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來時迷和去時覺▪P3

  ..續本文上一頁拜拜下去,我們也是在拜自性清淨的佛心佛性。所以我們不要輕視自己和佛陀相同的佛性,因而要以最虔誠的心頂禮叁拜。

  拋掉無明的恐懼

  各位,從你出生到現在,短短幾十年內,你是否想過,當你這期生命結束,「神識」要離開軀體的時候,軀體會消失到那裏?你的神識和生命將會到那裏?

  我們來到人間,遊戲一番,不想在人間繼續遊戲時,竟像迷途羔羊一樣,找不到回家的路,這樣是很可悲的!

  死了以後要去那裏?你再怎麼害怕、恐懼,也做不了主,你會怕,是在生命還沒離去的時候,八苦交煎、死到臨頭,面臨死亡的那一刻、那一幕,才會害怕。就像開車,當你愈開愈快時,突然看到車禍,路上躺了好幾個人,血流滿地;那時,你就會意識到自己生命脆弱,跟死在路上的人一樣,不堪一擊,隨時都會沒命,你才會生起一絲絲的懼怕。表面上雖不覺得有什麼好怕,但你內心深處,卻會生起一股無明的恐懼。

  爲什麼面臨死亡的那一刻會害怕?死的那一刻真的那麼痛苦嗎?死的那一刻我們真的做不了主嗎?我們內心深處的心光,生生世世被無明覆蓋,內心充滿黑暗,使內心活動在黑夜裏摸索;也就是說,因爲心光沒顯露,我們才看不到內在世界的路,才會有無明的恐懼。既然知道有無明的恐懼,我們就必須投注這一期的生命,來探索、揭開它的奧秘;打開心,讓心光顯露出來,照明一切!就像在黑暗中點一盞燈,內心得到明亮,就覺得安全了。我們聽聞佛法,就是要找一條可行的路,袪除死亡時內心面臨的恐懼。

  喚醒昏睡的真心

  現在,請各位面向佛像,把眼睛張開,好好的注視著佛像;眼皮不要動,眼球也不要轉動,讓它固定在一個方位上。

  這些佛菩薩,經過千萬劫、累生累世的修行,得到大徹悟,他們的心,時時刻刻非常清醒,分分秒秒都在喚醒自己的真心,不讓自己的真心進入昏睡狀況。這些是覺悟後所具備的特質。

  雖然我們自認很清醒,會走路、吃飯、洗澡、大小便,還會把眼睛睜得大大的,老是東挑西揀的看別人的過錯,這樣那會不清醒呢?但是,以諸佛菩薩角度來看,我們眼睛睜得大大的,專去看別人的錯誤,這種心不是清醒,而是處在昏迷的狀況中。

  所以,諸佛菩薩看我們,跟我們自己看自己,其中的差距實在太大了,甚至反向而馳。當我們沒透過佛法的修持,而自認很清醒的時候,其實是不清醒的。假定我們要跟諸佛菩薩學習,最起碼,就要跟佛陀學習分分秒秒喚醒自己的真心,讓我們永遠都活得清清醒醒的。

  到底心在什麼狀況下才叫清醒呢?佛陀告訴我們的,就是我們的每一個心念,都只維系在當下,這個時候才叫清醒。假定我們的心經常活在憶念過去、迷戀過往的雲煙,那我們的心就像吃了迷幻藥一樣,會處在不清醒的狀況下。

  佛陀又告訴我們,如果心沒活在當下,而一直憶念過去,或夢想未來;夢想下一刻會比現在更好、明天會比今天更好…,我們就是不清醒的。請問各位,你的每一個明天,可能比今天活得還喜悅嗎?相信會這樣的人不多。所以,用佛陀的眼光來看我們,只要我們的心念一落入憶念過去,夢想未來,就是不清醒的。當我們夢想未來,就像有些國中生吸安非他命一樣,在他腦筋裏産生孫悟空七十二變的幻影,所有幻化的影像,都在夢幻中生起短暫而虛假的快樂。請問,那種快樂是真實的嗎?是永恒的喜悅嗎?

  我們跟佛陀學習,就是要清清楚楚的知道,佛陀是透過禅定的功夫,而大開智慧成佛成道的。我們要做到跟佛陀一樣清醒,就必須修持禅法,按照佛陀修行成佛的途徑,一步一步地如實如法修持;這樣才有辦法把內心的迷惑,一層一層的厘清,這樣心就不需要靠外在事物的麻醉才感到快樂。

  我有個朋友跟兒子各自經營一家公司,兩人都喜歡到卡拉OK、KTV去喝酒唱歌。很巧,父子都喜歡到同一家KTV去唱歌;更巧的是,兩人經常坐在離得不遠的地方喝酒。每當兩人都喝得爛醉的時候,不是爸爸吃過「攤」,就是兒子搬過桌,兩人就聊起來,說來說去,父親不認得兒子、兒子也不認得父親。

  父親問:「你貴姓?」

  兒子說:「姓某某。」

  「啊!跟我同姓。」父親說。

  兒子就反問了:「你住在那裏?」

  父親回答:「我住在忠孝東路四段、幾號、幾樓。」

  兒子一手拍著父親的肩膀說:「真巧!我也住在那一樓、那一號。」

  父親就說:「既然這麼巧,晚上我們就一起回家。」

  結果,每次喝醉酒,兩人就結伴回家。回到家,兒子醉得不省人事,不能進房間睡覺,在客廳就撂倒了。父親喝酒的經驗多,「老神在在」,還會回房間睡覺。第二天早上,父親醒來,走進客廳要看報紙,看到兒子在客廳睡覺,就破口大罵:「年輕人睡得那麼晚,還每天喝醉酒。」就把兒子叫起來。兒子睜眼一看,原來是父親叫他,就一面走進房間,一面自言自語:「奇怪!昨天晚上喝醉一起回來的,不就是你?」

  你看,父子兩人每天靠酒精來麻醉自己,以爲很快樂,他們這種生活是清醒的嗎?所以,只要我們一再攀著感官的快樂,認爲這才是快樂的根源和依據,就會像這對父子以喝酒麻醉自己,還自以爲非常快樂一樣。

  假定我們要像諸佛菩薩一樣大徹大悟,成爲覺悟的人,最起碼,我們先要時時刻刻、分分秒秒喚醒我們的真心,讓心清清楚楚的。現在,我們就隨著佛號,讓佛號引領我們跟諸佛菩薩一樣,分分秒秒喚醒自己的真心。(持佛號,繞佛行香)

  覺知一切的言行

  要像諸佛菩薩一樣成爲覺悟的人,除了要分分秒秒喚醒自己的真心外,還要覺知,清楚自己的言行,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的一舉手、一投足,到底在做什麼?假定沒具備這種清清楚楚的覺知,就無法成爲覺悟的人。請問大家剛才在行香的時候,很清楚自己的每一個腳步嗎?清楚自己的腳提起來、放下去,每一步都很清楚!

  當腳放下去,腳底和地板完全接觸時,你有沒有清清楚楚地覺知,自己的腳和宇宙大地接觸,而讓你的心透過清清楚楚的覺知,進入宇宙大地?

  現在,把眼睛閉著,慢慢坐下來,要清清楚楚自己的動作,身體是怎樣彎下去,坐下去,清楚嗎?坐下去的時候,是否清楚身體在動,腳在動?

  眼睛閉著,把右手慢慢舉高,把你的心跟著手的動作慢慢舉起來。左手也慢慢舉起來,兩只手同時慢慢的放下來。從前,當你的手在動時,你是不是也那麼清楚手的移動?現在,你舉手的每一個過程都很清楚、心沒有紛亂、沒有想到別處,成佛的人,就是要有這種覺知心。

  有位國中二年級的學生吸食安非他命,時常在學校跟人打架,他的父母每天打他,都沒效。去年他到禅蓬參加七天的禅修,回去後,竟然能很清楚的知道他自己在做什麼。有一次下課,他的毒瘾又生起,就在這時,他很清楚自己想沖出去買安非他命來吸;當他沖出去的時候,他發現“自己要跑去買安非他命的動作”很粗魯,因爲在禅七時學到如何覺知自己的動作,所以馬上回頭,沒有去買。當天回家,就請父親帶他去戒毒。

  一個人能學習佛陀,覺知自己的每一個動作,清楚自己的每一個心念,就能判別自己所做的事是對的、還是不對?這時,就能覺知自己的行爲是假、還是真。你看,在禅七裏只學到如何覺知自己的行爲,他卻能將毒瘾來及沖出去想吸毒時,看得清清楚楚,進而克服毒瘾,不再繼續吸食安非他命。

  要成爲一個大覺悟的人,就要時時刻刻清楚自己的行爲、言語,要覺知言行的每一個細節。這樣,才可能從昏迷不醒的狀況,轉變爲清清楚楚的覺知。

  有些小孩想偷拿父母的錢,向父母說謊;假定他有這種覺知的能力,當他把抽屜打開,手要伸進去拿錢的時候,他就會很清楚地縮回他的手,而不會做出偷錢的越軌行爲。

  一個人在做壞事的時候,只要能清清楚楚的覺知自己的每一個動作、行爲,這樣壞事就不會繼續做下去,壞習性也自然會拔除。因此若要成爲覺悟的人,就一定要清清楚楚的覺知,這樣,才能分辨才不會繼續做惡。

  觀照內心的世界

  讓你的心跟著你呼吸的空氣流動,你呼吸的空氣到那裏,你的心就跟到那裏;不要走在前面,也不要落在後面。你的心和呼吸的空氣流動是同步的,不超前也不落後。你慢慢看你的呼吸—不是用肉眼看,而是用心眼去看,看你內心世界,這就叫「觀照」。觀照內心感情的變化、觀照情緒的流動、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假定要學習觀照,就要先學習觀照自己的呼吸。你若能將呼吸看得清清楚楚,這樣不管在什麼狀況下,不論在人多或安靜的地方,或在打坐的時候,你都一樣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內心世界的變化——這就是觀照。如果不會觀照,就沒辦法像諸佛菩薩一樣把真理認出來。

  以前,你曾經聽過自己呼吸的聲音嗎?曾經讓心跟呼吸同步進出嗎?可能你活了叁~四十年,四~五十年,都不知道自己在呼吸。所以,看呼吸,就是學習諸佛菩薩觀照的起步方法。要成爲大覺悟的人,就一定要透過禅法來訓練心;能看出內心世界的變化,才能真正找出真理。透過禅的修持,就能慢慢發覺到自己什麼時候開始要生氣、要憂傷,也能發覺自己心裏正在想什麼,甚至連心的變化,都能了了分明。

  有一位剛退伍的年輕人,還沒找到合適工作,就來參加禅七。一開始,他無法接受這種嚴格的修行方式,到第五天早上,我教他們朝山,他也不接受。我走到他身邊,輕輕地告訴他:「年輕人!你知不知道,你找工作,爲什麼老板都說你很優秀,卻叫你回家等消息,但是一個禮拜、二個禮拜,你都等不到消息?因爲大家看到你,都敬而遠之,打發你走。」

  因爲他心中的怨氣,經常流露到他的臉上和動作上。所以我告訴他:「你既然來參加禅七,何不照師父教的方法,完全接受?就算接受了而沒什麼幫助,對你也沒損失,爲什麼不試試看?試了,你心中的雲煙消散了,就能看出自己的內心發生了什麼變化。」後來,他很認真的…

《來時迷和去時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狗子與佛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