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修叁叁昧▪P8

  ..續本文上一頁修行,我們現在可能會有一個問題,剛才說學習《大智度論》、《中觀論》、《大品般若經》,學習《瑜伽師地論》,學習《解深密經》、《攝大乘論》這些經論,你要花多少時間學習?我看要很多的時間,要花很多時間,這就是個問題,所以也使令人感覺南傳佛教好,很簡單,一下子我就可以學會了。但是世間上的事情,一分錢,一分貨,沒有白辛苦的事情。中國佛教,也就是漢文佛教,藏經裏面說的這些佛法,如果我們深入地學習,你能夠從文字上通達了第一義谛,你很快地可以得無生法忍,你沒有吃虧,很快地能得無生法忍,不是個難事。

  也還就是兩個次第,你願意學習《大品般若經》和《中觀論》,你就用它的理論觀我空、觀一切法空,修止觀。你歡喜唯識的道理,那你就根據《解深密經》,根據《攝大乘論》,這樣子修行,就可以了。

  問:學習根本佛教《阿含經》的淳樸,于四念處修學苦、空、無常、無我。二、于中期佛教如《般若經》、《中觀》等經,身受心法四念處觀,體悟一切法因緣有、自性空。叁、後期佛教的確當者,真常唯心論,或者梵佛一體。

  答:後期佛教有一個問題,你相信如來藏的時候,你修觀心無常這件事有困難。後期佛教他認爲這是真常唯心論,所以這一念心是真常的。但是前兩期的佛教都說觀心無常,這地方有點沖突,你四念處很難修,這是有這個問題。但是真常唯心論者多數是幹什麼呢?多數他不修四念住,他修什麼呢?就是修心裏無分別,他只是修止,他的目的是,我心裏離一切分別的時候,這個真心就出來了,就成功了。但是這件事若是從《阿含經》的立場來說,從《中觀論》、《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的立場來說,這是不可能會得聖道的。

  問:師父,對不起!我的疑問就在這裏,如果我是持名念佛的話呢,念到最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到唯心論去了,然後我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去,有一個自性清淨心,就到如來藏識去了,那就跟我修四念處的身受心法就沖突。

  答:這樣修行的話,到了阿彌陀佛國去,阿彌陀佛會爲你解釋這個問題。真的,爲你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娑婆世界的時候,在我們傳統的佛教,都是有這種思想,都是有常住真心的這種思想。大家都是,你一出家就給你講《楞嚴經》,都是這樣子。就是《金剛經》根本沒有說這個常住真心,只是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但是真常唯心論者也講,把它講成常住真心的道理,感覺這樣心情快樂。這樣一來,四念處沒有辦法修了,那怎麼辦法呢?就是念阿彌陀佛,不修四念處。

  問:但是我又不死心,一直想修四念處的止觀,要得到念佛叁昧要修止觀,那小本《阿彌陀經》說:我們如果一念乃至十念,或一日乃至十日一心不亂念阿彌陀佛,是稱名念佛,那稱名念佛一心不亂,這個時候是事一心不亂嗎?事一心不亂的時候,就可以蒙佛的攝受,可以見佛。還沒有去阿彌陀佛國的時候,我們現在還在人間的話,我們可以見到佛嗎?或是夢中?(有可能!)那這個時候是達到事一心不亂?(是。)那如果再進一步再修觀想念佛,再修實相念佛,再修止觀裏頭的無我觀,能所皆空,那就到了空叁昧。(是。)那空叁昧的話,這個時候有沒有得到念佛叁昧?

  答:若能夠斷惑,若能斷煩惱,那就得到空叁昧。

  問:要斷愛見煩惱?

  答:是。如果你沒能斷煩惱,只是相似的念佛叁昧。

  問:所以這不會有一種落空感,比如說我修止觀,有一種落空感,所以我想多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兩條路可以走,不能得四念住的無生法忍的話,可以到阿彌陀佛國去嘛!(也可以!)這有兩條路可以走,那會不會沖突呢?(不沖突。)

  還有一件就是,持名念佛,稱名跟念佛其實是兩回事,我們念阿彌陀佛,這是稱名,念佛的功德,念佛的依正二報莊嚴,念佛的法身,念佛的智慧等等,我們學《金剛經》,學一代時教,我們的身口意叁業清淨,就念念跟佛的身口意清淨相契,這個時候我的心念是不是念念就憶念在佛的功德裏頭,那這個算不算就是念佛?(還是念佛。)

  那持名念佛,念阿彌陀佛的時候,我一心不亂念阿彌陀佛,然後我的所緣境就是阿彌陀佛嘛!那說唯識無義,它是無境的,遍計執它是畢竟空的,可是依他起是假有,我們依著假有的依他起,假設西方有個阿彌陀佛的念來守住這個所緣境,達到圓成實的實在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不能這樣的思想?

  答:往生阿彌陀佛國,這個說和圓成實性這件事還是不一定契合。因爲我們往生阿彌陀佛國,可能是凡夫往生阿彌陀佛國,沒得聖道,沒得聖道就沒有契證圓成實性。「帶業往生」,到阿彌陀佛國以後,見佛聞法,還要修學聖道,可得無生法忍,不是見佛聞法決定得無生法忍,可能有一段距離。

  問;那我們平常得「事一心不亂」的話,臨命終的時候,能不能把握到西方極樂世界不退轉?

  答:得「事一心不亂」應該有保握往生阿彌陀佛國,得事一心不亂,因爲心不顛倒了嘛。心裏面只是念阿彌陀佛,這正念分明,心不顛倒,那應該是有把握往生阿彌陀佛國。

  問:印順導師「淨土與禅」裏面說,念佛叁昧好像是達到無生法忍?

  答:對。念佛叁昧是得無生法忍才可以名之爲念佛叁昧,得無生法忍才是念佛叁昧。沒有得無生法忍,如果你修止觀的時候,是相似,只得了禅定,但是沒得無生法忍,是相似的念佛叁昧,不是真實的念佛叁昧。

  問: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像這樣子的演變到後期的大乘佛教,就會常常有一個如來藏的清淨平等的,到最後是心念佛,我是阿彌陀佛,自性彌陀,然後又變到我是天,梵佛一體了,到最後又變成密教所傳的那種雙身法去了,本尊去了,印度佛教是這樣滅亡嘛!其實佛陀時代沒有講雙身法,爲什麼它現在歸爲佛教史裏頭的一環呢?

  答:衆生就是這樣,他歡喜這個法,他就把它寫在那上去,他說這是佛說,他也會這麼說的,他說這是佛說。

  問:有居士會來問我,雙身法根本不是佛法嘛,我們要跟居士怎麼解釋說這是密教,但是密教也是佛教。

  答:密教也是佛教,好聽的說,這是佛教的方便。但是不相信密教的人,就說這不是佛法了,話就是不同了。

  問:請問理性佛性和常住真心性淨明體有沒有差別?(有差別。)差別在那裏?

  答:理性佛性可以說是真如理,但是常住真心和說真如理又有一點差別,差別在那裏呢?《楞嚴經》的常住真心,真如理和心統一了。真如理上面有大智慧光明,這是《起信論》上說的,所以這叫做常住真心。但是在唯識的經論上看,心是剎那生滅的,不是常住的,所以也不是真的,這個理論上有差別,是有差別的。而說真如理呢,真如理和心沒有統一,真如理我們說它是不生不滅的,但是心是有生滅的,它沒有統一。唯識的如來藏的這種思想自然地會演變,不用修止觀,但修止就成功了。因爲這常住的真心上面就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了,只要把虛妄分別的貪瞋癡停下來,真心就顯出來了,所以他不用修觀,有這種事情。但是在般若經論上不是這樣說,這一切種智是修成的,一定你要修觀,成就了一切種智才是佛,得一切種智才是佛。

  問:那轉識成智的時候,也就常住真心,轉識成智的時候,這心還是有生滅,但是清淨,不是染汙,這地方不同。

  

  

《如何修叁叁昧》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禅的名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