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排毒要修四念處

  排毒要修四念處

  

  2001/9/1于埔裏正覺精舍

  方丈和尚慈悲,慧天老法師慈悲,各位同學慈悲:這裏常住,我以前在這裏住過,所以我願意舊地重遊。但是我來了,就打擾各位,非常的抱歉。方丈和尚要我說說話,我想還是說好。我們出家人見面的時候能說法語,能夠討論佛法是對的。《楞伽經》上有一個頌:

  

  涅槃離心意,唯此一法實,觀世悉虛妄,如幻夢芭蕉。

  

  《楞伽經》是我們中國禅宗初開始學習禅的時候,達摩禅師告訴我們要依據《楞伽經》來印心的,學習《楞伽經》可以得聖道,可以滿足我們初發心出家的本願。我剛才所說的這四句話,正好是說明此意的。

  

  第一句:「涅槃離心意,唯此一法實」。「涅槃」就是佛、辟支佛、阿羅漢,叁乘聖人所居住的地方;就是他們經過長時期修學聖道,最後成功的時候,到什麼地方去了呢?就是都在涅槃這裏。我們現在應該說還沒得聖道,我們將來到什麼地方去呢?也是到這裏來。我說這話,各位同意不同意?可能不同意!我到阿彌陀佛國去,你怎麼說到涅槃那裏去呢?這個到阿彌陀佛國,是的,但到阿彌陀佛國也還是個方便,就是到涅槃的前方便。因爲到阿彌陀佛國去,還是要聽阿彌陀佛說法,還是要修四念處的,也就是到那裏還是要學習禅的。今天我們在這裏,我們沒有學禅;沒有學禅,我們念阿彌陀佛名號,到阿彌陀佛國去,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淨大海衆菩薩,爲我們說禅。我們到那裏學習禅成功了,到涅槃那裏去,是這樣子。這個問題就簡單這樣說吧!

  

  「涅槃離心意」,這個涅槃的境界是離心意識的。心意識是怎麼回事?心意識就是我們日常見色聞聲的分別心,就是心意識。這個心意識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衆生的心、心所法,心、心所法又名爲虛妄分別心。因爲什麼叫做虛妄分別?因爲這一念心不見第一義谛。我們的虛妄分別心就在見色聞聲,都是執著,在這裏執著、虛妄分別,這叫做心意識。這個涅槃的境界,離心意識,就是不是虛妄分別的境界,就是修學聖道成功了的無分別的境界,那個無分別智的境界。修學聖道就是成就那個無分別智;無分別智成就了,才見到第一義谛,入無分別離言法性,能契入到這裏,那就是到涅槃那裏去了,是這樣的境界。

  

  「涅槃離心意,唯此一法實」,這句話很好,這句話很厲害、很好。就是佛告訴我們只有這一件事是真實的,其他都不是真實的。其他是什麼呢?就是我們世間上人,所歡喜的榮華富貴,就是這個,就是名、利,就是這些事情。再確實一點說就是欲,都是靠不住的。你想要求,也很辛苦,還未必能成功;就是成功了,你是受它欺騙而已,你並不能夠得到安樂的。「涅槃離心意,唯此一法實」,這個「實」是真實,就是沒有欺诳性。最初佛陀開示我們說,這個地方是常樂我淨的,涅槃這裏是常樂我淨的。佛這麼說了的時候,我們應該是有信心,那沒有善根的人,他可能還是不相信。我們肯出家的人,肯出家受叁壇大戒的人,應該有信心;有信心,你並沒有被欺騙,你能夠真實放下欲,然後修學戒定慧,最後成功了,你會知道,佛說這句話是真實的,沒有欺騙我們,所以叫做「涅槃離心意,唯此一法實」。

  

  其中有一個地方,容易引起誤會的,是什麼?就是禅定,禅定容易引起誤會。修學禅這件事,也是最近多少年,我發覺有個相同的事情;南傳佛教,今天的南傳佛教,和我們北傳佛教有一個相同的事情,這真是不可思議。什麼事情呢?初開始我得到的消息呢,就是我們的同學到南傳的法師主持的禅七,去跟他們學禅。他們回來以後把學禅的情形告訴我,我得到一個資料。另外呢,他們拿回來他們的文宣,也是把它翻成了中文。我看,一看呢,它沒有觀!這個禅是兩個方法,一個是止,一個是觀,它只有止而沒有觀。後來又得到進一步的消息,就是不管是葛印卡,是帕奧禅師,帕奧禅師這幾年對我們很契機,我們請他來弘揚禅,那他並不是說是坐禅七天,不是,是或者一個月、兩個月這樣坐禅,這是對的,應該時間長一點。但是他說出來一句話呢,就是你沒得四禅八定,你不可以修觀。這句話也有道理,也不是沒有道理。他還是承認修學聖道應該有止而有觀,由止觀而得聖道,轉凡成聖,或得初果、得二果、得叁果、得四果。但是你沒得四禅八定的時候,你的止沒有成就,你不可以修觀。你不可以修觀,那麼就是一直地就是修止嘛!雖然一直地修止,不可以修觀。但是他還是有個限度,就是到了四禅八定的時候,就可以修觀了,就可以修無我觀。修無我觀,因爲你止成就了然後修觀,就很容易得聖道,得聖道不難。若是我們止沒有成就修觀,觀沒有力量,這時候得聖道還是很難。他這樣的說話是契合聖言量的,並不違背佛的話。可是你沒有成就止的時候,不可以修觀,那麼初開始就是修止,說得很明白。

  

  那麼我們中國漢傳佛教,是怎麼回事?漢傳佛教不是這麼說,不是這麼說,就是看話頭。我們看虛雲老和尚的語錄,他的法語,還有其他的……,這個高旻寺的來果和尚。這個虛雲老和尚,一個來果和尚,是我們中國近代的禅宗的大德。唉!大家都是這麼敬仰,跟他學習。而他們就是一句話頭。等後來其他的人呢,也可能又加上一個數息觀的這些事情,也可能有這些事情了。這個看話頭,看話頭是怎麼回事?如果這一個人沒有去學習經律論的話,我原來是說,沒有學習經,沒有學習論,其實律也沒有學。沒有學習經律論,只是剃光頭,穿上出家人的衣服,也受了戒,他到禅堂,他看話頭,他會怎麼樣?頂多就是個止。因爲你這一念心,分別心、散亂心集中在話頭這裏,其他的妄想都停下來。如果你能辦到這樣呢,那就是止,其他的根本談不到觀。說是這個看話頭,虛雲老和尚也有個別解,就是話之頭。話之頭,就是這句話沒有說之前,也可以說這一念未生之前。因爲說話一定要心裏分別嘛,所以話之前,也就是沒有分別之前,去觀那一點。若是你沒有學習經論的人,一念不生怎麼觀?我看,這句話說了等于沒有說。你最多就是止,就是止。可是南傳佛教還是說,你止沒有成功,不可以修觀;我們北傳佛教的這些大禅師,這句話沒說。

  

  我看見虛雲老和尚的語錄,有人對虛雲老和尚說,說是教下的人提倡修止觀,那和看話頭怎麼回事呢?虛雲老和尚說:那是古法,古代的人修禅的方法,後來的人不用這個方法了,就是用話頭。虛雲老和尚這麼回答。那和南傳說的就有一點出入了。可是呢,也就是這樣的情形,就是你沒有開悟的時候,爲什麼要看話頭?因爲能開悟!這句話非常有力量,使令很多的人願意看話頭。說是我們學習經論,學得頭疼,學得可能會吐血,這麼麻煩,不如就是一句話頭好。但是這樣的說法,這是懈怠人的說話,懈怠人才這麼講話的。當然我這個說話,好象不恭敬了,但是我實在對這件事,我不滿意。我明白的說,我不滿意。看話頭這件事,我不滿意。

  

  因爲什麼不滿意呢?因爲達摩禅師告訴我們要學習《楞伽經》。六祖到五祖那裏去,五祖給他講《金剛經》的,沒有說你看話頭,沒有這個話。那可見,達摩禅師也好,五祖也好,六祖也好,都是根據經論來學習禅的。我們現在爲什麼不這樣做呢?你看話頭好過學習經論嗎?不見得,不見得好過經論!我們看這個經論,你讀《金剛經》,《金剛經》就是說無我觀嘛!從開始修無我觀,最後還是無我觀。那麼學習禅就是修無我觀,就是這樣子嘛!而這個《楞伽經》,你讀一讀也還是修無我觀,修我空觀、法空觀,人無我、法無我,還是修無我觀。最初的時候,我初出家的時候,當然我是不知東西南北,一說禅,我看看祖師的語錄也不懂,不知怎麼叫禅,完全不懂,完全不明白。但是後來常常的閱讀經論,哦!原來是這麼回事,就是修無我觀嘛!《楞伽經》也是主張無我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是修無我觀。我們讀《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讀《大智度論》,還是無我觀;讀《瑜伽師地論》,還是無我觀,就是這樣子嘛!我們看虛雲老和尚,他隨時可以寫首詩的,法語都是很利的。那麼學習經論有何難乎?很容易就會明白嘛!《金剛經》怎麼樣…講一講,大家學習《金剛經》,學習《楞伽經》,然後就修無我觀,比參話頭好得多。好得多了嘛!爲什麼不這樣做呢?

  

  我剛才這一段話的意思是說,南傳佛教就是你沒有成就止,你不可以修觀,那麼就一開始就是修止了;那麼我們北傳佛教這些禅宗的大德,那就是主張看話頭。如果看得好,也還是修止,所以南傳佛教、北傳佛教有個相同的意思。相同的結果怎麼樣呢?我看看話頭的人,開悟的也很少。虛雲老和尚那個語錄上他也是說嘛,很少人有開悟的,明白點說,就是沒有人開悟。沒有人開悟,應該要想一想辦法嘛!要轉變一個方法,希望我們能開悟,能得聖道嘛!不轉,不轉變,繼續走這條路,這條不通之路,繼續走這條路,我感覺非常遺憾。

  

  那麼我這一段話的意思是說,南傳的禅和北傳的禅,就是學習止。學習止,結果怎麼樣?我們北傳的人,我們若是用經論做鏡子,經論是一面鏡子,用這面鏡子來照一照,我認爲沒有一個人得聖道。當然我這話又是不恭敬了,那就是你說虛雲老和尚也沒得聖道嗎?我的確有這個想法,他沒得聖道,沒得聖道的。

  

  那麼南傳佛教得沒得聖道?我沒有去學南傳佛教,但是聽他們說,就是他們說這個老和尚得阿羅漢了,說怎麼知道呢?說是我進去,去拜見他的時候,我帶著把傘,傘是在門外邊,那麼我進到裏邊來,那個傘就自動的隨我進來了;他看這個老和尚有神通,就是得阿羅漢了。其實不見得,不見得。這個神通,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神通,就算是真有神通,也不是一定是得聖道。因爲你若有點禅定,也就會…

《排毒要修四念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修四念處的重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