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的政治觀
楊惠南 主講
趙孟隆 整理
張慈田:各位朋友,大家午安!歡迎大家來參加這個演講會。我們知道阿含裏面有很豐富的修行的智慧,但是各種的人生智慧也有不少,這些智慧都是值得我們開發出來,今天要講的是有關阿含的政治思想的智慧,我們的道場很榮幸的請到了楊惠南教授來做講說,請大家鼓掌歡迎。
楊惠南: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午安!
真榮幸有這個機會來到《新雨社》講這個題目《阿含的政治觀》,我對阿含沒什麼研究,只寫過一篇內容以阿含爲主的政治觀。阿含的政治觀,其實不止阿含經,還有其它的經,到底佛教的政治觀,或是佛祖釋迦佛對政治有什麼看法,還是說他根本對政治沒興趣,還是說他反對他的信徒來參與政治的活動,到底他對政治的態度是什麼,我想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須要更多的人共同來研究,我今天只提供一個簡單的講說給大家做參考。
佛祖的一生,我們從佛傳裏面可以看到佛祖年少的時候,有的說十九歲有的說二十九歲,他就出家了,離開了他的國家,放棄了他的王位——他原來是王子——就出家,所以很多人說釋迦佛應該是對政治不關心,反對他的信徒去參與政治才對,不過另外有一些例子和這個正好相反、矛盾,比如說他在很多經裏頭講了很多有關政治的問題,他曾說一個國王、大臣要如何治理國家,在阿含經也好,還是以後的大乘經也好都有講過,所以由這點我們可以看出。但是到底釋迦佛的政治態度是怎麼樣,只有深入的研究才有辦法歸納他的態度,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增一阿含經裏頭有一品,曾說過四句偈,這四句偈很有名,它說:「爲家忘一人,爲村忘一家,爲國忘一村,爲身忘世間」。「爲家忘一人」是說:我們是家庭中的一份子,我們得爲家庭忘了我們自己,全心全力的在爲我們的家庭努力;「爲村忘一家」,是一個村落比我們一家遠大還要重要,若是爲了我們的整個村落,我們就要忘了一家,來爲我們所住的村落來努力;第叁句是「爲國忘一村」,是爲了國家,我們忘了自己所住的鄉村,因爲這個國家比我們所住的故鄉遠大,所以爲了國家,我們就忘了一村;「爲身忘世間」,爲了我們的身體要解脫,所以我們要忘世間,最後雖然我們成立了我們的家庭,成立了我們的鄉村或者說是我們的國家,但是我們最後的目的,最終的目的是爲了解脫,所以爲身忘世間。由這第二個例我們也知道,釋迦佛他對政治,或是說對衆人的事情,對國家還是說對我們的鄉村、家庭的事情也是很關心的。
第叁個例是更有名的例子,就是釋迦佛他到要入滅前約兩、叁年,他的祖國受到它旁邊的國家的侵略,爲了阻止入侵的敵人,他自己一人坐在大路旁一棵大樹下來靜坐示威,因爲他是佛教的領導者,所以各國的國王都很尊重他,當他以一個佛教領導者之尊來到路旁一棵大樹的底下來靜坐示威,那個國王就來問他爲何來此靜坐,他說:「因爲你要來侵略攻打我的祖國,我爲了救我的祖國釋迦族,所以我在此靜坐,希望你能回心轉意,將你的軍隊調回去。」結果那國王聽他的話,將軍隊調回。再過不久,這個國王再度出兵要攻打他的祖國,這釋迦佛也第二次坐在路旁靜坐示威,那國王也不敢直接去攻打他的國家,也就調軍隊回去。但到第叁回,釋迦佛因種種原因沒有去路旁靜坐示威,所以這個國王就領兵攻打他的祖國,他的祖國因而這樣的滅亡了。這些例子都告訴我們,釋迦佛對政治的問題、政治的參與,不是一般的佛教徒或是一般的人對佛教的印象,說佛教應該是在深山叢林清修,或躲在都市公寓裏頭或是別墅裏頭清修才對,不應該參與這些政治的活動,好比說最近約五二○遊行,都不應該去參加才對,所以找想一般的佛教徒,或是一般的非佛教徒都是這樣想,但是我們由以上阿含經研學的叁個例來看,釋迦佛對政治的看法、態度恐怕沒那麼簡單,所以我希望以短短的時間來爲大家報告有關阿含經釋迦佛對政治的看法、理念。
阿含經內記載釋迦佛出世的瑞相,有個算命的仙人自動到淨飯王那裏說:「你這出世的王子,長大以後會走兩條路,第一條出家去修行,若是出家去修行,他會做法王,也就是說真理之王,第二條路,若他繼承你的王位,他將成爲國王,不是普通的國王而是轉輪聖王,也就是說很好很好的國王。」這件事情在佛傳中記載甚多,到底是真是假那並不重要。阿含經中還有論到佛法王與轉輪聖王之間的關系,其中有兩本最重要的,它們的經名是:《轉輪王經》及《轉輪聖王修行經》。《轉輪王經》是在《中阿含經》第十五卷《轉輪聖王修行經》是在《長阿含經》第十卷,其它還有許多討論到轉輪聖王與佛法王之間的關系,不過以這兩部最爲重要,由這兩部經裏頭所說的,我們可以看出,釋迦佛與轉輪聖王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政治上的領導者與真理佛法的領導者之間到底存在什麼樣的關系。我們可以從這兩部經裏頭所講的內容來了解,有關這部份等一下再來談。 我剛才說過的釋迦佛他出世時一個仙人說他不是成法王成佛就是成轉輪聖王,這個例告訴我們,釋迦佛祖與政治的領導者之間有很密切的關系,另外一件是未來佛也就是彌勒佛,根據《中阿含經》第十叁卷《說本經》說到釋迦佛告訴未來佛彌勒:「你有緣未來成佛,名叫彌勒佛。」在這個例我們可以看出就是彌勒佛是未來佛,就是因爲釋迦佛的入滅,所以彌勒佛的出生是繼承了釋迦佛,讓我們對佛還有個希望,不是說他已經過世,已經般涅槃了,我們世間就沒佛,就沒希望了,因爲還有未來佛彌勒佛在未來出世,一般學者都說彌勒佛不一定是事實,而是代表釋迦佛涅槃後佛教徒對佛的懷念,才有彌勒佛這個末來佛的理想,這個神話出來,到底是神話還是實在的,我想這不重要,我的意思是說佛與轉輪聖王之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矛盾、不相似的地方。另外一部經描寫釋迦佛在修行的中間,他心裏的矛盾、沖突,有時想回去還俗繼承他父親的王位,有時意志很堅定,想要繼續修行成佛,的小有很多的沖突、矛盾。世間的人王到底是世間不是真理之國,所以世間的人王與佛、法王是不能比的,但他們中間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好比說佛祖聽說有叁十二相,轉輪聖王也是有叁十二相,還有其它相同的地方。由以上所舉的幾個例我們可以看出,釋迦佛在阿含經裏頭,他所表達政治的看法,政治的理念很複雜,不那麼簡單,有時候贊成,有時候不贊成,有時候說人王與法王之間有相似的地方,有時候又說法王比人王還高,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在阿含經裏頭佛祖的政治觀有很豐富的內容,以下我希望舉兩叁句阿含經中的句子與大家討論。
我們剛才提到轉輪聖王的經有兩部,現在我開始來介紹這兩部經所寫的內容。這兩部經都說同一個人,所以應該是一部,來源應該是相同的,就是說有個國王叫做堅固念,有的是翻作堅念,就是他的心念真正的堅固,真正堅強的一個國王,堅固念王他是個轉輪聖王,因爲他成就了七種寶貝,七種寶貝第一種叫做金輪,我們平常稱轉輪聖王就是從這第一寶來的,也就是因爲他是真正好的人間的國王,所以對人民真正的愛惜,對國家的政治整理的很好,所以人民對他真正的擁護,因爲這樣,所以叫做轉輪聖王,他感動了天上的天神做了一個金輪,跟我們常見的*輪相似,佛祖有*輪,轉輪聖王有金輪,這也是對比一種相似的地方。他有個金輪,在宮殿的頂上在那裏轉,這代表什麼?依據學者研究的成果,我們可以歸納出來,就是說輪代表的是真理,也就是我們經中研講的法,因爲輪在地上轉時,無堅不摧。因爲這國王實施了真理,所以無堅不摧。所有提到轉輪聖王的經典,一定會提到轉輪聖王是依法治化,法就是佛法的法,治就是治理國家,化就是教化。依法治化我們現在看起來好像是rule by law,就是用法律來治理,所謂的法治。如果我們把「法」當作法律來看,那就成了以法律來約束人民,但是在佛經裏頭所講的「法」不是法律的法,是佛法的法,就是真理,以法治化,也就是以真理來感化,來治理他的國家,不是我們現在說的用法律,好比說那個郝伯村一強調說要法治法治,不聽話就抓,叁點半不睡覺就抓,可是抓不完啊!抓一抓,五分鍾熱度,用法律來取締、來束縛沒錯,但是應該還有輔助的方法,那樣雙管齊下一起做才有效,也就是說應該以真理,以道德來感化,人民才會真正的服從,要不然只以法律來拘束人,我想那是暫時的,不能永久。所以所有提到轉輪聖王的經典,都說轉輪聖王有個重要的特色,就是依法治化,以真理來治化他的國家,所以牠的人民都很服從真理。
另外所有描寫轉輪聖王的經典都提到國王不用兵杖,就是說不是用他的軍隊、士兵去降伏他的人民,不是用軍人,不是用警察來壓迫人民。還說國家內孤獨的老人、殘障的人,或是低收入戶貧困的人,國家應該給他們東西救濟他們,這就是說一個真正合理的國家,政府應該是對老百姓中較貧窮或是生病的、殘障的人應加以救濟,也就是一般所謂的社會福利,社會福利是所有的先進的國家都做得很好。我們若要做普渡衆生,我想不是任何一個人好比說證嚴法師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只有政府才有辦法普渡衆生。所以既然要普渡衆生,我們就要不但像花蓮慈濟功德會那樣做,我們要有更多的法師、居士或佛教團體來發動溫和的也好,劇烈的也好的運動或活動,來要求政府來普渡衆生。政治的領導者是很重要,他可以把我們帶到水深火熱,也可以把我們帶到光明的境界,所以我們當百姓的就要覺悟,我們有義務也有權力去要求、去督促政府走這轉輪聖王這條路,也就是我們以上所說的以法治民,不用兵杖,還是說各種的社會福利等等,我…
《阿含的政治觀(楊惠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