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七覺支講記▪P7

  ..續本文上一頁、不生不滅的真理相應了,叫安住不動。別人、其它的人來觸惱你,乃至到你下了地獄去,猛火觸惱你,你心都不動,那叫做無生法忍。觀察一切有爲法都是畢竟空寂的,你心裏面不爲這一切有爲法所動,那叫做無生法忍。

  「法忍」這個字,在《智度論》上有的地方,也解釋爲和無生法忍相同的意思,叫做法忍,也有這樣子,也有這種解釋的。這叫無生法忍。

  問:剛才講的中觀的看法,和如來藏的看法。

  答:如來藏,什麼是如來藏呢?就是我們一念煩惱心裏面有佛,這一念煩惱心裏面有佛性,有佛的境界。那麼這裏邊分幾個層次,譬如說是這一念心裏面,有不生不滅的理性,也可以說這就是佛性。在一念煩惱心裏面,有佛的無量功德莊嚴、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入一切衆生心想中。就是衆生的心想裏面有佛,那麼這就叫做佛性,也就叫做如來藏。這個如來,藏在你的虛妄分別心裏面,藏在你這個煩惱裏面,所以叫做如來藏。如來藏還有其它的一些解釋,但主要是這樣意思。就是在凡夫的虛妄分別心,不需要經過修行,你心裏面就有佛性,是這麼意思,叫如來藏。但是,在中觀論的學者來說,沒有這回事,沒有這回事情的。但是說,虛妄分別心、一切有爲法都是寂滅性,中觀論者是承認的。如果說寂滅性是佛性,中觀論學者也承認這件事。

  佛性這個地方還有分別。譬如說是《起信論》上說:「在真如的理性上,有大智慧光明義!」那麼這就是佛嘛。我們凡夫……,在中觀論的學者來說,色是寂滅相,色是因緣生、就是寂滅相,受想行識因緣生、就是寂滅相,但是不說這裏面有一切種智。中觀論學者說一切種智是要修行才能成就的,是要修行才能成就,不修行是沒有這回事。這個理性,一切法畢竟空的理性,不是佛創造的、也不是阿修羅創造的、也不是天創造的,是本來有的。一切衆生、一切佛、一切菩薩、一切阿羅漢,這個寂滅性是平等無差別的,這是中觀學者這麼說。但是在如來藏的學者來說,在這個寂滅性上就有一切種智,一切一切都是本來具足的。這個地方,中觀學者是不同意,不同意。

  在禅宗的語錄上,有一個夾山禅師、一個定山禅師,這兩個人到法常禅師那裏去參學,在走路的時候,就提出這個問題。定山禅師說:「若沒有佛性,就沒有生死」。夾山禅師說:「若有佛性,就不應該有生死,因爲有佛性就不會迷惑,不迷惑就沒有生死了。所以若有佛性,爲什麼會迷惑呢?」這個話,我認爲這個問題提出是對的。你說真如理性上有大智慧光明,那麼一切衆生都有真如性,他也應該有大智慧光明,爲什麼他顛倒迷惑呢?你怎麼解釋?這兩個人的意見不一致;「好,我們去問法常禅師」。法常禅師是馬祖的弟子,馬祖也印證他開悟了。到那兒就去拜見了這位禅師以後,就提出這個問題。法常禅師說:「明天來,明天你們再來問這個問題」。那好,那麼就是第二天來,這個夾山禅師就來,就問他,又把這個問題提出來。法常禅師說:「親者不問,問者不親!」這樣回答了。當然那個意思,你對于你的見地,若是特別親切,你就不來問。或者說,你特別有信心的話,不需要問別人。如果你對這個有疑問,那麼你就來問。這就看,你來問了,足見你這個問題,你的見地還是不正確,就是這樣意思。

  這樣說呢,法常禅師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我認爲沒有解答,這問題還沒解答。別的禅師的語錄,可能我孤陋寡聞,我沒有看見、沒看見有什麼解答。但是我同意中觀學者的看法,如果是真如有大智慧光明義,就不應該迷惑,那就是很圓滿的佛的境界,那爲什麼流轉生死呢?所以,一切法寂滅相,這是對的。但是像如來藏說的那樣的法,一切衆生都有佛的境界,這還是有問題。所以我主張《涅槃經》要學一學,《涅槃經》解答了這個問題,《大般涅槃經》解答了這個問題。但是《涅槃經》也有其它的見地,還有不同的見地,我們在其它的經論上很少看見。所以,《涅槃經》要學習一下。

  若是在我們今天的佛教來說,中國傳統的佛教,都是如來藏學者,是如來藏學者。而傳統佛教的這些老法師們,我看多數都是念阿彌陀佛、求生阿彌陀佛國的,少數的人參話頭,參話頭我看也可能到彌勒內院去,可能去了,也可能還沒有去。對于教義的學習,教義裏面的問題,都是不了了之,就算了,就放那裏不說了。那麼今天的佛教,由于印順老法師的提倡,《阿含經》開始擡頭;印順老法師贊歎中觀,中觀也會擡頭。但是也一定是會有人提倡唯識,唯識也可能會興盛一點。那麼南傳佛教也來到了中國,也會興盛起來,也會有人學,這樣子逐漸逐漸地也會有不同的變化。

  有什麼不同的變化?傳統佛教的學者,年輕一輩的還是有,年輕一輩歡喜傳統佛教還是有。這些人如果他的意志堅強,繼續地學習傳統佛教的思想,因爲有人反對,我偏要弘揚這一個,也可能興盛起來。但是,南傳佛教的學者、中觀的學者,如果是歡喜寫文章的話,就可能會攻擊,于是所謂打筆仗了。打筆仗的時候,大家都要打筆仗。這樣子還是一樣,有可能會互相地增上、會努力地學習,都興盛起來。也可能有一方面輸了,就改變思想了,向南傳佛教投降了、向中觀學者投降了,或者是中觀學者向如來藏投降,都有可能的。那就看將來怎麼樣。我想,我可能看不見,你們可能會看見這件事。

  有沒有道理,就是看你的智慧。你的智慧從兩方面來的,一個是從你修行來的,一個是從經論上的學習來的。經論不學習,智能不能來;你不修行,智慧也不能來。所以又要修行、又要學習,你可能這枝筆會很厲害,智慧是不可思議的!不可思議。你這個人的神經線,習慣了這條路,從這裏來智能;但是另外的人那個神經線習慣了這條路,他也會有大智慧,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你要有法,就是一方面要修行、一方面要學習。光修行也不行、光學習也不行。所以我在推想,將來的佛教會興盛,會興盛起來,會興盛,我就說到這裏好了。

  我今天講的,我本來是昨天想要看幾本書的。但是昨天我沒時間看,我就今天午前,我看了一段,我就介紹這麼多。但是不要緊,現在參考書很多,各位如果有興趣,願意深入地學習這一部分的佛法,參考書很多,可以去多讀、多思惟,那要比聽我講的會更圓滿。對于佛法的學習圓滿了,你用功修行的時候,才好用,一知半解是不行的。所以要學習佛法,要多拿出點時間才好。因爲我們不是出現在佛世間,你拜個阿羅漢做師父、拜佛做師父,沒有關系,隨時有問題可以請問。現在不是,可是現在還好,就是參考書很多,可以學習。不學習你就修行啊,你學習得不夠,你修行有問題的時候,沒有辦法解決,所以要多學習才好。

  多謝菩提學會,多謝羅曉賓居士,多謝王居士,多謝各位居士、各位法師。

  

  

《七覺支講記》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說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