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深密經講記 勝義谛相品 第二▪P33

  ..續本文上一頁都有差別相的話,那一定是有因。怎麼叫有因呢?從因所生,這個真如是從因緣所生的,勝義、法無我性也是由因緣生的。若是這樣的話,「若從因生,應是有爲」,「從因所生」這是一個

  過失,「若從因生」呢,那它應該是有爲法了,那麼這是一個過失。「若是有爲,應非勝義;若非勝義,應更尋求余勝義谛」,這是第叁個過失。若不是勝義谛,那我們應該放棄它,應該再尋求其它的勝義谛。這是第一科,下面第二科「順釋勝義離叁過失」。分兩科,第一科「正釋勝義離叁過」。

  辰二、順釋勝義離叁過失(分二科)巳一、正釋勝義離叁過善現!由此真如勝義法無我性,不名有因,非因所生,亦非有爲,是勝義谛,得此勝義,更不尋求余勝義谛。

  「善現!由此真如勝義法無我性,不名有因」,因爲真如、勝義和法無我性這叁種理,叁種真理「不名有因」,不能說它是由因所生的,不能這麼說。「非因所生」,它不是由因所生的。「亦非有爲」,所以也不是有爲法。「是勝義谛」,所以它是那個最勝的無分別智所緣境。「得此勝義,更不尋求余勝義谛」,你若是證悟了這個勝義谛呢,你不會再尋求其它的勝義谛,不會的。這是說勝義谛是遠離叁種過失的。下面「以理重成」。

  巳二、以理重成

  唯有常常時,恒恒時,如來出世,若不出世,諸法法性安立,法界安住。

  這是以理重成,第二科。「唯有常常時,恒恒時」,就是彼真如、勝義、法無我性在過去的時候,是無量無邊的時間,叫「常常時」;未來也還是無量無邊的,也是常住不變的,叫「恒恒時」。「如來出世,若不出世」,過去的常常時,未來的恒恒時,這個真如、勝義、法無我性在這麼長的時間內,「如來出世,若不出世」,佛出現世間宣揚這個真如、勝義、法無我,或者佛沒有出現世間,「若不出世」。

  「諸法法性安立,法界安住」,就是在真如、勝義、法無我性,它們是不變化的,這句話就是這麼意思。「諸法法性」,就是真如、勝義、法無我性是一切法的本性,諸法,這一切有爲法的法性,法性就是一切法的本性,本性就是真如,就是勝義,就是法無我性。「安立,法界安住」,這個安立也就是安住的意思;這個安立有兩個意思,就是它本來就是這樣子,就是常在,常常時、恒恒時地存在,叫做安立,這是一種解釋。第二種解釋,是佛菩薩用不顛倒的文句把它表示出來,那也叫做安立。「法界安住」,法界這個界是個因的意思,就是依此法性爲因,一切衆生由于佛陀的教導可以修學聖道,叫做法界。這個「安住」,就是這個法性,法性其實就是法界,它還是常住不變的,叫安住。安立就是安住,安住也就是安立。這樣說呢,安住和安立是一個意思,法性和法界也是一個意思。這個法性和法界就說前面的真如、勝義、法無我性;這個安立、安住是說這件事是常在的。我們由佛陀的宣揚,而我們可以這樣學習,會得聖道的,表示這個意思。

  寅二、結

  是故善現,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谛是遍一切一味相。

  這是第二科是「結」,結束這一段。「由此道理」,我們應該認真地知道這件事,勝義谛也就是法無我性是真如,它是遍一切無差別相的。前面是第一科說完了。下面第二科是譬喻,前面是法,這下面譬喻。

  子二、喻(舉喻重說)善現!譬如種種非一品類異相色中,虛空無相,無分別,無變異,遍一切一味相。

  這是說個譬喻,就是佛招呼善現。「譬如種種非一品類異相色中」,說一個譬喻,什麼譬喻呢?「種種」,各式各樣的,不是一種,不是一個品類,就是很多差別相的色中,這些地水火風、高山大海,各式各樣的異相色中。「虛空無相,無分別」,在這異相色中有虛空,這裏面有虛空,這虛空沒有那些異相的差別。這個虛空是沒有種種的差別,也沒有種種的變異,是普遍一切異類色中,這個虛空是無差別相的。這是第二科是譬喻,第叁科是「舉法同喻」。

  子叁、合(舉法同喻)

  如是異性異相,一切法中,勝義谛遍一切一味相,當知亦爾。

  「如是」,就是前面用虛空作譬喻,在異性,不同的種類、不同的相貌,一切法裏邊,這個勝義谛,這個真如的道理也和虛空一樣,「遍一切一味相」,當知也是這樣子。前面是「長行廣釋」,下面第二科「舉頌略說」。分兩科,第一科是「發起頌文」。

  庚二、舉頌略說(分二科) 辛一、發起頌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這句話是發起這個頌文,下面「以頌略說」。分兩科,第一科「舉佛同說贊一味相」。

  辛二、以頌略說(分二科) 壬一、舉佛同說贊一味相

  此遍一切一味相,勝義諸佛說無異,

  前面說了這麼多的法語,說的什麼道理呢?就是遍一切法無差別的這個勝義谛,

  這個勝義谛的真理是諸佛都是同樣的宣說,無差別的。這是諸「佛同說贊一味相」,第二科是「辨愚異執顯理甚深」。

  壬二、辨愚異執顯理甚深

  若有于中異分別,彼定愚癡依上慢。

  若是有人在一切法裏面的勝義谛作不同的分別,就是不同的執著。「彼定愚癡依上慢」,那個人一定是個愚癡人,他一定是有增上慢的,他才這樣講話的。

  這個〈勝義谛相品〉我們還是要感謝佛菩薩加持,我們現在學習了一遍。

  

《解深密經講記 勝義谛相品 第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