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P8

  ..續本文上一頁他。「造福亦如是」,說我們這個相信佛教的人,或者不相信佛教的人,因果是平等的,我們造了很多福德的事情,做了很多慈善的事情,也是這樣子,做了很多的功德,我們這個生命死掉的時候,就從這個地方,至此界生彼界,或者再來人間,或者生到天上去。

  「福業如親友,以迎愛者來」,你以前做的那個福業,招感的果報,就等于是你的親友,那一個親友,「以迎愛者來」,來歡迎可愛的這個人,那個果報現在酬勞造果報的這個人。醫生治病,國王口頭上致謝,這個醫生不大滿意,這個譬喻什麼呢?譬喻我們人間的人,我們聽人家講,做善有善的果報,我們就做善,心裏面想:真能得果報嗎?還有多少猶豫,有多少懷疑。等到「至此生彼界」的時候,才知道,喔,我以前做的福德,真得到果報了。

  我們人間的人,做了福德的果報,如果來生再在人間得果報的時候,我們人自己不知道,我們這麼好的福德,是前生的福德業力得到的,人自己不知道,要是生到天上去,天上的人他有神通,少數的也不知道,多數都是,他有神通,他一想:我什麼理由,我會到這麼好的地方來呢?喔,我以前在人間做過什麼什麼好事,所以得到這種果報,才知道。天上因爲福德大、功德大,有神通,能知道,人間的人多數不知道的。我們人間的人,未見果而修因,我們並沒能看到將來能得果報,但是現在能夠有這種勇氣,做一些利益人的事情,這也是一種優點。

  我們剛才說六波羅蜜得的果報,就是做這六種功德,將來能得到六種果報,很多很多如意的、可愛的境界,就是這樣的道理。我引《解深密經》說六波羅蜜所以成爲六波羅蜜,現在沒有講完,只講了兩條,沒有顧戀,沒有染著。我們做了六種功德,六種功德所得的果報,我們的心不染著這個境界,我將來得到大的財富,心裏面不染著這個境界;將來我能做皇帝了,心裏也不染著這個事,將來有很多很多可愛的境界,心裏面不染著,這才能成爲波羅蜜的。要是我們愛著這個財富的境界了,我愛著這個人天的果報了,那就失掉了波羅蜜的這個資格了,不能稱爲波羅蜜了。這樣講,這是菩薩的身份是這樣境界,要是不是菩薩,我們能夠肯做功德還是不錯了。

  上一次引的《解深密經》,解釋到彼岸的道理,一共有五條。我上一次說的第一條是「無顧戀故」,應該是第一條「無染著故」,第二條是「無顧戀故」,第叁條「無罪過故」,第四條「無分別故」,第五條「正回向故」,這個次第應該是這樣子。「無染著故」,第一條「無染著故」,就是這六種功德的反面,違反這六種功德的事情,他染著,他愛著違反功德的事情,那叫做染著。染著,就不是波羅蜜了。

  現在說是無染著,對于違反功德的事情,他不染著,他能遠離,遠離違反功德的事情。我上次是每一條說出來了。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無顧戀故」,就是對于這六種功德,在沒得無上菩提以前,沒有成佛以前,在世間上得的果報,有愛著心,那叫做顧戀。愛著六波羅蜜的世間果報,那叫做顧戀。

  上一次也每一條說出來,好像還有些不清楚的,我現在也把它寫出來好一點,六波羅蜜世間的可愛果報,第一個施波羅蜜就是得大財富,能夠除滅貧窮,得到廣大的

  財富,這是施波羅蜜的果報。第二個是戒波羅蜜,能夠持戒,有所不爲。有什麼果報

  呢?能夠往生善趣,能生到好的地方去,或者在人間,或者到天上去,往生善趣。在

  善趣裏面,還能得到尊貴身,很尊貴的身體,那個身體比一般人要好得多。譬如說我

  們有一念的好心去幫助別人,也能夠得財富,也能夠往生善趣,但是你若能夠歸依叁

  寶,受持五戒,你往生善趣之外,那個生命還很尊貴,還有這麼一點不同。

  第叁個是忍辱波羅蜜,忍辱波羅蜜它的好處,能使令人面貌端正,相貌長得美好;

  還能夠得大眷屬,上一次講過。眷屬,這個「眷」字,就是互相親愛的意思,「屬」是

  隨順的意思,我隨順你的意見,你也隨順我的意見,有這樣關系的就叫做眷屬。得大

  眷屬,這個話是《攝大乘論》上這樣意思,他也說叫做「大朋大屬之所攝故」,這個「朋」

  就是朋友,我們是好朋友,「同明相照」,兩個「月」,兩個月亮都有光明。「屬」就是

  眷屬,我的父母、妻子、兒女、朋友,都是很高明的人,這叫做得大眷屬。

  但是《瑜伽師地論》上,他把這樣的功德算在般若波羅蜜的果報裏面,他不說是

  忍波羅蜜。那麼忍波羅蜜得什麼樣的功德呢?是「無怨無壞,多諸喜樂」。將來得到的

  可愛的果報,是「無怨無壞」,沒有怨家,大家見面了都歡喜,沒有壞的這種境界,無

  怨無壞。「多諸喜樂」,所遇見的境界都數是快樂,歡喜的境界。忍波羅蜜的果報,在《瑜伽師地論》裏面這樣講。忍波羅蜜和般若波羅蜜的果報,前後有調動的情形。這是

  忍波羅蜜的好處。

  精進波羅蜜的果報呢,「爲衆生主」,「有情中尊」。你常能精進,你將來,來生會

  得到這樣的好處。「爲衆生主」,在這一個團體裏面你是個主,或者是做人間的國王,

  在天上是天王,總是個頭,這樣的意思。

  禅波羅蜜,如果你常靜坐,你沒有到色界天、無色界天去,你在欲界的時候,你「身無惱害」,你這個身體常是很正常的,沒有人能夠惱害你這個身體,傷害你這個身

  體,不能。「性薄塵垢」,不是一定要有什麼修行,自然的他那個心性,他那個內心就

  很明靜的,煩惱很少的,就好像有禅的功夫似的,有那種習氣。這是禅,坐禅,沒有

  成佛以前,如果你沒有生到色界天以前,你在欲界有這個現象。

  般若波羅蜜呢,般若波羅蜜是「善知一切明處」,這個「明」就是智慧的意思。這

  個智慧分兩種,一種是你對于佛法很通達,你通達佛法的第一義谛,你知道世間上都

  是變化的,都是不長久的,你得到了可愛的境界,將來還是要失掉的,知道都是無常

  的,都是苦的,你有這樣的智慧。這是屬于佛法的。另外一種,對于世間上的這些專

  業知識,你很容易成就,你很容易成就世間上的,或者做醫生,或者是做工程師、化

  學師,這些專業的知識,你很容易成就,有世間的智慧。這是般若波羅蜜在世間的果

  報。

  這種果報,六波羅蜜沒有成佛以前,得到這種果報,現在說你不要顧戀,你修學六種功德,你的目的是爲了成佛,你爲了是利益一切衆生的,你自己的目的不是爲得這六種果報的,所以叫做無顧戀。你目的雖然不是想要得這種可愛的果報,但是自然會得到。你目的是爲得無上菩提,那麼你做的這個功德,他能夠推動你向無上菩提那方面去,還能得到世間可愛的果報,要是你的目的不是想要得無上菩提,做這六種功德,那麼這六種功德就得世間果報,得了這個果報以後就完了了,就結束了。所以無顧戀,那麼你做這六種功德的功德是大的。

  行菩薩道,我們修學這六種功德,爲什麼我們想要成佛,要學這六種功德呢?菩薩有兩種菩薩,一種是智增上的菩薩,一種是悲增上的菩薩。智增上就是智慧特別強,他特別地愛樂這個智慧,他特別地尊重智慧,他喜歡提高自己的智慧,對于度化衆生的事,他也歡喜,但是歡喜先充實自己,自己的智慧高廣一點好。那麼這樣的菩薩,他就要歡喜先到佛世界去,到佛的世界去,去隨佛學習,等到得無生法忍以後,再去度衆生。這個智增上的菩薩是這樣子。

  悲增上的菩薩,就是悲心重的人,大悲心重的人,感覺到人世間太苦惱,很多人都是很苦惱的,我應該發慈悲心去度化他們,去幫助他們離苦得樂,我不要自己到佛世界去享福,我不要那樣子。

  這個智增上的菩薩,他是另一條路,到佛世界去以後,他自己先去學習。這個悲增上的菩薩,就是他還沒有得無生法忍,他還不是聖人,他還是凡夫,那麼他要在世間上去弘揚佛法,利益我們,他怎麼樣辦法呢?他有兩個辦法,這兩個辦法實在就是一個辦法,是要連續起來的。是「先得增上生,後取決定勝」,要這樣子辦。這個增上生怎麼講呢?就是特別有力量的、有能力的,我們想要弘揚佛法,要去度化衆生,我們本身要有一點能力的,如果我們在叁惡道裏面,我們很難學習佛法,也很難去度化衆生的,我們一定在人間,或者在天上,叁惡道的衆生也很難度化,只有人間、天上的人智慧高,容易接受佛法,才能夠去度化他。那個菩薩本身也就得在人間,或者在天上。在天上,多數還是欲界天。多數還是在人間,在天上還是少數。

  我們在人間、在天上,我們一個普普通通沒有什麼力量的人,你想要度化人也是很難,所以你本身一定要能得大財富,才好一點,你說話,人家容易相信你。你要得大財富,當然先要有施波羅蜜,有這布施波羅蜜,那麼你想要在人間,光是施波羅蜜不行,一定還要有戒波羅蜜,你才能夠來到人間,沒有戒波羅蜜,你若有施波羅蜜,你就是到了其它的道去了。可能是在畜生道裏享福,或者是在鬼道,鬼神道裏面做一個福德神,就不能在人間,不是人道。

  所以布施能得大財富,而財富的福報要在人間享受,你就得要有戒波羅蜜,你要能持戒,不然的話不一定。有戒波羅蜜就可以在人間得尊貴身,又得大財富。還要有

  忍波羅蜜,你布施、持戒、忍,要有忍波羅蜜。我們是有了戒波羅蜜,又有施波羅蜜

  以後,如果你沒有忍波羅蜜,你的菩薩道也很困難,也很難行。

  這個忍波羅蜜有什麼好處呢?你行菩薩道的時候,你對于自己和對于他人,有兩

  種困難,你弘揚佛法在世間上,世間上的人不一定容易接受佛法,他有的時候會觸惱

  你,他不但不相信你,會毀辱你,如果你不能忍受,你就不能弘揚的。在《攝大乘論》

  上現成的文的話是這樣說的,「處生死有情違犯所生衆苦」,他違犯你,他觸惱你,你

  這個苦若不能忍受,你不能夠修學佛法,弘揚佛法。

  我在報紙上看見張大千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菩薩戒本經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