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献的。而三千大千世界中,有很多很多的帝释天,其中有一个帝释得了初果。所以这些「天」也是能信佛的,还能在佛教里有贡献,是释迦牟尼佛的大护法。
现在说自在天,是那几个天呢?大梵天王是色界天,有禅定的。欲界天有六层天,从下向上,四天王天和忉利天,这两层天是地居天:一是在地面上住的,一在高山上面住。再向上,就是空居天,他们是在虚空里面住,他们也有宫殿,其实也可以说还是在地球上。
忉利天以上,就是夜摩天和兜率天,这两个天就是「自在天」。自在,就是生活快乐,没有压力。这点地居天比我们人好得多,但是他们也有一点问题。前面说过,阿修罗常去找他们麻烦,需要常常作战,也有多少的不如意。但是,自在天就没有这件事,他们是自在得多了,所以叫做「自在天」。
庚四、现大自在天身
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大自在天」就是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他们的自在又超过了夜摩天和兜率天,是特别自在的。以人的境界来对比,我们现在坐的车、住的房子、吃的饭等种种境界,这样就是这样,想要加以变化,不是那么容易。而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他们对于所受用的境界可以随心所欲、随意的变化,比其余的天更自在,所以称之为「大自在天」。原因就是他们在因地,也就是在人间为人的时候,做了殊胜的利益人的事情,或是在佛法中受了三皈五戒、修十善法等,而且修得非常精微、非常的好。
我曾经说过,礼拜佛菩萨时所穿的衣裳,如果穿到厕所去,就必须换一件清净的;或者是身体沐浴后,换上清净的衣服再去礼佛,就和穿着去过厕所的衣服拜佛心情不一样!而拜佛的时候,心若能很明净、很诚恳、很恭敬,和心里面马马虎虎、散散乱乱的拜佛,意义又不同。所以同样是做功德,还是不一样的;得果报的时候,也就有自在、大自在的不同。
其次,他化自在天就是欲界顶天,是欲界里边最高的一层天。应该要有未到地定的功德,才能生到大自在天,不然还是不可以的。凡是空居天都要有多少的定,至少要有欲界定,才能够往生到空居天的世界。当然,这种定都是很浅的,不是很深的定。
我们通常说,他化自在天就是魔王的天,就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向佛捣乱的那个天。这里说一段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降伏魔王的事。在释迦佛成佛之前,他心里面想:「我应该先通知魔王,不应成佛以后再通知他。」
当时,佛还是菩萨,就放了一道光明通知魔王。魔王知道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就要成佛了,心想:「好!我要去破坏他的道力,不许他成佛!」
这时候,魔王来了,向佛说:「你现在不要盘腿坐,我给你转轮圣王做,给你七宝——象宝、马宝、女宝、轮宝、如意珠宝、主藏臣宝、主藏兵宝等,一共有七宝。」
佛说:「你向小孩子说这种话可以,怎么可以用这种话同我讲呢?」
魔王说:「你若不听我的话,我就抓你的脚,把你丢到大海之外去!」
佛说:「我看,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抓住我的脚,把我丢到大海之外去!」
魔王就说:「你现在不听我话,我会想办法来破坏你的!」就走了。
走了之后,就派他三个女儿来向佛捣乱。这三个女儿说了很多迷惑佛的话。
佛说:「妳自己看看自己,这臭秽的身体,只是个皮袋子,一层皮把骨头包起来,就成为一个人了。天上人也是一样!这皮袋子是很臭秽的,怎么可以迷惑我呢?」她们只好回去了。
这时,魔王又率领了八十亿的魔鬼,要来和佛作战,要来破坏佛!
佛这时候自己想一想:「我从久远以来,是不是障碍过别人修行?当他人发心要修行圣道,我是不是嫉妒人家、障碍人家,不许他修行?我有没有做过这种事情?」佛用宿命通一观察:「我没有这个事情,那么魔王是不能障碍我的!」
这时候,魔王来了,就向佛说:「你赶快解膝下座,不然我就对你不客气!」
佛说:「你怎么可以和我战斗呢?你不过是在久远以前,受过一次八关斋戒,供养过辟支佛一餐饭,就是这么大的功德嘛!我是三大阿僧祇劫,供养过无数的阿罗汉、辟支佛,也供养过佛,做种种功德不计其数,你怎么能和我斗呢?」
魔王说:「你说我受过八关斋戒、供养过辟支佛,有这样的功德,这些事是真实的。但你说你三大阿僧祇劫,做过很多功德,谁能证明呢?」
佛说:「大地,它能证明!」。
这时,大地六种震动(震、吼、击、动、起、涌),地神就出来了。地神说:「我可以证明,悉达多太子的确是有这么多功德,真实不虚!」魔王低头就跑了。
这是欲界的第六天--大自在天,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向佛捣乱,要破坏佛的道力,但是没有成功。
刚才说夜摩天和兜率天是自在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是大自在天。另外,还有一个解释:就是欲界顶天叫做自在天;色界之顶——最高的一层天,就是摩酰首罗天,叫大自在天。不管怎么解释,就是观世音菩萨观察所度化的众生,应以自在天身得解脱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是这样意思。
庚五、现天大将军身
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天大将军身是谁呢?我们人间的国家里,有将军率领军队作战,以保护国家安全,天上也有这种事情。释提桓因的座下,有个天大将军,当释提桓因和阿修罗作战的时候,天大将军就先和阿修罗作战。
庚六、现毘沙门身
应以毘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毘沙门身而为说法,
「毘沙门身」是谁呢?四大天王也叫四大金刚,北方的天王就叫做「毘沙门」,中国话就是多闻。毘沙门是很博学多闻的,故称为「多闻天王」。东方的天王叫做「持国天王」;南方的天王,名「增长天王」;西方的天王,名「广目天王」,又翻译成「丑目」,就是丑陋的眼睛。四大天王现在只说出来一个,其它的三个没有说。
宣扬佛法这件事,身份的确是很重要。有的人,不用那样的身份,为他讲解佛法,他就反感了。若是有合适的身份,他一见到就欢喜,也就容易接受。因此,观世音菩萨现出来种种不同的身份去教化众生。
己三、应人身四 庚一、现五高位身五 辛一、现小王身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以下说明现人身。人间的人,也是各式各样地不同;现在先说「小王身」。
「小王」是对「大王」说的。大王和小王的分别,在经论上说,有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这些轮王可以名之为大王。若只能统治南赡部洲,就是铁轮王。若连东胜身洲也能统一,统治两个洲就是铜轮王。如果西牛货洲也统一了,能统治三个洲就是银轮王。如果统一四大部洲,那就是金轮王。这些可以称之为大王,其它做国王的,都叫做小国王,所以小国王是很多的。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国王是政府的领导人,有很大的权利;老百姓对于国王,就算是不想害怕,也要怕的。所以国王若是能够信佛,能用国王的身份为老百姓讲解佛法,当然那种作用是很大的。因此,这里说观世音菩萨见这众生应以小王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就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在中国的佛教史上看,梁武帝是能讲经的。他讲过《涅槃经》,还讲过《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所以他对佛法的认识,应该是有一定程度的。禅宗的故事说,梁武帝见到达摩禅师时,问达摩禅师:「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禅师说:「实无功德!」若以梁武帝能够讲《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角度来说,他会提出这个问题,应该是在试验达摩禅师的见解怎么样,不能说梁武帝自己不明白这个道理。
辛二、现长者身
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
「长者」,就是年高德重的人。例如,年纪大了,道德很高,也有很大的财富,博学多闻、有大智慧;或者是国家之中有崇高地位的人;或者是国家的首相等。这一类人,要用长者的身份为他们说法才能得度,那么观世音菩萨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
辛三、现居士身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在印度,「居士」就是积聚了很多财富的人,也就是工商界的大资本家,这是印度经论上的用法。但是,居士一词来到中国,和印度的用法就不一样了。在中国佛教的用法,若是相信了佛法,能够修学圣道、修行戒定慧,能受持三皈五戒,寡欲润德、以道自娱,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居士。所以「应以居士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辛四、现宰官身
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宰官身」就是在政府里做事情的人,或者从国务总理一直到省主席、县长等,或是乡村里一个地区的负责人,都可以称之为宰官身——就是为老百姓做事、服务的人。那么,「应以宰官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辛五、现婆罗门身
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婆罗门」翻成中国话就是「净志」,有清净、崇高的志愿。崇高的志愿是什么呢?就是他们也能感觉到人生是苦,希望修道将来能得解脱、得涅槃;有这样志愿、思想的人,称之为「婆罗门」。当然,他们所说的涅槃,不是佛教寂灭为乐的涅槃。
佛在世的时候,印度那时有四种阶级的分别:最高贵的就是婆罗门;其次,就是剎帝利,即国王等统治阶级,管理国家政治、军事的这种人;再其次是吠舍,指做生意的商人;最后就是首陀罗,务农种田的人。这四种阶级分别中,最高贵的就是婆罗门。
当然,就印度的情形来说,相信婆罗门教义的人,和佛陀的思想是不一致的,如果用比丘的身份去为他讲解佛法,可能会有问题。而观世音菩萨现婆罗门身,与他是同一类的,这样为他讲解佛法,容易有效!所以「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普门品讲…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