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靈驗的!
普門品講記.四
辛五、救惡鬼難
若叁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複加害。
這是第五段。
「若叁千大千國土」,這是佛教經論中所說的世界觀。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爲一大千世界。所以,小千、中千、大千,合而稱之爲「叁千」,實在就是一個大千世界。
「滿中夜叉、羅剎」,在這麼大、這麼多的世界中,充滿了夜叉鬼與羅剎鬼。「夜叉」,是捷疾的意思,就是他跑得非常快!有陸地的夜叉、空中的夜叉,實在就是爲諸天做事的,有時候也保護諸天。「羅剎」,就是前面說的暴惡鬼、可畏鬼。
「欲來惱人」,他們要來觸惱人類。
「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夜叉鬼與羅剎鬼都是有點神通的。我們人多數沒有神通,但是只要我們肯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就會受到觀世音菩薩的保護。
「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這些夜叉鬼、羅剎鬼,聽見我們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尚且都不能以惡眼來看我們。「況複加害」,何況能夠加害我們呢!
這一段和前面說的不同。這裏是說,在叁千大千國土中,充滿很多的夜叉、羅剎,要來惱害人,我們若能念觀世音菩薩,都會有感應。前面是說:「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這可以有幾個解釋:第一個解釋是:如果只是一個羅剎鬼來惱亂我們,其中若有一個佛教徒能念觀世音菩薩,這個羅剎鬼就會跑了,所有的人皆能得解脫。第二,或者只有一人念觀世音菩薩,或其它人也能隨著念,大家皆能解脫羅剎之難,也可以這樣說。
辛六、救枷鎖難
設複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設複有人,若有罪、若無罪」,這裏敘述的比前面(刀杖難)詳細一點。假設有人犯了國法,或者並沒有造罪,可是卻被政府捉去了。
「杻械枷鎖」,「杻」,是手上的刑具;「械」,是腳上的一種刑具;「枷」,是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鎖」,是鎖身體的鐵鏈子。
「檢系其身」,「檢」就是「系」,把他的身體綁住,就失去自由了。
「稱觀世音菩薩名者」,這個人能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皆悉斷壞」,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的刑具就斷壞了。「即得解脫」,那麼他就得到自由了。
在《續高僧傳》有一則故事。
劉宋時,有一個人叫張興,他是信佛的,也受過八關齋戒。他雖然沒有犯法,卻被土匪反咬一口,受到牽連。他預先得到消息,就離家逃跑了。官府派人來捉拿不到他,就把他的妻子關進牢獄,用杻械枷鎖把她圍困起來。但是,這時候牢獄忽然失火,看守的獄卒就把囚犯暫時移到大街上。
當時正好有兩位法師經過,一位是昙翼法師、一位是僧融法師。昙翼法師是晉朝道安法師的弟子,而僧融法師是鸠摩羅什法師的學生。這件事是發生在劉宋元嘉年間,鸠摩羅什法師是東晉末年人,這時候是東晉已經結束,到了劉宋的時代,可見這兩位法師年紀不小了。
普門品講記.五
辛七、救怨賊難
若叁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赍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衆生,汝等若稱名者,于此怨賊,當得解脫。』衆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觀世音菩薩能救護衆生的七種災難,現在這段文是最後一種:怨賊難。
「若叁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假使在叁千大千世界這樣廣大的境界裏,充滿了有怨仇的盜賊。
搶奪他人的財寶,謂之「賊」;有仇恨名之爲「怨」。這就比較嚴重了,不只是搶奪財富,還要傷害人的生命,所以稱之爲「怨賊」。在叁千大千國土裏,滿中怨賊,這可見怨賊太多了,危險達到極高的程度!
「有一商主,將諸商人」,從很多作生意的人當中,推舉出來的一位領導者,叫做商主。這位商主率領很多作生意的人。
「赍持重寶」,這些生意人攜帶了很多貴重的珍寶。「經過險路」,經過大千國土滿中怨賊的危險道路,生命財産都不能保障安全。做生意的人爲了發財要冒險,這可見賺錢也是要有代價的。在這樣的危險中,有什麼良策可以履險如夷呢?也就是能獲得平安,沒有危險呢?
「其中一人,作是唱言」,就在這麼多的商人之中,有一個人這樣宣布:「諸善男子」,你們各位,爲了其它人生活的方便,到遙遠的地方去做生意,這都是好心腸,都是品德很好的善良男子。「勿得恐怖」,雖然滿中怨賊,很危險,但是你不要恐怖、不要害怕。有什麼好辦法呢?
「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你們應該心不散亂地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求觀世音菩薩來保護我們的安全。
做生意這件事,的確是方便了很多人。他從遙遠的地方辦來很多貨物,到另一個地方出售。我們不需到遠地,就能買到貨物,這也的確是件好事,觀世音菩薩也應該幫幫忙的。
「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衆生」,我們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能幫我們的忙嗎?是的!觀世音菩薩的心特別慈悲,能夠布施無恐怖給我們。如果我們有了恐怖,他能消除我們的恐怖,讓我們心裏很平安,觀世音菩薩具有這樣的威神之力!
「汝等若稱名者,于此怨賊,當得解脫」,所以,你們如果願意相信觀世音菩薩有這種力量,而能夠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于此怨賊即可得解脫,不受他們的侵犯,可以安全地到達自己要去的地方。
「衆商人聞」,很多的商人聽見這樣的消息。「俱發聲言」,就完全照他的意思做了,大家同聲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如果在平常沒有危險的時候,他不相信觀世音菩薩,你讓他稱念觀世音菩薩,那可能是很困難的。現在正危急的時候,沒有別的辦法,而念觀世音菩薩能得到安全,當然不妨一念了。所以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二字,譯成中文有叁義:一、有頂禮之義,就是磕頭的意思。二、有歸依之義。叁、有請求救護之義,就是「請求您救護我啊」的意思。
「稱其名故,即得解脫」,因爲大家誠心地念觀世音菩薩、求觀世音菩薩,那麼,充滿大千國土的怨賊,都不能侵犯、搶奪他們的珍寶,也不能傷害他們的生命。他們很安全地通過這條危險的道路,解脫了這個怨賊之難。
這段文是說觀世音菩薩有這麼大的神力,能救護這麼多人,可見觀世音菩薩的神力廣大,也可以知道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是真實的同情我們衆生的苦難。這些怨賊想傷害商人的生命、搶奪他們的財富,在觀世音菩薩的加被下,這些怨賊沒有造下這種罪過!而這些做買賣的人,也很順利地能做生意、爲大衆服務。所以,觀世音菩薩這樣的救護,不論從盜賊方面說也好,從商人這方面說也好,都是有利的。
在《觀世音菩薩靈感記》上,提到一件事:明朝末年,滿清的軍隊由北向南進時,經過揚州,這裏有一家信佛的人,常常念觀世音菩薩、禮拜觀世音菩薩。由于滿清的軍隊要經過此處,大家內心都不安,所以這位信佛的人,就特別誠懇地念觀世音菩薩。
有一天,他做了個夢,夢見觀世音菩薩來,對他說:「你是有災難的,你家裏的人可以避免,但是你很困難。因爲軍隊中有一個人叫王麻子,此人前生被你殺了十六刀致死,現在他從這裏經過,也要殺你十六刀報仇,所以你很難避免這個災難,跑不了的。你不妨在這兒等他來,爲他預備豐富的齋飯,同他講一講,看看怎麼樣!」
這人醒來,知道是個夢。當然,他是念觀世音菩薩、禮拜觀世音菩薩的,他相信這個夢不是虛妄的,所以他就真實地做了准備。到了這一天中午,有人來敲門,他打開門一看,果然是個軍人!
經文說的是怨賊,軍隊不應該說是怨賊;但是,世上事很難說,古代文人說:「王者,賊也!」國王是什麼?就是賊、是土匪!所以,說軍隊是賊也是可以的。
這個軍人一開門,便拿著刀進來了。那位信觀世音菩薩的居士說:
「你是王麻子嗎?」
「你怎麼知道我叫王麻子?」
「觀世音菩薩給我一個夢,說你要來。又說,因爲我前生殺你十六刀,所以,現在你要來報複,也要殺我十六刀。我現在預備了很好的齋飯請你吃,就看你怎麼辦吧!」
這位軍人說:「觀世音菩薩告訴你這件事情,你前生殺我,我今生殺你,來生你還要再來殺我,那不如我們現在就和解好了!」
于是王麻子便用刀背鑿了他十六下,隨即在他這裏受用了豐美的一餐飯,很和氣地和解了。
經文說:「叁千大千世界,滿中怨賊」,那是太多了!而《觀世音菩薩靈感記》中,說的只是一個怨賊而已。但是由這件事可以知道,我們真實地念觀世音菩薩,的確會有靈驗!
也許你會問:他是和人有怨的關系,才會有這種事情出現,我們沒有吧?這是不可思議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會有貪心,占別人的便宜;有時候有瞋心,會做傷害他人的事,常常有這種煩惱。由此可以推知,我們以前也是會造罪的。有人是貪心造罪,有的是瞋心造罪,有的是邪知邪見造罪的。所以,我們眼前雖然很平和,但是很難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因此應該常常念、常常禮拜觀世音菩薩,這對我們會有利益的。
庚二、結歎神力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诃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這是結束前面的文。
佛又招呼無盡意菩薩說:觀世音菩薩摩诃薩,他的威德之力巍巍如是,高深不可思議!像這樣叁千大千世界滿中怨賊,衆多的危險境界,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都可以獲得解脫,所以,觀世音菩薩的神力不可思議,我們應該對觀世音菩薩有信心,不應該有所疑惑!
二位法師經過時,因爲這女居士曾跟他們受過八關齋戒,于是招呼這二位法師:「阿阇黎!阿阇黎!您救救我啊!」二位法師聞言,一看,是認識的…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