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道、不得道。得了定、有了神通的人,「哇!这个人是大修行人!」不一定!因为外道也能这样子。也能够得定、也可以有神通。有了神通、有了禅定的人,他也会说出一大套的道理来的,也会有辩才的。我们佛法的知识不够就不认识,不认识什
么叫做正知正见、什么叫做邪知邪见。所以,得了初果的人,他有四不坏信。什么叫四不坏信?就是他对佛的信心不可破坏,他对于佛、法、僧、戒的信心不可破坏。因为什么呢?他自己见到真理了,他知道所以是佛的原因了,所以他的信心是不可破坏的。我们信佛没到圣位的人,不行。我们没有见到真理,正知正见是不是成就了都不一定。所以,我们很难知道谁是佛、谁是菩萨、谁是得道、谁是没得道。
最后一句,得道是什么?得道的人就是见到真理了。他对于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心无所住了。经论上说,不受一切法、得阿罗汉!这个「不受」是圣人的境界。
问:修行太难了,我不可能达到,是否多做好事就可以了?
答:这个问题很合乎人情。「修行太难了,我不可能达到,是否多做好事就可以了?」也是对,也可以,多做好事就回向无上菩提,要加上一个回向无上菩提,你将来还是可以得解脱的。如果只做好事,不回向菩提,还是不行的。
但是,有一个故事,就是佛的弟弟孙陀罗难陀出家的这件事。孙陀罗难陀和他的太太感情非常好,根本不想出家。但是,佛就是强迫他出家了。这个故事我是讲过,我再讲一下。
佛强迫他到了庙上,他还是想要回家。佛这个时候说:「我带你到天上走一走,好不好?」「好!」走的时候,经过一个高山,佛就停在那里,正好那上有一个猴,有一个猴被火烧死了。佛就问难陀,问这个弟弟,说:「你看这个猴,好看不好看?」说:「这个猴非常难看。」「若和你太太比,谁好看?」难陀眉头就皱起来了:「怎么可以和我太太比,那不能比的。」佛又带他到了天上,到了忉利天,各处看。很多地方有男、也有女,但到了一个地方,只有女而没有男。这时候,难陀就问佛:「为什么这个地方没有男人,只有女人?很多的女人在那里。」佛说:「你不要问我,你去问那个女人是怎么原因。」那么,他就到那儿去问。天女说:「人间释迦牟尼佛的弟弟出家了,他在那里修行,将来就到这儿来给我们做丈夫。」难陀说:「我就是啊!」天女说:「你现在是人,不是天。得要修行以后,死掉了,人的身体死掉了,得到天的身体的时候才行,现在不可以。」他就低着头就回来了,佛也没再说什么,就把他带回到人间到庙上,这时候就修行,再不想他的太太了。因为他感觉到天女和他太太对比起来,就像猴和他太太比似的。
那么,这时候修行,他这时候不想家了,也随着出家人的生活,但是心里面是想生天的。想生天,这也不是出家人嘛,出家人不是想生天的。佛就又说:「我
今天想带你到地狱去看看,好不好?」「可以,好!」那么,就随着佛到地狱去了。各地方看,都有罪人在那儿受苦。但是,一个地方这个油锅烧得很滚,但是没有罪人,那么他就问佛说:「这怎么回事?」「你到那里问那个鬼。」鬼说:「人间佛陀有个弟弟,他出家修行没有道心,想要生天。他生天,在天上死了以后,就到这儿来受苦!」哎呀!他就害怕,马上到佛这儿说:「佛陀赶快慈悲救我,我可不到这儿来受苦。」那么,回到人间就向佛说:「我现在不想生天,我要好好修行!」佛就给他说四念处,观察十二因缘的道理,得阿罗汉果!
所以,「修行太难了,我不可能达到,是否做做好事就可以了?」这个难、不难就是一转念之间,你说难那就是难,如果说不难就是不难,就是这么回事儿。所以,说修行太难,就是放不下嘛,就是世间上的五欲把人困住了。你若能修四念处,就放下了,就没有事了。
问:第四个问题,《广论》中提到,得未到地定的人很少,是真的这么少吗?
答:是!宗喀巴大师说,得未到地定的人不多,的确是。宗喀巴大师说这个话应该是符合事实吧,应该说是符合事实。这件事呢,修定的人,如果世间上的欲,虽然有欲,但是能放下欲,环境也适合修定,自己对于定的法门也能够有很多的知识,善巧地来调伏自己的心,也应该不太难。就是这个知识不丰富,有困难的时候过不去,就退下来,那就是困难,问题是这样。
问:阿弥陀佛!两个问题请问法师。若静坐时感觉自头顶上有清凉气,然后灌入全身,这是会有的过程之一,还是方式有误?
答:静坐的时候有凉气灌入全身,那你应该注意你静坐的环境,静坐的周围的情况怎么样,注意一下,也可能什么地方有风进来。当然不是决定是这样子,有的人静坐盘上腿感觉热,并不感觉凉;有的人静坐会感觉凉,人与人都不一样。但是若是并不太严重,你还能够很自在的,按照你的奢摩他的方法来静坐,就应该没有妨碍。如果严重了,那你应该去考查一下,是外边的环境的问题、是有其他的问题?如果你静坐的情况,没有风进来,完全是身体里面的事情;如果严重,你可以观想热来对治这个凉;如果是属于有鬼神来捣乱,你应该有大悲咒的功课,每一天至少念二十一遍大悲咒的功课,来降伏鬼神。
问:个人有点小小心得,若干时已能处处摄心,亦时时观妄念,则在打坐时已有进步,不知法师对此观点有何指教?
答:你静坐有小小心得,处处也能摄心,能观妄念,有进步,那很好嘛,那不错嘛,那是很好。这是很正常,也没有什么障碍。这是很好,你继续这样用功,应该会有成就的。
问:请问师父,何谓妙演三车?它与《法华玄义》有何关系?
答:对,这是《法华经》上的事。《法华经.譬喻品》有羊车、鹿车、牛车的譬喻,就譬喻三乘的佛法——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譬喻这三乘佛法。在《法华玄义》里面有发挥,是的,是这样意思。
问:请问法师,修禅定,但连腿都盘不起来,要从何着手?
答:腿盘不起来,有一个办法可以盘。就是到浴室里边,水不要太热,可是热一点,你这个腿放在那里泡一会儿,就能盘腿。你这样练习,慢慢就能盘腿了,还是不难的。
问:请问法师,什么是观世音菩萨十二圆通?
答:观世音菩萨有十二大愿,不是说十二圆通。这十二大愿就在《普门品》里面,长行里面也有十二大愿,偈颂里也有十二大愿。不是十二圆通,《楞严经》里面讲圆通,讲圆通又不是十二,《楞严经》里是二十五圆通。所以,你这个十二,应该是十二大愿。
问: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答:「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是《法华经》上的话。「法」住在「法位」上,这话这么讲,法安住在法位上。法位是什么呢?法位就是诸法实相,就是空。这一切法,观察它都是毕竟空的,就叫法住法位。在毕竟空里面,一切法都是没有生住异灭的,就叫做世间相常住。我简单这样解释。
问:打坐、静坐、止观、禅,是否相同?
答:可以说相同,可以这样说。通常说止观、说禅,这是经论上现成的话。说静坐,就是通俗的这么解释。说打坐,就是更通俗了。
问:拜《法华经》只拜经题是否可以?
答:也可以,只拜经题也可以。
问:坐禅至少要七、八个小时才有效力,我们在家人、凡人如何能一天坐禅七、八小时?那平时一般的事都无法达成。
答:这个话是这样。如果你说:「我要去做事,我不要坐禅!」当然你就是做事而不坐禅。若是你说:「我要坐禅七、八小时!」那个事就不要做。就是由你这一念来决定。如果说这个事情不做不行,那么只好做事。
我告诉你一件事,就是现在纽约有一个寿冶和尚,他今年可能八十多岁了。这个寿冶和尚他年轻的时候,他父母给他娶太太,把太太已经娶到家里了,他就跑了,不结婚。那么,你说行不行?你说这件事可不可以?不管你说可以不可以,反正他就是这样做了,这样做也就可以了。说这样做不合道理嘛,已经娶到家里来了,怎么可以不结婚、出家呢?你若这样想,那你就不能出家。
所以,你现在说:「我们在家人怎么能够打坐七、八个小时?」那你就不能打。你说:「我也可以!」那可以就可以!就在乎你自己决定就是了。你说:「我一定要到电影院去看电影,我一定要去旅游!」那就不打坐,就出去。如果说:「我都能放下!」我就可以打坐。就在乎你自己怎么决定,没有说不可以这件事的,可以不可以就在乎你一念之间而已。
释迦牟尼佛,悉达多太子出家,若平常人那是不能出家的。但是他也就出家了,他父母都不同意,他的太太也不同意,但是他半夜就是骑马就走了。那你说可以不可以?若是我们说:「不可以!」那么你就不能出家。他若有决心,那个不可以就变成可以了。
问:法师几次提到神通为大乘度众之助力,请简单说一下修神通的方法。
答:修神通的方法很简单,没有什么难!一点儿也不难。难,就是你先要得到色界四禅。得到四禅以后,修神通很容易,并不是难事。我们没有禅定就是难事,有了禅定修神通很容易,不难!我现在告诉你,和没告诉你一样,没有用。因为你没有禅定,没有禅定就没有办法。
问:如何避免修观时起妄想?
答:我刚才讲的时候曾经说到,于所缘境数数忆念,就能避免起妄想。但是还没能解决,所以后来有个调顺、寂静,要诃五欲,要把五欲放下,有厌离五欲的心,这妄想就少了。再明白点说,就是出家当和尚!出家当和尚,你放下五欲了,专心静坐,妄想就少。因为庙上就是看见佛像、经书、看见同样修行的人,他妄想就
少。你在社会上,看见这个人、看见那个人,你妄想就多。事实就是这样子嘛,你想一想我说的对不对。
问:请问,「观受是苦」…
《止观大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