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緣起性空與人生

  緣起性空與人生

   菩薩在家,

   當願衆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華嚴經·淨行品》

   緣起性空與人生

   (一)

   各位同學:今天想從一個常見的化學名詞H2O講起。原因是因爲我本人是從對H2O的觀察,進而對Energy“能”的觀察而後對佛陀所說“緣起性空”生起了決定性的信仰。因此覺得將自己走過的路,包括有走錯的,來介紹貢獻各位,也許更親切些。

   記得小時候,跟著母親念心經,對“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四句對句,很覺得順口,特別感到興趣。那時候,我將色及空看作是兩樣東西或兩種現象,是兩個對立的名詞。

   又記得在學校裏學了代數之後,曾將這四句經文寫成公式,以A代表以色,B代表空,那公式是

   A≠B B≠A; A=B,B=A

   同學們看了莫名其妙,我自己覺得很得意。

   後來年事稍長,覺得將“空”看作是一樣東西或一種現象,總有些文不對題。等到佛法多少有些認識之後,了解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生生滅滅一直在變,而且往往是周而複始,循環不已。冬去春來,看到樹枝上生葉開花,可是不久又花謝葉落,于是“悟”到:所謂“色即是空”,是說花在盛開的時候(色),已蘊藏著衰謝的不可避免(空);而“空即是色”是說冬天樹上光光的(空),實已含有茂葉濃花的生機(色),這種觀念,一直要對H2O經過長久的觀察,方始覺得還是不夠徹底,並不是觀自在菩薩講這四句經文的全義。今天想和各位討論的,則是以後更進一步的了解。

   各位對自然界中與水有關的現象,都很熟悉。在平常的情況下,水在人的五根(眼、耳、鼻、舌、身)意識(一切腦筋作用)中是一種流體。如果外在的情況改變,流體的水也會改變。佛法叫這外在情況的改變是因緣,或簡稱緣。譬如外在溫度降低到攝氏零度,依此因緣,流體在水就凍結成固體的冰。又譬如外在的溫度升高到攝氏一百度,依此因緣,流體的水就變成氣體的水蒸氣。蒸氣上升到高空,遇到驟冷,依此因緣,就凝結成結晶體的小片,人們稱之爲雪,詩人則以“疑是玉龍鬥”來形容紛紛下降白色如鱗的雪片。蒸氣也可凝成固體的小冰塊而下落,人們又給它一個名詞,叫作雹。很明顯地,所有這些在人的五根意識中覺察出來的東西,如水、如冰、如蒸氣、如雹、或雲、霧、露、霜等等,都可因外緣,或隨外緣而改變,都不是永久不變,或永久如此。換句話說,都是有生有滅,變化無常。我們自有生以來,所熟悉的自然界現象,即是如是,就生活在這種有生有滅的現象界中,因爲習慣了,我們的思想行動就脫離不了解這生滅無常的現象界。我是如是,您也並不例外。所以佛法解釋宇宙萬象,可以“緣起”一詞包括之。

   可是當我在中學是讀化學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水的化學成份是H2O,冰的化學成份也是H2O,水蒸氣的也是H2O,乃至雲、霧、露、霜都是H2O,這種科學常識啓發了我一種新的觀念。我了解由我五根意識所覺察到的水、冰、雪、蒸氣、露、霜等等的變化無常的不同的現象中,有一個共同的本體。那是H2O,現象界盡管因外緣的改變而改變,可是本體H2O卻是不變。

   于是我又繼續觀察,發現兩點有趣的結論:

   第一、水、冰、蒸氣等現象都有生有滅。水蒸發成氣,從水的觀點來講,水是死了,從蒸氣的觀點來講,蒸氣是生了。同理,如冰化爲水,從冰的立場來看,冰是死了,但從水的立場來講,水是生了。這種現象界的生滅變化,都是緣起,緣聚則生,緣散則滅。可是從H2O的觀點來看,不論是水變成蒸氣或是冰化爲水,H2O還是H2O,H2O並沒有生,也沒有死。因此我得到第一個結論,顯現在人們五根意識中的各種現象,都是緣起,有生有滅,可是這種種不同現象的本體,或叫本性,卻並不生滅,恒久不變有如虛空,因此佛法中稱之爲“空”。

   第二,各位中可有人看到過或摸到過H2O?可有人說得出究竟H2O是怎樣一件東西?我思索再叁,凡是我認爲是H2O的,都是前面所提到的可以改變的形相,如冰、霜、瀑布,波浪等等。正如持在舞臺上的一位名角,所看到的都只是他的扮相。可是您說H2O僅是一個名詞,是沒有的吧,那卻又並不然;倘若沒有H2O,何以我們會有水、冰、雪等等的形相呢?正如如果沒有這位名角,又何來舞臺上的許多扮相呢?因此我得到第二個結論,世界上人們五根意識所能覺察的現象如水、冰等,它們共同的本性H2O都是看不見,聽不到,不可捉摸的,如同虛空;但卻並不是空無所有,而且和看得見,聽得到的各種現象即同時存在。因此這所謂空,是猶如虛空,並不是如人去樓空、一無所有了的空。

   講到此處,我想插進去說一說:在印度的梵文裏,虛空是Akasa和空性Sunyata的空Sunya是兩個不同的字,所以印度人不容易將這二個字混在一起,可是譯成中文,這兩個字都譯成空,于是多少年來很多的中國人,將佛法中的空性的空,和人去樓空,一無所有的空,混作一談,不但易失真義而且造成消極悲觀的講解,實在是一種遺憾!

   言歸正傳,前面的二個結論,修正了我從前對“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解釋。現在我了解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色”如水、冰、雲、霜等等,因爲它們的本體H2O是看不見,聽不到,不可捉摸,有如虛空,所以稱之曰“空”。因此這所有緣起的現象(色),都是當體即空。讓我重說一遍,當體即空。並不是因爲當花盛開時,已蘊藏著衰謝的不可避免,因而說“色即是空”;也不是當樹葉未生時,已含有茂葉濃花的生機,因而說“空即是色”。濃花禿樹,即色即空,即空即色;色是緣起,空是本體。

   色空同時並存,所以不但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而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看見水(色)即知其本性是H2O(空)。凡有H2O(空)之處,必定有水、冰、雪等等的色。

   可是那時候我雖然對色空不二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我遭遇的最大困難是不能證明H2O是宇宙間一切緣起現象的本體。我們雖然知道地球面上四分之叁以上的面積是水及冰,空氣中也到處都有水蒸氣,不僅如是,看上去是固體的動植物中也充滿了水。譬如以人來舉例,各位可知道一位重二百磅的人,倘將他身中的水抽光,他的重量將是多少?對了,他只重八十磅。換句話話,他的重量中有一百二十磅或百分之六十是水,可是H2O雖然幾乎遍地皆是,但是我無法證明H2O是一切緣起現象的本體。世界上確有很多現象,不是H2O。

   更使我困感的是H2O並不是不生不滅,永久不變的,那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有一天在實驗室中,老師用電解方法將H2O分化爲氫及氧。這樣一來,H2O不再存在,打破了本體不應該有生死的基本條件,這件事困擾了我好久一段時候。

   又過了幾年,1936年,那時我在大學叁年級,我們在讀現代物理。老師似懂非懂地爲我們講Alber Einstein的相對論(課本上還沒有)。他說:實際上遠在1905年這位愛因斯坦即發表了相對論,他用數學證明,世界上不僅所有非物質的原素如火,如光、如電,如熱等都是Energy“能”的變相,而且從E=MC的平方的公式中,E代表能量,M是質量或物質,C代表光速,證明物質M也是“能”的變相,所以世界上的一切現象都是“能”的變相。可是那時候全世界懂他的理論的人實在太少了,一真要到最近1930年代,方始從實驗中證明愛氏理論的正確性。

   這裏我得指出一點,愛氏的“能”的定義和一般常見的“能源”“能力”等的能並不相同,也和當時物理學上本有的能的定義不同。愛氏這個“能”的範圍包括了宇宙間的一切,因此用他的公式中的E來代表世界上一切現象的本體,實在非常恰當。

   這位物理老師的一段話,對我講是個極大的啓發,它把我心中困擾了好幾年的難題得到了解決。E圓滿地替代了我以往觀念中的H2O。

   我說圓滿地,因爲E不但符合了本體不生不滅的條件,而且E恰恰是世界上一切緣起現象的本體。

   各位請舉目一看,在這講堂中,光線、熱氣、聲音、桌椅、您我的身體、思想,有那一件不是緣起的現象?又有那一件不是愛氏所謂的E?凡此種種現象包括您、我、其他的物質,一切的一切,都是E,可是E雖然即是這許多現象,和這許多現象同時存在,卻沒有人能看見E,或聽到E,E是不可捉摸,也和前面講的H2O一樣。E沒有限量,沒有生滅,沒有始終,一切相對的觀念都用不上,有如虛空,因此非常恰當稱之曰:“空”。

   這樣我解通了佛法中的緣起性空。宇宙間的一切現象都是緣起,而它們的本體或本性都是一樣,都是E,E不可見,不可聞,不可捉摸,所以叫它是“空”。現象和E同時存在,所以緣起即空,色空不二。

   我衷心敬佩釋迦牟尼佛,他在二千五六百年前,即指出宇宙間緣起性空的真理。我現在雖然以E作譬喻似乎解通了這個真理,但我們人類的智慧實在太微小了,而我當然更是淺薄。我們人類局居在四度方的時間空間範圍內,而佛的境界是N次方,N可以代表任何數目。我們至多只能體會到無限Infinity,而佛的境界是無限的無限In-finite Infinity。因此我不敢說今天的解釋是否能符合佛菩薩的本意,還希望大家研討指正。

   緣起性空,聽上去好像是玄妙的理論,不過,各位,如果佛法只是講些深奧難懂的理論,不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使人離苦得樂,獲得益處,我敢說這決不是佛菩薩說法度生的本懷。因此接下去我將試和各位研討如何將緣起性空的道理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使佛法與人生打成一片…

《緣起性空與人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