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擇!」說這種話的佛教徒,我認爲他的思想似是而非,這也看出來他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如果真正相信佛法,認爲佛法好的話,怎麼會不叫自己的兒女信佛呢?應該給他一點佛法的熏習嘛!如果不這麼做,將來小孩思想成熟了,他可能信佛、也可能不信佛,甚至也可能做一個破壞佛教的人。
所以,父母若是信佛,對于兒女應該注意這一點。就算不勸他學佛,也應該慢慢地引導他,教他因果、道德的觀念,告訴他什麼是道德、什麼是不道德,讓他有這樣的智慧。即使他將來對于國家社會不一定有很大的貢獻,但是至少不會去做阿飛(流氓)危害社會,最低限度也應該這樣子做。
所以「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爲說法。」
普門品講記.十四
己四、應人非人身
應以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爲說法,
前面是約人的身份,這以下是總說天、龍、人、非人等身。應以天身得度者,即現天身而爲說法,應以龍身,應以夜叉身,應以幹闼婆身、阿修羅身、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爲說法。
「天」,叁界諸天在前面說了幾個,但是沒有完全說完。色界初禅天中,只說大梵天,其余梵衆天、梵輔天沒有說。二禅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叁禅天 ── 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四禅天、五淨居天,及無色界四空天等,都沒有說。而無色界的四空天,沒有地水火風等物質所組成的身體,那就等于沒有形相了,當然不能現身說法。在這裏,應是包括前面沒有說的那些「天」在內。
「龍」,在六道中屬于畜生道。有的龍有神通,也有大福德的境界,但是也有牠的苦惱。這是人不常見的事情;但是在虛雲老和尚的年譜中說,虛雲老和尚有一回到普陀山去坐船,看見過龍。而在曆史上看,有些地方也現出過龍的。所以,龍不多見,但應該是有這麼一回事的!另外,在佛法中說,有些相信佛法的龍,也是護持佛法的一種神。
龍或許是在江裏面住,或許在河裏面住,或是在山裏住,也有在大海裏住的。龍有龍的苦惱,牠的苦惱就是金翅鳥(迦樓羅)。金翅鳥是以龍爲食的,牠的身形很大,兩個翅膀一扇,就能把海水扇開,海裏面的龍就現出來,牠就能把龍抓住吃了!所以,有人做譬喻說,金翅鳥吃龍就像我們人吃面條那樣子,龍只能聽任擺布,無計可施!龍有這種苦惱。
釋迦牟尼佛出世以後,龍向佛求救,說金翅鳥以牠們爲食,使令牠們很苦惱。佛就將自己的袈裟送給龍王,囑咐將袈裟分成一條一條的,給龍們披在身上,金翅鳥就不敢吃了。而佛的袈裟是分之不盡的,無論有多少龍,都分之不盡。
經論上提到,這些海裏面的龍,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就是破齋犯戒的佛教徒,多數都墮落爲龍身。佛在世的時候,有二位婆羅門,他們到寺院受八關齋戒。其中一位婆羅門受八關齋戒的目的是想要生天,另一位婆羅門則是希望在人間爲王。
這位想生天的婆羅門受完戒,回到家以後,他的太太就勸他吃飯。八關齋戒中,有一條不能非時食的戒,就是過了午乃至到次日太陽未出前都不能吃飯。但是,太太勸他吃。
他說:「我不能吃!我在寺院受八關齋戒了,我不能犯戒!」
他的太太是信婆羅門教的,威脅他:「你背叛了婆羅門教,你去相信佛教,這是不對的!你現在若不吃飯,我就到婆羅門的廟裏去宣布你的罪狀!」
這下子,他很害怕太太真的這樣做,于是就吃飯了。吃飯就是犯戒了,犯戒的結果就是壽終後沒能生天,反而變成龍了。
另外那位沒有犯戒的婆羅門,果然做了國王。
有一天,在國王花園的水池邊出現了一枚生果。管理人看見這枚生果,拿起來聞一聞,覺得味道非常好,于是展轉地就獻給國王的夫人,夫人又送給了國王。國王一吃,就向花園管理人說:「這味道香得很哪!從那裏得來的?我喜歡吃,最少天天要拿來一個!」
「這個果,就在水池邊得到的。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來的呀!我沒有了,我沒有辦法再找到!」
「你一定要找到。沒找到,我就要製裁你、處罰你!」國王說。
管理人就在花園裏,一邊走、一邊看,到處找,在那裏憂愁……。忽然間,來了一位老翁,對他說:「你憂愁什麼?」這個人就如此、如此地述說一番。
「不要緊!你等一會兒!」這老翁忽然就不見了。過了一會兒,老翁又出現了,端來一盤同樣的生果給他,說:「你送給國王,同時將這封信也交給國王。」
花園管理人就把這盤生果送給國王,又對國王就如此如此一說,說明這盤生果怎麼來的,同時呈上那封信。國王拿出信一看,知道想吃生果卻惹出了麻煩!
這信上說:「我是龍王!我想受八關齋戒,請國王幫我找一本八關齋戒的本子。如果,你不找來給我,我就把你的國土變成大海!」
國王心想:「生果好吃,但是事情很難辦哪!現在,這世界上已經沒有佛法了,那裏有八關齋戒的本子呢?這可怎麼辦呢?」于是就召集文武百官開會:「誰有辦法能找出一本八關齋戒的本子?」
「我們從來都沒有聽說過這件事,更不知道要到那兒去找?」有大臣這麼說。會議的結論就是:「那麼,大家盡量找一找了。」
宰相回到家後,仍愁眉苦臉地在想這件事。他的老父親見了,問他:「你愁什麼呢?」宰相便把事情向他父親說了。
「我們家中有根梁柱,夜間常常放光,裏面可能有什麼事情,不妨把這根柱子剖開看一看!」于是,宰相就找人把柱子剖開。哇!果然是受八關齋戒的本子。他便將本子交給國王,國王就交給龍王了。
龍王拿到本子,對國王說:「前生你我二人都受八關齋戒,你沒有破戒,所以做了國王。我破戒了,所以做了龍王。我現在感覺做龍很苦,所以還願意受八關齋戒。」
這龍王有很多的龍子龍女,大家因此都受了八關齋戒。龍王死後就生到天上去了。生天後就來拜見釋迦牟尼佛,佛爲他說法,就得了須陀洹果。
所以,龍有功德,有大福報,但是也有牠的苦惱!現在,這裏說應以龍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就現龍身而爲說法。
「夜叉」,前面講過,翻成中國話叫做「捷疾鬼」,就是他跑得非常快!有陸地的夜叉鬼、有空行的夜叉鬼。這些夜叉鬼,都是爲諸天做事的,其中有信佛、有不信佛的,也有善、惡的分別。
「幹闼婆」翻到中國話,就是「香陰」。「陰」,就是他的身體——色、受、想、行、識五陰,五陰有香氣,而他也是以香爲飲食的,所以叫「香陰」。幹闼婆是做什麼的呢?他在須彌山和七金山這一帶住,是爲帝釋天做音樂的神。
「緊那羅」也是爲帝釋天服務的音樂神,但是與幹闼婆有一點分別。幹闼婆做的是世俗一般性的音樂,而緊那羅做的則是特別高雅的音樂,有這點不同。
「阿修羅」,翻成中國話是「不端正」,就是男的阿修羅很醜陋,但女的阿修羅很美。又翻作「無酒」。阿修羅本來是飲酒的,他想要在大海裏做酒,但沒有成功,從那以後就不喝酒了,所以叫做無酒。
阿修羅這一類衆生也做過很大的功德,所以福德和諸天一樣。但是,這種人的疑惑心及瞋恨心是很大的。
佛在世的時候,有時也爲阿修羅說法,譬如宣說叁十七道品,但阿修羅心裏就想:「你爲諸天說法,說叁十八道品;爲我們就只說叁十七道品,少說一個!」疑惑:「佛總是瞧不起我們!」認爲佛的心不平等,偏袒諸天,對諸天特別好。
諸天有甘露,阿修羅沒有,但是阿修羅有美女。而諸天的美女雖然美,卻不如阿修羅女,所以互有所缺。諸天歡喜得到阿修羅女,阿修羅則想得到諸天的甘露:「你想要?我還不給你呢!」有這個矛盾,所以,有時候他們互相有戰爭。
釋提桓因聽說阿修羅王的女兒舍脂(翻成悅意)特別美,就要求娶她作第一夫人。但是阿修羅不肯,于是大家就作戰!打仗時,阿修羅的軍隊很勇猛,釋提桓因似乎打不過,眼看就要戰敗了。這時,釋提桓因害怕了,怎麼辦呢?釋提桓因座下有一個神告訴他:「你念摩诃般若波羅蜜,阿修羅會怕你!」于是,釋提桓因就要大家念「摩诃般若波羅蜜」。
這一念,從天空降下來很多的刀,把阿修羅的手、足、耳朵、鼻子都砍斷了,阿修羅害怕,就退回去。退到什麼地方去呢?跑到藕絲孔裏去,也就是蓮花的根。這件事也是不可思議,蓮藕的孔能有多大呢?但是,很多的阿修羅軍隊都跑到那裏面去了。這時候,釋提桓因帶領著天人,跑到阿修羅的宮殿裏,把阿修羅的女人統統都俘虜,帶回天上去了。
戰爭過去後,阿修羅回到宮殿一看,所有的女人都沒有了,就到天上去哀求,對釋提桓因說:「你們佛教徒念摩诃般若波羅蜜,有這麼大的威力,我們是畏懼了!但是,佛教徒不殺生、不偷盜,你們怎麼偷擄我們的人,這是不對的嘛!」
釋提桓因一聽:「嗯,有道理!好!把女人都送回去!我不偷盜!」
送回去以後,這阿修羅王覺得:「唉呀!這釋提桓因諸天還是講道理的!」于是,就挑選最美的女孩子送給諸天。
如此一來,大家就是親戚了,應該好好的往來。那麼,釋提桓因就請他的嶽父——阿修羅王,到天上住一住。住了一個時期之後,阿修羅王想回去了。臨走時,諸天的天兵天將列在兩旁送他回去。
阿修羅王心裏想:「是送我?還是在向我示威?你是不懷好意呀!」阿修羅就是疑惑心重,所以很難與諸天和平相處,因此常有作戰的事情。他們常常作戰,而諸天多數戰勝,阿修羅多數是戰敗的。
「迦樓羅」翻成中國話,就是「妙翅鳥」,他的翅膀和顔色都很微妙,他也是做了大功德的這種人;但是高慢心、瞋恨心太大,所以就變成迦樓羅。
剛才說龍王請求佛的幫助,希望遠離金翅鳥的捕食,佛把自己的袈裟分給龍,保護了龍,但迦樓羅因此就沒有飲食了,所以也到佛那裏去:「我們沒有飯吃了,怎麼辦?」佛說:「不要緊!你們要發好心。我教我…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