亡變成這樣的時候,才叫解脫。而不是跑到某個境界去享受。也許當我們可以做到“無我”的概念時,完全忘記“我”的因果、“我”害怕的因果時,諸佛菩薩的境界或許就能夠在那個時刻爲你存在;當你完全沒有放下“我”,你所做的一切只是因爲害怕你自己的因果時,是沒有什麼極樂世界的境界等著你的。因此我們更要做的是抛開自我,放下自我。
然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感受到“因果不虛”的時候,也感受到我們能夠依靠佛法的時候,感受到我們能夠遠離這個左右我們的因果、讓這種因果變成一種約定也好、變成一種我喜歡我想要的一點的時候,這個力量是誰帶給我們的呢?那就是皈依,那就是叁寶帶給我們的。所以我們又會出現一種感激的心情、感恩的心情,這種高潮就又會上來。這就是第叁個前行,是讓我們因爲得到皈依戒而感動興奮的那種心情持續下來的第叁個工具。
之後是第四個工具,“輪回過患”。“輪回”我們剛剛涉及到了一點,那輪回究竟是什麼?在叁界當中存在一個輪回,這個輪回由六種生命形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六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羅道、天道)”組成的。我們就在這裏面不斷地轉。怎樣才能突破這個走出這個呢?走不出這個輪回,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害怕死亡。情不自禁地害怕死亡,你也左右不了你的下一世會去哪裏。也許你會比現在更糟,也許那時候你愚癡得連想害怕死亡都做不到,連死是什麼你都有可能不知道,你有可能會落入這樣的地步,這樣的痛苦,這樣的輪回裏面去。所以我們就像之前提到的一樣,在這六種生命形態的輪回當中,我們要突破出去,要遠離這六種生命形態的輪回。可要怎樣去遠離呢?在這六種生命形態的輪回當中,我們現在依然會有對于人類的一絲愛,一種執著,還想得到人身的執著。這種執著從何而來呢?就是一個“我執”。當突破我執時,你也會想要得人身,但這已經不是對自我的執著了。但現在我們還想得人身的這一點,它就是一種我執的狀態停留在那裏,這非常可怕。你那麼想得到人身,但你敢確定你下一世還能得到這個人身嗎?
輪回它不斷地轉,就像賭場裏的輪盤賭一樣,它會轉到哪裏不一定。如果你希望它一直停留在某處它是沒法停留的,它有可能會轉到你不喜歡不希望的那一面,那時候你就糟了。所以我們現在能夠做到的一點就是依靠佛法,也就是能夠在輪盤賭上做個手腳。你會發現你皈依叁寶、接觸佛法以後,你發現到——哦…我原來是可以做個手腳出個老千的,讓它永遠停留在這裏——你會發現皈依可以給你帶來這個方便、這個後門,告訴你怎麼樣讓它永遠停留在這裏,讓你是一直的贏家。這時候你就突破了輪回。這就是皈依帶給你的突破。因爲我們不斷地輪回,我們害怕輪盤賭的指針指向了我們不希望停留的地方,我們爲了這個恐懼吃不好睡不好,整天想著的就是這一點。現在皈依就給了你一個方式,讓它永遠停留在你希望的那一點,就像一個約定一樣,讓它永遠在那裏等著你。你就知道了這樣一個竅訣、一個方便,在這場賭博遊戲中,你會發現這麼一個出老千的方式讓你贏出這場賭局,所以你又會爲皈依升起一種信心,一種感恩的心油然而生。
就在這四個共同前行的觀修中,我們不斷能夠發現皈依叁寶給我們的人生帶來的幫助、改變和改善,從而對皈依升起一波又一波的感恩之情。當我們的這種感恩之心不斷地堅固深厚時,我們才能有不斷的進步。也許今天我的講解方式和大家以往聽到的這方面開示完全就是兩種不同的論調,糊裏糊塗,不知道這個藏地來的出家人在講什麼。…
《共與不共前行修法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