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修行,我们现在可能会有一个问题,刚才说学习《大智度论》、《中观论》、《大品般若经》,学习《瑜伽师地论》,学习《解深密经》、《摄大乘论》这些经论,你要花多少时间学习?我看要很多的时间,要花很多时间,这就是个问题,所以也使令人感觉南传佛教好,很简单,一下子我就可以学会了。但是世间上的事情,一分钱,一分货,没有白辛苦的事情。中国佛教,也就是汉文佛教,藏经里面说的这些佛法,如果我们深入地学习,你能够从文字上通达了第一义谛,你很快地可以得无生法忍,你没有吃亏,很快地能得无生法忍,不是个难事。
也还就是两个次第,你愿意学习《大品般若经》和《中观论》,你就用它的理论观我空、观一切法空,修止观。你欢喜唯识的道理,那你就根据《解深密经》,根据《摄大乘论》,这样子修行,就可以了。
问:学习根本佛教《阿含经》的淳朴,于四念处修学苦、空、无常、无我。二、于中期佛教如《般若经》、《中观》等经,身受心法四念处观,体悟一切法因缘有、自性空。三、后期佛教的确当者,真常唯心论,或者梵佛一体。
答:后期佛教有一个问题,你相信如来藏的时候,你修观心无常这件事有困难。后期佛教他认为这是真常唯心论,所以这一念心是真常的。但是前两期的佛教都说观心无常,这地方有点冲突,你四念处很难修,这是有这个问题。但是真常唯心论者多数是干什么呢?多数他不修四念住,他修什么呢?就是修心里无分别,他只是修止,他的目的是,我心里离一切分别的时候,这个真心就出来了,就成功了。但是这件事若是从《阿含经》的立场来说,从《中观论》、《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的立场来说,这是不可能会得圣道的。
问:师父,对不起!我的疑问就在这里,如果我是持名念佛的话呢,念到最后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到唯心论去了,然后我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去,有一个自性清净心,就到如来藏识去了,那就跟我修四念处的身受心法就冲突。
答:这样修行的话,到了阿弥陀佛国去,阿弥陀佛会为你解释这个问题。真的,为你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娑婆世界的时候,在我们传统的佛教,都是有这种思想,都是有常住真心的这种思想。大家都是,你一出家就给你讲《楞严经》,都是这样子。就是《金刚经》根本没有说这个常住真心,只是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但是真常唯心论者也讲,把它讲成常住真心的道理,感觉这样心情快乐。这样一来,四念处没有办法修了,那怎么办法呢?就是念阿弥陀佛,不修四念处。
问:但是我又不死心,一直想修四念处的止观,要得到念佛三昧要修止观,那小本《阿弥陀经》说:我们如果一念乃至十念,或一日乃至十日一心不乱念阿弥陀佛,是称名念佛,那称名念佛一心不乱,这个时候是事一心不乱吗?事一心不乱的时候,就可以蒙佛的摄受,可以见佛。还没有去阿弥陀佛国的时候,我们现在还在人间的话,我们可以见到佛吗?或是梦中?(有可能!)那这个时候是达到事一心不乱?(是。)那如果再进一步再修观想念佛,再修实相念佛,再修止观里头的无我观,能所皆空,那就到了空三昧。(是。)那空三昧的话,这个时候有没有得到念佛三昧?
答:若能够断惑,若能断烦恼,那就得到空三昧。
问:要断爱见烦恼?
答:是。如果你没能断烦恼,只是相似的念佛三昧。
问:所以这不会有一种落空感,比如说我修止观,有一种落空感,所以我想多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两条路可以走,不能得四念住的无生法忍的话,可以到阿弥陀佛国去嘛!(也可以!)这有两条路可以走,那会不会冲突呢?(不冲突。)
还有一件就是,持名念佛,称名跟念佛其实是两回事,我们念阿弥陀佛,这是称名,念佛的功德,念佛的依正二报庄严,念佛的法身,念佛的智慧等等,我们学《金刚经》,学一代时教,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清净,就念念跟佛的身口意清净相契,这个时候我的心念是不是念念就忆念在佛的功德里头,那这个算不算就是念佛?(还是念佛。)
那持名念佛,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我一心不乱念阿弥陀佛,然后我的所缘境就是阿弥陀佛嘛!那说唯识无义,它是无境的,遍计执它是毕竟空的,可是依他起是假有,我们依着假有的依他起,假设西方有个阿弥陀佛的念来守住这个所缘境,达到圆成实的实在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不能这样的思想?
答:往生阿弥陀佛国,这个说和圆成实性这件事还是不一定契合。因为我们往生阿弥陀佛国,可能是凡夫往生阿弥陀佛国,没得圣道,没得圣道就没有契证圆成实性。「带业往生」,到阿弥陀佛国以后,见佛闻法,还要修学圣道,可得无生法忍,不是见佛闻法决定得无生法忍,可能有一段距离。
问;那我们平常得「事一心不乱」的话,临命终的时候,能不能把握到西方极乐世界不退转?
答:得「事一心不乱」应该有保握往生阿弥陀佛国,得事一心不乱,因为心不颠倒了嘛。心里面只是念阿弥陀佛,这正念分明,心不颠倒,那应该是有把握往生阿弥陀佛国。
问:印顺导师「净土与禅」里面说,念佛三昧好像是达到无生法忍?
答:对。念佛三昧是得无生法忍才可以名之为念佛三昧,得无生法忍才是念佛三昧。没有得无生法忍,如果你修止观的时候,是相似,只得了禅定,但是没得无生法忍,是相似的念佛三昧,不是真实的念佛三昧。
问: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像这样子的演变到后期的大乘佛教,就会常常有一个如来藏的清净平等的,到最后是心念佛,我是阿弥陀佛,自性弥陀,然后又变到我是天,梵佛一体了,到最后又变成密教所传的那种双身法去了,本尊去了,印度佛教是这样灭亡嘛!其实佛陀时代没有讲双身法,为什么它现在归为佛教史里头的一环呢?
答:众生就是这样,他欢喜这个法,他就把它写在那上去,他说这是佛说,他也会这么说的,他说这是佛说。
问:有居士会来问我,双身法根本不是佛法嘛,我们要跟居士怎么解释说这是密教,但是密教也是佛教。
答:密教也是佛教,好听的说,这是佛教的方便。但是不相信密教的人,就说这不是佛法了,话就是不同了。
问:请问理性佛性和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有没有差别?(有差别。)差别在那里?
答:理性佛性可以说是真如理,但是常住真心和说真如理又有一点差别,差别在那里呢?《楞严经》的常住真心,真如理和心统一了。真如理上面有大智慧光明,这是《起信论》上说的,所以这叫做常住真心。但是在唯识的经论上看,心是剎那生灭的,不是常住的,所以也不是真的,这个理论上有差别,是有差别的。而说真如理呢,真如理和心没有统一,真如理我们说它是不生不灭的,但是心是有生灭的,它没有统一。唯识的如来藏的这种思想自然地会演变,不用修止观,但修止就成功了。因为这常住的真心上面就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只要把虚妄分别的贪瞋痴停下来,真心就显出来了,所以他不用修观,有这种事情。但是在般若经论上不是这样说,这一切种智是修成的,一定你要修观,成就了一切种智才是佛,得一切种智才是佛。
问:那转识成智的时候,也就常住真心,转识成智的时候,这心还是有生灭,但是清净,不是染污,这地方不同。
《如何修三三昧》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