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蓮池大師對“叁教一家”說及儒、道的評判▪P3

  ..續本文上一頁(菩提達摩)沒後只履西歸,寶志禅師坐獄中而人見行于市中,及沩山靈佑禅師宴坐靜室而人見其在村中吃油粢而被宗門呵斥的事例,說明禅者非不能出陽神。又說:過去有一僧徒入定出神,自言:“我之出神,不論遠近皆能往來,亦能取物”,此正是道教所謂陽神,而被先德呵責說:“圓頂方袍,參禅學道,奈何作此鬼神活計?”所以佛教嚴禁證得禅定者出神。《竹窗隨筆·出神二》分析所出之“神”雲:

  神即識也,而分粗細,有出有入者粗也。直饒出入俱泯,尚住細識,細之又細,悉皆渾化,始得本體耳。而著于出入以爲奇妙,前所謂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認作本來人是也。

  蓮池還有多篇短文論述道教,糾正道教人士對佛法的誤解,批駁一些道教人士對佛教的貶低。如《竹窗二筆·金丹》,答問張伯端名著《悟真篇》中“金丹之法與二乘坐禅頗同”之言的然否,謂其“不曰異而曰同,不直曰同而曰頗同,言之不苟發者也。雖然,禅者不可因是而生異見也。”以比喻解釋說:煉鉛汞而成丹,譬如佛教修定慧而成道。“神凝氣結以成大丹,止極觀圓不真何待。其究雖殊,而喻可以互顯也。”1內丹學尚以人身中的精氣神爲外藥,而教人求元精元氣元神,采爲堪以煉就大丹的內藥。那些從事于五金八石、尋草燒茅的金丹迷,其實未知金丹之秘。禅宗尚以十地見性如隔羅毂,而必曰永斷無明方名妙覺,那些止于化城、住于百尺竿頭者,離佛性猶遠之又遠也。《竹窗叁筆·四果》評論《悟真篇》謂佛教小乘四果人猶不免奪舍投胎、“若解降龍並伏虎,真金起屋幾時枯”之言,謂張伯端學仙超越倫類,其《悟真篇》多談性理,但此言不當,表現出他于佛典似乎未甚精究。即便以真金起屋(指以真鉛即元氣煉成金丹),也只是在較長時間內不枯而已,人言:“金不度火”,豈能超出劫災?何況能毀滅真金的火災,在佛教看來也還只是“叁災”中的毀滅性最小者,只毀盡初禅天以下,還有更大的能毀滅二禅天的水災和毀滅叁禅天的風災。

  宋元道教性命雙修之因緣,被追溯于內丹諸派共尊的鼻祖呂洞賓與佛教黃龍晦機禅師的交往。關于此事,道教文獻如《純陽真人集》及佛教文獻《五燈會元》等都有記載,看來是可信的。然一些道教人士不能接受呂洞賓被黃龍禅師折服而學禅之舉,只講呂以飛劍伏黃龍。蓮池《正訛集·黃龍洞賓》一文引《傳燈錄》(當爲《五燈會元》)所載,說明呂以飛劍威脅黃龍,而黃龍禅師“指劍插地不得去,問答數語,脫然有省”事,駁道士謬說。《正訛集》中還有數篇批駁道教人士謬說之文,如:

  《道光僧得仙》:金丹派南宗叁祖薛道光,道教傳記說他原爲毗陵禅師,參禅而悟,後遇石杏林真人,舍禅學仙而得成就,此事常被作爲禅不如道的例證,在學佛人中也有一定影響,清代還有禅僧柳華陽等棄佛學道。蓮池駁雲:考之《傳燈錄》等,無道光禅師名,即便有此事,這個薛道光也“必參禅失意之流,無所發明,故惑于外學耳。如其實悟,何無定見而致如是!”後來有人指出薛所悟“胡餅圓陀陀地”,並非真悟。蓮池未提及于此,看來未看過薛道光傳記。

  《佛入涅槃》:駁一些道教人士標榜神仙長生、佛亦有死之訛,謂“極仙之壽,曰與天齊,天自有壞,仙將奚存?”指出佛教所謂涅槃者,乃雙空生死,非只是不死而已。

  而說者謂神仙不死、佛氏無生,不知既無有生,何從有死?惟是化緣既畢,示同凡滅,警悟衆生,使知萬物無常,莫生貪著。1

  《巢頂貫膝》:駁道教修養家以佛苦行時鵲巢頂上、蘆穿膝中爲運氣術之說,及誤解九重鐵鼓、四門遊觀等。修養家的此類用語,都是取佛教之名詞,賦以己意,與佛教名相本來的含義不同,修養家們一般皆不懂佛教用語的原義。

  《泥洹》:駁一些道教人士以佛教泥洹爲頂門泥丸宮之誤,此誤與巢頂貫膝等一樣,都是借用佛教名詞。佛法淵深,典籍浩瀚,道教人士能通達佛法者實際很少,借用附會佛法名相,以己意曲解,乃是常見。這種情況在當今氣功界更爲多見。

  蓮池大師對道教雖然批評多于和會,但也並非認爲道教人士譏佛之言一無可取。《竹窗叁筆·道譏釋》說,道士譏諷僧人既然剃削,應離世絕俗,爲何“接踵長途,廣行募化”者,罕見道流而恒見淄輩?並列舉種種募化方式,這是當時僧界之實情,蓮池對此只有先“無以應”,徐而答曰:募化有非理者,亦有合理者,有因正果正者,有瞞因昧果者,不可一概譏刺。那些不務修行而專求利養的僧徒,是爲可恨。又問僧衆爲何居于宮觀道院及神廟等應爲道士所居之處,而罕見道士住于佛寺?蓮池的回答是“其言有理,予無以應。”而反問僧徒說:“今之爲僧者,或棲止叢林,或幽居蘭若,或依岩爲室,或就樹結茅,何所而不可,而必附羽衣以爲居亭主人也?”對這兩則道譏釋,蓮池認爲道士所揭露僧徒的弊病確爲事實,僧徒應“引以爲戒”,革除積弊,表現出一種接受批評主張除弊的開放胸懷。

  蓮池大師對儒、道二家的回應,在理論上不能說天衣無縫,但達到了他那個時代佛教界的最高思想水平,弘揚了佛法的正見,批駁了對佛教的誤解與攻擊,這對佛教徒撥開邪教異說的迷霧而確立正見,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對社會人士如實認識叁教,及促進叁教的自身建設乃至整個社會文化的繁榮和叁教的團結、社會的穩定,都具有積極意義,在今天看來尚不無啓發價值。

  

  

《蓮池大師對“叁教一家”說及儒、道的評判》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論出家學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