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六道众生这个生命,这是一种生死,名字叫做分段生死。这个段就是身体的这一段,有这么大,有几尺高,有多重,这是段。分就是你这个生命,或者是一百岁,或两百岁,或者一万岁,或者一万六千岁,时间上有长短,这个身体,这个生命大小,合起来叫做分段生死。分段生死,这个生死,是生了以后也有死掉,那么第二个生命又换一个新的,这个老病死结束了,又换一个新的生命,这个生命生了以后,又是老病死。或者是人间,或者天上,或者三恶道,各式各样都叫做分段生死。
刚才说我见,有见烦恼,另外还有爱烦恼。因为有烦恼,就有烦恼的行动,所以才有这个生命的,种种惑业苦的境界,这叫做凡夫的分段生死。另外还有圣人的,刚才说得实智的菩萨,他这时候这个生死,也还是分段生死,等到把这个三界的烦恼都除掉了,得到圣人世界的生命了,那一个时候的这个身体,就属于不思议变易生死。
这个有几种说法,我们说这个阿罗汉,阿罗汉他最初是没有发大悲心,也没有目的要度化众生,没有这个想法,但是证了阿罗汉果以后,有可能转变成菩萨。我自己的生死大事办好了,我看别的人还很苦恼,我要做大菩萨,我要弘扬佛法,广度众生。那么这个时候,他原来这个生命是父母所生,也是有漏的,那么他怎么办法去掉他?他是就这个生命继续下去呢?是重新得一个呢?
《成唯识论》的说法和别的地方有点不同,他说这个阿罗汉的办法,到命终的时候,他用神通变化一个身体,变化这个身体,我们肉眼看,这个身体火化了,有舍利,把它供起来,就是这样子。但是阿罗汉本身的那个真实的父母所生的这个身体,没有死,还在。还在,但是用他那个无漏的定力、大慈悲心,使令这个身体继续地存在,继续存在,能使令他返老还童,能随意的变化,不受原来的那种老病死的困扰,他是不思议变易,你不能想,我们凡夫想不到的,他随意的变现。愿意我在这个世界上,住它两万年也不死,就可以两万年;我愿意在娑婆世界也好,我到阿弥陀佛国也好,天上、人间,此世界、他世界,随他自己自由自在,愿意到什么地方,就到什么地方去;愿
意做国王就做国王,愿意做大将军就做大将军,愿意做比丘就做比丘,随他自己自由
自在的,他的神通变化不可思议。
但是他发了菩萨心以后,他还要到十方世界去亲近诸佛,也是听佛说法的,也要
去广度众生的,那么这样一来,他的功德就增加了。功德增长了,他这个身体的境界,
这个神通变化也随着增长,也有变化,所以有个变易的意思,但是不可思议,他里面
也有变化,所以也叫做生死,也有这个意思。
这是《成唯识论》这么样讲。但其它的经论不这样讲,就是父母所生的身体死掉
了,就是火化了,那么另外呢,就是他无漏的戒定慧,由那样的功德又成就一个身体。
也是一样,不思议的变化。天上、人间,此世界、他世界,他随意自在,那个生命永
久也不死的,不像我们凡夫这个身体若死掉了,再换一个新的,不是。他那个身体永
久是存在的,但是逐渐渐地更加的好,一直到最后成佛,成佛的时候就是圆满报身,
那么那个叫不思议变易生死。到成佛的时候,这个不思议变易生死没有了。
所以「到彼岸」,这个此岸,表示生死的境界,有两种生死,一个是分段生死,一
个不思议变易生死,这两种生死。我们凡夫来说,这个分段生死是苦恼一点,不思议
变易生死还是很好的。
我们怎么样能离开这个生死的此岸呢?我们要修行六波罗蜜,要坐船能到彼岸,
现在就是坐这六波罗蜜的船,坐了六波罗蜜的船就到彼岸了。河流的这个水譬喻什么
呢?就譬喻烦恼和业力,生死的烦恼的业力,和阿罗汉以上的圣人的烦恼,圣人的烦
恼,他还有所不知,那就叫做无明。乘六波罗蜜的船,能度过烦恼的中流,到无上菩
提的彼岸,成佛了,就是到彼岸了。这就是到彼岸的意思。
我们现在说是般若波罗蜜,在佛法里面的意思,般若波罗蜜不能同前五波罗蜜分
离的,布施波罗蜜、戒波罗蜜、忍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这五个和般若波
罗蜜不能分离的,不能分开的,有般若波罗蜜,一定有前五波罗蜜;有前五波罗,若
没有般若波罗蜜,那就不圆满了,他的功德不圆满的。
现在讲的波罗蜜,在《解深密经》上,他解释这个波罗蜜有五个意思。
〔一〕、施波罗蜜 〔二〕、戒波罗蜜 〔三〕、忍波罗蜜
(笔录者按:此处录音带缺录一段,少了前两个波罗蜜)这个忍波罗蜜第二个说法,
在《摄大乘论》上说,他的果报「大朋大属之所摄故」,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这个
人能有高明的好朋友,你常修行忍辱波罗蜜,你的朋友里面,一定有了不起的人。你
的眷属,或者是你的父母也好,或者是夫妻也好,你的子女也好,你的朋友,这些朋
友,或者亲属之中,有了不起的人,「大朋大属之所摄故」,你能得到这种人。
我们在历史上看,汉高祖刘邦,他能够有张良,有陈平,有韩信,有萧何,还有
曹参,有这样合作的大人物同他合作,他才能够打倒楚霸王,他作了皇帝。如果他没
有跟人家合作,刘邦还是不行的,一个人你搞不来的。「大朋大属之所摄故」。我们看《三国志》,看刘备,能够有孔明,还有关公、张飞、赵云,能有这些人同他合作。这
也是这个意思,「大朋大属之所摄故」。
你常能够忍辱,你本身的身口意就有功德庄严,所以你本身也就能进步。你本身
的境界高了,你也就会有好朋友,有高级的朋友,你随便的发脾气,有好朋友又失掉
了,没有好朋友,所以忍辱是很可尊贵的。「大朋大属之所摄故」,忍辱波罗蜜。
〔四〕、精进波罗蜜
精进波罗蜜呢,精进就是你常能够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一开头把这个事情做了,
能把它做到最后成功。这一样事做完全了,又做一样;这样事做完了,又做一样。不
断地常常做些有意义,有功德的事情。要是做事情做到中间不做了,这个事情很困难,
我不做了,那么你就不是精进波罗蜜了。
你有精进波罗蜜,你将来得到什么果报呢?当然是有意义的事情做多了,就是人、
天里面享受富贵荣华,或者到天上去享福了。那么你本身能养成一种创造大事业的能
力,你养成这种能力,你有这样的能力了,所以也有一种功德,「有情中尊」,有这种
果报。「有情中尊」,我们现在说个白话,就是你能做头,你在这个团体里面,你是个
头,你是董事长,或者是你做省主席,或者是你做总统了;或者到天上去,能做天王,
总是做头的意思。精进波罗蜜能成就很多很多的功德,能养成创造大事业的能力,你
能够做「有情中尊」,能做个领导人,精进波罗蜜有这样的果报。
〔五〕、禅波罗蜜
禅波罗蜜呢,禅波罗蜜能使令你减少病痛,多诸喜乐,还能够少烦恼。当然你若
得到禅定,到色界天,到无色界天去了,从天上回到人间来,你身体少病痛。烦恼轻,
你虽然没有禅定,看上去好像有禅定似的,他有那个余习──剩下来的气氛,心里面
常能够容易寂静,这是禅波罗蜜余下来的果报。
〔六〕、般若波罗蜜
第六个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这个般若,你常能够修学智慧,你得到的,这是一般性的得到的果报,就是这个人学什么都容易成就。我愿意做医生,我做化学师,我愿意做律师,我愿意做什么什么,你的专业知识很容易成就的,有这种功德果报。
这是六波罗蜜所得到的果报,是说你这般若波罗蜜,不是说得实智般若波罗蜜了,要是得实智般若波罗蜜,六波罗蜜的果报不只于此的。那么没有得实智般若的时候,这六波罗蜜能得到这种果报的。
我在经论上看见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做医生,这个医生做得很好,名望很高,国王有病了,也听说这个医生,国王本身有医生的,但是听说这个医生特别好,就请他来治病,请他来治病,果然治得很好,心里很欢喜,就对这个医生表示谢意。但是这个病还没有治完,就继续地治,这个国王常常地表示谢意,等到把病完全治好了,国王还是口头上:「多谢你」,另外没有什么表示。这个医生心里就不大高兴,治完病了,同国王告辞就走了,就是这样就走了,什么事也没有。走了以后,回到家去了,还没到家以前,就在城市以外看见很多的羊群、牛群,有牧羊的,有牧牛的,他就问这个牧羊的人、牧牛的人,说我以前是在城市住的,没看见这里面有羊群、有牛群,怎么现在忽然间有了呢?这是谁家的牛啊,谁家的羊啊。这个人说是某某医生的,其实他还不认识这个医生,说怎么会有这个呢?他自己想:我没有这个牛,也没有羊,怎么有了呢?这个牧羊的人、牧牛的人,那个我不知道。他就回到家去,一到家,已经不大清楚,怎么有很多的楼房,都是新建筑的非常好,哎呀,以前没有,我的家都是平平常常的,我给人治病,也不是要很多的酬劳,怎么这里有这么多的楼房,很奇怪!回到家,家里的人欢迎他,然后再这么一说才知道,就是他初到国王那里治病的时候,不久的时候,国王就派人来了,给他重新造房子,给他很多的羊、很多的牛,很多很多的财富给他。那么这时候,这个医生才知道,国王口头上致谢,不但是口头,真实向他致谢了。
说这个譬喻,这等于是个故事,什么意思呢?「久客异乡者,自远处安归,亲友与知识,欢喜而迎彼。造福亦如是,至此生彼界(笔录者按:了参法师译的《法句》里是「从此生彼界」),福业如亲友,以迎爱者来」。这是刚才说这个医生这个事情,「久客异乡者」,说是人离开了家,到外面作客。「自远处安归」,从遥远的地方很安乐的回来了。「亲友与知识,欢喜而迎彼」,他的亲戚、朋友,他的亲友、知识,认识的人,很欢喜的欢迎…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