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P14

  ..續本文上一頁切緣起法的,實智般若是通達第一義谛。菩薩具足這兩種智慧,所以叫做觀。這個自在也是無障礙的意思。這是說菩薩在因地的時候,修行六波羅蜜,現在功德圓滿了,得到無障礙、自由自在的功德,所以叫做觀自在菩薩。那麼這個自在裏邊,意思是很多的,約這個意思講。

  在《華嚴經》裏邊,和《攝大乘論》裏邊,還有其它的地方,說有十種自在。十種自在,在菩薩裏面來說呢,第八地菩薩開始得到十種自在,到佛地才圓滿。

  一、壽自在

  這十種自在都是什麼呢?得到這十種自在。第一個自在是壽自在,也說爲命自在。這個壽自在或者命自在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菩薩想要住世多久,就能住世多久,壽命的長短,隨他自己的意思,他能自在,這個權利在他自己的手裏,他願意多長就能多長。不像我們一般人,不能自主,想要多活幾天,不行!這樣的說法再多分別幾句,我講不思議變易生死的時候,曾經提過。得無生法忍的菩薩,就是到了第八地的菩薩,舍掉了這個肉身,這個有漏業得到的生命,到第八地菩薩,舍掉了。從那麼以後都是無漏業,無漏業,大慈悲的願力,招感的生命。他那個身體是無量壽的,沒有說死亡的這一天的,沒有,當然其中有變化。他的功德,因爲他不斷地修六波羅蜜,自己也修行,也度化衆生,功德漸漸的增多,當然他這個果報也漸漸的殊勝,有這個變化。可是不像我們凡夫,這個身體死掉了,再得一個身體,不是那樣子。那麼這個身體是無量壽的,一直的不死亡的。到成佛的時候,叫圓滿報身,就是法身,稱爲法身。這

  裏面意思很多,現在不多說了。

  現在說命自在,是什麼意思呢?在別的文上,我沒有看見多分別,現在是我私人這麼分別,可以給各位作參考。我私人的意思,這個命自在,就是指菩薩到了凡夫的世界來,到凡夫世界來度化衆生的時候,他示現的這個生命,願意長就長,願意短就短,他是自在的。因爲他在佛的那個大功德神通自在的生命,本來是無量壽的嘛。所以說這個命自在,應該說是他的化身,或者說他的分身,他化現的生命,到凡夫世界來,度化這麼多的有緣衆生。應該要五百年,他就能住世五百年,應該是兩萬歳,他就能兩萬歳,他不受其它因緣的影響,他自己能作得主,所以叫命自在。

  二、心自在

  第二個:心自在。這個心自在是什麼呢?是說他來到世間上,世間上的事情不能影響他,不能汙染他。世間上的色聲香味觸,人世間的,天上的,所有的這些境界都不能動搖這個菩薩的心,菩薩的心總是那樣清淨、自在的,所以心自在,這是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是說菩薩有無量百千恒河沙微塵數的叁昧。菩薩這時候,願意入這個叁昧,就入這個叁昧;願意入那個叁昧,就入那個叁昧;願意入火叁昧,願意入水叁昧,無量無邊的叁昧,自由自在的出入,沒有障礙,這也就是叁昧自在,是禅定自在的意思。這是第二個心自在。

  叁、財自在

  第叁個財自在。這個財自在,就是菩薩度化衆生的時候,他需要什麼,需要這些財物,也是自在的,是不困難的,想要怎麼樣,就怎麼樣。想要把這個凡夫世界,莊嚴一個佛世界,那麼立刻地就能成爲一個佛世界,那麼樣清淨莊嚴,無量的功德莊嚴,這叫做財自在。《大智度論》裏面說,說這個菩薩無量劫來,行六波羅蜜,功德太多了。以虛空爲藏,以虛空爲寶藏,隨時就是從虛空裏就取了珍寶。隨你所欲的,隨你所想的,就能出現,當然這是財自在。

  四、業自在

  第四個業自在。這個業自在是什麼呢?就是菩薩來到世間度化衆生,他想要做什麼事,就做什麼事。他想做工程師,他就能做工程師;他想做醫生,他就能做醫生;他想要做一個心理學家,他就是一個心理學家。不管什麼事,做什麼事,什麼都自在,這叫業自在。

  五、生自在

  生自在是什麼呢?生就是往生,我願意到天上去,得到天的一個果報,他就能到天上去得一個天的果報,願意到地獄去,菩薩就能到地獄去。什麼地方,想要得到什麼身體,就能得到一個什麼身體,想要得到一個人,想要得什麼,都可以。得男身、女身,說是個比丘、比丘尼,或者是個大學教授,什麼身他都能。生自在,這個果報是自在的。

  六、願自在

  這個願自在,就是菩薩他這個時候,觀察這麼多的衆生,他有一個計劃,要度化這麼多的衆生,來到佛教裏邊來。他計劃,他有這個願的時候,這個願就決定能夠成功的。這個願就是計劃的意思,當然這個不單是空的計劃,他有願,希望它能夠實現的,他就能成功的,所以叫願自在。

  七、勝解自在

  勝解自在。這個勝解是什麼意思呢?這個解,是我們對于什麼事情了解它。但是這裏面的意思有點不同,就是要轉變那個境界,現在這個境界不需要,要轉變,他本身有強大的力量,就能把那個境界變了。說現在,譬如說是一個衆生坐著船,在水裏面行,忽然間這個船要沈,要沈下去,這個衆生念觀世音菩薩求救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就是立刻把那個地方轉變,能轉變。把那個水裏面出現一個山,就把這個船浮上來了,就不沈了。現在忽然間有大火,要燒死這個人,這個人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立刻來一陣風,把這個火滅了,或者是把這個人救出來,或者怎麼樣,他能轉變這個境界。所以這個解,在這個地方,有一個轉變的意思,就是有殊勝的力量轉變那個境界,就是境隨心轉的意思。

  我們通常說,說是神通,說這個就是勝解的意思。說天眼通,衆生念觀世音菩薩求救,觀世音菩薩天耳通能聽到你求救的聲音,那叫天耳通。但是救護你的時候,那是勝解的力量,有這麼一個分別。天眼通、天耳通,天眼通看見你,天耳通是聽見你的聲音。有的人,他沒有出聲念,他也可以不出聲念,默念,觀世音菩薩也知道,也能聽到。能夠境隨心轉,那叫勝解自在。

  八、神通自在

  神通自在。觀世音菩薩在一切的世界裏邊,他想要現什麼神通,都是自由自在的,沒有能阻礙他,說是你不可以這樣子,不是的。神通自在,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盡通,都是自在的。

  佛在世的時候,有很多外道,也有有神通的人,常有的時候,和佛弟子就有些沖突,那麼外道的神通就不自在,佛常是派目犍連用神通降伏他,目犍連尊者的神通就是自在的。有一次,國王有一個大的集會,是召集所有的宗教界的人都來參加,這時候佛臨走的時候,告訴目犍連尊者一句話:「汝自知時」。

  集會的時候,國王都設座位,大家都到那座位坐,當然這個凡夫都有分別心,都想要坐上座,這時候,佛沒有像我們凡夫那麼說話,佛就說這麼一句話:「汝自知時」,告訴目犍連尊者。到時候去了,目犍連尊者在最前面行,其余的比丘都在目犍連尊者的後邊,最後是佛,佛在最後行。行的時候,是過一條河,大會,集會在河的那一邊,要從這邊去,就是要過一條河。這個河本來就是沒有橋的,就是大家都要坐船過去,可是忽然間就有一條橋,有一個大橋在這裏,在這個河的上面。那麼目犍連尊者,和這些大比丘、佛,就是很威儀的從這個橋上走過去了。其它的這些外道,本來也想過,但是風浪很大,坐船也坐得不對勁,都在河這邊的岸上等著,那麼這時候,佛、大比丘從這個橋上過去了,外道說這不錯嘛,我們也可以從這個橋上走。外道這個腳從這個橋上一邁,就掉水裏去了,這個橋有好像沒有一樣,這一下這些外道都跑到水裏面去了,過不去。說想要坐那個上座,坐不到。「汝自知時」,神通自在。還有其它有很多事。所以說有神通這個事,要有了漏盡通,其它的神通才能殊勝一點,沒有漏盡通,前五通靠不住的。

  (以下 漏講九、智自在。十、法自在)

  這一行(ㄏㄤˊ)文,前面兩句,上一次講完全了。上一次說過,全部的《心經》分成叁段,第一段是標宗,就是把全部《心經》的要義先說出來,先提出來。這一段文的要義有四個意思,「觀自在菩薩」,是說修學這個法門的人,「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是這個法門的名稱,這個法門叫什麼名字呢,是般若法門。

  「觀自在菩薩」,我們上一次說有兩個意思,解釋過了,但是在經論裏面提到,觀世音菩薩以前成過佛,叫正法明如來。又說到他在阿彌陀佛滅度以後,入涅槃以後,觀世音菩薩成佛,成佛的名稱叫普光功德山王如來。觀世音菩薩成佛以後,就是在阿彌陀佛國,就是在那個世界成佛的,成佛以後,那個世界不叫極樂世界,是另外一個名字,叫衆寶普及莊嚴世界。從這些經上說的事情看,觀世音菩薩已經成佛了,現在又作菩薩,作阿彌陀佛的弟子。《心經》裏面,一開頭就舉出來觀世音菩薩,他修學般若法門。觀世音菩薩在我們這個世界,這個因緣很厚,也很普遍的,我們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的人,隨觀世音菩薩學習般若法門,這個會有很多殊勝的意思。「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是法門的名稱,但是這個法門裏面的境界是怎麼回事呢?「照見五

  蘊皆空」,這是這個法門裏面的境界,觀行境,境界,也就是「行深般若」的意思。「照見」兩個字怎麼講呢?在這裏,簡單地說,照也就是見,照五蘊皆空;或者說見五蘊皆空,意思是一樣。但是多了一個見字,表示很分明的意思,很清楚的意思。

  或者這樣說,照是光明、照耀的意思。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太陽的光明,有月亮的光明,有燈的光明,有日、月、燈的光明,我們才可以看見一切物象,要是沒有光明的時候,就是黑暗了,我們雖然有眼睛也不能見的。佛法裏面說修行的事情,也有這樣意義的,要有大智慧的光明,長時期的修行,破除了無明的黑暗,無明的黑暗破除去了,那麼五蘊皆空的真理顯現出來,我們要有智慧的眼睛,就可以看見,不然的話,還不能見的,看不見。

  這個無明是什麼意思呢?在下文,十二因緣裏面會講到,但是我們現在也簡單說一下。無明,可以說是沒有智慧,也可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菩薩戒本經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