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貧賤,最痛苦的乞丐,驟然獲得十萬八萬的財寶,解除一切貧窮困苦的苦惱,當然是感到惬意和愉快,但在大富長者看來,他的財寶是多麼渺小和有限,而後者等如富可敵國的長者,但他的財寶決非偶然僥幸而得,而是積年累月慘淡經營中蓄儲得來的。菩薩亦爾,由叁大阿僧祗劫修福、修慧而積集得來的無量功德法財,故財寶是無窮無盡,是富裕而充實的。可見前二種解脫是狹小,是有限,是不究竟的;而後一種解脫才是偉大,是無限而且究竟的。前者偏重于自利,後者偏重于利他;前者是佛教的一部份皮毛,後者是佛法的骨髓和整體。前者是假設的解脫,有如化城;後者才是真實的解脫,有如寶所。是以前後涅槃的境界,勝劣與精粗,誠不可同日而言。
七、解脫的證得
在漫長的黑夜裏,誰不渴望光明降臨?在這戰禍蔓延,人心徨徨的雜亂世紀中,誰不向往安甯、寂靜與永久和平的天國?在煩惱痛苦的牢籠裏,誰不希望獲得生命的真正自由與解脫?可是,安樂的天國在那裏?自由與解脫在那裏?盡管人不斷在追求自由,渴望解脫,但自由與解脫始終不因人的盼望和祈禱而降臨。致使人不是被內心的煩惱系縛,便是被外在環境束縛,永遠陷于苦惱中,過著悲慘的生活,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原因是衆生缺乏聞、思、修叁慧所致。由于不聞則不知;不知,如何進而思而修?既不思不修,解脫又從何而證得?故若想證得無住涅槃的解脫妙樂,非從聞、思、修叁慧下手不可。
然什麼是聞思修?聞思修又名聞慧、思慧、修慧。
聞慧:聞是人耳根的聽覺,亦是耳根對外界一切音聲的收錄。不過這裏並不是收錄一切歌唱的音聲,或聽取不合理的邪說,而是親近善知識,聽聞如來正法,或對佛陀的一切言教,見聞讀誦,由是而萌智慧芽,抽智慧枝,開智慧花,因名聞慧。聞慧對學佛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對叁寶啓發信心的基石。《起信論》說:「一者信根本,所謂樂念真如法故;二者信佛有無量功德,常念親近供養恭敬發起善根,願求一切智故;叁者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諸波羅密故;四者信僧能真正修行自利利他,常樂親近諸菩薩衆,求學如實行故。」一般衆生,不學無聞,所以迷本有而不知,經塵劫而莫近,現在由親近善友,聽聞正法,獲知自己本具有靈明不昧的真如自性,獲知佛法僧叁寶具足無量功德,是黑夜的明燈,是迷途的指南,是愛心偉大的慈母,是導心殷切的嚴父;能夠給予衆生無上的安慰,能夠破除衆生煩惱的枷鎖,能夠領導衆生越過荊棘險徑,跨過波浪濤濤的生死苦海,走向光明而平坦的菩提覺道,回歸解脫的樂園。因此油然向往,生起志誠的信仰,無限的恭敬,喜歡親近,樂于供養,從此奠定學佛的基本信念,開辟證得解脫的要道,故聞慧該是學佛信解行證四階段中,最初的階段-正信。
思慧:思是思惟、揀擇、決斷,或討論和研究。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儒教如此,佛教又何獨不然?我們聽聞正法之後,應該深思熟慮,將所見、所聞、所讀、所誦的佛經,和經典中所诠的義理,透過自己冷靜的頭腦,以自己清醒的理智加以分析,明辨是非,決擇邪正,解剖虛實,以求獲得正確的判斷和合理的答案,是名思慧,亦名正解。
修慧:修是修學、修習或實踐,也就是人在生活上,身心的一切行動。我們把所見、所聞、所思維的真理-佛法,應用到我們整個生活上,甚至推廣到社會、國家、全世界去,以佛法來改造自己與他人的思想和行爲,使自他的思想與行爲都趨向于合理,進而止于至善;使煩惱罪惡的不軌行爲,沒機會産生。這樣久而久之,煩惱的種子,自然失去它的活動力,甚至枯死、消滅。這樣,自然證得無住涅槃,獲得甯靜和諧、自由自在的解脫境界。
但佛所說的法門,有八萬四千那麼多,我們應該運用那一種法門作爲日常生活的准則?根據那一法門修習,始可抵達解脫的樂園?這在《起信論》說修行有五門:「一者施門,二者戒門,叁者忍門,四者進門,五者止觀門。」即是人以六度四攝等法門爲解脫的前方便,其實,佛陀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可以入道,都可以證真,只要我們肯專心去研究修學,無不超凡入聖,皆可進入解脫的樂園。是以有人專修淨土法門而悟道,也有人專習禅定而獲解脫。總之,隨個人根性的大小和愛好而定,如果是小乘根性的衆生,當然是愛好小乘佛法,或修習戒定慧無漏叁學,或修習觀四谛十二因緣,即可斷除叁界見思煩惱,抵達化城的有余依與無余依涅槃,證得我空真如理。若然是大乘根機的衆生,自然好樂大乘佛法,廣修六度,四攝,四無量心等大乘法門,引導無量衆生,向著菩提覺道邁進,直至斷盡塵沙、無明等煩惱,即可截斷變易生死的洪流,到達解脫的樂園,證得無住涅槃的境界。
聞思修叁慧,如鼎的叁足,缺一不可;亦如人的目與足,缺一不行。故《華嚴經》言:「譬如貧窮人,日夜數他寶,自無半錢分;于法不修行,其過亦如是。」《楞嚴經》佛對阿難說:「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阿難亦說:「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行修,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故學佛修行,應當由聞而思,由思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證,否則「有教無觀則罔,有觀無教則殆」。必須教觀齊修,解行並重,始可以證得佛果無住涅槃的解脫妙樂。
八、結論
由上可知,煩惱與解脫,都是唯心所造。衆生的心,可以幻生無明煩惱,使自己陷于黑暗而苦惱的深淵;也可以開辟光明的覺道,使自己證得涅槃的解脫妙樂。所謂「叁界唯心,萬法唯識。」假如衆生的心清淨無染,妄念不起,煩惱不生,涅槃解脫即在眼前,怎會被痛苦束縛呢?衆生所以被煩惱束縛,不得解脫,原因是心中充滿無明煩惱,汙染重重,産生無量煩惱的子孫,永遠陷于煩惱深淵,不能自拔;如果想消除煩惱的束縛,證得涅槃的解脫,非多聞佛法不可。因爲多聞佛法,思惟修習,就可以揮動般若智慧的寶劍,殺滅無明煩惱賊,控製煩惱子孫的繁殖,停止惡業的操作,將所有的心力運用到聞、思、修叁慧方面去努力,無上涅槃的解脫妙樂,保證不求自得。
《煩惱與解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