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深密经讲记 胜义谛相品 第二▪P32

  ..续本文上一页于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不能解了。

  这个须菩提尊者,就是善现尊者对他们这样的介绍。「当知彼诸长老,一切皆怀增

  上慢」,这么多的苾刍,他们把自己所修行的境界夸大了,介绍的过份了,就是增上慢。「为增上慢所执持故」,他们修行的程度没有那么高的程度,但是他说的过份了,他们为了增上慢的烦恼所控制。「于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不能解了」,对于这个阿罗汉所理解的胜义谛,遍一切法无差别相,他们不能明白,不能明白这个意思。这是善现尊

  者对于他们的介绍是这样。

  子三、赞世尊德(分三科) 丑一、略赞善说

  是故世尊甚奇,乃至世尊善说。

  这是第三科赞世尊的功德。分三科,第一科是「略赞善说」。「是故世尊甚奇,乃至世尊善说」佛法,赞叹世尊的功德。下面第二科「举所赞教」。

  丑二、举所赞教

  谓世尊言,胜义谛相微细最微细,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最难通达,遍一切一味相。

  这是赞叹世尊所教导、所开示的。「谓世尊言」,这个善现尊者对世尊说,「胜义谛

  相微细最微细」,胜义谛相「甚深最甚深」,胜义谛相「难通达最难通达」,是遍一切法,就是无差别相的。一切法是有差别相,但是胜义谛相是无差别的。这下面第三科「显非余境」。

  丑三、显非余境

  世尊!此圣教中修行苾刍,于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尚难通达,况诸外道!

  这么多的在佛法里边修行圣道的苾刍,于佛所宣说的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尚难通达」,尚且都不容易明白,何况外道呢?更不容易明白了。下面第三科「世尊正说」,就是「长行广释」,现在第三科「世尊正说」。分两科,第一科是「印所赞德」。

  辛三、世尊正说(分二科) 壬一、印所赞德

  尔时世尊,告尊者善现曰:如是如是,善现!我于微细最微细,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最难通达,遍一切一味相胜义谛,现正等觉;现等觉已,为他宣说,显示开解,施设照了。

  「尔时世尊,告尊者善现曰:如是如是」,佛告诉,开示善现尊者说:「如是如是」,你说的是对的,是契合了那件事。「善现!我于微细最微细,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最难通达,遍一切一味相胜义谛,现正等觉」,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现在是现觉、正觉、等觉。「现等觉已,为他宣说」,为众生宣说这个胜义谛相,「显示开解,施设照了」。这是「印所赞德」,这是第一科,下面第二科「依征广释」。分两科,第一科是「征」。

  壬二、依征广释(分二科) 癸一、征

  何以故?

  什么原因是这样呢?下面第二科就是解释,分三科,第一科是约法解释。分三科,第一科是「约清净所缘显一味相」。又分两科,第一科是解「释」。又分两科,第一科「约清净所缘显胜义谛」。又分两科,第一科「约蕴上清净所缘显胜义谛」。

  癸二、释(分三科)子一、法(分三科)

  丑一、约清净所缘显一味相(分二科) 寅一、释(分二科)

  卯一、约清净所缘显胜义谛(分二科) 辰一、约蕴上清净所缘显胜义谛

  善现!我已显示于一切蕴中,清净所缘,是胜义谛。

  「我已显示」,这佛陀说他已经为众生显示了「于一切蕴中」,「一切蕴中」,一般我们平常说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说这个人的五蕴,那个人的五蕴,人间的五蕴,天上的五蕴,这一切的色受想行识里边。「清净所缘,是胜义谛」,这个胜义谛不是离开了五蕴,另外有一个胜义谛,不是!就在五蕴里边。就在五蕴里边,但是不是有所得的分别心能见到的,是约清净的智慧,有无所得的智慧,观察色受想行识是寂灭相,那就是胜义谛,是这样。「我已显示于一切蕴中,清净所缘,是胜义谛」,我们读《大般若经》的时候,那就是佛「于一切蕴中,清净所缘,是胜义谛」,已经那样宣示了。当然这个话在《华严经》、《法华经》也都说过。这是第一科,就是「约蕴上清净所缘显胜义谛」。下面第二科「释类处等清净所缘是胜义谛」。

  辰二、释类处等清净所缘是胜义谛我已显示于一切处、缘起、食、谛、界、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中,清净所缘,是胜义谛。

  佛陀说已经对一切众生显示过,显示什么呢?在一切处里边,就是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处。在缘起里边,在四食、四谛、十八界、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支之中,「清净所缘,是胜义谛」,用无所得的智慧缘一切法,一切法都是寂灭相,那就是胜义谛。这是第二科。

  卯二、约清净所缘显一味相(分二科)辰一、约诸蕴释一味相

  此清净所缘,于一切蕴中,是一味相,无别异相。

  前面第一科「约清净所缘显胜义谛」,这是第二科「约清净所缘显一味相」。又分两科,第一科「约诸蕴释一味相」。「此清净所缘」,这个无所得的根本智,它以一切法为所缘境的时候;「于一切蕴中,是一味相」,在一切蕴,蕴是差别的,但是用清净智慧缘诸蕴中,就「无别异相」,没有差别了。这个色也是不可得,受、想、行、识也是不可得,这无所得的寂灭相是无差别的。这是第一科,下面第二科「类处等释一味相」。

  辰二、类处等释一味相

  如于蕴中,如是于一切处中,乃至一切道支中,是一味相,无别异相。

  也是无差别的。诸法是有差别,但是胜义谛是无差别的;那么在有差别的诸法中,观无差别的胜义谛相。下边是第二科「结胜义谛是一味相」。前面是释,这是「结」。

  寅二、结(结胜义谛是一味相)

  是故善现,由是道理,当知胜义谛是遍一切一味相。

  由前面所说的道理,也包括在其它的、《般若经》所说的道理,当知胜义谛是遍一

  切法都是无差别相的。这是第二科。下面第二科是「约三遍义以释一味相」,前面第一科「约清净所缘显一味相」,这下面第二科「约三遍义以释一味」,三种都是普遍的。分两科,第一科是解释。分两科,第一科「反解」。

  丑二、约三遍义以释一味(分二科)寅一、释(分二科) 卯一、反解

  善现!修观行苾刍,通达一蕴真如胜义法无我性已,更不寻求各别余蕴、诸处、缘起、食、谛、界、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真如胜义法无我性。

  这是第一科「反解」。「修观行苾刍」,这个在奢摩他里边修四念住观的这位苾刍。

  「通达一蕴真如」,应该是通达一蕴的真如,或者是色、受、想、行、识五蕴,五蕴其中哪一个蕴,或者是色蕴,或者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在一蕴中,那个寂灭相就是真如。那个一蕴中的胜义谛,一蕴中的法无我性,这是三个名字。这样通达已,「更不寻求各别余蕴、诸处、缘起」,更不会再寻求各别其它的一个蕴,其它的诸蕴,其它的诸处,其它诸处的缘起,和其它的「食、谛、界、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真如胜义法无我性」,不会在其它的地方再去观察真如胜义法无我性,不会这样子的。这是「反解」下面第二科「顺释」。

  卯二、顺释

  唯即随此真如胜义无二智为依止故,于遍一切一味相胜义谛,审察趣证。

  「唯即随此」,那么不在其它的地方再寻求真如胜义法无我性,那应该怎么样呢?唯独就是在这一个地方的真如,或者色蕴乃至识蕴,观察它是真如,观察它是胜义,是「无二智为依止故」,就是无我的智慧。这无我的智慧为依止故,「于遍一切一味相胜义谛」,这个观察真如也是无二智,观察胜义也是无二智,观察无我也是无二智,就是依止这个无二智遍一切法里边,都是一味相的胜义谛。「审察趣证」,就是深入地去观察,向前进。「趣证」是向前进,一直地进到无上菩提,是这样意思。这是「顺释」。这前面是释,下面第二科是「结」。

  寅二、结

  是故善现,由此道理当知胜义谛是遍一切一味相。

  所以由前面这个文,前面所说的法语里边可以知道,「由此道理当知胜义谛是遍一切」都是无差别的。下面是第三科,前面约三遍,这个三遍就是真如也是遍,胜义谛也是遍,法无我性也都是普遍的,这个都是无差别的。前面是第二科,这下面第三科

  「以离三过释一味相」,远离三种过失来解释胜义谛的一味相。分两科,第一科是「释」。又分两科,第一科「明蕴等展转异相」。

  丑三、以离三过释一味相(分二科)寅一、释(分二科)

  卯一、明蕴等展转异相(分二科)辰一、明诸蕴展转异相

  善现!如彼诸蕴展转异相,

  如彼色、受、想、行、识的蕴,展转是差别的。由色蕴到受蕴这叫展转,色蕴的相貌又不同于受蕴,受蕴又不同于想蕴,想蕴又不同于行蕴,行蕴又不同于识蕴,它们各有各的差别相。

  辰二、类处等展转相异

  如彼诸处、缘起、食、谛、界、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展转异相。

  「如彼诸处、缘起」,蕴是这样子,如彼十二处,如彼十二缘起,如彼四食、四谛、

  十八界、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支,展转都是各有

  各的相,都不是一样的相,都有差别的。这是「展转异相」,这是第一科,下面第二科「辨真如无别异相」。又分两科,第一科「反显胜义有三过失」。分两科,第一科「牒异

  相」。

  卯二、辨真如无别异相(分二科)辰一、反显胜义有三过失(分二科)

  巳一、牒异相

  若一切法真如胜义法无我性亦异相者,

  若是我们所学习的一切法的真如相,一切法的胜义,一切法的法无我性,它们是有差别相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是第一科是「牒异相」,下面第二科「显三失」,显三种过失。

  巳二、显三失

  是则真如胜义法无我性,亦应有因,从因所生。若从因生,应是有为;若是有为,应非胜义;若非胜义,应更寻求余胜义谛。

  「是则真如胜义法无我性,亦应有因,从因所生」,若是它们…

《解深密经讲记 胜义谛相品 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