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P44

  ..續本文上一頁。古代有一個人,偷他母親的六十個錢,然後做了各式各樣放逸的事情。過了不是很久,他死了,死後投生在自己的家裏做一頭豬。經過多久,豬長得稍微大一點了,就被家裏的人出售,外面有人以一千兩百錢,把牠買去了;買去了,第二天就是要殺。

  這時候,偷錢的這個人,夜間托夢給他太太,說:「我生存的時候,偷了母親六十文錢,今天我做了豬,賣一千二百錢,就是還母親這個錢來了。但是,他們把我買去,等天光了以後,就要殺我;我不想死啊,你們忍得我被殺?趕快救我!」他太太醒了,覺得做這個夢未必是真的,就又睡了。睡了又做這個夢,心裏面警覺,就睡不著覺了。就和他先生的母親說這事,母親說:「我也做了這個夢。」他哥哥也是做這個夢,全家都做同樣的夢。這一來,全家都睡不著覺了,他母親把賣豬的一千二百文錢,加了倍,說「趕快去把豬買回來!」

  他哥哥和他的兒子,到了那家要去把牠買回來,但那家不賣,「我們白天要用,一定要殺牠的。」他們不好意思把夢講給人家聽,而托一個以前做過官但現在休了的人來講情;那人同情這件事,就去講情。後來加倍了錢,才把豬買回來。回來的時候,把豬領到一個曠野,他的兒說:「如果你是我的父親呢,我們就回家去!」他哥哥說:「如果你是我的弟弟,我們就回家去!」那麼,豬自己就知道怎麼走,就回家了。

  回家去以後,慢慢地很多人知道這件事,會說:「你是豬的哥哥」、「你是豬的兒子」、「你是豬的母親」,這樣子,他們也感覺到很難過,就向豬說:「你在世的時候,有個好朋友,你不妨到他那裏,我們供給你的生活費用。」于是乎,豬流了眼淚︱︱「那離家很遠呀!」;去他的朋友那裏,住了多久,以後就死了。

  如果不看佛經的因果故事,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有人以爲:「人死了就完了嘛!隨便可以偷別人的錢、隨便可以殺人,都沒有事。」不是!在佛法裏面講,都是有因果的。

  說是皈依、或做什麼,「我給你紅封!」這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我要多用功、要回向的,我若是放逸的話,將來要還的!觀受是不是苦?你可知道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呀,觀受是苦啊!

  出家人,自己不生産,吃的、穿的、住的都是人家結緣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啊!要用功修行才可以,如果不用功就是負債了!負債是要還的呀,可能還要加倍地還。所以已經出了家,「哎呀!出家人很自在,也不用去做工。」這可不是簡單的事情!

  問:昨晚言及,六祖大師言:「心平何勞持戒!」修行次第達何層次,方能真正心平呢?

  答:真正達到心平的境界,要阿羅漢以上;連初果聖人有時候還有一點分別心。

  問:六祖大師之意,是否以另種方式鼓勵大衆:心未能平的話,就循規蹈矩依戒修行?

  答:心未能平,當然是要持戒。若心平就不要持戒,六祖大師是這個意思啊?不持戒,那怎麼地,就是犯戒啊?阿羅漢是心清淨、心平了,就可以隨便殺盜淫妄嗎?我看還是不能的!阿羅漢還是循規蹈矩、持戒清淨。

  當然,你解釋的有一點深度。但是再想一想呢:心平了,達到聖人的境界,還是應該持戒的,而不應該不守佛製的戒。初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或優婆塞、優婆夷都要持戒;就是修學聖道成功,心清淨了,也還是要持戒,不應該放逸!並且,若說是心清淨了,但表現于外的身口有很多的汙濁,那在家居士怎麼想這件事呢!

  前輯.問答.四

  問:七七蘆溝橋事變之際,大陸已有許多修行得力的大法師住世,可否說是定業,注定是中國的劫數,因此無能轉變,而非楞嚴咒不靈?

  答:我是說:若是心裏明淨,不虛妄分別,達到一心不亂的程度,才能有靈驗。譬如《阿彌陀經》說:念佛要一心不亂。念楞嚴咒也是要一心不亂,念陀羅尼咒、念經、靜坐都是要一心不亂的。若是沒能達到這個程度,念大悲咒不會有靈驗;念咒、念經都是一樣,心裏散亂沒有用。我倒不是說念楞嚴咒不靈,當然多少有一點︱︱念咒的出家人,心裏不是那麼圓滿的意思。

  說:『是中國的劫數,因此無能轉變,而非楞嚴咒不靈,或沒有修行得力的法師住世之故。』這事情若這樣講,就是定業不可轉;那大家就不要管,不要念楞嚴咒、不要念經、念咒回向,不要做祈禱世界和平法會的這些事情了。是不是應該這樣講呢?

  當然,衆生都有很多的業障,有很多業障就會有很多的事情、很多災難,沒有一件事是無因緣而有的。是有這件事,但若是大多數人都能修習五戒十善,就會有轉變的!

  問:「無佛處莫經過,有佛處快走過」,這是何義?

  答:這是不執著的意思,和《金剛經》的意思是相合的。「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那就是有佛處不要執著,無佛處也不執著;一切處都不執著,就是不受一切法的意思。這句話是合乎佛法的,但是說很容易,做那就不一定。

  問:現今所說的外星人,是否即爲叁十叁天的天人?

  答:我沒有看見,我不知道!這就回答完了。(衆笑)

  問:得欲界定或未到地定,在定中念佛之後,是否能得一心不亂?

  答:是的。因爲已經得定了,就能一心不亂;他若念佛是容易得念佛叁昧,和我們散亂心念佛不同。所以,我認爲歡喜念阿隬陀佛名號求生淨土的人,能夠靜坐也是對的,與淨土法門是合的,並不沖突。

  我曾經說過: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念佛時要一心不亂,臨命終時要心不顛倒,還要有生阿彌陀佛國的願;那麼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放光接引你去了。這樣說呢,若是生存的時候,靜坐修四念處,天天訓練心不顛倒,臨命終也能心不顛倒;那麼,正念分明,念阿彌陀佛名號,又有願生阿彌陀佛國的願,阿彌陀佛放光接引就往生了。所以,修四念處又願生阿彌陀佛國,因爲常常的訓練心不顛倒,就保證可以往生阿彌陀佛國。若生存時不修四念處,心常常顛倒︱︱遇見什麼境界都虛妄分別,就叫做顛倒;臨命終有可能不顛倒?有可能不顛倒、也有可能顛倒,若顛倒了,往生的希望就不多。所以,修四念處對往生阿彌陀佛國也有幫助,若是不能修,就是誠心念阿彌陀佛也是可以。

  問:《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十叁:「菩薩摩诃薩住第四焰慧地時,應住十法常行不舍。」其中提到,何謂常不舍離杜多(頭陀)功德?

  答:頭陀功德是指十二頭陀,就是把衣、食、住的生活,降到最低限度的生活情況下,修四念處,那就是頭陀行者。因爲自己不生産,還要有好的享受,這不合道理!修行人生活所需要的很少很少,這樣,不會被社會譏嫌是寄生蟲、也免得土匪來打你主意、自己也沒有很多事情幹擾,心無挂無礙,專心修學聖道。「應住十法常行不舍」,其中提到的:「常不舍離頭陀功德」是這個意思。第四焰慧地,那是大菩薩境界,大菩薩也還是這樣用功修行。

  在經論上看,舍利弗尊者是佛聲聞弟子中,智慧第一,國王大臣也常供養他的;但是他有時候衣服破了,也自己補衣服。可見佛在世時候的比丘,怎麼樣地儉省;和末代時候的比丘,很多地方都不同了。但若不閱讀經論,就不知道這些事情。

  所以我認爲:要重視佛的經律論,從這裏得來的智慧是向于聖道的。說「我不必學習經論,我自己有智慧。」那個智慧靠不住,有可能是邪知邪見。譬如說:我們不知道社會上發生什麼事情;若看看報紙,就知道了。要知道社會的情況,應該看報紙。那麼,那麼我們想一想:佛在世的時候,究竟怎麼開示比丘、佛教徒用功修行?你想不想知道?若是想知道,那就得要閱讀經論才行!我們現在一天上早晚殿、做功課,或者坐那裏參話頭;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若不閱讀經論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我從其它人寫的文章上得到個消息,大多數人都有這個問題,當陷入到那個框框裏,出不來,就被那個框框困住了。但是,如果你肯拿出時間閱讀佛法的經論,一切的框框不能困擾你。爲什麼?因爲經律論裏有佛智慧,佛智慧是一切法不受的!所以一切的框框不能困住你,而你也就有希望得解脫。你不學習佛智能,坐那裏閉上眼睛,你會有佛智慧啊?我看是不行!

  問:中陰身是以什麼方式存在?

  答:中陰身是屬化生,也有眼耳鼻舌身意、色受想行識;他是以香爲食,香有好香、惡香,就看福報的大小,而有不同。他怎麼樣存在呢?在《大毘婆沙論》上解釋:中陰身出現以後,就做「到受果報的地方去」的這件事;只注意︱︱找一個他歡喜去的地方,要到那去︱︱這麼一件事。有天眼通的人能看見中陰身,中陰身與中陰身彼此也能看見,人的肉眼是不能見的。

  中陰身是下一個果報的前相。譬如說,這一生是人,如果下一生應該是做牛,中陰身就像牛那樣;如果應該做老鼠,中陰身就像老鼠那樣;若還是做人,就像人的樣子,但小一點。當他看到要受生的地方時,就像有神通似的,很迅速地就到那兒了,高山大海都不能障礙的。他就是這樣子存在,如果沒有看見他歡喜的地方,他不能去;不知道到那兒去,應該就是在各處徘徊吧!

  問:證無生法忍的相貌如何?

  答:證無生法忍的就是聖人,聖人不像我們的心這麼浮動,而是非常的安靜。當然他若有意隱藏,也可以僞裝得很浮動的樣子,那我們也就不知道了。但他的本相,因爲心裏有定、有慧,所以不管是遇到什麼境界,心不動。如果得到色界四禅的人,心也是非常安靜,因爲他對于欲沒有興趣,對所有的境界,心也不動;但是,他沒有無生法忍的智慧,還是個凡夫。即使有定、有神通都還是個凡夫,得無生法忍是聖人了,這是不同的。

  得無生法忍的人,在臨命終的時候,決定是正念分明,死後不會到叁惡道的。沒得無生法忍的人,就算得了四禅八定,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壽命很長,但終究有一天壽命到了,死後可能直接下地獄、也可能來到人間做一條豬,還是在六道輪回流轉。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