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博大精深的佛教 附:河北武強彌陀院佛學考試▪P4

  ..續本文上一頁恐懼之中,99年過去了,卻都沒有發生什麼。 4、不要因爲是以經典的名義記載的就輕信:不要因某事在經典上有記載,就接受或相信。很多外道邪門以經典的名義記載內容,讓不懂佛法的人誤認爲這就是佛經。比如《龍華經》《太陰經》等。 5、不要因爲符合邏輯而輕信:不要因爲某事正好符合邏輯推論而相信。比如說附佛外道*輪功,它裏面也必然有一套好像很符合邏輯的理論,否則怎麼會讓成千上萬的人癡迷于此。人們盲目的去追隨,結果卻落入魔道。 6、不要因爲某學說推論出來好像很對而輕信:不要僅因某件事基于某一學說觀點而言是正確的就相信。比如達爾文的進化論,推論出人是由猴子進化來的,那麼猴子又是由什麼進化來的呢,如此推論豈非無窮無盡也沒有結果嗎! 7、不要因爲符合你的習慣或某種判斷而輕信:不要以爲某事正好符合自己的常識判斷,就相信或接受。 8、不要因爲符合預設成見(即個人預先的看法或預先設定的觀念或理論)而輕信:比如我們遇到問題往往是很主觀的,攀緣心重,沒有智慧,不知不覺間就會依自己的好惡對人或事做出判斷,如果這時恰好有人這樣告訴自己,自己就會相信這一定是真的了。 9、不要因爲說話人的外表而輕信:不要因爲說者外表看起來可信即予相信,外表和一個人實際的內在知識不一定等同,我們常可發現外表可信的人,說著不正確或愚蠢的事。俗話說,不可以貌取人就是這個意思。 10、不要因爲是宗教家的身份或師長的身份,或親近者的身份而輕信:就是說不要因爲這一位是出家衆或是我們的老師就予輕信。人不應該成爲任何人知識上的奴隸,甚至包括佛陀本身。比如,我們國家的領袖毛澤東主席,人們是那樣狂熱的崇拜他,敬他如天神,他的每一句話都會讓群衆半夜起來去宣傳“毛主席語錄”。偉人已經走了近30年了,然而曆史證明,偉人的許多做法也是錯誤的。

  叁十二、衆生之所以輪回六道,或者修行不得力、有偏差、甚至走火入魔只因不明白兩種根本,即一、以攀緣心以爲自性,二、不知常住妙明真心。這是什麼意思呢?如何在現實中落實呢?

  答:就是把向外馳求的識心當做自己的真心,不知道自己的妙明真心是不生不滅,湛然清淨,包含虛空萬物的。所謂山河大地,森羅萬象,一切萬物,都從一念心所生。一切都是包括在一念心裏,不是心被這些萬物所包括。如能認識本來真心,則這一切萬法萬物,根本都是幻有。現實生活中,人們所有的執著無不是六根生成的六識引發,這些變換無常的東西是念念生,念念滅的。所以,所有的是非、榮辱、名利、得失無不是識心作怪,認賊做子。

  叁十叁、當你把最寶貴的一切都奉獻給這個世界,卻被踢掉牙齒、踹上幾腳、然後吐上幾口唾沫,甚至被惡意汙辱和毀謗,你還會無怨無悔把最寶貴的一切都奉獻給這個世界嗎?爲什麼?

  答:會的。因爲最寶貴的是一顆清淨心,平等心,無礙心,如果執著別人對自己惡意汙辱和毀謗,那我們的清淨心、平等心、無礙心失掉了,我們還有什麼稱之爲寶貴的呢!

  叁十四、面對許多人被誤導的時候,你會不會站出來堅持真理,如果那樣你有可能意味著被毀謗攻擊打倒甚至殺害生命,但也有可能你會被當英雄、聖賢,而得到萬衆的崇仰。或者選擇明哲保身、得過且過呢?那將意味著你有可能比較安全或者你會被當做好人甚至被人家誇獎一番。但也有可能你會被當作機會主義者、逃避現實者、消極悲觀者。你認爲哪種方式比較好呢?爲什麼?

  答:我可能會站出來堅持真理。(師父:這個問題我不敢回答)

  叁十五、你平時是怎樣用佛法處理好家庭關系,社會關系的?有什麼值得大家學習的經驗呢?請你詳細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好嗎?

  答:說真的,自從真正學佛後,我才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有了生活的方向和目標。而且通過自己的改變,來影響著周圍的一切,漸漸的家庭關系變得越來越和諧,工作環境也越來越順暢,自己也越來越豁達開朗。師父,有太多太多的感悟了,以後我再慢慢說好嗎?

  叁十六、你覺得人生最高明的生活方式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你平時是這種方式嗎?應該怎麼樣去實現這種目標呢?現實中應該如何去落實呢?這是一種理想呢,還是可以在現實人生中最後達到的呢?爲什麼?你有信心,有毅力,能堅持到底嗎?

  答:離苦得樂、解脫自在的生活是人生的最高歸趣。看破生死無常,在工作生活中實踐佛法,積極歡喜的對待每一天。自利利他,讓自己的心底充滿了感恩、清淨與光明。如實的觀照周圍的一切,順境逆境皆不執著,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恐懼的生活。這不是理想,我願時時刻刻在現實人生中實踐這些,我有信心做到這些。

  叁十七、心裏不自在,不安樂,不滿足的人會經常唉聲歎氣或者怨天尤人,甚至牢騷滿腹。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爲什麼會造成這種心理狀態呢?應該怎麼樣去同情他(她)、安慰他(她)、引導他(她)、感化他(她)、理解他(她)、最終度化他(她)呢?

  答:這樣的人消極悲觀、看什麼都不順眼,怨氣十足,每天心靈都生活在地獄中。這樣的人沒有明了人生的真相,面對諸多的不如意不懂得這是自己業力所至,作繭自縛,還要怨天尤人。我們應當在其困難的時候盡心幫助他,用自己所學佛法伺機引導他,讓其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發心修學佛法,求證佛道,得大解脫。

  叁十八、許多人對社會人生的問題不是盲目樂觀就是消極悲觀,這有什麼過患嗎?佛教講如實觀照才能和諧社會,圓滿人生,這是什麼意思呢?

  答:社會人生問題也是自己及衆生的業力所至,盲目樂觀或消極悲觀都是錯誤的觀念。盲目樂觀會讓自己不能夠客觀的解決問題,而使問題更遭;消極悲觀會讓自己看不到光明,一蹶不振,永遠的沈淪頹廢。我們只有如實觀照才能夠真正認清自己的缺點與問題,並發心修正錯誤的觀念言行,改過向善,自覺覺他,這個社會才會越來越美好。所以佛教講如實觀照才能和諧社會,圓滿人生。

  叁十九、有些人是在心情好的時候才來學佛,心情不好就忘了學佛,甚至埋怨佛;有的人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才來求佛念佛,心情好的時候就忘了佛。這兩種心態正確嗎?假如不正確,那麼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佛教呢?

  答:不對。佛不是一切事物的主宰,他不會因爲你求他拜他就會賜予你想要的一切,所以你的心情好壞是自己不明真相,妄執爲真造成的。佛陀無量劫前曾經也是六道中的凡夫,他是通過自己不斷的修證才脫離苦海,轉凡成聖的,可以說佛就是覺悟了的人。佛法是佛陀欲讓衆生也脫離苦海,告訴衆生怎樣修證覺悟成佛的方法。所以我們應把佛教看成對自己的教育,把佛菩薩看做是老師,按照他們說的話去做,以他們爲榜樣,改正自己錯誤的言行觀念,不斷覺悟,直至成佛。

  四十、從古至今人類都是處在煩惱痛苦之間;從中國以至世界各地每一個衆生都有不同的無明業力;從我們的身邊到社會的各個角落,都有煩惱、迷茫、困惑、不安。爲什麼會造成衆生的煩惱痛苦呢?不論古今中外、身心內外都會有這些缺陷和困擾呢?應該如何解決?應該如何面對?請你詳細的說出來。

  答:衆生煩惱痛苦的原因不外乎源于自私貪婪的欲求。衆生因不明宇宙人生真相,所以妄執爲真,把這個肉身看成是“我”,以“我”爲中心。爲滿足“我”這個肉身,不斷的産生渴求、私欲、貪婪、欺騙、驕傲,以及其他不健全的思想,引發各種各樣的行爲。當無法滿足需求和欲望,便會帶給他煩惱和憂慮,當不擇手段的得到滿足後,又有新的欲望出現,無止無休。

  四十一、佛陀說一個佛教團體必須具有六和敬精神才是如理如法的團體,不具備六和敬精神是不如理如法的。你已經做到了嗎?什麼叫六和敬精神呢?應該如何去做到呢?做到有什麼好處呢?破壞六和敬精神有什麼壞處呢?有什麼後果呢?

  答:六和敬:第一“見和同解”:就是大家都舍棄掉自己的妄想執著,每個人都有一個清淨平等慈悲的心境;第二“戒和同修”:就是大衆在一起生活都遵守戒律,遵守公約;第叁“身和同住”:就是在一起工作居住,日常工作共同負擔;第四“口和無诤”:就是言詞和雅,沒有爭執;第五“意和同悅”:就是每一個人心裏都很歡喜,如同佛法所講的法喜充滿;第六“利和同均”:大衆都過平等的生活,衣、食、住、行都能做到均平,均等。

  四十二、在佛教裏製造是非矛盾,傳播是非矛盾有什麼後果嗎?有什麼影響嗎?有什麼果報嗎?

  答: 在佛教裏製造傳播是非矛盾,破壞佛教內部團結,會讓佛教淨土變的汙濁不堪,無法弘揚正法,等于斷人慧命。這樣做,當墮地獄。

  四十叁、當你老是忽略別人的優點和進步,只是滿腦子都是別人的缺點和錯誤,那證明你是一個自我中心非常強烈的人,是一個絕對自私自利的人,是一個痛苦煩惱的人。你想成爲這樣的人嗎?你會經常去包容別人、感化別人嗎?會堅持到底嗎?爲什麼?

  答;不想成爲這樣的人。通過修學佛法,我懂得了應該去包容感化別人,特別是傷害了自己的人。但是因無始劫來的業力習氣影響,自己經常做不好。但是,隨著自己修學的深入,我會做到寬容並感恩一切衆生的。

  四十四、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道他人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要這樣做?

  答:就是說靜坐下來的時候,我們要多找自己的過錯;在與人閑談的時候不要說他人的是非。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到只看見自己的過失,而不見他人的過失。我們經常反思自己的過失,並發心改過,這樣自己的缺點會一天天的減少。而在與人交談的時候不談論他…

《博大精深的佛教 附:河北武強彌陀院佛學考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