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着一位辟支佛,长相非常丑陋。那时候,天不下雨,人民生活困难,辟支佛就到一位大长者家乞食。乞食时,大长者叫他的女儿供养辟支佛。长者女一见辟支佛就骂:『你长得根本不像人!』用各式各样丑陋的语言辱骂辟支佛。辟支佛于是现出种种神通,长者女一见,心里想:『哎呀!他是圣人哪!我不可以毁辱他、不可以骂他,应该恭敬赞叹啊!』就向辟支佛求忏悔。那位长者女是谁呢?就是你现在的女儿。因为骂辟支佛,因此她现在得的果报就丑陋;由于忏悔了,所以就能遇见佛,相貌又变得端正,然后闻法得须陀洹果。」
又佛世时,有一位牛齝比丘,这位比丘是舍利弗尊者的弟子,也是一位阿罗汉。但是,他吃完饭后,总是把饭再吐出来咀嚼,和牛有一点相似,人间的人看见这个情形,就会讥嫌他。但他是大阿罗汉,讥笑他、对他不恭敬,会有罪过的,所以他不在人间住,而到天上释提桓因的花园里住。
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不同,天人的智慧高过我们,他能知道这个人是凡夫、是圣人,所以不会对圣人生轻慢心。所以,我们人间的人讥嫌、毁谤丑陋的人,这个事情是有点问题!
「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前面说到的金刚女,就是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虽然相貌丑陋,却终究因此而得解脱。
庚三、现声闻身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佛出现世间之后,说法的法音就叫做「声」;或者是经论上能表达佛法真理的文句,也可以名之为声。「闻」,听佛说法,或者阅读经论,由此而觉悟苦、空、无常的道理。「得度者」,从这里能得解脱。
「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为你现声闻的阿罗汉身,说苦集灭道的佛法,或者为你说《法华经》的妙法。
苦集灭道是佛教中很重要的教法──苦集是世间的因果,灭道是出世间的因果。世间因果中,果就是「苦」。我们的身体是果报,日常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一切,也都包括在果报之中。这果报,佛法给它一个批判,就是苦!
当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一切境界的时候,有苦受、有乐受、有不苦不乐受,就是有时候有苦恼的感觉、有时候有快乐的感觉、也有不苦不乐的感觉。但是,这三种感觉,若深一层说,都是苦。所以,以佛法的态度判定世间的果报,不管是人间、天上,都是苦!
以什么理由说完全都是苦呢?就是因为人间人所认为快乐的事,追求的时候不容易得到,是苦。追求到手了,还要保护令不失掉,也是苦。又终究有一天会失掉它,届时会更苦恼。所以,从深一层说,乐受也是苦恼。
前面曾经说到隋文帝杨坚,就是隋炀帝的父亲。在中国历史上看,这个人还不能说是太坏,但也不能说是特别好。不过,就佛法来说,隋文帝和隋炀帝对佛法都有点贡献。
隋文帝作皇帝以后,当然也和别人一样是凡夫,除了大太太,还有其它很多的女人。他的大夫人是陈皇后。但是他还有另一个心爱的女人,常常同她接近。这一天,他下朝后就去找那个女人,但是找不到。下面的人报告他,说是已经被人杀死了。隋文帝立刻心情苦恼,说出来一句话来:「我作皇帝还不自由啊!」说完这句话,他精神就有一点失常,骑着马,不走正常的道路,到山里面去乱跑。有人报告了隋文帝几位特别亲近的大臣,这几位大臣就骑着马把皇帝追回来,安慰他。这时候,陈皇后来了,对他磕了一个头,他就恢复正常了。这是说,作皇帝还不自由。
再说隋文帝的第二件事。晚年他病得很重,临死的时候,发现太子杨广是个坏蛋,就改变主意,想要立大儿子作太子,于是派人去请大儿子来。但是,这个人是杨广的人,他没有依隋文帝的意思去找人。就这样,隋文帝自己躺在那里没有人照顾,就死了。
这是怎么个情形呢?就是隋文帝周围的大臣,完全和杨广合作,把隋文帝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封闭了,就剩隋文帝躺在那里等死。所以,在历史上明白地写出来,隋炀帝杨广杀死自己的父亲!这可见世间上认为作皇帝不得了,事实上,作皇帝也是苦恼。世间人所认为的很多很多快乐事,结果都是苦恼!
所以,佛法批判世间一切都是苦。这苦的原因从何而来呢?就是「集」。集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烦恼和业力。烦恼两个字怎么解释呢?烦者,扰也;扰者,乱也。扰乱心神令不得安宁的力量,就叫做烦恼。比如说,瞋心来的时候,心里不安;贪欲心来的时候,心里也不安;高慢心、疑惑心,各式各样的烦恼来时,心里就不得安静。所以,这扰乱内心,令人不安的,那就叫做烦恼。当烦恼一动,就会造罪,那就是业力。
业力和烦恼,就是苦的原因。即使我们修福、不造罪,福也是使令我们受生死的一个原因;不过,不到三恶道去,而是到人间、或是天上去。或者,我们修学禅定成功了,到色界、无色界天去受三昧乐;但是寿命到了,三昧也会结束,还是要死,继续轮回受苦。所以,世间就是苦集二谛而已。
灭谛、道谛,是出世间的因果。「灭」,就是涅槃,是大安乐的地方。「道」,是出世间涅槃的因,也就是戒定慧、或者说即是八正道。我们学习八正道,就能到涅槃那里去。涅槃是出世间的果,入涅槃时,就把惑业苦都消灭了,那是特别清净、安乐、自在的境界。
声闻人学习苦集灭道四谛的法门,成功后,就是得涅槃了。观世音菩萨观察这个众生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或者为说四谛法门令得解脱,也可能为他说《法华经》,教他回小向大。
普门品讲记.十二
己二、应六天六 庚一、现梵王身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前三段属于圣人,这以下是天。
「梵王身」,「梵」是印度语,翻成中国话是清净的意思。我们欲界的人有睡眠欲,要睡觉,不睡觉不行!要有男女之欲,还要有很多很多的欲。而梵天上的人完全没有男女之欲,也不像我们要吃饭、睡觉,都没有这些事情,他们就是入定、出定,所以叫作清净。
梵王有两种说法,一是初禅天有梵王。初禅有三种天:梵众天、梵辅天,梵王天。梵众天类似我们人间一般的老百姓。梵辅天就是帮助梵天王统理梵民的天人,就像是在政府里做事情的人。梵天王就好像人间的政府领导人。这是说初禅天的梵天王,叫梵王身。
第二个说法是:色界天第四禅天的天王,他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王,那也叫梵王。因为四种禅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都叫做梵。或者,这里只是指初禅天王说的。
庚二、现帝释身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
帝释,印度话就是释提桓因,翻到中国话就是能天主。
欲界一共有六层天,从下向上数:第一层天是四天王天。第二层天叫做忉利天,翻到中国话,是三十三,就是忉利天四方各有八天,再加一个帝释天——能天主,也就是三十三天的天王。
有人说,帝释天就像我们中国道教的玉皇大帝。在《阿含经》中记载,帝释天这位天王心性很和平,不欢喜战争,是很好的一个人。在释迦牟尼佛尚未出现世间的时候,他常到人间拜访人间的仙人,就是他尊重道德高尚,有学问、有智慧的人,欢喜同他们亲近、往来。
帝释天有一个太太——舍脂夫人,她是谁呢?就是阿修罗王的女儿。天上的天女有一种美德,就是不嫉妒,和我们人间的人不同。这位阿修罗女舍脂夫人,她的美超过了天女,但是她的缺点就是嫉妒。有时候帝释到别的地方去,不带她去,一次、两次……,舍脂夫人就和人间的女人一样,她就疑惑:「你到什么地方去呢?是不是去亲近另外的女人?」因此,释提桓因若要出门,她就要求一同去,释提桓因不高兴,就不同意她去。她怎么办呢?阿修罗有一种隐身的本事,能把身体隐藏起来,你看不见。
一回,释提桓因自己坐车从天上下来,到地面上同仙人见面时,舍脂夫人出来了。这时候,释提桓因不高兴了,拿着莲华茎就打舍脂夫人,舍脂夫人便以软语谢帝释 ——用柔软的语言向释提桓因道歉。说话的时候,那些仙人都看见、听见了。不得了!仙人们听见舍脂夫人的语言,心就失常,摇动起来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些仙人本来是有禅定功夫的,但是听见舍脂夫人的声音,使令禅定都失掉了。这可见在人间作功德,生到天上去享受,那种境界不是人所能想象得到的。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观察这个众生应该以帝释的身份得到涅槃解脱,观世音菩萨就为他现帝释身,为他讲说佛法,这样来教化众生。
庚三、现自在天身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观世音菩萨能示现六种天身度化众生、为众生说法。前面已解释现梵王身和帝释身,现在是现自在天身度众生。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我们地球上的人,就叫做「人」;人以上的诸天,佛法称之为「天」。天,在六道众生里算是最好的一类,他们生活的情形比人类好得多。人需要为了生活而忙碌,很辛苦,又有老、有病、有种种的苦恼。而天上的人不老也不病,生活资具都是现成的,不需要工作赚钱才能生活,所以比人间的人好得多,寿命也长。而且天人的身体能发出光明,人间人的身体不可以发出光明,需要有日、月、灯的帮助,否则我们的生活会有更多困难。所以,人不如诸天。
但是,人间有佛法,这是好过诸天的地方。对于人间的享受,大多数人不是太满意,所以会有多少厌离心,会有多少欢喜学习佛法的可能。诸天因为享受得太好了,放不下,所以很难学习佛法。除非是人间的人,曾经学习过佛法,对佛法有信心、有欢喜心,死了生到天上去,才可能继续地信仰佛教、学习佛法。
释迦牟尼佛初证圣道后,本来有心不说法的,因为感觉到众生迷惑颠倒,很难使令觉悟。但是,梵天王来请佛说法,请佛为众生宣扬真理,觉悟迷惑颠倒的人。这可见梵天王是信佛的,在佛教里也是有贡…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