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实相▪P2

  ..续本文上一页刀相向,要和黄东邪打个明白了。

   所以问题在怎样能够证入实相?我用这“证入”两个字,就是说仅仅理论上的了解实相,或者将“我”看得淡泊,或者视“我”如虚幻,都还不够;一定要现量证入,而后才是空空荡荡,本来便没有“我”的一念,也没有“无我”的一念的境界。

   因为我们都是一生下来就形成了“我”的观念,年纪愈大,这个“我”的观念也就愈深。要证入实相,大是不易!这几十年来,我已曾花了很多的时间,思索这个问题,我觉得人类的束缚限制实在太多了,要证实相,恐怕很难!

   我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人类的智慧实在太微薄了!且看我们所受的种种限制:

   我们的眼睛只能看见这所谓有色光带(附图),那是整个宇宙中微乎其微的一小段光谱,其余的都看不见。我们的耳朵能够听得到的声音,不及普通的狗,更远不如海豚(附图),所以宇宙间有很多的声音,人类根本就听不到。人类所能达到的速度不可能超光速或电速。所能测量的温度也没有一种低

  过绝对零度。

   还有,我们人类的习气,真是不容易更改,往往自己不知不觉的跟着习气走。

   让我讲一个简单的故事,有一位禅师,在禅七开始的时候,对三个徒弟说:“从此刻开始,你们不再讲话。”第一个徒弟立即说:“是,师父,我不讲话。”第二个徒弟跟着说:“你看,师父叫我们不讲话,你还是在讲!”第三个徒弟望着那位禅师:“师父,只有我顶听话,不再讲话。”三位徒弟也许都太傻些,可是这正说明我们人类要更改习气是如何的不易。

   因为我们人类有上面所说的各种限制及习气的不易更改,人类的知识及想法,就难免不够正确,而且往往十分固执。佛经上常常拿盲人摸象来作譬喻。因此我觉得人类要证入实相,可就大不容易。若非有朝一日我们能打破这许多束缚及习气,恐怕这顶执著着“我”或“变相的我”的大帽子,还会永远罩在人类的头上!

   前几天有一位朋友向我提出一个问题,倒是顶切实际,不比“实相”那么玄妙遥远,我把它介绍出来,作为今天讨论的结束。

   这位朋友的问题是:“我很想学佛法,我的目的是第一想延长寿命,第二想增进智慧。你可不可以教我一些简单的法门?”

   当时我对他说:“印度有一种说法,说人一出世,他一生心跳的数目及呼吸的次数,都已确定;如果这个说法是对的话,那末延长你每一呼吸的时间,岂不是即可延长你的寿命。”他听了很感兴趣。我又说:“你一定也有过这种经验,当一个人与他人争吵时,光火发怒或情绪冲动时,心跳加速,呼吸也会急促;反之,如果呼吸深缓细长,心神就容易安定,深呼吸每每能助人入眠,而心定神安,头脑清爽,智慧自然增长。”他亦颇为同意。于是我们讨论了一些深吸缓吐的方法。

   现在想想,这种办法,也未始不可以帮我们走上证悟实相的途径。能够寿命延长,智慧增进,至少增加了证入实相的机会,因此我想将我学到的深吸缓吐的方法,在此简单的介绍一些,以供各位参考。

   深吸缓吐,一般讲叫做调息,佛教大小乘的禅定修法,西藏的密宗,道教的练气,印度的瑜伽,都以调息为基本,调息是训练呼吸使之深缓细长,这四个字,每个字有其意义,但又彼此关联。

   深是指鼻孔吸气时,意识中要导气入腹部,所谓丹田,即在脐下四个指宽处,我们平常吸气,往往只吸入肺的上半部,吸入肺尖端的已经不多,其缺点显而易见,意识中将气深吸入腹,在初期时多半是充实肺尖,这已经很不错,逐渐的会自然而然吸气深入小腹丹田,年轻的人在那时候就会产生小腹温暖的感觉。

   缓是叫你不要猛吸,要慢慢的所谓绵绵不断的用鼻吸气,如果你逐渐的训练到一次吸气在半分种以上,但切勿勉强,已经很不错了。这缓不仅指吸气,更重要的是吐气要缓。初学时并不容易,有的教法是吐气可用口,而发出一种尖锐的声音可以助缓吐气,一般的教法,吐气还是用鼻不用口。

   细是粗的反面,一个人冲动时,暴躁时、气喘时、呼吸就粗,粗即短促;反之若心平气和,甜睡静坐时,呼吸往往轻细。可是此处的细,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即是指不断,特别在禅定中,有时好像呼吸已停,而其实仍有微细的一息。这细是要经过一个相当久的训练,方能达到。

   长不仅是指一次呼吸的时间长,其中还包含着一个极重要的意义,即是切忌勉强。往往有人硬练,一次持久很长,可是接不下去,形成气急,容易出毛病,必须避免,所以要逐渐的、任其自然的延长呼吸才对。而且这所谓长,不仅是二次三次,不仅是今天明天,要自此以后呼吸尽可能缓细深长。

   今天我花费了各位许多很宝贵的时间,十分惭愧。但愿各位都寿命延长,智慧增进,从空的体会中生起同体大悲,将来总有一天证入实相,和一切众生共同过着自由自在的安乐生活。

   谢谢各位。

  

  

《实相》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学佛缘由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