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實相▪P2

  ..續本文上一頁刀相向,要和黃東邪打個明白了。

   所以問題在怎樣能夠證入實相?我用這“證入”兩個字,就是說僅僅理論上的了解實相,或者將“我”看得淡泊,或者視“我”如虛幻,都還不夠;一定要現量證入,而後才是空空蕩蕩,本來便沒有“我”的一念,也沒有“無我”的一念的境界。

   因爲我們都是一生下來就形成了“我”的觀念,年紀愈大,這個“我”的觀念也就愈深。要證入實相,大是不易!這幾十年來,我已曾花了很多的時間,思索這個問題,我覺得人類的束縛限製實在太多了,要證實相,恐怕很難!

   我爲什麼這樣講呢?因爲人類的智慧實在太微薄了!且看我們所受的種種限製:

   我們的眼睛只能看見這所謂有色光帶(附圖),那是整個宇宙中微乎其微的一小段光譜,其余的都看不見。我們的耳朵能夠聽得到的聲音,不及普通的狗,更遠不如海豚(附圖),所以宇宙間有很多的聲音,人類根本就聽不到。人類所能達到的速度不可能超光速或電速。所能測量的溫度也沒有一種低

  過絕對零度。

   還有,我們人類的習氣,真是不容易更改,往往自己不知不覺的跟著習氣走。

   讓我講一個簡單的故事,有一位禅師,在禅七開始的時候,對叁個徒弟說:“從此刻開始,你們不再講話。”第一個徒弟立即說:“是,師父,我不講話。”第二個徒弟跟著說:“你看,師父叫我們不講話,你還是在講!”第叁個徒弟望著那位禅師:“師父,只有我頂聽話,不再講話。”叁位徒弟也許都太傻些,可是這正說明我們人類要更改習氣是如何的不易。

   因爲我們人類有上面所說的各種限製及習氣的不易更改,人類的知識及想法,就難免不夠正確,而且往往十分固執。佛經上常常拿盲人摸象來作譬喻。因此我覺得人類要證入實相,可就大不容易。若非有朝一日我們能打破這許多束縛及習氣,恐怕這頂執著著“我”或“變相的我”的大帽子,還會永遠罩在人類的頭上!

   前幾天有一位朋友向我提出一個問題,倒是頂切實際,不比“實相”那麼玄妙遙遠,我把它介紹出來,作爲今天討論的結束。

   這位朋友的問題是:“我很想學佛法,我的目的是第一想延長壽命,第二想增進智慧。你可不可以教我一些簡單的法門?”

   當時我對他說:“印度有一種說法,說人一出世,他一生心跳的數目及呼吸的次數,都已確定;如果這個說法是對的話,那末延長你每一呼吸的時間,豈不是即可延長你的壽命。”他聽了很感興趣。我又說:“你一定也有過這種經驗,當一個人與他人爭吵時,光火發怒或情緒沖動時,心跳加速,呼吸也會急促;反之,如果呼吸深緩細長,心神就容易安定,深呼吸每每能助人入眠,而心定神安,頭腦清爽,智慧自然增長。”他亦頗爲同意。于是我們討論了一些深吸緩吐的方法。

   現在想想,這種辦法,也未始不可以幫我們走上證悟實相的途徑。能夠壽命延長,智慧增進,至少增加了證入實相的機會,因此我想將我學到的深吸緩吐的方法,在此簡單的介紹一些,以供各位參考。

   深吸緩吐,一般講叫做調息,佛教大小乘的禅定修法,西藏的密宗,道教的練氣,印度的瑜伽,都以調息爲基本,調息是訓練呼吸使之深緩細長,這四個字,每個字有其意義,但又彼此關聯。

   深是指鼻孔吸氣時,意識中要導氣入腹部,所謂丹田,即在臍下四個指寬處,我們平常吸氣,往往只吸入肺的上半部,吸入肺尖端的已經不多,其缺點顯而易見,意識中將氣深吸入腹,在初期時多半是充實肺尖,這已經很不錯,逐漸的會自然而然吸氣深入小腹丹田,年輕的人在那時候就會産生小腹溫暖的感覺。

   緩是叫你不要猛吸,要慢慢的所謂綿綿不斷的用鼻吸氣,如果你逐漸的訓練到一次吸氣在半分種以上,但切勿勉強,已經很不錯了。這緩不僅指吸氣,更重要的是吐氣要緩。初學時並不容易,有的教法是吐氣可用口,而發出一種尖銳的聲音可以助緩吐氣,一般的教法,吐氣還是用鼻不用口。

   細是粗的反面,一個人沖動時,暴躁時、氣喘時、呼吸就粗,粗即短促;反之若心平氣和,甜睡靜坐時,呼吸往往輕細。可是此處的細,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即是指不斷,特別在禅定中,有時好像呼吸已停,而其實仍有微細的一息。這細是要經過一個相當久的訓練,方能達到。

   長不僅是指一次呼吸的時間長,其中還包含著一個極重要的意義,即是切忌勉強。往往有人硬練,一次持久很長,可是接不下去,形成氣急,容易出毛病,必須避免,所以要逐漸的、任其自然的延長呼吸才對。而且這所謂長,不僅是二次叁次,不僅是今天明天,要自此以後呼吸盡可能緩細深長。

   今天我花費了各位許多很寶貴的時間,十分慚愧。但願各位都壽命延長,智慧增進,從空的體會中生起同體大悲,將來總有一天證入實相,和一切衆生共同過著自由自在的安樂生活。

   謝謝各位。

  

  

《實相》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學佛緣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