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數息心要

  數息心要

  

  洪啓嵩

  

  此段數息法是2006年10月洪啓嵩老師于紐約大覺寺主持禅七時,因應學人于禅七使用數息法門提出的問題之答複,爲禅修者切身實用的數息心要!

  

  數息常見的問題

  問:數息是觀照或是內觀的法門?

  答:數息就是數息,數一呼一吸算一個數字,也可以只數出息,當出息的時候就數一,第二個出息的時候數二,如此漸次數到十,再從一開始數。

  

  問:一個呼吸要多長?

  答:不必控製呼吸,自然呼吸即可。你可以數「一」,也可以數「一…」。只要看著呼吸,不要控製呼吸。

  

  問:拉長一點,拉細一點不是比較好嗎?

  答:刻意拉長或拉細,就是控製呼吸。控製呼吸的結果,有些人會産生氣悶、胸悶的現象,所以自然呼吸就好。當你自然呼吸時,心越細,自然呼吸也會越細。呼吸更細,當然數會更長。但是這是自然而然的,不是控製的結果。

  

  問:數息時,意念是不是放在數字上,來使意念專注?

  答:沒錯,但是不要一面數息,一面觀息,順便再念個佛,…這樣保證你心會很亂。重點是,一次只用一個方法。當你使用數息法時,心就有個東西靠著。數息是一個方法,像一根繩子,把你紛飛的妄念,先用數息這根繩子把它綁在一起,最後是要把這繩子連同整捆妄念丟掉的。用繩子去套時,要專心用一根繩子,好好綁好,不要右手拿繩子去套,左手也拿繩子去套,那樣套得上嗎?很難。就專心用一根繩子。

  

  問:如果感到氣悶時怎麼辦?

  答:氣悶應該是控製呼吸所致。發現這種現象的時候,將身心放松,盡量不要控製呼吸。也就是一開始就不要控製呼吸,呼吸長就數長,短就數短,不要控製呼吸。

  

  問:那先不要數,純任自然是不是比較好?

  答:如果不用方法,心思就會到處去玩。有時候你們會感覺到,不用方法好象比較好一點。就像一個久病在床的人,有一天想起來活動,于是他用拐杖支撐著站起來,但是他一站起來又摔倒了。但是你能說:那就不要用拐杖比較好嗎?不是的,要多練習才能慢慢複健。所以,有些人說:「我不數息也坐得很好啊!」其實那是他的念頭太粗,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妄念。

  

  所以,開始坐禅時要用方法。當然方法有很多種,一般而言,效果最好的是數息。如果一開始不用方法,不容易攝心。當然,如果有一天你們成佛時,就不必用方法了。因爲佛陀是不必用方法的。

  

  在數息的過程中如果感到氣悶時,可以先停止數息,自然呼吸,等氣不悶了,再重新數。

  這裏要注意!大家要練習把呼吸當作生命中客觀的事實,而不是我控製的事實,這樣氣悶的現象就會抒解。如果數息到心念很細時,到時呼吸自然會變細,不是經由控製而達到的。像我自己平常呼吸的長度,大約一分鍾五次,如果是控製而形成的,那豈不氣悶而死?但是我是身心專注自然呼吸入定所形成,而不是控製呼吸,就是長時任長,短時任短。

  

  問:坐禅的境界到達什麼階段會沒有呼吸呢?

  答:那是四禅的境界,進入四禅的定境就沒有呼吸了。但是進入四禅之前,不要強力控製呼吸,這是很危險的。

  我在高二的時候,就有類似的經驗,因爲過度控製心跳,差點死去。當時神識都要飛出去了,因爲極力憶念阿彌陀佛,神識才沒脫出,又活了過來。

  由于這次的經驗,我在教學時,都會特別強調不要控製呼吸。我們的心髒宛如一部機器,需要基本的力量運作,如果空氣少過他的運作量,很可能就停擺了,那時就危險啦。

  

  數息的七個境界

  問:數呼吸數到什麼時候就不用數了?

  答:我來跟大家講一下數息的境界。

  數息有其階段性。中國坐禅傳統上很多是用數息,現在很多南傳的法門則是強調「觀呼吸」。「觀呼吸」是什麼?是把數息當作身念處的禅觀。其實,南、北傳的禅觀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處。

  智者大師的《釋禅波羅蜜》,所顯現的是單獨一個、一個的方法,可以單獨修練,而每一個方法也都可以相互攝受。現在有些人以爲,南傳的禅觀方法很特別,但是如果是對南傳、北傳、密教等禅法都很清楚的人,就知道這個方法是很常見的禅觀法門。

  但是對其他法門體系不了解的人,常以爲自己所學的法門是最特別的,只有自家有,別人都沒有,這是對佛教禅觀法門缺乏整體了解所致。

  南傳佛教的禅觀法門,就是用身念處的方法,把呼吸放在裏面,也是一種身念處觀法的輔助。南傳常用的「觀呼吸」法門,其實就是阿含的「隨息」,也就是「觀呼吸」,隨息就是觀呼吸,只是名稱不同而已。

  所以,現在很多的禅觀的方法其實是一樣的,但是鮮少人了解。例如有人說:內觀禅法在印度失傳,後來再傳回印度。是的,這個法門在印度是失傳了,但是在中國並沒失傳。也有人說,這是從來沒出現過的方法,或失傳久遠的方法,其實不然。不但佛教經論中常見這個方法,我幾年前也教授內觀禅法,並著述成《內觀禅法》一書。

  

  首先和大家講數息的七個階段。

  首先講「數息」,也就是數呼吸。數呼吸有叁個主體,一是能數的主體,二是呼吸,叁是用來數息的數字。這個叫做「叁輪」。在這叁輪中,數字是介面,把叁者聯結在一起。所以佛教認爲這也是叁輪,叁者合在一起運作。

  數息、數呼吸有很多數法,有單純數出息或入息的方法,也有很複雜的數法,譬如有一種勝進算數,十個呼吸算一個數字,到最後一百個呼吸算一個數字,這種方法太複雜了,一般人很難使用。

  在《瑜伽師地論》裏有很多複雜的數息法,但是一般我不建議大家用那麼複雜的數法。因爲基本上數一到十就夠了,證得禅觀用這種數法就夠了,不需要練到那麼複雜。像密教有些修法,是數自己一天有多少呼吸。一般人能記得嗎?因此,用數一到十的方法就夠了。

  數息,「息」和「心」有著密切的關聯。很多人開始數的時候,數不到十就忘了數,有的人則是數超過了,有數到二十、叁十的。數息時,從一數到十,不管少于十就忘了,或數多于十,只要一發現,就從頭開始數。爲什麼要用「一呼一吸」算一個呼吸呢?爲什麼不「一呼」算一個數字,「一吸」算一個數字呢?古德說,這樣數會有「息梗在喉」的現象,也就是說,氣會堵在喉嚨而患病,所以不采用這樣的數法。數的時候,「一呼一吸」數入息,或是「一吸一呼」數出息都可以,看大家的需要。

  

  數息的第一個階段:妄念紛飛

  數息的第一個階段是一個混亂的階段,數目、你的念頭、妄念的力量都一樣強,力量均等,所以心念時忘時續,數息也是時忘時續。

  在這個階段,有些人就會想:「老師,你不教我數息還好,我一數息之後,才發覺妄念特別多,不數息時妄念還不會這麼多,用數息會擾亂我的心念。」其實,講這種話並不公平,因爲你本來就是妄念很多,只是你沒辦法覺察,而數息則讓你發覺到自己的妄念很多,並不是數息造成你的妄念多。

  就像你家門口有一條臭水溝,你每天進進出出,習慣了也就不覺得它臭。有一天,你的朋友來你家,被臭水溝熏得倒退叁尺,直呼:「怎麼那麼臭!」這時你才察覺這水溝真的很臭。結果你卻怪人家讓你發覺到你家前面有一條臭水溝,這不是很莫名其妙嗎?

  

  數息的第二個階段:正念與妄念均等

  數息的第二個階段,這樣練習久了之後,慢慢的從一到十,可以數清楚了。這時代表你攝心的主體力量增長了,正念的力量跟妄念不一樣了,現在這條心念的主力比較增強了,但是隨著這心念主力比較增強的時候,從一到十不斷的數,這在心裏面有一條主力,慢慢成形了。這條主力,宛如一條繩子,你現在把心念所顯現的力量,用這條繩子來綁其他的東西(綁其他的妄念)。

  

  數息的第叁個階段:數息不斷

  好!心的正念慢慢成形了,你會發覺到妄念依舊紛飛,同時發覺到:起先妄念也不大清楚,很多、很亂,漸漸地這妄念也慢慢成形了,你一面從一數到十,結果你會發覺到自己,一面數息,一面兼任妄念的導演。

  一開始數息的時候,念頭是亂七八糟的,現在慢慢怎麼樣呢?正念和妄念都成形了。這裏有一個故事:有一個老太婆跟禅師學禅坐,叁個月之後,她跟師父說:「師父啊!你教我的方法太好了,爲什麼呢?我一坐,幾個月前,張叁欠我叁鬥米的事都記起來了!」

  大家注意一下念頭的發展,老太太打坐想到:「張叁欠我叁鬥米」,這個心念起來,接著作什麼?又一個念頭:「我明天去跟他要。」她一面數息,妄念還是很清楚!接著又想:「明天去跟他要,他若不還怎麼辦?就罵他,反正就是要到爲止。」然後又想:「他如果再賴怎麼辦?」于是開始想象各種對策,一面在數息,一面妄念成形。

  大家來這裏打禅,有的人可能很想去看正在上演的「達文西密碼」,坐的時候想:「我要看電影,但是現在在打禅,不行,打完禅七之後再去看。」「跟誰去看好呢?啊!老王有車,找他去好了。」于是接續著想下去,連車子都准備好了,這就是一面數息,一面兼任妄念的導演。

  

  數息的第四個階段:數息成片

  所以在這個階段裏面,你的妄念主軸清楚了,但是許多旁邊的紛紛瀑流,線索這樣一線、一線地連在一起。從一到十,十分清楚,你們看過魚缸,魚缸裏面要放氧氣,當氧氣放得很快時,氣泡就會連在一起,看起來像條狀一樣。我告訴大家,事實上,沒有念頭是連在一起的,是我們把他連在一起,所以看起來是連在一起而已,但是現在大家心念的狀況是這樣,是串連且會當導演。

  這時該怎麼辦呢?當你把這氣泡放小一點,氣泡和氣泡之間就會分開一點,也就是說,妄念雖然會生起,但是不會串連了。第叁個和第叁個階段都是這樣。到了第四個階段,妄念變成個自獨立,就不會續想了。就…

《數息心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脈呼吸的修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