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P18

  ..續本文上一頁記.十叁

  庚二、現四衆身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爲說法,

  這是指佛教徒了。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二衆,優婆塞、優婆夷是在家二衆。「比丘」譯成中國話,有叁種意思:

  第一、「乞士」:就是自己不生産,向在家人乞求飲食來維持生活,衣、食、住靠在家人供給。

  第二、「破惡」:出家人自己不生産而靠別人供給,那麼出家人做什麼呢?就是破惡--修學佛法的苦集滅道、六波羅蜜等種種的聖道,來破除自己的愛煩惱、見煩惱。

  第叁、「怖魔」:若有人發心放棄世間的五欲,出家到寺院裏修學聖道,先決條件就是要受戒。受具足戒作白四羯磨時,地面上相信佛法的夜叉鬼就報告空行夜叉,空行夜叉鬼又報告四天王天,四天王天又報告帝釋天,展轉地傳到他化自在天的魔王那裏。魔王聽到消息,心裏不高興,因爲這些人都出了家做佛的弟子,魔王就不能控製他們了,因此心生害怕,所以叫做怖魔!

  包括以上這叁種意思,就叫做「比丘」。如果,只是乞食而沒能破惡,比丘的意義就不具足。也有些人既不乞食、也不破惡,那麼「比丘」的意義就更不具足了。

  「尼」,中國話是「女」的意思,指出家修學佛法的女子,受了比丘尼戒的,叫做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受了叁皈依就可以稱做優婆塞、優婆夷,中國話是近事男、近事女。也就是這個人相信了佛法,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了。

  照理說,皈依叁寶的人就應該受五戒。若說:「我不能持戒,我只是皈依叁寶!」在經論上有這樣的說法,即使你只是皈依叁寶而不受五戒,但是你殺、盜、淫、妄,那也是犯戒!不要以爲:「我是做了錯誤的事情,但是我沒有受戒,所以沒有犯戒!」其實,無論你受戒、不受戒,只要做了罪過、錯誤的事情,就有過失;做了利益人的事情,就有功德。因爲做錯誤的事情會有過失,所以佛才說這件事你不要做、那件事你不可以做,這就是戒。

  我講一個比丘尼的故事。

  佛滅度後百余年,有一位有神通、很了不起的大阿羅漢比丘尼。

  當時印度有位名叫天護的長者,是個做生意的有錢人。他召集了很多很多生意人,一同到大海裏取寶。臨去時,就在寺廟裏發願:「希望諸佛菩薩、叁寶加被我們到海裏取寶,能成功順利地回來,我們會舉辦無遮大會,供養佛、法、僧,供養一切沙門,供養一切貧窮的人。」發完了願,就到海上去了!

  阿羅漢比丘尼知道這件事後,就入定觀察:「這麼多人到海裏取寶,是不是成功了呢?」她入定一看:「哇,成功了!他們沒有遇見災難,沒遇見風、也沒遇見火,順利地取了很多寶,回來也真實地供養叁寶,救濟了很多貧窮的人,做了很大的功德。」

  但是,她在禅定中又觀察:「佛教中去應供的比丘,誰是第一上座?哦!阿娑陀比丘是第一上座。」「這比丘是凡夫、是聖人?是初果、二果、叁果,還是四果?」一看:「南閻浮提中,阿娑陀比丘受戒最早、戒臘最高,所以他是第一上座,但還是個凡夫,不是聖人。」觀察好了,她就出定去看那位老比丘。

  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規定,不管是凡夫、還是聖人,誰受戒早,就向誰頂禮。乃至阿羅漢受戒晚,就要向受戒早、戒臘高者磕頭。所以,這位阿羅漢尼來看阿娑陀老比丘時,就向他磕頭。磕完了頭,對他說了這麼一句話:「你不莊嚴!」說完,比丘尼就走了。

  這老比丘聽比丘尼說他不莊嚴:「哦!我很多天沒有剃胡子、理發,頭發是長了。好,我理理發、剃剃胡須!」

  比丘尼回來以後,她又入定觀察:「這阿娑陀老比丘有沒有聽懂我的話呢?」一看,沒有聽懂、沒有明白。所以,隔了多久比丘尼又來了,又給他磕頭。磕完頭又說:「你不莊嚴!」說完又走了。

  老比丘心裏想:「我已經理了發、剃了胡須,還不莊嚴?大概是這衣服很多天沒有洗了,很破爛,我換換衣服、也洗洗澡,順便把衣服補一補,就這樣子。」

  過了多少天,這比丘尼又來了,向他磕頭之後又說:「你不莊嚴!」說完,這老比丘光火了,說:「妳頭一次來,說我不莊嚴;第二次來,又說不莊嚴;現在還說不莊嚴。我已經理了發、剃了胡須,也洗了澡,衣服補好、洗幹淨了,就好了嘛!還有什麼不莊嚴?」

  比丘尼說:「您以爲剃了胡須、穿上好衣服、沐浴幹淨,就算是佛法的莊嚴嗎?佛法是用這個作莊嚴的嗎?」

  這時候,老比丘不出聲了。這位比丘尼又說:「您可曾聽說天護商主帶領很多商人到大海裏取寶,如果順利地回來,便要興辦無遮大會供齋,請很多的沙門、比丘,連外道也在內。而在我們出家人的比丘裏,第一上座是誰,您知道嗎?」

  「我不知道!」

  「就是您!您是第一上座呀!很多大阿羅漢都排在您後面坐,您知道嗎?」

  老比丘不出聲。比丘尼說:「您想一想,那麼多的大阿羅漢都坐在後邊,您在第一上座,而您不但不是阿羅漢,不是阿那含、斯陀含,也不是須陀洹,您只是個凡夫嘛!是不是呢?您說,這莊嚴不莊嚴?」

  說到這裏,老比丘流淚哭泣了:「唉呀!我已經老了,我不能夠用功修行了。我一上座就打瞌睡;若不打瞌睡,就打妄想,我不能修行了啊!」

  說完這句話,比丘尼說:「您不要輕視自己。您知道嗎?優波鞠多尊者善于教人修禅、修四念住,很多跟他學的人都得阿羅漢果,您也可以去跟他學嘛!」

  「我可以嗎?」

  「可以!您可以去!」老比丘被這比丘尼一說,勇氣就來了,他果真就去拜見優波鞠多尊者。

  我們現代的人去拜訪朋友,要先打個電話通知、聯絡,那時候沒有這件事。但是,這些大阿羅漢比打電話還靈通。

  優波鞠多尊者早已知道這件事,遠遠地就來歡迎這位老比丘。不會說:「你這凡夫!我還去歡迎你?」大阿羅漢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沒有高慢心,因此,遠遠地就去歡迎他。迎到廟上以後,爲他打洗腳水,讓他洗腳。

  這老比丘說:「我不洗腳!我要拜見優波鞠多尊者!」

  旁人說:「遠遠地歡迎你,爲你打洗腳水的,就是優波鞠多尊者啊!」

  老比丘就向優波鞠多尊者表達來意:「我要用功修行啊!請長老慈悲教導我啊!」

  優波鞠多尊者說:「好!」

  雜事做完了,大家就到禅堂打坐。這時候,很多阿羅漢都來到禅堂裏靜坐。老比丘也坐在那裏,但一上座就打瞌睡了。昏沈時,有人拿了一盞燈給他,他用手把燈接過來。這時候,他看到優波鞠多尊者入火光叁昧,其它的大阿羅漢也都入了火光叁昧,放大光明!

  老比丘一看這個境界,心裏受到很大的感動,這一下子再不昏沈,坐在那裏,就能修四念處了。不久,得阿羅漢果,有大神通,他成功了!實在這位老比丘也是種過善根的,若沒有善根是不行的。

  成功了以後,他向優波鞠多尊者告假,回到自己的住處。這位比丘尼又來向他磕頭,說:「大德今日才莊嚴!」

  這時候,這位老比丘說:「多謝妳的慈悲,鼓勵我,多謝妳的恩德啊!」

  佛在世時,佛叫孫陀羅難陀爲五百比丘尼說法兩次,這五百比丘尼就得阿羅漢果。現在,這位老比丘就是由這比丘尼的鼓勵,去親近優波鞠多尊者,他成功了。這可以說就是「應以比丘尼身得度者,即現比丘尼身而爲說法」。

  所以,我們出家人,或者在家居士也一樣,要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努力的修行。當然,那位比丘尼有神通,能入定觀察,知道這個人有善根,就鼓勵他修行,所以他能夠有成就。而我們沒有神通,不知道誰有善根、誰沒有善根、如何鼓勵,所以我們勸人修行時,他可能聽,也可能當做耳旁風:「我修不修行,關你什麼事!」也可能有這種事情。但是,現在說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爲說法」,總而言之,是觀世音菩薩慈悲,教我們修學聖道、栽培善根。

  如果感覺自己業障很重,修行困難就放棄了,說:「人家有善根,修行有成就;我沒有善根,修行很難。算了,我不修行了!」若有這樣的想法,那永久也不能得解脫的!認爲自己沒有善根、善根不夠,那更應該努力栽培;今生好好栽培,來生也就容易成就!要時時告訴自己:「我有善根,我若用功修行,有希望今生就得聖道的!」常常自暴自棄,觀世音菩薩會爲你很擔心的。

  庚叁、現衆婦身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爲說法,

  前面說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很明顯的是佛教徒。這底下的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就不一定是佛教徒了。

  這段文是說現婦女身而爲說法。換言之,可以這樣說:應以長者婦女身得度者,即現長者婦女身而爲說法;應以居士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居士婦女身而爲說法;應以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宰官、婆羅門婦女身而爲說法。

  古時候的女子,她們的自由似乎是受到限製的,所以要聽聞佛法總會有多少不便。那麼,觀世音菩薩就現長者婦女身、居士婦女身、宰官婦女身、婆羅門婦女身,爲她們說法,教化她們。

  庚四、現二童身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爲說法,

  一般人的想法,認爲天真爛漫的小孩子,很誠實、很純潔,就叫做「童男、童女」。這樣解釋當然是對的。不過,也可以擴大一點解釋,就是不願意結婚的獨身主義者,這樣的人也可以稱之爲「童男、童女」。

  童男、童女還是小孩子,在思想還沒有成熟、獨立以前,最尊重的就是父母,父母教他什麼,他就聽什麼。所以,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把握機會。如果是佛教徒的話,就應該用佛法來熏陶他、教育他,使令他將來做一名佛教徒,在社會上做一個品德好的人。

  有佛教徒這樣說:「我的思想是我的思想,我不要影響我的小孩,我尊重人權!信佛、不信佛,還是相信上帝,將來他的思想成熟了,由他自己去選…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