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來時迷和去時覺

  來時迷和去時覺

  慧門法師

  我們出生到人間,是迷迷糊糊的來?還是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是乘願再來?請問,有幾位知道自己是乘願再來的?你知道自己從那裏來?爲什麼出生到人間?本期我們來談談「來時迷」和「去時覺」。

  來時迷-因迷惑而來到人間

  我們來到人間,是由于累生累世以來,經常處在迷惑的狀況中,因爲在上一期生命結束的剎那,我們不了解、不清楚自己要往那裏去,所以,生命就隨著業力牽引,來到這一生。請問,你有沒有辦法選擇要出生在那一戶人家?要當某人的兒子或女兒?有沒有人事先就知道這些?都沒人知道,就表示在上一期生命結束時,大家都處在迷惑的狀態中,而被上一生所有的起心動念、言行和所造的業構成的力量牽引而來,就像地球的地心引力一樣,只要在地心引力的範圍內,不管用多大的力量往空中拋,都會掉回地面。

  我們這一期的生命,就是受業力牽引,如地心引力般地把我們往下拉,所以才來到人間,使我們不但無法選擇要在那裏出生、無法選擇在那一戶人家出生、也無法選擇要當誰的子女、無法選擇一切。

  我們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迷迷糊糊的來到人間,自己是否迷惑過,並不需要回顧過去生,只要看今生今世就知道了。我們今生今世的起心動念和言行,是否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是否活在當下?如果不能了解,就沒辦法覺知、觀照自己的動作和感情的變化,無法觀照情緒的流動,我們就不清醒、就是活在迷惑中,就和睡夢中一樣。從自己今生是否活在迷惑中,就可追溯過去生,而知道自己過去生是否也活在迷惑中。

  釋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經過累生累劫的修行,才發願到人間、成佛在人間。但是,各位看一看,佛陀出生到人間,是否即刻就成佛成道?或是佛陀也有迷惑的時候?

  佛陀是位太子,名叫悉達多,是個獨子,他父王當然希望他將來能繼承王位,所以非常重視他,出生時請了很多有名的占星家和相士來替太子相命。

  所有的占星家和相士看了之後只說:「太子看起來有兩種很極端的命。一種是可能繼承王位,會經常帶兵打仗,征服全世界,成爲人類有史以來最英武的戰士,成爲版圖最大的國王。還有一個可能,他會去當乞士(就是修行者)。」父王說:「怎麼可能?當了乞士又會如何?」占星家說:「即使當了乞士,他也會成爲全人類最有名望、品德最高尚、生命最完美的乞士,而且將成爲全人類的精神導師。」

  國王聽了占星家的話開始防備,不讓太子離開皇宮、接觸到乞士、更不讓太子了解乞士的生活。接著,國王刻意製造很好的環境,包括服侍太子的仆人,統統都都是年輕美麗的;太子看到的人,都穿著華麗的衣服。

  每天晚上太子睡覺後,國王還叫仆人把枯枝、把雕萎的花瓣全折下來,好讓太子第二天醒來,一張開眼睛,看到的全是生機盎然、開滿美麗花朵的花園。

  悉達多從出生後,就被父王拘限在皇宮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國王認爲,在這種情況下,太子絕對不會想去當乞士,也不會想到人間還有乞士這種行業,而太子也一直過著這種富貴的生活,不曉得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悉達多長大了,一樣娶了太子妃,一樣生了小王子。

  有一次,他和馬夫偷溜出皇宮,看到很多人在田裏工作,這是他從來沒看過的。他問馬夫:「這些人在做什麼?」馬夫說:「他們在種田。」太子又問:「需要這麼辛苦種田嗎?」馬夫回答:「假定沒有這些人種田,我們就會餓死。」太子覺得很奇怪,沒有東西吃,會餓死?怎麼死?

  又走沒多遠,太子看到有人托著缽向人要飯吃,太子又問:「他們在做什麼?」馬夫回答:「他們沒有飯吃,在當乞丐。」又走了一段路,太子又看到很多人擡著一個人在哭,于是問:「那個人爲什麼被擡著,爲什麼不自己走,爲什麼那麼多人在哭?」馬夫說:「那個人死了,他的家人很傷心,所以哭。」

  太子覺得更奇怪了,人會死嗎?因爲他從來沒有看過老人,也沒有看過死人,他看到的都是年輕、漂亮的人,根本沒想過人會老、會死。他問:「人都會死嗎?」馬夫回答:「沒錯!就是太子,你有一天也會老、會死!」這時,太子感到非常震驚、害怕,連忙說:「趕快回去,我不要死!我要永恒的生命,我不要有這樣的苦。」

  回宮後,悉達多百思不解,最後終于偷偷地離開了妃子、兒子,半夜跑出皇宮,去尋求讓生命永恒的方法。

  你看,佛陀在未成佛的這一期生命前,是相當有修行的,而且發願到人間修行,示現所有衆生,即使這樣,都還被他父王保護,弄得整個皇宮沒有悲傷、老、病、更說不上死了。在這種環境中,他一樣過得迷迷糊糊的。等他離開皇宮,看到有人受苦、死亡,他生命之湖頓時被丟下一塊大石頭,生起漣漪,而震撼了他的心,激他決心尋求生命的永恒。離宮後,他開始到處拜師,努力修行,最後才成佛成道。

  在舒適的環境中,就連佛陀都會産生迷惑,何況我們凡夫俗子?稍微環境好一點、身體感受舒服一點,就什麼都忘光光,以爲人間沒有苦,都是快樂的。

  我們來到人間,無時無刻不是處在迷惑的情況下;我們修持佛法、禅法,就是爲了跟佛陀學習尋求永恒生命的方法,依照佛陀苦修後所找到的方法,按部就班如法修行,去實修實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永恒的生命。一個人假定從沒激起要尋找永恒的生命、激起要揭開生命奧秘的念頭,99.99%都生活在迷惑之中。

  因迷惑而沒有喜悅

  有一位老先生,九十歲生日時接到五個兒子的祝福,說他們每個人都在紐約讀完大學,個個都很有成就,也都達成父親的願望。

  老先生如何讓兒子實現他的願望呢?原來老先生是位農夫,不識字。有一次,爲了和人家打官司而到法庭,法官高高在上坐著,喝斥他,又做了對他不公平的裁判。他回家後就發誓,一定要他的大兒子將來讀法律、當法官。

  又一次,老先生半夜生病,家人送他到診所,醫生竟然不開門,讓他痛得幾乎要死。于是,他又發誓,第二個兒子將來一定得當醫生。又一次,老先生又和人打官司,律師拿了他很多費用,結果官司還是打輸,他很生氣,回家後,叫第叁個兒子以後一定要當律師。

  就這樣,一個個兒子都被他安排。幾年後,兒子都到紐約讀書,在他九十歲生日時,第四個兒子也當了大學教授。兒子們寫信回來,老先生很高興,于是決定趁著生日去紐約看看兒子們,因爲兒子都完成他的願望了。

  兒子們聽說爸爸要來紐約,都很緊張,這下糟糕,所有的話都是騙爸爸的!那有人當醫生、當律師、當教授的?爸爸來了,豈不就穿梆?于是個個去拜托朋友幫忙掩飾,甚至借個診所來假裝一下。

  爸爸來了,一家一家去看,覺得很不錯!想想,幹脆不回家了,就和兒子們一起住在紐約。最後不得已,兒子們只有露出狐狸尾巴,一個個去跟老爸說,他們並沒有當醫生、律師、教授。老先生難過地問:「怎麼老是沒看到小兒子?」兒子回答:「因爲您要他讀什麼,他讀不來,跳樓自殺了,爲了不讓您傷心,所以一直沒說。」最後,九十歲的老先生傷心的離開紐約,回到老家。

  你看,這位父親在迷惑狀態中過了九十年。在他整個人生過程中,爲了達成自己的願望,把小孩逼成這樣,還口口聲聲說,是爲了他們好、爲了讓他們不會被欺負,半夜生病了還可以自己看病。這位活了九十歲的父親,是聰明?還是迷糊?假定你也把小孩逼成這樣,你滿意嗎?

  我在臺北士林如來禅蓬,每年寒暑假都舉辦很多梯次的禅七,參加的人,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專生都有。曾經有一對父母帶小朋友來跟我說,他們家有兩個小孩,一個很乖,一個很壞。我問:「你怎麼認定一個很乖、一個很壞?」媽媽說:「乖的那個,我叫他往東,他就往東;壞的那個,我叫他往東,他偏偏往西。」這位媽媽認爲不順從的、叛逆的,就是壞的。很多父母都這樣,對不聽話、不順意的孩子,就認定是壞,就算他十件事有九件做對,也看不到,只一件事做錯,馬上就看到。而對那聽話的小孩,十件有九件做不對,也看不到,十件事只做對一件,馬上就贊美他。小孩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心態會平衡嗎?

  事實上,聽話的小孩有好、有壞,不聽話的小孩也有好、有壞。父母不應以孩子的聽話與否來分別孩子的好壞,小孩都是一樣的,只是教育的方法有別而已,端看教育時是否給他適當的啓發和引導?有沒有激發他的潛能、讓他得到發展?

  假定每個人都是乖乖牌,這樣還會有愛迪生嗎?假定愛迪生天天逃學,他的父母天天抓他回學校讀書,他不可能發明電燈,有叛逆性的小孩,有開創性大;沒叛逆,就不會有發明和創新。我們都認爲:「聽我的話才對!不聽我的話,一定不對!」可是,聽話的小孩才一定對嗎?不聽話的就不對嗎?

  各位活了叁、五十年,你的內心經常有喜悅嗎?能不能沒任何原因,就有快樂?能不能?如果不能,那麼孩子聽我們的話就對?不聽就不對嗎?假定做父母的,要靠外在條件給予才會快樂,那就表示自己是處在不清醒的狀態中,那有能力判斷孩子的好壞?又怎能教導孩子,讓他不需靠任何外在的原因,生命就能充滿喜悅呢?

  有一位師姐抱怨她先生不好。

  我問她:「你先生有什麼不好?」

  她說:「我先生若像隔壁太太的先生,每天下班回來就送一朵玫瑰花給我,我就會很快樂,但是他偏偏不送。」

  「還有嗎?」我再問她。

  「假定我先生像隔壁隔壁太太的先生那樣,每個月領那麼多薪水,我一定就會很快樂。」

  「還有嗎?」我再追問她。

  「假定我先生像隔壁隔壁隔壁太太的先生,每年都升官,我就很快樂。」

  你看,自己不快樂,卻怪先生沒像別人的先生一樣,給她那麼多。

  我再問:「還有嗎?」

  她說:「假如我先生能像隔壁的隔壁那位先生一樣,每年換新車,我就會更快樂。」

  我告訴她:「你的快樂基礎完全建立在外在事物上,有…

《來時迷和去時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狗子與佛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