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否鼓勵夫妻不應育子?
答:你這句話還沒說對。觀受是苦,應該離欲。你說不應育子,還沒有離欲還不行,應該是這樣說。
問:身爲在家居士,如何發揚入世佛法,使家庭更和樂、夫妻更和諧?
答:這個事情,我認爲你多少修一點四念處,家庭就和諧。因爲煩惱輕了,互相能夠讓一步,就可以和。如果你的愛煩惱特別重,就不容易和;你的我見特別重,也不容易和。世間上的糾紛就是兩件事,一個見,你的見解、你的執著、你的我見,「我的看法是最好的,你的看法都不對!」很難和。如果你的愛煩惱、你貪心太大,也不容易和;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這是不能和的。一個家庭是這樣子,一個團體也是這樣,國家也是這樣,一樣的。所以,你若是願意和,就是把我見弄得輕一點,愛煩惱也輕一點,就容易和。愛煩惱重了,有很多問題。
問:坐禅得初果,是否了生死?
答:坐禅得了初果的時候,生死還沒了,但是,也是有了界限了,還有七番生死就得阿羅漢果了。他如果不精進用功,再受七番生死就得阿羅漢果。他若精進用功,也可能當生就得阿羅漢果,就了生死了。得阿羅漢果是了生死的。
問:法師何時講四念處?
答:我想,今年的十二月間有可能。
問:睡眠常睡不安隱,夢很多,是不是業障太重?我有時候會感到有其他衆生在附近,尤其是在睡眠時。是不是業障重?我應該如何才能睡得好?
答:如果是因爲四大不調,應該看醫生。佛是這樣說,佛說:「比丘有病,看醫生」。如果不是四大不調,那你思想上有問題,總感覺到旁邊有一個衆生。你把這個思想改變過來,就沒有事了。但是,改變過來,可能不是那麼容易;那麼你可以這樣,你念大悲咒二十一遍,就按照你自己的想法祝願:「我睡覺的時候,請不要有其他的什麼鬼神來打擾我」,你就這樣祝願,應該也會有效。
問:初學佛常易懈怠,如何幫自己精進些?
答:可以修無常觀!因爲一口氣不來就死掉了。我們這口氣出去不回來就死了。我若不精進栽培善根,我將來會怎麼樣呢?你這樣思惟,你就精進了。就像人積聚財富,我今天這碗飯還可以吃,明天就沒有飯吃了,我一定要去做工、賺錢;不賺錢,我明天沒有飯吃啊。所以,修行也是這樣想,我若不努力修行,一口氣不來就死了,沒有善根,將來我就苦了。可以這樣想,你就會精進一點。
問:在家人如何在止方面用功?于日常食衣住行、工作、家庭各方面忙碌間,求得平衡?
答:可以抽出來一點時間靜坐。可以分兩個形式,一個是早晨稍微早一點起來靜坐,可能會合適,這是一個方式。第二個,精神好的時候,坐十五分鍾。因爲你還要工作,你拿出十五分鍾靜坐。有機會就坐十五分鍾,或者坐叁分鍾也可以。這樣子來培養靜坐的興趣,慢慢地、慢慢就會進步。進步了以後,你就容易放下,就把工作的時間多拿出兩個小時來靜坐。你這兩小時如果運用得好,會更進一步,就能用二十四小時靜坐。可以這樣辦。
問:如果夢見自己在天上飛,身上發藍光,是何意境?也曾夢見自己變成一道白光,又作何解釋?
答:這個事是那樣。《大智度論》上說,做夢在天上飛,是肝有問題。但是你身上發藍光,又有點不同;又是見到自己變成一道白光。不過,你是常常有靜坐功課?你是不是有這種功課?如果完全沒有佛法的功課,有這樣的事情,也表示你有一點來曆。有什麼來曆呢?你可能前生是天上的人,來到人間。就是這一生的前一生,不是距離很多;若距離很多,不行。就是這一生的前一生是天上的人,那麼你可能會有這個事情。若是你常常靜坐有觀想,那又不同,那又不一樣。如果你的四大調和,肝沒有病,應該說你這個相是好相,是個吉祥的相。
問:坐禅與氣功是否有抵觸?如果學習氣功,並不墮入身體的崇拜,而是希望減輕衆生的病苦,當然是指一時的病苦,而非究竟解除,是否恰當?
答:「坐禅與氣功是否有抵觸?」這個話很難說。若是你學氣功運氣,然後你學習佛法的禅,你心裏面一靜下來,這個氣就在身體裏面動,從前面動到後面去,各處動。你有可能會厭煩,也會感覺到打閑岔,那麼就是有妨礙了。若是你的氣功練得好,你能控製這個氣,這個氣聽你的命令,那就不要緊。你叫它不要動,它就不動,
那就可以。如果它不聽你招呼,它一定要動,那你就煩惱了。所以,這個事情,在佛教的經論裏面開示我們學禅,它不教我們運氣的,沒有這個事情。
你說是「不墮入身體的崇拜」,那是最好,最好是沒有這樣。「減輕衆生的病苦」,你想把氣功練好了,給人治病。給人治病也是好,也不是不對,但是你若好好修禅,有更大的成就的時候,再給人治病,更好,就會更好。如果只是學習一點氣功治病,我認爲不太理想。有的病能治好、有的病也治不好,而自己寶貴的光陰就這樣消失了。若是你能夠在坐禅裏面修止觀,栽培無漏的善根,得了聖道的時候,再給衆生治病,我認爲會更高明!我是這樣看。
問:再請師父修神通的法,因爲在場的也許有人已得禅定了,念咒念什麼咒?因爲我們不想抱著疑問及遺憾回家。
答:若是在場的人已經得禅定了,我看不會問我這個話,我看不會的。
「念咒念什麼咒?」很多的咒,你念多了都能得神通。當然,那個不是(初禅、二禅、叁禅、四禅)禅定裏得神通,那又不一樣。那個神通都是小小的神通,不過,在我們凡夫看,也不錯。但是在禅定裏得神通的人來看,那是小意思,不是了不起。
修神通的方法,我告訴你一個方法,我可以講。就是你得到色界初禅,或者是二禅、叁禅、四禅,入定了。入定的時候,你就心裏面想:我這個身體起來,起來一寸、起來半尺、起來一尺,你就這麼想,這身體就起來了;很簡單啊!說是我從這個房子,我不要從窗戶、門出去,我就從這方面就這樣出去,也行;但是,要預先有個方便,就是在禅定裏面想,房子這個硬體的這些東西,如雲,像雲霧似的,是無障礙的,有若無的樣子,你這樣想,然後你想這個身體從這兒出去,就出去了,就無障礙。牆壁也是一樣,從這裏就能過去。所以,有禅定的人他想得神通,心裏面預先想,成功了,就是一切無障礙!
我現在告訴你了!就沒有遺憾了吧。
問:睡覺時間太長了,可否用來修禅定?
答:是可以的。如果你能夠出家修禅定,是最合適。因爲不然的話,在家人有欲的生活,禅定是修不成的,明白點說是這樣子。
問:一心持念大乘經典,心有余則念阿彌陀佛;如果一生中不修止觀,有否希望出叁界?
答:「一心持念大乘經典,心有余則念阿彌陀佛」,你要加上個回向,回向願生阿彌陀佛國。如果你不回向,你不願生阿彌陀佛國,你還是在這裏流轉。你不修止觀,你出叁界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念大乘經典、念阿彌陀佛也栽培善根了。念大乘經典,我們所謂「念」,就是讀誦文字,這在聞思修叁慧屬于聞慧,聞慧是最起碼的一種智慧。我們現在的佛教徒,所謂修行,多數是停留在聞慧的階段,不能進步到思慧、修慧。佛在世的時候,佛教徒的修行是聞思修叁慧都具足的,才能得聖道。我們就是在聞慧上念念經,「這就是修行了!」其實,這是很起碼的。但是,能念大乘經典也是好,念阿彌陀佛也是好,修淨土法門也是好。我剛才說了,就是加上個回向就好了。
《止觀大意》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