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博大精深的佛教 附:河北武強彌陀院佛學考試▪P2

  ..續本文上一頁,給你好處,做壞事佛就會懲罰你你認爲這句話說得對嗎?爲什麼?

  答:業因果報、絲毫不爽、自作自受。佛不會獎賞你,更不會罰你。雖然佛力不可思議,但凡夫的業力也是不可思議,豈可不慎?

  叁十九、有人說,他家裏供的是最大的佛,所有世界上的佛菩薩都要聽這尊佛的話,你認爲

  答:不對。佛爲覺性,菩薩也是覺悟的程度,沒有大小、彼此的對立。

  四十、有人說:只要你信佛念佛,不論你現在、未來做多大的壞事、造多大的惡業,佛都會最終接你往生西方這句話對嗎?爲什麼?

  答:不對。念佛,是當下之心覺悟的意思。如果現在、未來仍做壞事,怎麼能稱信佛、念佛呢?

  

河北武強彌陀院第二度佛教考試

  

答題人:清意居士

  說明:這些問題都是修道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論在何時何地,都必須有正確的觀照力,才能更好的修行。所以希望大家正確的對待,詳細耐心的解答。假如自己不能寫字的話,可以口述而由別人代筆。

  一、你學佛是爲了終究解決人生煩惱痛苦的問題呢?還是爲了擁有更多的平安和健康?爲什麼?

  答:人學佛是爲了終究解決人生煩惱痛苦問題。 因爲人如果不明了這個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會面對生活的不如意、面對生死無常而經常處在煩惱痛苦之中。即使是擁有一生的平安和健康,自己的心靈還是時時處在焦躁不安矛盾痛苦之中,哪有幸福可言?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

  二、人到底是爲什麼活著?如何才活的有價值有意義?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活著?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活著?

  答:人來到這個世界是隨業受報。我們學佛既然明了這一真相,就會坦然面對一切,積極歡喜的接受順緣、逆緣。順緣是我的福報,逆緣是我欠人家的,受了報也就還了債。所有的一切都在隨時間的遷移變換著,幻化著。所以學佛人看破這一切,不爲外境牽繞,心靈才會是安甯、幸福的。

  叁、人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應該怎麼樣解決生死的問題?

  答:人感應前世的業力而生到這個世界受報,生活在這個世界受報的同時又不斷的在造業種因,報盡後,神識又因這世的業力感應再投胎受果報,所以死是生的開始,而生後又一步一步邁向死亡。就這樣因果循環,生生死死無有出期。人是因無始劫來的無明造業受報,六道輪回輾轉相繼,所以解決生死必須以佛菩薩爲老師,信願受持佛法,明達宇宙人生真相,脫離煩惱、業力、輪回的循環,了生脫死。

  四、人有生老病死,應該如何面對生的艱難,老的悲哀,病的現實,死的恐懼?

  答:人一生都會經曆生老病死,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我們學佛後明白了,人的肉體只不過是個軀殼,但是每個人的神識是隨業受報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受著業報,同時又造著業因,無始劫來這樣輾轉輪回于六道。我們應該坦然的接受這一切,感恩所遇的一切。因爲通過這些我們更能了悟到生命的無常與痛苦,生厭離心,不再執著于人世間的名聞利養,受持佛法,真正得大解脫。

  五、四大比較和諧,就相對健康;四大比較不和諧,人就相對不健康。既然和諧不和諧,那就是因緣問題,就是自然規律問題。那爲什麼人卻對生病這種事非常苦惱?

  答:因爲人生病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更何況病重的還要面臨死亡的恐懼。

  六、這個世界是缺陷的,這個世界是無常的,這個世界不會讓你每天碰到喜歡的人,也不會讓你每天碰到喜歡的事。應該怎樣面對這些人怎樣面對這些事?怎樣面對這個世界?

  答:無論順緣逆緣,都以安祥、平和的心態面對。因爲我們沒有必要執著于這個變化無常世界及事務,隨之産生種種的喜怒哀樂、煩惱痛苦,讓這些無常的境相牽著我們的鼻子走。學佛人應時時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爲他磨煉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爲他增進了你的見識;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爲他消除了你的業障;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爲他教導了你應自立;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爲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爲他助長了你的定慧。 --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

  七、不如意的事經常發生。應該如何解決呢?你通常是如何解決的?你認爲這種方式最好嗎?或者還有更好的方式呢?

  答:來了就來了,坦然歡喜的面對逆境,隨緣受報。感激逆境是給我修學路上的又一次磨練與開示,又讓我消除一分業障,自己離淨土又近一步。

  八、有些事讓你高興,有些事讓你不高興;有的人讓你喜歡,有些人讓你討厭。如何更好的面對這些人與事呢?或者你就准備一生就在高興、不高興、喜歡、討厭中度過呢?還是想跳出這種矛盾,煩惱的怪圈呢?假如你想跳出那又如何跳出呢?是不是只有來生才能解決呢?爲什麼?

  答:一切事相皆是因緣變現,看破,放下,喜怒哀樂皆不住于心,此生得解脫矣。

  九、學佛應該是出世解脫自己呢?還是入世自利利他呢?兩者是矛盾的嗎?還是可以圓融不二的呢?如何處理這兩者的關系呢?你平時的學佛的方式是哪一種呢?你認爲你的方式最好嗎?爲什麼?

  答:學佛人無論出世、入世,都應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事事不住,時時都解脫。

  十、碰到別人拒絕你,你會覺得很沒面子嗎?你覺得面子很重要嗎?爲什麼?

  答:不會。“面子”應該說就是名利中的“名”,人們往往能夠放下利,卻不能夠放下名。其實當別人拒絕你,甚至指責你、唾罵你的時候,事情並不因爲自己煩惱痛苦而改變所有人對你的看法,也不會因爲別人對你的態度就會改變事情本來的樣子。所以,我們又何苦滋生這種虛榮心而失去自己內心本來的清淨安甯呢。

  十一、你做了許多好事,很多人卻在攻擊你,毀謗你,打擊你,誤解你,甚至扯你的後腿。你是否挺難受?你是否動搖過?你是否能夠堅持下去呢?假如是堅持的話,你憑什麼信念堅持下去呢?

  答:不會難受,也不會動搖。因爲衆生都是因爲私欲、貪欲墜入苦海。人們不明因果,不講道理,愚癡昏昧,顛倒黑白。而現在自己已學佛,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懂得了自己應該做什麼,應該怎樣做,自己做事清清楚楚,又怎會在乎糊塗人的看法說法呢。

  十二、聽說清淨心比較解脫,雜染心比較痛苦。請教什麼是清淨心?什麼是雜染心?你平時是哪種心呢?

  答:清淨心就是沒有好壞、是非、分別,對“名”,人們往往能夠放下利,卻不能夠放下名。其實當別人拒絕你,甚至指責你、唾罵你的時候,事情並不因爲自己煩惱痛苦而改變所有人對你的看法,也不會因爲別人對你的態度就會改變事情本來的樣子。所以,我們又何苦滋生這種虛榮心而失去自己內心本來的清淨安甯呢。

  十叁、你有條件買魚、鳥等放生,同樣的條件可以資助失學兒童,布施孤兒寡女,貧苦老人。你會選擇哪一種方式呢?爲什麼?

  答:多資助失學兒童,布施孤兒寡女,貧苦老人。因爲買魚、鳥等放生,只能給魚鳥暫時生存的權利,給他們種下將來成佛的種子,自己得到一點福報。而我們當下生活的社會,畢竟人是主體,失學兒童、孤兒寡女、貧苦老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物質精神上的雙重幫助,讓他們的生活充滿希望。我們的行爲也可以影響吸引更多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美好。我們幫助失學兒童重新擁有受教育的權利,讓他們長大後成爲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我們救助那些貧苦孤寡老人,讓他們享有晚年的安樂,如果善根具足,他們有緣得聞佛法,信願受持,豈非善哉。救助失學兒童、貧苦老人,我們所收益的不僅僅是自己種下一點福報,更重要的是,在救助的過程中,這些貧苦的老人、孩子會啓發了我們的慈悲心,讓我們自己的心量放大,懂得了怎樣去愛別人,關心別人,消除自私自我的心;還有,看到他們貧困艱難的生活,讓我們懂得了珍惜福報,少欲知足,安然的過好每一天;再有,從這些孤苦無依的人的生活中,讓我們真切的看到、體會到了這個世界的苦空與無常,讓自己更加堅定學佛,了生脫死。

  十四、你認爲學佛應該是多聽佛法開智慧呢?還是一句佛號就可以。什麼都不用呢?還是兩者兼備呢?爲什麼?

  答:應該兩者兼備。因爲多聽佛法明白事理後,才會觀照世間的無常,不去執著一切外緣,漸漸熄除貪嗔癡叁毒,這樣持誦佛號時心裏是清清淨淨的,與佛是相應的。如未明佛理,只管一心持誦佛號,嘴裏念佛,心裏卻打妄想,貪欲心、嗔癡心、煩惱心很重,這樣心口不一,雖時時口誦佛號,卻只能種一些福報,佛離己甚遠。

  十五、當一個在家人好像修的挺好、挺有能力,也懂得很多,但是他()處處彰顯自己,貶低僧寶的作用或者排斥僧寶的作用,或者忽略僧寶甚至攻擊僧寶。你認爲這樣的人如理如法嗎?你認爲可以跟()學習嗎?你還會跟他()親近嗎?爲什麼?

  答:這樣的人不如理如法。在家居士是佛弟子,所謂皈依叁寶就是佛、法、僧。出家僧是天人師,是弘揚佛法、荷擔如來家業的人,一切衆生都應恭敬。在家居士處處顯示自己,排斥、貶低僧寶,他即使懂再多的知識,也是人行邪見,並非善知識。又怎能與這樣的人親近呢!

  十六、你是否有意無意的攻擊過僧寶或毀謗過某位出家人或整個出家團體呢?這樣有什麼果報呢?假如有,那應該怎麼辦呢?

  答:出家人是如來偉大家業的繼承者,是天人師,是一切世間的無上福田,因此決定了他們具有廣大的功德,地位至尊至貴,世…

《博大精深的佛教 附:河北武強彌陀院佛學考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