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獻的。而叁千大千世界中,有很多很多的帝釋天,其中有一個帝釋得了初果。所以這些「天」也是能信佛的,還能在佛教裏有貢獻,是釋迦牟尼佛的大護法。
現在說自在天,是那幾個天呢?大梵天王是色界天,有禅定的。欲界天有六層天,從下向上,四天王天和忉利天,這兩層天是地居天:一是在地面上住的,一在高山上面住。再向上,就是空居天,他們是在虛空裏面住,他們也有宮殿,其實也可以說還是在地球上。
忉利天以上,就是夜摩天和兜率天,這兩個天就是「自在天」。自在,就是生活快樂,沒有壓力。這點地居天比我們人好得多,但是他們也有一點問題。前面說過,阿修羅常去找他們麻煩,需要常常作戰,也有多少的不如意。但是,自在天就沒有這件事,他們是自在得多了,所以叫做「自在天」。
庚四、現大自在天身
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爲說法,
「大自在天」就是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他們的自在又超過了夜摩天和兜率天,是特別自在的。以人的境界來對比,我們現在坐的車、住的房子、吃的飯等種種境界,這樣就是這樣,想要加以變化,不是那麼容易。而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他們對于所受用的境界可以隨心所欲、隨意的變化,比其余的天更自在,所以稱之爲「大自在天」。原因就是他們在因地,也就是在人間爲人的時候,做了殊勝的利益人的事情,或是在佛法中受了叁皈五戒、修十善法等,而且修得非常精微、非常的好。
我曾經說過,禮拜佛菩薩時所穿的衣裳,如果穿到廁所去,就必須換一件清淨的;或者是身體沐浴後,換上清淨的衣服再去禮佛,就和穿著去過廁所的衣服拜佛心情不一樣!而拜佛的時候,心若能很明淨、很誠懇、很恭敬,和心裏面馬馬虎虎、散散亂亂的拜佛,意義又不同。所以同樣是做功德,還是不一樣的;得果報的時候,也就有自在、大自在的不同。
其次,他化自在天就是欲界頂天,是欲界裏邊最高的一層天。應該要有未到地定的功德,才能生到大自在天,不然還是不可以的。凡是空居天都要有多少的定,至少要有欲界定,才能夠往生到空居天的世界。當然,這種定都是很淺的,不是很深的定。
我們通常說,他化自在天就是魔王的天,就是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向佛搗亂的那個天。這裏說一段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降伏魔王的事。在釋迦佛成佛之前,他心裏面想:「我應該先通知魔王,不應成佛以後再通知他。」
當時,佛還是菩薩,就放了一道光明通知魔王。魔王知道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就要成佛了,心想:「好!我要去破壞他的道力,不許他成佛!」
這時候,魔王來了,向佛說:「你現在不要盤腿坐,我給你轉輪聖王做,給你七寶——象寶、馬寶、女寶、輪寶、如意珠寶、主藏臣寶、主藏兵寶等,一共有七寶。」
佛說:「你向小孩子說這種話可以,怎麼可以用這種話同我講呢?」
魔王說:「你若不聽我的話,我就抓你的腳,把你丟到大海之外去!」
佛說:「我看,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抓住我的腳,把我丟到大海之外去!」
魔王就說:「你現在不聽我話,我會想辦法來破壞你的!」就走了。
走了之後,就派他叁個女兒來向佛搗亂。這叁個女兒說了很多迷惑佛的話。
佛說:「妳自己看看自己,這臭穢的身體,只是個皮袋子,一層皮把骨頭包起來,就成爲一個人了。天上人也是一樣!這皮袋子是很臭穢的,怎麼可以迷惑我呢?」她們只好回去了。
這時,魔王又率領了八十億的魔鬼,要來和佛作戰,要來破壞佛!
佛這時候自己想一想:「我從久遠以來,是不是障礙過別人修行?當他人發心要修行聖道,我是不是嫉妒人家、障礙人家,不許他修行?我有沒有做過這種事情?」佛用宿命通一觀察:「我沒有這個事情,那麼魔王是不能障礙我的!」
這時候,魔王來了,就向佛說:「你趕快解膝下座,不然我就對你不客氣!」
佛說:「你怎麼可以和我戰鬥呢?你不過是在久遠以前,受過一次八關齋戒,供養過辟支佛一餐飯,就是這麼大的功德嘛!我是叁大阿僧祇劫,供養過無數的阿羅漢、辟支佛,也供養過佛,做種種功德不計其數,你怎麼能和我鬥呢?」
魔王說:「你說我受過八關齋戒、供養過辟支佛,有這樣的功德,這些事是真實的。但你說你叁大阿僧祇劫,做過很多功德,誰能證明呢?」
佛說:「大地,它能證明!」。
這時,大地六種震動(震、吼、擊、動、起、湧),地神就出來了。地神說:「我可以證明,悉達多太子的確是有這麼多功德,真實不虛!」魔王低頭就跑了。
這是欲界的第六天--大自在天,在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向佛搗亂,要破壞佛的道力,但是沒有成功。
剛才說夜摩天和兜率天是自在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是大自在天。另外,還有一個解釋:就是欲界頂天叫做自在天;色界之頂——最高的一層天,就是摩酰首羅天,叫大自在天。不管怎麼解釋,就是觀世音菩薩觀察所度化的衆生,應以自在天身得解脫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爲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爲說法,是這樣意思。
庚五、現天大將軍身
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爲說法,
天大將軍身是誰呢?我們人間的國家裏,有將軍率領軍隊作戰,以保護國家安全,天上也有這種事情。釋提桓因的座下,有個天大將軍,當釋提桓因和阿修羅作戰的時候,天大將軍就先和阿修羅作戰。
庚六、現毘沙門身
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爲說法,
「毘沙門身」是誰呢?四大天王也叫四大金剛,北方的天王就叫做「毘沙門」,中國話就是多聞。毘沙門是很博學多聞的,故稱爲「多聞天王」。東方的天王叫做「持國天王」;南方的天王,名「增長天王」;西方的天王,名「廣目天王」,又翻譯成「醜目」,就是醜陋的眼睛。四大天王現在只說出來一個,其它的叁個沒有說。
宣揚佛法這件事,身份的確是很重要。有的人,不用那樣的身份,爲他講解佛法,他就反感了。若是有合適的身份,他一見到就歡喜,也就容易接受。因此,觀世音菩薩現出來種種不同的身份去教化衆生。
己叁、應人身四 庚一、現五高位身五 辛一、現小王身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爲說法,
以下說明現人身。人間的人,也是各式各樣地不同;現在先說「小王身」。
「小王」是對「大王」說的。大王和小王的分別,在經論上說,有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這些輪王可以名之爲大王。若只能統治南贍部洲,就是鐵輪王。若連東勝身洲也能統一,統治兩個洲就是銅輪王。如果西牛貨洲也統一了,能統治叁個洲就是銀輪王。如果統一四大部洲,那就是金輪王。這些可以稱之爲大王,其它做國王的,都叫做小國王,所以小國王是很多的。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爲說法」,國王是政府的領導人,有很大的權利;老百姓對于國王,就算是不想害怕,也要怕的。所以國王若是能夠信佛,能用國王的身份爲老百姓講解佛法,當然那種作用是很大的。因此,這裏說觀世音菩薩見這衆生應以小王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就現小王身而爲說法。
在中國的佛教史上看,梁武帝是能講經的。他講過《涅槃經》,還講過《摩诃般若波羅蜜經》,所以他對佛法的認識,應該是有一定程度的。禅宗的故事說,梁武帝見到達摩禅師時,問達摩禅師:「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禅師說:「實無功德!」若以梁武帝能夠講《摩诃般若波羅蜜經》的角度來說,他會提出這個問題,應該是在試驗達摩禅師的見解怎麼樣,不能說梁武帝自己不明白這個道理。
辛二、現長者身
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爲說法,
「長者」,就是年高德重的人。例如,年紀大了,道德很高,也有很大的財富,博學多聞、有大智慧;或者是國家之中有崇高地位的人;或者是國家的首相等。這一類人,要用長者的身份爲他們說法才能得度,那麼觀世音菩薩即現長者身而爲說法。
辛叁、現居士身
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爲說法,
在印度,「居士」就是積聚了很多財富的人,也就是工商界的大資本家,這是印度經論上的用法。但是,居士一詞來到中國,和印度的用法就不一樣了。在中國佛教的用法,若是相信了佛法,能夠修學聖道、修行戒定慧,能受持叁皈五戒,寡欲潤德、以道自娛,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爲居士。所以「應以居士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居士身而爲說法」。
辛四、現宰官身
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爲說法,
「宰官身」就是在政府裏做事情的人,或者從國務總理一直到省主席、縣長等,或是鄉村裏一個地區的負責人,都可以稱之爲宰官身——就是爲老百姓做事、服務的人。那麼,「應以宰官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宰官身而爲說法」。
辛五、現婆羅門身
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爲說法,
「婆羅門」翻成中國話就是「淨志」,有清淨、崇高的志願。崇高的志願是什麼呢?就是他們也能感覺到人生是苦,希望修道將來能得解脫、得涅槃;有這樣志願、思想的人,稱之爲「婆羅門」。當然,他們所說的涅槃,不是佛教寂滅爲樂的涅槃。
佛在世的時候,印度那時有四種階級的分別:最高貴的就是婆羅門;其次,就是剎帝利,即國王等統治階級,管理國家政治、軍事的這種人;再其次是吠舍,指做生意的商人;最後就是首陀羅,務農種田的人。這四種階級分別中,最高貴的就是婆羅門。
當然,就印度的情形來說,相信婆羅門教義的人,和佛陀的思想是不一致的,如果用比丘的身份去爲他講解佛法,可能會有問題。而觀世音菩薩現婆羅門身,與他是同一類的,這樣爲他講解佛法,容易有效!所以「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婆羅門身,而爲說法」。
普門品講…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