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增上信學(楊郁文)▪P4

  ..續本文上一頁、凡所有教授引導通達涅槃。四、現法(即見法,巴利語作ehipassiko來啊!看吧!)指佛法是公開的,有法眼者,均可得見,佛從無師拳,無秘密法隱藏。五、有識者當各自如實知、如實見佛法。

  內正思惟

  我們在生活上,對一切法要如實知如實見;這種如實知、如實見是以平等慧如實知見。如實知、見不能離開我們聽來的、想到的、比較過的、親身體驗的;上述成分可以使你的般若慧開展出來。若無般若單靠其中的一些知識就很難如實知見。認識的不正確那非常危險。透過瑜伽禅那,叁昧行爲來直觀,不過這種直觀有時候就是有神秘靈異的現象出現,虛虛實實;若無正確淨信,有時候由人心的所好誤導,不能辨別是幻、是實,是非、善惡。然而透過禅那的直觀或思考所得到見解不管正確與否是很難改變;許多人,信宗教或者透過宗教行爲而獲得些體驗,建立信解,對他來說很深厚;如果境界很好的話永遠跟你人格融合在一起,影響你的人格,指導你的一生。可是亦有錯誤的禅那體驗,我們看到許多外道,六師外道等,很多部份都以爲是見審谛忍,卻是邪見;要矯正這樣不正思惟所成的邪見,可以說非常困難。我們需要正思惟,還要在生活土來體驗觀察,也要宗教生活專精禅修一番,這還不夠,有定不一定有慧,雖然慧是從定開發出來的,許多外道甚至能達到非想非非想定,然並無解脫貪、瞋、癡之能力呈現。因此我們需要增上慧學;而正信、正志正行乃至斷除煩惱的智能是依次第學習增上慧,如理作意-正思惟—而建立。

  建立正信要透過「內正思惟」一如理作意;所要思惟的內容就是前面所說的「念佛」、「念法」、「念僧」、「念戒」的內容。如此對叁寶及聖戒能産生信忍、信樂、信求;唯有如此「如理作意」的結果,歸依叁寶及奉行聖戒才能名符其實。否則祇能說是「形式上的歸依叁寶」,「形式上的受戒」。「真正的歸依叁寶」、「實際的受戒」可以說已具備初步的「正見」、「正志」,能依法、如法「正行」;「正行者」則是「向法次法行道」,又名「法隨法行」之修行者。

  法次法向

  其次,談「法次法向」,法次法向實際上就是在成就觀察忍,也就是我們看《中阿含》54經說要奉事善知識,要往諧善知識所聽聞善法,聽聞正法,然後觀法義,內正思惟,最後要受持法,翫誦法,.觀察忍,這些都屬法次法向。我們了解佛法運用到生活,這樣才是在「受持法」,在生活上應用佛法也是在受持法,要依法奉行才是真正的受持法。

  聆聽佛法,不能聽懂的部分也不能說這沒有用,把它記憶在心中;由于生活經驗或者修禅那的不同狀況之下;對以前不懂的,可能在這些時候你條件具備了你就懂了,所以要翫誦法。所謂「翫誦法」是時常誦法念句,能朗朗上口,需要用到的法句脫口而出,不必用心回憶,一下子就呈現心前。以前我們私墊老式的漢文老師就是使用翫誦法教授小孩子讀誦四書、五經。實際上是針對自己還不了解的要記下來,還有對自己很有用的也要記下來,爲什麼?准備幫忙教導別人,指導別人這些目的可由翫誦法句達成。

  接著我們成就「觀法忍」,也就是剛才所說「見審谛忍」對于法,透過這樣一步一步的熏習,于佛法有深刻的認識,而這種認識是別人已經很難把你改變掉;這位人士就是法忍者。法忍者可分爲兩種,一種是「隨信忍」,一種是「隨法忍」;也就是「隨信行者」及「隨法行者」。就是以後發展中的佛教一部派佛教所的「四善根」,暖、頂、忍、世第一法。由忍位進入聖流,忍住最後一念給他取一個名字爲「世第一法」。「法忍者」實際上就是「須陀洹向」也就是信行者、法行者。信行者跟法行者只是信根跟慧根輕重的比量而已,實際上對于信、進、念、定、慧都有相當程度成就。向透過五蘊、十二處、六界、二十二根、四聖谛、十二支、緣起法門,可以成就增上觀察忍就是法行者,法行者有什麼樣的成就呢?能超越叁惡趣之生死,能離凡夫地,而今生未得須陀洹果一定會得須陀洹果,否則不會死,臨命終之前一定會得須陀洹果;這就是法忍者,也就須陀洹向的人,今生到達須陀洹向的人,今生肯定要成爲須陀洹果,才會了此一生。假使已經超越了凡夫的身分,得到須陀洹果位的人,是叁結已盡。「身見結」之身見就是「二十種我、我所見」;今得正見而斷此身見結。「戒禁取見」,指不能解脫叁毒的方法我們以爲是解脫的方法;今具正見,不會采取錯誤的方法來修道。「疑結斷」那就是對于佛法僧叁寶的功德,對于苦集滅道已經得現觀,所以于法無疑成就四不壞淨。這樣的人決不墮惡趣,頂多「七有」就能定趣叁菩提;成就叁菩提的結果是叁佛陀,也是正覺者,阿羅漢甚至是佛陀。

  雜阿含892經敘述修習六入處法門能夠有這樣的成就;對五蘊、六界……等法門也一樣的,只要所接觸到的法,依次第學習,終于會使你成就觀法忍,而觀法忍再造一步就是「信根的具足」。

  信之心態

  我們從以上所說的可以看出來佛教或者阿含所要求我們,信要具備忍、樂、欲,也就是信忍、信樂跟信求。我一直強調,我們在學習信的階段是要使我們的人格有更上一層的成就,也就是知、情、意沒有畸形的發展。所以理智上、情感上、意志上,都比叁善根的時候更加成熟而非常有力量。這時候已有信、進、念、定、慧五根有所成就的須陀洹他是信解脫者,成就信根。他能現觀四聖谛;他雖然本身還沒有漏盡成就阿羅漢然有這樣的自信,是透過現觀緣起法的「此有

  故彼有」來肯定「此無故彼無」;肯定以後可證苦盡。我們科學家很偏向理智,藝術家很注重感情,而道德家強調意志實踐,不能說這樣不好,過份的偏向一面,這樣人格上就有缺陷,而行爲上就有偏差。《成唯識論》

  提出信的對象要具備有實、有能、有德佛、法、僧叁寶即是有實、有能、有德。信叁寶能使我們在人生裏得以求真、求美、求善。這是佛教徒所要求的正信。其它宗教的信是強調信樂,信能得救而已;並不更深一層的思考他們所信奉的道理與宗教行爲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我們學佛的人,學阿含的人,唯一的目標是要完整的整個人格的開展或者是人格的完成。那一定不要忽略掉人格上知、情、意各方面的充實。阿含所開示的「信增上學」,就是在朝著完整的人格在邁進。

  信的對象

  信的對象不外乎佛、法、僧及聖戒;成就圓滿的信,叫做「四不壞淨」。這種淨信,信者的內心是非常清徹的、透明的,有光輝的、是安定的、是愉悅的。他是有非常豐富的感情配合著,所以生活上,善護己又護他,並且關懷環境,雖然有憂患意識的宗教心,但也不會太悲觀,都是存著很大的希望與信心。因爲這樣在智力方面、定力方面,願力方面來說,他是透過信忍、信樂、信求一再提升,他的良知及良心就比以前還沒有成就信根之前更強大。四不壞淨信的人目標就是決定在這裏,在理智上有明細辯白的能力,感情上有喜悅的感受,還有意志去惡、行善、不放逸,不放逸是不到涅槃永不停止。

  成就信根

  成就信我們說過了,就是四不壞淨,信的要求,我們也說過了要正信堅固,不動、不壞;他宗他教,不能改變你的信心,甚至于天魔下凡,魔跟梵下到人間來威脅利誘,反正都沒辦法改變你的信心,那就像什麼呢?印度每一個村莊的界標用大石柱或鐵柱;露在地面上有多高,埋在地下是同一的深度,所以是非常穩固不搖、不動;我們的信心,信的要求要像這樣,不能像棉絮,風一吹就飄了,這就是信心堅固難動。

  法鏡自鑒

  還有「法鏡自鑒」,有一次阿難尊者一直在問他所熟悉的許多人死後往生何處,一直問問個不停,佛陀說不要問了,我告訴你,我給你一個鏡子,你去照照或者人人自己自照都可以,我們要評估自己有什麼成就,我們看看自己有沒有四不壞淨,我們能具備四不壞淨,我們就得到一個「法鏡」、寶鏡,而能肯定自己已經是入流者,永離叁惡道。

  一切時成就不壞淨

  我們要一切時成就不壞淨,假使不成就你自己稱呼自己爲佛教徒,可能尚是外道,或是佛教內的凡夫,不能歸入聖人的行列裏,所以我們要任何時、任何地點,不退失我們對佛法僧戒的信心,這樣的清淨信決定、不傾動,都是一直在強調信的要求,成就如是信結果就是入流者,他能斷叁惡趣苦,他是信解脫者,他從此之後永遠不再溶入叁惡趣,所以他有所解脫了,所能證解脫是證叁結斷,解脫叁結。而解脫的結果就是不再溶入叁惡道的範疇,也就是說不會再造惡業,溶入叁惡道。有四不壞淨成就的人,他生活上好像物質上不豐富,這只是外觀的;實際上,他自己也會感覺到,我「不空活」,非常滿足。還有,他人追求衣食住行育樂;而佛教徒是以四不壞淨爲「安樂食」。我們由物質的食糧可以維持命、色、力、樂、辯,這樣的五種能力,而四不壞淨成就的人,不止是生命上這樣,慧命上也有所成就,有好色、好力、好樂、好辯。

  信能度諸流

  還有「信能度諸流,不信者不度。」佛法的大海,沒有信是不能入佛法大海。

  自信自度

  最後要了解「自信、自度」。以舍利弗的舅舅長爪外道爲例,他是很聰明的人,他的妹妹不能跟他相比擬,可是嫁丈夫懷孕以後,他胞兄有所理論都輸給妹妹,所以他就很注意他妹妹肚子裏面的外甥,然後這外甥出家,特地來看外甥的老師。結果長爪外道跟佛陀一番談話之後,他馬上「見法、得法、覺法、入法,度諸疑惑,不由他度,入正法律,得無所畏。」

  自信自度

  《雜阿含》969經中我們要強調的「不由他度,入正法律。」即表示自信自度。我們不可祈求菩薩的力量如被,讓我們建立正信,自信自度就是靠自己的能力透過四預流支,先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終于四衆弟子成就四不壞淨。非求而得,不用求佛菩薩,祇要具備四預流支就能肯定自己,法鏡自鑒,自己能評估自己是否成就正信,成爲須陀洹。今天簡單介紹的,就是怎樣在一個須陀洹向的範圍,也就是出凡夫充實自己人格,乃至夠資格稱爲聖人,成爲真正入流的佛教徒。那就是透過增上信學方式來一步一步的逐漸逐漸由隨信忍,觀法忍,而最後成就信解脫的須陀洹果位。(1992.8.16講于《臺北新雨》道場,定稿經楊郁文教授過目訂正。)

  

《增上信學(楊郁文)》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