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參禅心要

  參禅心要

  

  洪啓嵩

  

  嶽佐‧宇峰 記錄整理

  

  本文爲洪啓嵩老師于2006年10月主持大覺寺禅十,起香時對大衆提撕參禅所應具備的心態及都攝六根、調煉身心的要訣,不只爲參禅期間之功夫,亦是平日二六時中之參禅心要。

  

  起香前

  各位大德,從現在開始,在這十天的禅修中,大家要把心提起來,好好修行。

  中間會有許多困難,身心會受到很大的挑戰,大家不要因爲辛苦而放棄。 我打禅雖然有很多方便,但大家要自我要求。

  大家要了解,這十天的辛苦,可能會超過各位的想象,收獲也會超過各位的想象。

  每一個人的一生,很快就過去了,就如同這十天一樣,彈指就過去了。我從不敢浪費自己的生命,當然更不敢浪費大家的生命。

  大家來這裏打禅,可能有兩種心態:一種是來郊遊,一種是來攀爬生命的喜馬拉雅山。我希望帶著大家去攀爬生命的高峰,而不是去郊遊賞花。

  希望這十天過後,大家從生到死,從死到生走一遭。我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生命,這十天該解脫的就解脫,該圓滿的就圓滿,大家要珍重。

  

  餐前

  各位,你們隨時隨地是准備好的,並不是還沒准備好的時候就不許事情發生,不是這樣的。吃飯的時候,身心專注,都准備好了,自然能成就。

  一個禅者,行住坐臥都是自在的,吃飯的時候,身心放松,自然安住,吃什麼,做什麼,不必刻意看它,但所有的動作,心裏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就像一面明鏡,自然地照見。

  身心統一了,動作自然輕柔;身心放松了,自然能一切調和如意,隨時隨地自在放松。請大家珍重用心,用心珍重。

  

  參禅的心態

  我們今天開始,大家一起進行十天的禅修。

  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決定,會影響這十天大家禅修的成果。

  我希望大家在這十天裏,能夠越過生死的高山,達到涅槃解脫的平原,這是我的期望,希望大家在這十天當中開悟解脫,也是我此行的目的。

  或許很多人會認爲,這目標太高了,會不會呢?

  

  先和大家談談我這一生的死亡經驗,我這一生,曆經了許多次死亡經驗。

  我差點無法出生,因爲家中的工廠在我出生前一個月爆炸,當時母親懷著我,我們全家差點都被炸死了。

  第二次,我出生時差點無法活過來,我是母親跌倒時而生下的;後來又差點無法長大,我叁歲時得到腦膜炎,叁十六個小時不吃不喝,後來才勉強救回。 五歲的時候,家中的工廠第二次爆炸,我親眼看到工人在眼前被炸死,七歲時父親棄世。因此,從小我就恐懼我的親人,總有一天會一個一個地離我而去。所以,我十歲就開始學打坐,希望能找到超越生死的方法。

  

  到了高二時,因爲打坐控製心跳過度,差點死去。因爲這幾次生死關頭的經驗,讓我對于生死有很敏銳、很深刻的感受。

  所以,我從不預期明天,我常說自己是一個「沒有明天的人」,我做的事情只有當下。

  所以,我們既然有緣在一起,這個緣是不可思議的,要成就這個緣,沒有住持師父的慈悲是不可能成就的,我們也不會在這裏相會。

  我們不要寄望下一次還有這個緣。而是:有這個緣在一起,就要把這個緣圓滿。

  平常你們看我這個人平時挺輕松的,生活還算自在,但是我每天的工作量,要面對的事,其實是超乎常人想象的。但是佛法讓我能夠面對一切而自在。

  

  對我來講,我的生命只剩下唯一一個事情,就是幫助大家解脫。我沒有其他事情,我生命中的需求已經完全止息,在這個世間,我的生命已經沒有其他任何目的了,因爲我的生命早己完成。所以,我在這世間,這幾天與大家相處,不是爲了打個「十日禅」,而是爲了讓大家開悟,解脫,成佛。

  很多人看到我,對什麼事情好象都很有興味,去大都會博物館參觀,看得很歡喜,在波士頓賞楓,也很有趣,我生活中好象到處都有樂趣。事實上,在每一個當下裏,我都感覺到這個生命太美好了。對一個禅者來說,這美好的生命,有的話,就是在當下裏面。

  

  但是,當這一切都沒有的時候,對我有沒有關系呢?沒有關系的。對一個禅者來講,並沒有這個需求,有很歡喜,沒有也很好。

  所以說,現在,即使我走了,是圓滿的。但如果大家需要我,活個一百年後再走,我的生命也同樣圓滿。

  在這十天裏,各位可能會覺得我的要求很嚴格,大家不要想:「這洪某人哪,怎麼這麼沒良心,都不會想讓我輕松一點!」 各位啊!我們何時再相逢啊! 所以,看到你們,不好好要求,怎麼對得起你們呢?

  

  很多人會說:「哎呀!這洪某人平常看來輕松,現在怎麼這麼嚴格,翻臉像翻書一樣!」 這是爲了大家的法身慧命,請大家原諒。因爲我看各位都是佛,你們是一群一群的佛,你們是阿彌陀佛,你們是釋迦牟尼佛,所以,對佛的期望是不同的,這影響了我帶大家修行的方法與目的。

  

  所以,在這邊,希望大家認定自己是佛,我必須用各種方法,讓你們知道自己是佛。

  在這十天裏,希望大家能夠圓滿。但這個圓滿,不是懷抱一個目的,而是落實到每一天生活中的實踐。希望大家每天,一意精進的生活,一意精進地修行。

  

  很多人說:「這打坐啊,一炷香一個小時,很累的。更可怕的是,奇怪咧,平常坐一個小時都不會這麼累,爲什麼打洪老師的禅,感覺特別痛,上坐沒多久,腳就開始痛了?」

  大家要細心體會,因爲我主持的禅,大家的專注力更深層,加上妙定功這些特別的調身運動,和大家在家裏或其他地方打禅不同,它引發了內在身心的種種變化。

  

  我告訴大家,現在我打禅已經和藹可親多了,你們這位執事龔老師就很清楚了,她是老參,從1989 年第一次跟我打禅七,當時那些學員的評語,都說我不是人,因爲一炷香坐叁個小時,而且香板打得又凶。不過現在方法又不同了,因爲以前純用參話頭,香板用得凶,現在默照和話頭聯合運用。

  

  什麼時候會打香板呢?你想睡時會打你香板,打坐坐得渾身不舒暢時也打,有時正在一個好境界裏也會挨香板,或者你自己也可以合掌請香板。

  各位,如果你們沒有覺悟,我根本沒有理由活著。我活著的目的,就是讓全世界的人都成佛。如果你們感覺這個目的太飄渺,就把它當笑話,這十天就這樣打下去也很好。但是,最低保證,這十天過後,你們的身心,將會脫胎換骨。

  

  有人跟我打禅,打出興味來了,年年都希望來打。其實我是希望,大家下次不要再見面了。

  怎麼說呢?很多人聽了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不會的。既然我們是學佛的人,我們就來看看佛陀當年是怎麼教學的。佛陀在一地說法,聞法的人開悟成證阿羅漢,然後佛陀離開了,學生也離開了。

  學生做什麼去了?到各地弘法去了。他們會不會再見面呢?可能會,也可能不會。爲什麼?因爲學生不需要佛陀了,就四處弘法去了。當年有多少人聽聞佛陀說四聖谛,就開悟解脫了,就四處雲遊去了。他們有時候會回來聽聞佛陀說法,有時候沒有回來,這都沒有關系。

  

  我希望你們將來沒有見到我也沒有關系,但如果有機會見面,我們來紐約見見也不錯。大家能了解嗎?我不是說,大家「不要」來看我,而是說,「不用」來看我。「不用」不同于「不要」。或者說,你們沒有問題了,但是想休息休息,回來這邊打坐休息也不錯,那時我就可以讓你們知道,你們可以「休息」了。

  

  但是在大家還沒爬到山頂之前,不要休息,懂嗎? 在爬山的過程裏,當然需要休息,但要爬過這座山,尚需努力。所以,希望我們一起攀爬,越過這生死的大山。越過生死的大山,最重要的是這顆心,有了這個心,就有種種的過程和種種感受。當你的進境愈大,你的無明煩惱就愈加糾纏著你,在你最痛苦的時候、最脆弱的時候,在你煩惱最深的地方,在最恐怖的時候,在最殊勝、最歡喜的時候,它就出現。

  修行人,沒有境界時,要努力修行,有境界來的時候,更要努力修行,這十天,大家一切放下,一心修行。

  

  禅堂規約

  這十天大家共同在大覺寺打禅,爲了順利修行,團體生活,就會有共同的要求和規定,所以禅堂有禅堂的規矩。這裏的師父也在場,所以在這邊就要守大覺寺的規矩,禅堂的規矩就是大覺寺的規矩。

  

  如果不遵守道場的規矩,共修效果就不好,就會互相幹擾,團體共修的生活,幾點睡覺,幾點起床,都有共同的規矩。打坐的時候,就是打坐;經行的時候,就是經行。執行會和大家作規定,大家就如此依循。

  大覺寺的場地已經很好了,但空間有限,打坐和經行在同一個地方,我們慢步經行和快步經行需要看情況。有時經行,有些人坐得正好,不願意起來,那當然可以,不過可能就得看位置,要調位置了。

  如果你們坐著坐著,入定去了,就不要急著出定,我們會告訴執事,不要擔心。實在有人坐得太好了,不想出定,一整天,甚至七天、十天都坐著不想出定,這都很好,我會幫你圓滿。

  

  和大家講個趣事,有一次我主持禅七,當時有個學生特別喜歡入定,沒事就去入定。不過那是作意入定,並非自然入定。某次經行時,他又定住了,我也任他去,不管他。吃飯時間到了,大家吃飯去了。不一會兒,就看到他急急忙忙跑過來,抱怨怎麼大家不等他一起吃飯…,所以這種定只是很淺很淺的定。但這十天,如果有人真的坐得很好,不想起身經行,也無妨。

  

  不管大家平時如何,至少這十天不要浪費,學習每一分每一秒都要覺悟,要珍惜打坐的時間,走路、吃飯、睡覺都要珍惜、要精進。

  

  如何是精進?吃飯的時候是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走路的時候就是走路,每一個動作都是清清楚楚,明…

《參禅心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數息心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