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烦恼与解脱▪P3

  ..续本文上一页贫贱,最痛苦的乞丐,骤然获得十万八万的财宝,解除一切贫穷困苦的苦恼,当然是感到惬意和愉快,但在大富长者看来,他的财宝是多么渺小和有限,而后者等如富可敌国的长者,但他的财宝决非偶然侥幸而得,而是积年累月惨淡经营中蓄储得来的。菩萨亦尔,由三大阿僧祗劫修福、修慧而积集得来的无量功德法财,故财宝是无穷无尽,是富裕而充实的。可见前二种解脱是狭小,是有限,是不究竟的;而后一种解脱才是伟大,是无限而且究竟的。前者偏重于自利,后者偏重于利他;前者是佛教的一部份皮毛,后者是佛法的骨髓和整体。前者是假设的解脱,有如化城;后者才是真实的解脱,有如宝所。是以前后涅槃的境界,胜劣与精粗,诚不可同日而言。

  

  七、解脱的证得

     在漫长的黑夜里,谁不渴望光明降临?在这战祸蔓延,人心徨徨的杂乱世纪中,谁不向往安宁、寂静与永久和平的天国?在烦恼痛苦的牢笼里,谁不希望获得生命的真正自由与解脱?可是,安乐的天国在那里?自由与解脱在那里?尽管人不断在追求自由,渴望解脱,但自由与解脱始终不因人的盼望和祈祷而降临。致使人不是被内心的烦恼系缚,便是被外在环境束缚,永远陷于苦恼中,过着悲惨的生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众生缺乏闻、思、修三慧所致。由于不闻则不知;不知,如何进而思而修?既不思不修,解脱又从何而证得?故若想证得无住涅槃的解脱妙乐,非从闻、思、修三慧下手不可。

  

  然什么是闻思修?闻思修又名闻慧、思慧、修慧。

  闻慧:闻是人耳根的听觉,亦是耳根对外界一切音声的收录。不过这里并不是收录一切歌唱的音声,或听取不合理的邪说,而是亲近善知识,听闻如来正法,或对佛陀的一切言教,见闻读诵,由是而萌智慧芽,抽智慧枝,开智慧花,因名闻慧。闻慧对学佛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对三宝启发信心的基石。《起信论》说:「一者信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故;二者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三者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密故;四者信僧能真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一般众生,不学无闻,所以迷本有而不知,经尘劫而莫近,现在由亲近善友,听闻正法,获知自己本具有灵明不昧的真如自性,获知佛法僧三宝具足无量功德,是黑夜的明灯,是迷途的指南,是爱心伟大的慈母,是导心殷切的严父;能够给予众生无上的安慰,能够破除众生烦恼的枷锁,能够领导众生越过荆棘险径,跨过波浪涛涛的生死苦海,走向光明而平坦的菩提觉道,回归解脱的乐园。因此油然向往,生起志诚的信仰,无限的恭敬,喜欢亲近,乐于供养,从此奠定学佛的基本信念,开辟证得解脱的要道,故闻慧该是学佛信解行证四阶段中,最初的阶段-正信。

  

  思慧:思是思惟、拣择、决断,或讨论和研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儒教如此,佛教又何独不然?我们听闻正法之后,应该深思熟虑,将所见、所闻、所读、所诵的佛经,和经典中所诠的义理,透过自己冷静的头脑,以自己清醒的理智加以分析,明辨是非,决择邪正,解剖虚实,以求获得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答案,是名思慧,亦名正解。

  

  修慧:修是修学、修习或实践,也就是人在生活上,身心的一切行动。我们把所见、所闻、所思维的真理-佛法,应用到我们整个生活上,甚至推广到社会、国家、全世界去,以佛法来改造自己与他人的思想和行为,使自他的思想与行为都趋向于合理,进而止于至善;使烦恼罪恶的不轨行为,没机会产生。这样久而久之,烦恼的种子,自然失去它的活动力,甚至枯死、消灭。这样,自然证得无住涅槃,获得宁静和谐、自由自在的解脱境界。

  

  但佛所说的法门,有八万四千那么多,我们应该运用那一种法门作为日常生活的准则?根据那一法门修习,始可抵达解脱的乐园?这在《起信论》说修行有五门:「一者施门,二者戒门,三者忍门,四者进门,五者止观门。」即是人以六度四摄等法门为解脱的前方便,其实,佛陀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可以入道,都可以证真,只要我们肯专心去研究修学,无不超凡入圣,皆可进入解脱的乐园。是以有人专修净土法门而悟道,也有人专习禅定而获解脱。总之,随个人根性的大小和爱好而定,如果是小乘根性的众生,当然是爱好小乘佛法,或修习戒定慧无漏三学,或修习观四谛十二因缘,即可断除三界见思烦恼,抵达化城的有余依与无余依涅槃,证得我空真如理。若然是大乘根机的众生,自然好乐大乘佛法,广修六度,四摄,四无量心等大乘法门,引导无量众生,向着菩提觉道迈进,直至断尽尘沙、无明等烦恼,即可截断变易生死的洪流,到达解脱的乐园,证得无住涅槃的境界。

  

  闻思修三慧,如鼎的三足,缺一不可;亦如人的目与足,缺一不行。故《华严经》言:「譬如贫穷人,日夜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于法不修行,其过亦如是。」《楞严经》佛对阿难说:「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阿难亦说:「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行修,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故学佛修行,应当由闻而思,由思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证,否则「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必须教观齐修,解行并重,始可以证得佛果无住涅槃的解脱妙乐。

  

  八、结论

  由上可知,烦恼与解脱,都是唯心所造。众生的心,可以幻生无明烦恼,使自己陷于黑暗而苦恼的深渊;也可以开辟光明的觉道,使自己证得涅槃的解脱妙乐。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假如众生的心清净无染,妄念不起,烦恼不生,涅槃解脱即在眼前,怎会被痛苦束缚呢?众生所以被烦恼束缚,不得解脱,原因是心中充满无明烦恼,污染重重,产生无量烦恼的子孙,永远陷于烦恼深渊,不能自拔;如果想消除烦恼的束缚,证得涅槃的解脱,非多闻佛法不可。因为多闻佛法,思惟修习,就可以挥动般若智慧的宝剑,杀灭无明烦恼贼,控制烦恼子孙的繁殖,停止恶业的操作,将所有的心力运用到闻、思、修三慧方面去努力,无上涅槃的解脱妙乐,保证不求自得。

  

  

《烦恼与解脱》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