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博大精深的佛教 附:河北武强弥陀院佛学考试▪P3

  ..续本文上一页间一切众生皆应恭敬。如果攻击僧宝、毁谤出家人或整个出家团体,当于万万劫中沉沦于三恶道而难有出期。如果由于往昔无知而曾恼害、毁谤过僧人,现在应当生大恐怖,克诚披露,求哀忏悔,发愿尽未来际永不复造。

  十八、你是否阻止过别人去听经闻法,亲近

  三宝?你认为这样有什么果报吗?你认为阻碍别人学佛听法有果报吗?为什么?

  答:自己没有阻止过别人去听经闻法,亲近三宝。如果阻碍别人学佛,等于断人慧命,当堕三恶道报。

  十九、每位高僧大德都有度众生的共同与不共同的殊胜方便,我们应该以随喜赞叹的心来护持正法的弘扬,以便利益更多众生同入解脱彼岸”。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答:对。修学佛法的法门有八万四千种,法门好比是药,不同的药对治不同众生的病。每位高僧大德有自己修行证悟的法门,有与自己缘深缘浅的众生,所以每位师父都有自己度众生的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是正知正见,契合佛理佛意,让更多众生消除烦恼,弃除我执,达到真正解脱,我们都应该随喜赞叹护持正法的弘扬。

  二十、什么叫如理如法?什么叫不如理如法?有什么衡量标准呢?

  答:如理如法就是对佛法有正知正见,行为、举止、言谈符合佛陀讲的三藏十二部经的教理教义。

  二十一、有的人说死后就要经过奈何桥,要喝孟婆汤,要度他()就要聚魂,你认为这是佛教中如理如法的说法吗?还是民间迷信呢?这样说有什么后患呢?假如有,那怎么说怎么做才对呢?

  答:我认为这不是佛教中如理如法的说法,只是一种民间迷信。这样说容易让初学佛人对佛法失去正信。人死后神识是随业受报的,什么样的业力就感应什么样的境相。要超度他就要为其诵经、念佛、供养佛菩萨、放生等广积功德回向给他,借此功德投生善道。

  二十二、佛法有如理如法的方便,而不能有随随便便的流入世俗的方式,因为那样无疑在让自己堕落,甚至误导别人增重轮回的业力是吗?为什么?怎么样才算善巧方便?怎么样算流俗随便呢?

  答:善巧方便是是智慧的方便。前提是深入经藏,契合佛法,运用智慧心因势利导,让众生不起烦恼,欢喜地接受佛教。反之,如果只为让众生欢喜,而违背佛法的教理教义,违背戒律,这样无异于断人慧命,增重轮回业力。

  二十三、你认为到寺院应该是来获得呢?还是来付出呢?假如是获得,那要获得什么才是最好的呢?假如是付出,应该怎么样去付出才算最好呢?还是二者都可以同时存在呢?假如是,怎么样圆融获得跟付出呢?

  答:既有获得又有付出,二者是同时存在的。寺院是弘扬正法的道场,更是我们修学佛法最好的修学场所,在这里通过师父的教导、指点,通过居士们一起共同熏修,能够尽快弃除烦恼,摒除贪欲,心灵得到清净安宁自在。而寺院又是修学佛法的人共同的家,家里的家务我们就要尽可能抢着承担,大家每天吃喝拉撒睡在一起,就需要每个人的谦让与付出,比如打扫卫生、做饭、洗碗等等。所以来到寺院,我们付出的可能是体力、物质,而得到的却是智慧,是无上的解脱之道。

  二十四、怎么样才能做到无所住而生其心呢?

  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对一切物相皆不执著,而自然显露出来的湛寂灵明的妙明真心。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把世间的人、事、物看作如幻如梦如演戏,不受利害、得失、你我、是非的影响而烦恼,什么事都是来就来,去就去,过而不留,不受污染,处理一切事物皆用清净心,慈悲心,智慧心。

  二十五、学佛人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这个社会人生呢?

  答: 即不盲目乐观也不消极悲观,而是如实的观照这个社会,时时处处以平常心来看待社会人生。

  二十六、当师父在开示一个初学佛的人或不太懂的人的进修,你在一边会不屑一顾,或者自以为是的插言插语,或者不耐烦的扭头就走吗?因为你觉得这些你都懂得了,(可你是真的明了了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假如不对、应该怎么做才算如理如法呢?

  答:这样做不对。师父在开示别人的时候,即使自己早就明白了,也应该在旁边恭恭敬敬的认真听,不能随便插言插语。师父的开示可以给我们再一次的警醒和印证。

  二十七、你认为佛教跟其他宗教或者其他世间学问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或者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应该怎么处理佛教跟其他宗教或者其他世间学问的关系才比较如理如法,才比较妥当呢?

  答:佛教应该说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他所揭示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修行佛道是了生脱死的必经之路。世间学问与佛法不一样,世间学问只能增长世间才智,帮你增加世间财色名利等种种物欲享乐。这并不是真正的智慧,无法让你断除脱离我执烦恼,得到解脱。

  佛教与其他宗教也不同,佛法讲一切事物因果相续,因缘和合,变化无常,无始无终,佛教讲每一个众生本来都具足佛性,因迷惑而造业受报。佛教否认有一个万能的创造并主宰一切的神或上帝,相信自己才是主宰自己的主人。学佛的最终目标是跳出六道,得真正解脱;而其他宗教的最终目标只是入天堂,这只是在佛教所揭示的六道中的天界,并未脱离六道轮回。所以佛教比任何的宗教都要究竟圆满。

  其他宗教虽然没有究竟解脱,但他对于止恶扬善、净化人心、提升道德修养上和佛教是一致的,所以信仰任何宗教总比没有信仰好。

  二十八、学佛者不依靠不参加外道邪门是吗?什么算外道邪门呢?你能举出二十种以上的外道邪门的方式吗?都有什么?

  答:学佛者皈依佛法僧三宝,当然不参加外道邪门。比如占卜、扶乩、算卦、相面、一贯道、看香、跳大神、看风水、接福音、*轮功、中功等各种气功,还有佛教以外的各种宗教等。

  二十九、佛陀说修道者有4种保证不走入偏差、迷惑、颠倒、错路的正法。即:“1、依法不依人。2、依了义不依不了义。3、依义不依语。4、依智不依识。这是什么意思呢?每一条应该怎么样做到,从而保证自他不落入迷惑颠倒、偏差错路呢?

  答:(1)依法不依人

  是说应当以教法为依,不可以人为依,应重说法者的知见,而不重其身份。若有人说法契合正法,不管他是什么身份,都可信受奉行。反之,若有人说法不符合正法,不管他是何身份,也不可依其行学。

  (2)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是说应当依止一切法空之中道实相行学,不可执著两边,认法实有。了义是无法可说、无法可执、无法可学、无法可修、也无法可证。即,无念、无相、无住,不为什么,也没有什么,只是照样地吃饭、穿衣、过生活,自利利他。

  (3)依义不依语

  是说应当依佛教真实义趣,不可执著语言、文字的表相。

  (4)依智不依识

  是说应当依佛真智慧行学,不可执著人世的情识。

  三十、佛陀说衡量别人说法是否正确?是否能解脱?是否与真理相应?有三法印、实相印的衡量标准,从而保证不堕入别的邪说之中,而造成自他慧命断尽的恶果。如此难得的印证(三法印、实相印)都是什么呢?如何做到呢?

  答:真理的条件是: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本来如此,永恒如此。 三法印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诸行无常:一切事物运动变化,不是恒常不变的。 诸法无我:一切事物一切法皆因缘而有,无我可得。涅槃寂静:佛教以无生无灭的涅槃境界为真解脱。 三法印作为佛教的基本特征,是区分佛教与外道的方法。依释尊所说,有人说法符合三法印,则与释尊在世说法无异。若有人说法不符三法印,则是外道无疑。 实相印:实相就是离一切虚妄之相的真实相状,也叫作真如、圆觉,自性……等等。当我们依法实践,妄心逐步息下后,真实之相便得现,“一实相印”是“三法印”的综合和深化。

  三十一、佛陀曾经告诫羯腊摩人以及所有的弟子说,假如你不要落入被误导从而造成伤害的结果。那么第一、你不要因为某种传说而轻信。第二、不要因为是传统的就轻信。第三、不要因为谣言而轻信。第四、不要因为是以经典的名义记载的就轻信。第五、不要因为符合逻辑而轻信。第六、不要因为某学说推论出来好像很对而轻信。第七、不要因为符合你的习惯或某种判断而轻信。第八种、不要因为符合预设成见(即个人预先的看法或预先设定的观念或理论)而轻信。第九、不要因为说话人的外表而轻信。第十、不要因为是宗教家的身份或师长的身份,或亲近者的身份而轻信。只有如此才不会落入知见的烦恼痛苦或由此而带来失望甚至绝望。佛陀说这十个原则是坚实的防线,能够防止自己被误导,也能够让自己更正确的去抉择真理从而走向解脱觉悟。请问这十个原则都是什么意思?在现实之中如何做到呢?每一条都请你具体的说明白,然后举出相应的例子来。

  答:1、你不要因为某种传说而轻信:是说不要因为某件事,长久以来经常被提起,就接受或相信。比如民间人都说观世音菩萨是女身,其实菩萨早已不在六道,怎么还有男女之分呢。 2、不要因为是传统的就轻信:不要因为某些事情已形成传统就相信,人们常会模仿他人,并把这个习俗传承下去。比如传统流传下来人临终时要赶快穿衣服,否则死后人再穿,衣服就带不走,会到阴间挨冻。 人临终四大分离,非常痛苦,如果家人再七手八脚的折腾他,他会起嗔恨心堕恶道的。所以传统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 3、不要因为谣言而轻信:不要仅因为消息已经传遍整个村落,甚至全世界,就加以相信或接受。比如曾经流传的99年人类大劫难,许多人都相信那是真的,很常一段时间人们生活在…

《博大精深的佛教 附:河北武强弥陀院佛学考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