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沒有事!」
修學佛法的人說修行,究竟修什麼?怎麼修?就是修這個無著。不但身外之物不執著,就是對這個身體也不執著。若連自己的身體也不愛著的時候,就沒有問題了。
我講一個小小的故事。
在明太祖的時候,有個禅師叫金碧峰,他是很用功修行的人。衆生的壽命到了,就是要死;但是,他壽命到了卻不死。
閻王爺是管理這件事的,時候到了不死是不行的。因此,就派兩個小鬼去捉他。平常,這些鬼對于那個人住在那裏、日常的品德怎麼樣,都是很熟悉的。這兩個小鬼來了,卻看不見、也找不到這位禅師在什麼地方。于是就回去報告閻王爺:「你要我去捉他,但是,怎麼找也找不到!」
過了一段時期,閻王爺又派那兩小鬼去捉他,還是捉不到。後來,閻王爺說:「這次一定要捉到,不能再緩了!」
小鬼還是找不到,說:「我來了二次都沒捉到,這次還是找不到,怎麼辦呢?」于是就想出個辦法來,就是去問當地的土地公:
「金碧峰這個出家人,原來知道他在這地方住,但是我們已經來叁次了,都找不到他。你有什麼辦法能找到他?」
「有辦法!」土地公說。什麼辦法呢?
「這位禅師有一個供佛的水杯,他歡喜這個杯子,你若找到這個杯子,就能找到他了。」
「怎麼找法呢?」
「你到他廟上去,找著他的供杯,用個東西打那個杯子,杯子出了聲音,就找到他了!」
「啊!原來如此!」
出家人是供佛的。這兩個小鬼來了一看,佛前果然有個水杯供著。這小鬼把水杯拿起來,用小棒子打這水杯:「這杯子好啊!」還贊歎這個杯子。
這時候,從什麼也看不見中,金碧峰出來了。小鬼一下子就把他捉住了,說:「閻王爺派我們來叁次了,都找不到你,這回可捉住你了!」
金碧峰說:「哦!你抓住我?好!你把那個水杯交給我!」
小鬼就把水杯子交給他,金碧峰拿到水杯子就往地下一摔,碎了!並且說了四句話:「若欲捉我金碧峰,除非鐵鏈鎖虛空,虛空鐵鏈鎖不得,休想捉我金碧峰。」意思是:若想捉我,除非能用鐵鏈把虛空鎖住,你就可以捉住我;若不能用鐵鏈鎖住虛空,你想捉我是捉不到的呀!
說完這句話,金碧峰就不見了。小鬼其實是捉住金碧峰了;但是有修行的人,他一念不生時,你就看不見他了。
從這故事看出什麼呢?就是著與不著的問題。因爲金碧峰有點愛著供佛的水杯,心裏有時就會關心它;但一入定,他還是可以明靜而住。可是,當小鬼一敲杯子,發出聲音時,金碧峰那明靜而住的心,與這個聲音一接觸,愛著心的種子就動了;心一動,就不能入定了。一出定,小鬼就能看見而把他捉住,就是這麼回事!這時候,金碧峰就覺悟了:我因爲愛著這個杯子,有這一念的虛妄分別心,就被鬼捉住了。
我們不修行的人,煩惱一動,與人沖突,碰得頭破血流還不覺悟,不知道是自己的分別心不對,還要繼續地犯第二次、第叁次:「是你不對,你對不起我!」而金碧峰這位修行人不是這樣,他知道:「不是小鬼能捉住我,是我自己上了圈套,是我自己的分別心不對!」當他修學佛法的正念的智慧一動,立刻就把這一念分別心消滅了。所以,小鬼來捉弄一下也有好處,使令金碧峰明白自己的虛妄分別心不對,因而提起正念,破除了執著。
因此,明白地說,不是鬼能綁住你,而是我們的煩惱系縛自己、苦惱自己呀!若能把內心的煩惱熄滅了,沒有貪瞋癡的活動--不貪、不瞋也不愚癡,不高慢也不疑惑,種種的邪知邪見都沒有了,心就得自在了。無論世界上怎麼樣的天翻地覆,乃至核子彈爆炸了,對于修行人而言什麼事也沒有,還是一樣的安閑自在,沒有問題。
這個「自在」包括「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以及觀世音菩薩內心清淨無爲、沒有一切煩惱的境界。所以,這自在應該分二部份說:就是內心的本體清淨沒有染汙,你就自在,這是一種。第二個自在,例如你想度化衆生,作一個計劃:「要怎麼度化衆生?要修習什麼法門?」你做這些事都能很順利的完成。換言之,當你想要有所做爲的時候,能夠沒有障礙的成就了,那也叫做「自在」。
而這個自在,阿羅漢還有所不足了。阿羅漢雖然已經沒有貪瞋癡的煩惱,但是他對于佛法及度化衆生的事,還沒能完全的通達無礙,猶有所不能,還是智慧不足之人。所以,他要繼續的努力修行,親近十方諸佛,修學無量法門,慢慢的、慢慢的,無量無邊的功德圓滿了,他才能在有所做爲的時候無障礙。
不過,佛菩薩度化衆生也不能說是完全都無障礙。當衆生要造罪的時候,佛菩薩沒有力量阻止,衆生還是要造罪。造了罪,將來要受苦報,業力要發生作用時,佛菩薩也無可奈何!衆生還是要受苦!這種情形,佛菩薩還要慢慢地想辦法,不能一下子就成功了。
前面說觀世音菩薩能夠救護衆生的七難,解除衆生的叁毒,能夠滿求男、求女的二求,乃至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觀世音菩薩對這些事情,都是大自在、無障礙的可以成就。
「神力」就是不可思議的力量。平常我們說神通力——「神」,是不可思議;「通」,是無障礙,就像道路沒有障礙,很容易就通過去了。這是比喻觀世音菩薩想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是無障礙的。這種無障礙的境界,是凡夫、二乘人所不可思議的,怎麼樣也想不上來究竟怎麼回事。舉例來說,無論高山或牆壁,對凡夫而言,都是障礙,一定得從門才能通過去,從牆壁就過不去了。但是,有神足通的人,牆壁和門都是一樣,無障礙的就通過去了。或者說是距離幾千萬裏遠,但是菩薩的神足通,屈伸臂頃就到了。
我們娑婆世界的人想到阿彌陀佛國去,那麼遠,怎麼去呢?佛菩薩的神通,就是屈伸臂頃到蓮池。這些事情是我們凡夫沒有辦法思惟,也測度不來的,所以叫做「神力」--不可思議的力量。
我再說一個小故事。
東晉的時候,有一位開達法師。一天,開達法師到深山裏去,要采甘草這味藥。這時候,這個地區正逢饑馑,大家吃飯都有困難。當他在深山裏采藥時,遇見了羌人(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羌人把他抓去了,關在一個木欄杆圍起來的地方,裏面已經有十幾個人關在那裏,並且羌人在那兒把守著,無法逃跑。就像我們人殺豬宰羊一樣,羌人把漢人捉去,一天殺一個來吃。最後,輪到開達法師的班了。
開達法師是個出家人,他能夠背《觀世音經》(就是〈普門品〉),于是他就念經求觀世音菩薩救護。
這一天早晨,太陽要出來了。他想:「今天輪到我了,我要死了!」但是,他還是不斷的念觀世音菩薩。忽然間,來了一只大老虎,而且比一般的老虎還大,牠一邊走、一邊叫。羌人看到老虎,心裏害怕就跑了。所以,人就是只想自己,不想別人。你害怕被老虎吃,而自己又要吃人,難道被吃的人心裏不害怕、不難過嗎?但是,那就不想了。
羌人跑了,這老虎就來咬木欄杆。開達法師心裏想:「羌人跑了,但是老虎來了,我也免不了虎口之難,牠一定要吃我了!」
老虎把木頭咬了一個人可以爬過去的洞,就走了,也沒吃他。開達法師明白了:「這是觀世音菩薩來救我的!」我們用〈普門品〉的話來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開達法師這時可說是以老虎之身得度。老虎走了,他從這個洞爬出去,解脫了這個災難。
開達法師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沒有現出人的身相,也不是現國王身,或比丘、比丘尼身,也不是天、龍、鬼神身,而現老虎身。我們想,這老虎身是怎麼來的呢?就是觀世音菩薩那一念慈悲心現出來的。
我們凡夫做事情就是先要分別,然後才做;而觀世音菩薩那無分別的智慧,無論做什麼事都是不分別的。但是,觀世音菩薩的後得智要利益衆生時,也是有分別的。觀世音菩薩的「觀」字,在這裏可以解釋一下。
當我們有困難時,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發出來聲音,所以叫「世音」。那麼觀世音菩薩應該是用耳聞——「聞世音」,爲什麼叫做「觀世音」呢?這裏面有點事情。
我們的眼見東西,眼識一剎那就過去了;耳朵聽聲音,乃至鼻、舌、身、意,都是一剎那就過去了。雖然聽見聲音以後,耳識一剎那就過去了,但是第六識緊接著一剎那就去分別這個聲音了。這時候,若以觀世音菩薩來說,就是菩薩的後得智與第六意識同時發生作用,或者說與耳識同時發生作用。由智慧的觀察,知道這個衆生是怎麼情形,應該怎麼度化、怎麼樣救護。這是觀世音菩薩智慧的力量,所以叫做「觀」;這個「觀」,就是指觀世音菩薩的智慧說的。
剛才的故事中,老虎怎麼來的呢?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智慧一觀察,就知道應該怎麼度化他,他的心力一分別,就現出一只老虎來救他。老虎怎麼現出來的呢?菩薩的心一動,就現出來了。凡夫沒有禅定的人,是做不到的。有禅定的人,就是得到初禅、二禅、叁禅、四禅的人,他心裏面想要什麼,就能隨心所欲。想一只老虎,就能現出老虎;想貓,就現出貓來,不須要動手用什麼東西去做,只要心裏一想,就會現出來。有禅定的人有這個力量,但這還不是神通。得了禅定的人,不一定有神通;若是在禅定中修神通,而後才得神通的人,那就更不可思議了。
現在,觀世音菩薩也是如此,他度化一切衆生時,不需要動手,更不必到衆生面前,只要用智慧一觀察,心一動,需要用老虎去度化他,老虎就出來了。這就叫「自在神力」。觀世音菩薩大自在、無障礙的神通力量,想要怎麼樣度化衆生,就能辦到,是無障礙的境界,這就叫做「自在神力」。
若是我們凡夫就不同了,要做一件事很辛苦,做完了還要休息幾天的;而觀世音菩薩做了事和沒做一樣。如果是不自在,那就有辛苦的意思;而觀世音菩薩的大自在,沒有辛苦這件事。
「遊于娑婆世界」,觀世音菩薩有大自在的力量,所以能夠遊化娑婆世界,救度一切衆生。
普門品講記.十七
乙二、…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