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止觀大意▪P6

  ..續本文上一頁道、不得道。得了定、有了神通的人,「哇!這個人是大修行人!」不一定!因爲外道也能這樣子。也能夠得定、也可以有神通。有了神通、有了禅定的人,他也會說出一大套的道理來的,也會有辯才的。我們佛法的知識不夠就不認識,不認識什

  麼叫做正知正見、什麼叫做邪知邪見。所以,得了初果的人,他有四不壞信。什麼叫四不壞信?就是他對佛的信心不可破壞,他對于佛、法、僧、戒的信心不可破壞。因爲什麼呢?他自己見到真理了,他知道所以是佛的原因了,所以他的信心是不可破壞的。我們信佛沒到聖位的人,不行。我們沒有見到真理,正知正見是不是成就了都不一定。所以,我們很難知道誰是佛、誰是菩薩、誰是得道、誰是沒得道。

  最後一句,得道是什麼?得道的人就是見到真理了。他對于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心無所住了。經論上說,不受一切法、得阿羅漢!這個「不受」是聖人的境界。

  

  問:修行太難了,我不可能達到,是否多做好事就可以了?

  答:這個問題很合乎人情。「修行太難了,我不可能達到,是否多做好事就可以了?」也是對,也可以,多做好事就回向無上菩提,要加上一個回向無上菩提,你將來還是可以得解脫的。如果只做好事,不回向菩提,還是不行的。

  但是,有一個故事,就是佛的弟弟孫陀羅難陀出家的這件事。孫陀羅難陀和他的太太感情非常好,根本不想出家。但是,佛就是強迫他出家了。這個故事我是講過,我再講一下。

  佛強迫他到了廟上,他還是想要回家。佛這個時候說:「我帶你到天上走一走,好不好?」「好!」走的時候,經過一個高山,佛就停在那裏,正好那上有一個猴,有一個猴被火燒死了。佛就問難陀,問這個弟弟,說:「你看這個猴,好看不好看?」說:「這個猴非常難看。」「若和你太太比,誰好看?」難陀眉頭就皺起來了:「怎麼可以和我太太比,那不能比的。」佛又帶他到了天上,到了忉利天,各處看。很多地方有男、也有女,但到了一個地方,只有女而沒有男。這時候,難陀就問佛:「爲什麼這個地方沒有男人,只有女人?很多的女人在那裏。」佛說:「你不要問我,你去問那個女人是怎麼原因。」那麼,他就到那兒去問。天女說:「人間釋迦牟尼佛的弟弟出家了,他在那裏修行,將來就到這兒來給我們做丈夫。」難陀說:「我就是啊!」天女說:「你現在是人,不是天。得要修行以後,死掉了,人的身體死掉了,得到天的身體的時候才行,現在不可以。」他就低著頭就回來了,佛也沒再說什麼,就把他帶回到人間到廟上,這時候就修行,再不想他的太太了。因爲他感覺到天女和他太太對比起來,就像猴和他太太比似的。

  那麼,這時候修行,他這時候不想家了,也隨著出家人的生活,但是心裏面是想生天的。想生天,這也不是出家人嘛,出家人不是想生天的。佛就又說:「我

  今天想帶你到地獄去看看,好不好?」「可以,好!」那麼,就隨著佛到地獄去了。各地方看,都有罪人在那兒受苦。但是,一個地方這個油鍋燒得很滾,但是沒有罪人,那麼他就問佛說:「這怎麼回事?」「你到那裏問那個鬼。」鬼說:「人間佛陀有個弟弟,他出家修行沒有道心,想要生天。他生天,在天上死了以後,就到這兒來受苦!」哎呀!他就害怕,馬上到佛這兒說:「佛陀趕快慈悲救我,我可不到這兒來受苦。」那麼,回到人間就向佛說:「我現在不想生天,我要好好修行!」佛就給他說四念處,觀察十二因緣的道理,得阿羅漢果!

  所以,「修行太難了,我不可能達到,是否做做好事就可以了?」這個難、不難就是一轉念之間,你說難那就是難,如果說不難就是不難,就是這麼回事兒。所以,說修行太難,就是放不下嘛,就是世間上的五欲把人困住了。你若能修四念處,就放下了,就沒有事了。

  

  問:第四個問題,《廣論》中提到,得未到地定的人很少,是真的這麼少嗎?

  答:是!宗喀巴大師說,得未到地定的人不多,的確是。宗喀巴大師說這個話應該是符合事實吧,應該說是符合事實。這件事呢,修定的人,如果世間上的欲,雖然有欲,但是能放下欲,環境也適合修定,自己對于定的法門也能夠有很多的知識,善巧地來調伏自己的心,也應該不太難。就是這個知識不豐富,有困難的時候過不去,就退下來,那就是困難,問題是這樣。

  

  問:阿彌陀佛!兩個問題請問法師。若靜坐時感覺自頭頂上有清涼氣,然後灌入全身,這是會有的過程之一,還是方式有誤?

  答:靜坐的時候有涼氣灌入全身,那你應該注意你靜坐的環境,靜坐的周圍的情況怎麼樣,注意一下,也可能什麼地方有風進來。當然不是決定是這樣子,有的人靜坐盤上腿感覺熱,並不感覺涼;有的人靜坐會感覺涼,人與人都不一樣。但是若是並不太嚴重,你還能夠很自在的,按照你的奢摩他的方法來靜坐,就應該沒有妨礙。如果嚴重了,那你應該去考查一下,是外邊的環境的問題、是有其他的問題?如果你靜坐的情況,沒有風進來,完全是身體裏面的事情;如果嚴重,你可以觀想熱來對治這個涼;如果是屬于有鬼神來搗亂,你應該有大悲咒的功課,每一天至少念二十一遍大悲咒的功課,來降伏鬼神。

  

  問:個人有點小小心得,若幹時已能處處攝心,亦時時觀妄念,則在打坐時已有進步,不知法師對此觀點有何指教?

  答:你靜坐有小小心得,處處也能攝心,能觀妄念,有進步,那很好嘛,那不錯嘛,那是很好。這是很正常,也沒有什麼障礙。這是很好,你繼續這樣用功,應該會有成就的。

  

  問:請問師父,何謂妙演叁車?它與《法華玄義》有何關系?

  答:對,這是《法華經》上的事。《法華經.譬喻品》有羊車、鹿車、牛車的譬喻,就譬喻叁乘的佛法——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譬喻這叁乘佛法。在《法華玄義》裏面有發揮,是的,是這樣意思。

  

  問:請問法師,修禅定,但連腿都盤不起來,要從何著手?

  答:腿盤不起來,有一個辦法可以盤。就是到浴室裏邊,水不要太熱,可是熱一點,你這個腿放在那裏泡一會兒,就能盤腿。你這樣練習,慢慢就能盤腿了,還是不難的。

  

  問:請問法師,什麼是觀世音菩薩十二圓通?

  答:觀世音菩薩有十二大願,不是說十二圓通。這十二大願就在《普門品》裏面,長行裏面也有十二大願,偈頌裏也有十二大願。不是十二圓通,《楞嚴經》裏面講圓通,講圓通又不是十二,《楞嚴經》裏是二十五圓通。所以,你這個十二,應該是十二大願。

  

  問: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答:「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是《法華經》上的話。「法」住在「法位」上,這話這麼講,法安住在法位上。法位是什麼呢?法位就是諸法實相,就是空。這一切法,觀察它都是畢竟空的,就叫法住法位。在畢竟空裏面,一切法都是沒有生住異滅的,就叫做世間相常住。我簡單這樣解釋。

  

  問:打坐、靜坐、止觀、禅,是否相同?

  答:可以說相同,可以這樣說。通常說止觀、說禅,這是經論上現成的話。說靜坐,就是通俗的這麼解釋。說打坐,就是更通俗了。

  

  問:拜《法華經》只拜經題是否可以?

  答:也可以,只拜經題也可以。

  

  問:坐禅至少要七、八個小時才有效力,我們在家人、凡人如何能一天坐禅七、八小時?那平時一般的事都無法達成。

  答:這個話是這樣。如果你說:「我要去做事,我不要坐禅!」當然你就是做事而不坐禅。若是你說:「我要坐禅七、八小時!」那個事就不要做。就是由你這一念來決定。如果說這個事情不做不行,那麼只好做事。

  我告訴你一件事,就是現在紐約有一個壽冶和尚,他今年可能八十多歲了。這個壽冶和尚他年輕的時候,他父母給他娶太太,把太太已經娶到家裏了,他就跑了,不結婚。那麼,你說行不行?你說這件事可不可以?不管你說可以不可以,反正他就是這樣做了,這樣做也就可以了。說這樣做不合道理嘛,已經娶到家裏來了,怎麼可以不結婚、出家呢?你若這樣想,那你就不能出家。

  所以,你現在說:「我們在家人怎麼能夠打坐七、八個小時?」那你就不能打。你說:「我也可以!」那可以就可以!就在乎你自己決定就是了。你說:「我一定要到電影院去看電影,我一定要去旅遊!」那就不打坐,就出去。如果說:「我都能放下!」我就可以打坐。就在乎你自己怎麼決定,沒有說不可以這件事的,可以不可以就在乎你一念之間而已。

  釋迦牟尼佛,悉達多太子出家,若平常人那是不能出家的。但是他也就出家了,他父母都不同意,他的太太也不同意,但是他半夜就是騎馬就走了。那你說可以不可以?若是我們說:「不可以!」那麼你就不能出家。他若有決心,那個不可以就變成可以了。

  

  問:法師幾次提到神通爲大乘度衆之助力,請簡單說一下修神通的方法。

  答:修神通的方法很簡單,沒有什麼難!一點兒也不難。難,就是你先要得到色界四禅。得到四禅以後,修神通很容易,並不是難事。我們沒有禅定就是難事,有了禅定修神通很容易,不難!我現在告訴你,和沒告訴你一樣,沒有用。因爲你沒有禅定,沒有禅定就沒有辦法。

  

  問:如何避免修觀時起妄想?

  答:我剛才講的時候曾經說到,于所緣境數數憶念,就能避免起妄想。但是還沒能解決,所以後來有個調順、寂靜,要诃五欲,要把五欲放下,有厭離五欲的心,這妄想就少了。再明白點說,就是出家當和尚!出家當和尚,你放下五欲了,專心靜坐,妄想就少。因爲廟上就是看見佛像、經書、看見同樣修行的人,他妄想就

  少。你在社會上,看見這個人、看見那個人,你妄想就多。事實就是這樣子嘛,你想一想我說的對不對。

  

  問:請問,「觀受是苦」…

《止觀大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排毒要修四念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