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略談止觀▪P7

  ..續本文上一頁比丘在這裏端坐、入定,這是可恭敬、有道德的人,怎麼可以殺他呢?不應該殺呀!但是我若不殺,這五百兩黃金就被奪回去了,還是殺;就是拉這個箭就放,這個箭一松手,放箭;一放箭,箭回頭了,把他哥哥射死了,沒有射到這個比丘,把他哥哥射了。這當然不會立刻死,哥哥這個憤怒加了多少倍的憤怒,所以很快就死掉了。你看有這種事情。

  

  阿羅漢這個聖人怎麼可以射呢?不可以射的!那麼這個時候,他哥哥死了,就變成一條毒蛇(死的時候這個憤怒是很惡的,所以變成了毒蛇)。毒蛇就在他弟弟住的

  

  那個地方的門,在那裏住,就是想要找機會,要害他這個弟弟。但這個門開來開去的,就把這個蛇擠死了。

  

  擠死了以後,這個蛇又還是變成一條蛇,小的一條蛇,還是在他弟弟住的這個地方。這是在《雜阿含經》載小軍比丘死的這個情形,《雜阿含經》這一段文不全。這個地方不是在舍衛國,是在王舍城,在靈鹫山,靈鹫山上面有一個……大概是一個洞,石洞,在那裏住。那麼,死了以後又變成一個蛇,是小了一點,在那上面住,在他的洞上住。那麼這一天這個小軍比丘在那裏靜坐的時候,這個蛇就掉下來,掉到他頭上。那麼小軍比丘就知道了,他就招呼舍利弗尊者,招呼尊者舍利弗,他在離這裏不太遠,就招呼他。他說:「我現在被蛇毒了,你們趕快扶我的身體拿到外面去,不要把這個洞汙穢了;如果是你不把我擡出去,我這身體如糠糟,像糠、像糟似的就碎了。」這個毒到這麼一個程度。

  

  那麼舍利弗尊者聽見他招呼,就從他住處到這兒來看他,就問他,說:「我看你還是很正常」,若是中毒了,人的面色都變了,「我看你還是很正常,不像有中毒,爲什麼你說中毒呢?」這個比丘說:「色是我、我所不?受想行識是我、我所不?」舍利弗尊者說:「不是!色也是無我、無我所的,受想行識也是無我、無我所的。」這話是什麼意思?就是小軍比丘阿羅漢,他觀察這個身體是無我的,這個時候,這個心——他這無我的智慧——住在那個無我的空,在那裏住,而不是在色受想行識上住。這樣有什麼不同呢?這個中毒了的色受想行識是很痛苦的,這個四大的沖突,被這毒的傷害是很痛苦的;他的心住在我空的真理上的時候,他沒有痛可得。在我空的時候,無色、無受想行識。你讀《心經》:「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無色、無受想行識,「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所以他住在那個聖人的境界上,沒有這些凡夫的分別心,沒有這種分別心,所以他還是照常的清淨自在;但是身是中毒了,身體就壞了。修無我觀到阿羅漢的境界,是這樣子。得到阿羅漢,這個身體也是有老病死,但是他的心沒有老病死,在聖境上沒有這老病死的事情,修無我觀有這種事情。

  

  所以要修無我觀,不要說是你已經得阿羅漢,就是你現在在欲界定裏面、在未到地定、在初禅裏面修,還沒得阿羅漢,你已經感覺到沒有老病死可得!那有老病死呢?說了生死,沒有老病死可了!這個聖人的境界,是這樣的意思。不像我們凡夫一大堆的煩惱,老來了也是苦、病來了也是苦、死來是更苦,心裏受不了,聖人沒有這件事。聖人在這一切的老病死的境界,他心裏沒有老病死,清淨自在,有這種不同。

  

  我剛才說,就雖然沒得阿羅漢,乃至初果都沒得到,你若在禅定裏面修,你心裏也是自在的,人與人之間所有的這些煩惱,這個問題立刻都可以解決。你心裏面正念

  

  一提起來,所有的煩惱都沒有了,所有的苦惱也都沒有了,不要說得聖道。所以,我們學習佛法是能解決一切問題的!不是說空話的,但是你若不修就不行。你不修,說「我都能怎麼怎麼、講經說法,我是怎麼怎麼地,還有神通」,都不行,你沒有修這我空觀、法空觀,一切的問題都沒能解決,因爲你心裏面還有貪瞋癡,所有的苦惱你都得要受,苦惱來了,你非受不可,不受也得受。你若得了阿羅漢,不受一切法!所有的境界來,他可以不受,他有這種道力。像剛才這小軍比丘,這種苦惱的境界,他心裏面能不受。

  

  所以,修無我觀有這樣的好處,能解決一切的苦惱,能得聖道。如果你不修無我觀,心裏老有個我,那個私心還是在的,貪瞋癡也是在的,所有苦惱的境界你都是有的,一切的問題不能解決,不能解決的。

  

  現在到點了,我想要再講一個空觀、也講無常觀,我們就不講了,我們就說到修無我觀。止也講了一部分,觀也講了一部分,但是也可以、也夠了。能這樣用功修行,但是我的意思,加上一點淨土法門,一方面修四念處、修無我觀,修奢摩他的止、修無我觀的觀,再加上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有什麼好處呢?因爲你未必能得阿羅漢嘛,你不能夠出家、全部的精神、時間修止觀,你還要到社會上Office去做工,時間沒那麼多,你未必能得阿羅漢、未必能得初果,那麼老病死來了以後,到那兒去啊?還是到阿彌陀佛國好。所以,你一方面修點止觀,一方面念阿彌陀佛,求生阿彌陀佛國。到了阿彌陀佛國,聽阿彌陀佛給你講無我觀,聽阿彌陀佛給你講止觀,你繼續地修,就可以得聖道、得無生法忍了。得無生法忍再回來,再回到這個世界來,我的父親、我的母親還在這裏,我的好朋友也在這裏,可以幫助他們相信佛法,這樣子比較好。

  

  如果只是修止觀、而不念佛,死了以後到那兒去呢?隨業流轉。當然,常常修止觀,臨命終的時候有可能會心不顛倒,也不會到叁惡道去;不會到叁惡道,到那兒去呢?可能再來人間,或者生到天上去。來到人間也很苦,我看將來這個世界要苦一段,可能要更苦一段時間,這個世界不是好地方。到天上去,問題還是很大,因爲天福太厲害了。因爲沒得到禅定,你得到欲界定、未到地定,你不能到色界天去,只有在欲界。欲界天這個天福太大了,因爲天上的人他們壽命長,身體健康,沒有老病死,這個衣食住都是自然的,而且還是特別豐富,那麼一天做什麼?就是玩樂,天上的人,就是遊玩快樂。天上的人也是有男女,色界天以上沒有男女的問題,欲界天的人有男、也有女,所以他們就是不斷地在那裏天天的玩樂。天天玩樂有什麼不好呢?不知道修行了。就算是以前信佛,來到天上,也沒有時間修行,因爲太忙了,安排了很多的節目,你一天就去玩、去各式各樣的快樂,就是不想修行,不想修行就迷惑了。不過天

  

  上有彌勒菩薩,彌勒菩薩這個事情也很難說了。所以不如念阿彌陀佛,到阿彌陀佛的世界,到阿彌陀佛世界也是非常好,那個地方也不需要找工作,到阿彌陀佛國衣食住也都是自然的,那麼聽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說法是最好了,能修行。你這個時候,也隨時可以回到娑婆世界來,但是這是臨時來,還要回去;因爲阿彌陀佛國那個身體,你到這裏不能生存,臨時來一來就回去,這樣可以,臨時你也可以到彌勒菩薩那兒去也可以。

  

  我們從《高僧傳》上看,也有很多大德在彌勒菩薩那裏,像天臺智者大師和他的弟子章安尊者他們,也都在彌勒菩薩那裏,玄奘大師也在彌勒菩薩那裏。你若是在阿彌陀佛國那裏,這一天,不要說心血來潮,我願意去拜見玄奘大師,就可以乘著神通到那裏,到彌勒菩薩那裏見見玄奘大師,見見天臺智者大師都可以,拜彌勒菩薩,聽彌勒菩薩說法,然後再回去,也都是可以的。

  

  所以一個人願生阿彌陀佛國,也等于是往生到彌勒內院了,並沒有沖突。所以,我主張也修止觀,也念阿彌陀佛,求生阿彌陀佛國,這樣子我看是比較圓滿一點,我就講到這裏。

  

  問:數、隨、止、觀、還、淨,數、隨、止,你沒有提到觀、還、淨。

  

  答:觀、還、淨,解釋也是很多種,我就說出來一種就好了。數、隨、止,都屬于止。「觀」,止沒修成的時候也可以修觀,修成了的時候是必需要修觀。修觀,當然你觀佛像也可以,修無常觀、無我觀、空觀,乃至修唯識觀、修一心叁觀,所有都是可以修。我想我們還是簡單一點好,就修無我觀、修無常觀很好。觀,你應該有一定的文句,所以修止觀的人也應該讀經的,應該讀經,你不能夠光是坐在那裏不讀經也不對,讀經是幫助你修止觀。修觀,當然各有不同,我們姑且這樣說,頂多叁分鍾修完了,最多五分鍾修完了,假設修無我觀,或者修空觀,最多叁分鍾修完了,修完了以後怎麼辦呢?「還」,就再修止,還就是回到止那裏,再修止;再修止,你止了叁個鍾頭,或者止了一個鍾頭,然後再修觀,就是觀而後止、止而後觀,這叫做還。你一直地這樣修的時候,終究有一天得無生法忍了,那叫做「淨」。止、觀、還、淨,這個淨是清淨的淨。清淨是什麼?就是聖人,得無生法忍是聖人了,叫做淨。這個觀、還、淨也有其他的解釋,我現在就說這麼一種就好了。

  

  問:第二個問題,請問師父如何止觀雙運?

  

  答:止觀雙運,是說你這個止修成功了,當然是有輕安樂,從未到地定以上就有輕安樂,這個心一收攝回來、寂靜住的時候,這個輕安樂就來了,這是止的相貌。但是你現在在定裏面初開始修觀的時候,由觀再發起輕安樂,這是觀成功的現象。也還是要努力的。那麼,止也能夠得輕安樂、觀也能得輕安樂,這樣觀而後止、止而後觀,這叫做止觀雙運。這個人,這不是平常的境界,這是要得聖道了,就算是沒得聖道,也不遠了,他就要得聖道了。

  

  問:法師提及:數息日久,則熟能生巧;但我卻愈熟,愈心口不一。怎麼辦呢?

  

  答:我有一天在飛機場,我好象是去臺灣,遇上一個外國人,他說他靜坐八年了,一點沒有成就,什麼原因?問我。我說:你有沒有離欲?我問他。他一聽我說這個話,他就走了。你若想要真實有成就,你非要多用時間,時間多增加、增加、增加,那才可以。我不知道你用…

《略談止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如何消除煩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