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調柔身心的訣竅—放松▪P3

  ..續本文上一頁胞有問題;構成胃的細胞有問題,它的分泌物産生變化,就造成胃酸過多,回頭又傷害構成胃的細胞,産生胃潰瘍,産生疾病,這些都是由于緊張造成的不能放松。

  

   要放松這些最小分子,不是一般的放松技巧所能達到的,必須要把前面所說的統統都放松,才有辦法達到所有細胞的地水火風空的放松。但是這樣的放松所牽涉的範圍實在太多太廣,而且都是外表上沒辦法看到的。而要達到五大的真正放松,就只有透過禅的修持,修持各種不同有形的技巧,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吃飯、睡覺、大小便、穿衣服、蓋棉被、行住坐臥等,這些行爲都會影響五大的放松自在,它們看起來好像是無形的,其實影響卻很大。

  

   要達到這樣的放松,以目前的科學來看,最重要、最容易比擬、大家也最了解的,就是離心機的離心作用。在我們的數息裏、在我們的觀心裏、在我們的行禅裏,甚至于在整個動態的禅修裏,都可以借著離心作用,很容易讓我們達到整個身心跟自然界融合成一體,而沒有絲毫一點點的緊張。這時候,我們才有辦法真正進入地水火風空的放松自在,也就是要把構成每一個細胞的最小分子都放松,不要再讓它緊張起來。

  

  二、欲望

  

   會造成我們的緊張,會影響這些緊張的,真正講起來,就是一個人的欲求、欲望、愛欲受到壓抑,所以,連這些都要把它放松。要怎樣放松?以愛欲來說,一般人總以爲愛欲的放松只有在男女結合時才能放松,其實不是的,那種放松是短暫性的放松;真正要達到一個永恒的放松,必須研究一個人的遺傳是怎麼來的。每個人、每個衆生的形成,都是父精母血,也就是來自父母親的染色體的結合,也就是來自父母親的DNA、RNA的結合,而分化、産生了一個人;加上我們受業力牽引的靈識進入,才造成一個人、一個衆生出來。

  

   所以,人的每一個器官、每一個細胞,全部都有一個母性和父性的因子在裏面。而我們要把整個細胞放松,就是要讓陰陽、來自父母的細胞能夠融合成一體,那樣才能得到放松;就像中國道家講的太極,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看起來是兩極相反的東西,但是當它們融合成一體,不産生對抗,或在兩極的對抗中能夠融合成一體時,就能真正使二個相對的東西融成一體而達到和諧狀況。這時,才能使全身細胞構成的最小因子DNA、RNA全部達到和諧而放松自在。

  

   但是,要怎麼去做?只有用禅的修行方法才是最好的,讓前面所說的造成緊張的因素都消失,才能導致構成最小單位細胞的陰陽二極達到協調,這樣才有辦法進入最小分子的放松自在。

  

  叁、自我

  

   很多人在打坐的時候,偶而會進入一個幻化的、忘我的境界,但都只是一剎那;這就是因爲他還執著有「我」的身體存在,有「我」這個生命的存在;除非他是睡著了,進入無意識,才會不執著「我」的身體。而我們的放松,是要在有意識之下能夠不執著我們的身體;所以就必須由身體的部分,由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所能感受到的最粗糙的感覺,一直濃縮,把它牽引到最小的組成單位,這時候,把這些全部一起放松,才叫作真正的放松。

  

   比如計算機那麼精細的東西,可能其中一個內存潮濕了,只有一點點水分卡在那邊,整部計算機就會産生錯誤。有很多機器,比如說核子分裂的機器、原子爐分裂機器,裏面都不能有任何汙染物卡住,一卡住,它就不能自由運轉;只要一點點的障礙,就構成整個機器、整個儀器的故障,我們人也是一樣。所以,不要小看身上構成每一個細胞最小分子的緊張,這一點緊張就會造成全部身心、生命的放不下;會造成整個身心的執著,就會沒辦法放松。

  

   我們對自我的生命執著,會使自我意識愈來愈強烈,就像身體裏的癌細胞一樣。身體裏那一個最小的細胞,當我們不注意它、當我們忽視它、當我們看不起它;它就會像家裏的小孩一樣,當我們對他絕望、看不起他、不留意他,他做了很多好事,我們都不贊賞,都假裝沒看到;這時這小孩子就開始調皮搗蛋。簡單的調皮搗蛋,只是把家裏的電視機搞壞;如果我們看不到他,他就會把家裏的大門拆掉;把大門拆掉,我們還看不到他,他就會把房子燒掉。當他讀書得到很多獎狀,我們卻看不到他,不懂得贊賞他、贊美他,他的獎狀就會一張一張愈來愈少,到最後,變成天天拿記警告、記小過、記大過的單子給我們看,這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他。假定我們再麻痹的話,他就吸安非他命,開始天天和人打架;如果這樣我們還看不到他,他就拿刀子捅人家;要是我們還看不到他,他就拿槍去殺人了。

  

   你們看,由整體細胞構成的一個人,當我們忽視他、不在意他、不照顧他時,他都會這樣做,而我們身上最小的一個細胞更是如此,我們不注意它、不留意它、不關心它,它就跟我們病變,變成癌細胞,繼續繁殖,由一個分裂成二個、二個變成四個,一直分裂下來,直到變成了惡性腫瘤;這時,保證我們天天會看著它,保證我們每天腦筋裏只有它,絕對沒有時間再去想別的事情。

  

   一個人以自我爲中心的時候,就像身上的細胞産生病變,變成惡性腫瘤、變成癌一樣;一個人的自我中心、自我意識強烈以後,就和身上的癌細胞一樣,到最後,不只破壞掉自己的細胞,不只害死自己,還會害死別人。

  

   所以,當一個人的自我意識一直擴張以後,除了使自己無明煩惱,使自己經常無明生氣、憤怒以外,還會燒盡所有功德林,會牽累家人、鄰居、朋友、整個社會。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擴大,就像癌細胞的擴大;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愈強烈,就愈會變成社會、國家、人類的一個癌細胞。所以,我們絕對不能忽視身體每一個細胞的放松和自由自在,而必須透過禅的修持,用各種不同的技巧來放松它,讓它自由自在。這種放松,實在不是用語言文字所能表達,只有在實參實修裏才能得到訣竅,自然而然的,把緊張的能量釋放出來,轉變爲放松。

  

  四、能量

  

   我們的能量並不是只供應到一個好、或一個壞的地方;它是同時供應,它有相通性,就像銅幣的兩面一樣。所以能量是可以轉移的,生氣的能量可以轉移到祥和;憤怒的能量可以轉移到慈悲;無明的能量可以轉成光明。用這能量的轉變,就能放松掉我們最微細、最小細胞的構成分子。所以,無明煩惱、憤怒、情緒變動從那裏來?觀照到最後,就會知道它們是從那裏來。是從全身最小細胞構成分子裏激發、爆發出來的。因此,不從最根本的地方下手,那有辦法放松自在?而我們要達到這個最根本的放松,就必須透過禅的修持,進入一個時間停止、空間無限擴大的華藏界,大小含攝,産生無限重疊的光明,這種圓融自在不可言說的佛境界的放松,才是進入十地菩薩和佛果位的放松境界。

  

  人法俱松

  

   談到人、法這兩部分的放松,就與我們的第八識阿賴耶識有關;我們必須透過禅的修持,才有辦法放松末那識,而進入第八識去放松它。所以,在放松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必須達到一個松中的松,一切宇宙盡無物的、空無的松,甚至連這個「松」的概念都沒有的松,才是真正的放松。假定還有要求放松,就是還有「求」。有這個「求」,就不是最根本、最極致的松。所以,在行禅走路,腳很酸的時候,爲了要求腳不酸,就求它更酸以達到極點而不酸,這時就慘了,我們就沒有超越它,我們還是落入「松中求松」、「以緊求松」的限製、約製、控製裏面,我們還是沒有達到真正的松。

  

   禅的修持,要像楞嚴經講的不能因明立色。因爲暗,就要有明;要有明,相對就有一個暗;所以整個禅修的過程,就是要進入一個「無所求」的狀況,超越它,連「無所求」都沒有,都要超越,這時才能真正進入實實在在、自由自在的放松裏。所以,連要求松的念頭、概念都不能有;而要達到這個境界,就是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超越過去。這時我們的覺知、我們的觀照,都要超越;覺知觀照不超越,就會落入誤以爲覺知觀照就是佛性,其實,這個時候都還只是在技巧上用功而已。

  

   唐朝黃檗禅師的《傳心法要》裏就提到,「目前世間的人經常把見聞覺知誤以爲佛性」。爲什麼會這樣?他做了詳細的說明,而他的詳細說明,也只不過二、叁十個字而已。但是這二、叁十個字,有時候窮其一生還做不到;不要說窮其一生,有的人經曆生生世世、千劫萬劫都還做不到。所以,我們要放松,就不要因明立色,不要爲了求快樂而去求酸,或以求酸而得快樂,這些都有問題,都會造成沒有辦法完完全全、全全然然、整整體體的放松。

  

   所以,假定你們禅七結束後離開如來禅蓬,人家問你「你在如來禅蓬修什麼?」你說:「師父教我們要覺知,吃飯要知道在嚼,洗澡要知道洗到那裏...」人家一聽,「完了!原來如來禅蓬也教這種不如法的東西!」所以要跟你們說清楚,要了解,這只是過程,不是佛性,不是只進入我們的本心裏面,還要超越它,超越再超越。但是,要超越,實在是不容易;要超越,就要把握禅機;而只有經常修行,才有辦法遇到那種機緣。這種機緣是求不得的,想要,要不到的;當我們想要,絕對愈離愈遠;當我們有想要的心,這時,我們的心就往外處求,就往外一直跑。事實上,我們的心是無所不在,當下即是,但我們卻想去別處求,就像我現在在臺北,我說我要回士林如來禅蓬,但是卻往門外一直走,往高雄的方向走,這樣永遠也回不到如來禅蓬。

  

   所以,要放松自在,要看我們的本心,應該是往內求、往內走;只要往內走,就到家了,甚至連走都不要走,只要往內一轉,就到了,根本連踏出一步都不要的。但是偏偏我們踏出的第一步都是往外跑,往外求。

  

   我們要放松,並不是沒有方法,方法有很多,就在我們禅修課程不同的漸修中,總有一天,會讓你碰到和你契理、契機的方法和技巧,讓你在一剎那間真正放松、得大自由、大自在。所以,漸修還是有需要的,我們必須透過漸修的放松,才能得到頓悟的自由自在的真正放松。

  

   在這些方法裏面,大都是用系心于一念、系心于一處,用觀想的方法、觀照的方法;透過這種種不同的修行方法,只要在過程中如實修行,自然能夠有機緣得到真正的放松。很多人誤以爲自己對修行方法麻痹了,變成機械性的動作就是放松,像有些女衆在工廠裏工作,做計算機的內存,只做一個點、一個東西而已;最後,變成機械性的動作,這是麻痹,並不是放松。很多人參禅打坐也是這樣,當他逃避、麻痹,進入無記以後,自己以爲已經達到放松、進入空無的境界,其實他是變成機器人,變成和白癡、植物人差不多,這樣子也不是放松。放松是有意識、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的。分明什麼?是有意識的分明,而不是分別,也不是分明「有我們在這裏」,是連「有我們在這裏」都要超越的分明,這樣,才叫作真正的自由放松。

  

   唯有透過一系列的修行,達到大自由、大自在的放松,我們才有辦法進入佛的境界,進入一個真正無念的境界,進入一個沒有時間流動,整個虛空是無邊際、無限界、無疆界的境界,也才是真正進入一個完完全全、空無、甯靜、祥和、喜悅的境界。這才是我們參禅打坐和禅修的一個終極目的。一個人進入這個境界以後,一樣的,肚子餓了吃飯;一樣的,困了睡覺。很多人以爲:「我也一樣,每天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那我不是和開悟的人一樣,跟佛一樣?」但是,的確是不一樣,不一樣在那裏呢?

  

   你們參禅打坐那麼久,來禅修這麼久,有沒有瞥見過有那一剎那真的和你平常吃東西不一樣、跟你平常睡覺不一樣、跟你平常洗澡、走路不一樣的狀況?有沒有瞥見過?有的話,你就會知道是不一樣!是絕對不一樣的!

  

   今天和各位談的各種放松,都是要透過禅的修行,逐漸放松,達到全然的、閃電似的全部的放松,才有辦法進入真正空無的境界。

  

   現在,就請大家放松眼睛、放松耳朵、放松身體、放松、放松。

  

《調柔身心的訣竅—放松》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來時迷和去時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