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宇宙萬有本體論(3)▪P4

  ..續本文上一頁命的去追逐這個外在的境界,就遺失了真性,我們的清淨自性就顯現不出來,這個叫做衆生,你看那個百貨公司一擺下去,沒有幾個人受得了的,沒有幾個人受得了的,那個誘惑力,是不是?漢堡店一走過去,那個小女孩,是不是?小孩子,小男孩一天到晚吵著他媽媽要吃漢堡。爲什麼,太迷人,我們從小到大的時間,空間不同追求的東西不一樣。以前我們追求的就是玩陀螺,買一個陀螺來玩,要不然就做什麼?打撲克牌,要不然圈圈用一腳跳,還蓋房子,你不能踩到我的房子,後來被蓋滿了從前跳到後面,常常都在跳遠,房子都被蓋滿了怎麼能踩得到,每次都跌坐在地上,小孩子都是玩那些,還玩泥巴,就這樣子去做泥巴丟下去,破了你就得補,泥巴就越來越多。都是這樣。所以取境則遺真,不管哪一個時代,都會有種種的境界不同,只是說複雜或者是單純。“蓋染著即是障性,”你只要汙染了,被汙染了,執著了就障礙這個清淨自性,“合塵即是背覺也,”合塵就是這些外在的五欲六塵,你要是去迎合他就違背覺性,“能如是知者,不染不著。”如果我們能夠這樣知道就不染也不執著,也“無依無住,”無依就是沒有能所,無住就是無所執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叫做無依。無依就是沒有依靠,你要依靠什麼?能也是空,所也是空,能的妄想,顛倒,執著畢竟空,唯一存在的就是清淨的自性。所的境界也是緣起畢竟不可得,你要依靠什麼,所以無依無住,因此我們一定要記住,嫁給老公要靠老公這很難講,討個老婆要靠老婆也很難,何以故,老婆也空,老公也空,有一天無常一到,你誰靠誰不知道。所以我們學佛應當要學習獨立站起來。學習獨立站起來不依靠任何人。任何依靠,依靠就有一點像乞丐,學佛的人我們要勇敢,你要做心理准備,萬一臨命終沒有人助念,我照樣往生,要有這種勇敢的心,你怎麼知道你能夠助念呢?你說我希望臨命終師父幫助,好,譬如說,好,你到美國去遊玩,到美國生病了,你看,就像有一個法師到美國去重病,他又發生車禍了撞得不能動了,結果那個法師一直希望回到臺灣來回不來,醫生不簽名他不能坐飛機,到國外撞得殘廢,或者是生病非常嚴重,醫生不簽名不能坐飛機,糟糕了,他一直想回到臺灣死就沒有這個願沒有辦法,沒辦法,一次再一次申請又打回票,醫生就是不簽名,美國的醫生不簽名,你就不能坐飛機,死在美國,那個法師死在美國,沒辦法,出國最怕就是這樣子,連助念都沒辦法回到臺灣來,就是死在美國,所以誰靠誰,冷靜一點,除非我們很有福報很有因緣,臨命終助念,對不對?沒有福德因緣就很難講了。底下說,“勇猛回向解脫涅槃,”“深自悟入本來面目,超乎凡俗,”凡夫俗子,本來面目畢竟空。“趣入自在無礙之化境,”我們在一切變化緣起的境界裏面生死自在,“永離生死,名爲出世,”“不知是者,爲境所系,”不知道緣起性空,不知道是幻化的世界,我們就被境界捆得死死的,不知道有一天終歸要消失,“爲相所縛,”就是綁得死死的,“爲惑所作,爲業所牽,隨生死之流,入于苦海,“名爲無明,”所以一切衆生統統叫做無明,“所謂一念心生即入叁界,”心生,心生這個生就是生妄想,生顛倒,生執著的念,不是生平等,生智慧,不是,生智慧就是不生不死,你要生出智慧,你怎麼會入叁界呢?入叁界在旁邊寫個貪嗔癡,這是表法的,一念心生即落入叁界,就落入貪嗔癡。要是“一念心滅”貪嗔癡滅了“即出叁界是也,”所以要在放下貪嗔癡的功夫下功夫,“複次從假入空,”從這個緣起入于性空,“不受一塵,”一點點叫做一塵,也不執著,不受就是放下一切,連一點點的執著都不受,“隨順法性,”“不生不滅,離于生死”這就是有智慧的人,“名爲大智。”“以無漏之智,不住涅槃,從真出俗,普入塵刹,”“不舍一法,隨順衆生,廣行化度,名爲大悲,”離于生死,名爲大智,廣行化度,名爲大悲,這個“悲智雙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有一天到達圓滿的境界,“福慧具足,”“即得成就無上正覺,”“此即吾人所應積極追求之真理也,”“然此真理,一深無底,唯究竟覺者,乃能究竟,”只有究竟的覺悟聖人,才能夠究竟,“本論所闡”我們這個宇宙本體論所宣揚的,“不過啓發真理的一般基本定律而已,”因爲藏經太多了,掌握大原則,一般基本定律,就是掌握大原則,大原則在這一部整個都講到了,“如是定律,”一般佛經的大原則它都抓到重點了,“萬古不變,”“盡虛空世界,不遷不異也,”不管這個世界宇宙怎麼變化,佛所講的真理是永遠不變,意思就是你掌握了這些一般的基本定律,一般的佛經的大原則,就可以了生脫死,做一個自在的人沒有問題。

  好,第四頁中間,“叁,整個廣博深微,超情離見的佛法,”“建築在清淨心上,”佛法很廣很博很深,微就是細的意思,就是玄的意思,超情離見,情就是執著,超越一切的執著,離見,就是離分別見,意思就是說佛法不是用執著用分別心可以見得到,都必須要放下這些執著跟分別心才能品嘗體會到正法,這必須要建築在清淨心上,清淨心就是無心,一塵不染,一絲不挂,這個叫做清淨心,“而統攝世出世間一切萬法,就包括了一切世就是生滅,出世就是不生不滅的一切萬法,“所以萬法之宗本,宇宙之本體也,”萬法的根本,宇宙的本體,“蓋四聖六凡,”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六凡,天,人,修羅,地獄,餓鬼,畜生,“淨法染法,自心本具,”這個淨法染法,自心本具,不是自性本具,也就是說無始劫以來受到這兩種法的存在,因此我們的果報因緣果報都不相同,世出世間依正因果,依之建立,世,出世間的依報和正報,這個因果依之建立,“善惡罪福,唯心所造,”這個很難了解的,非常難了解的,大家念一念可以,唯心所造由兩個角度才能夠徹底的解決這個唯心所造的這四個字,唯心所造在聖人來講,自覺聖智的角度說,徹底的覺悟的聖人,這一些都是他的影相,不管正報,依報,都只是影相而已。對聖人來講,他可以穿牆走壁,他所有的宇宙的正,依二報都是心所影現的一個相而已,所以他的本體跟相變成不二,因此生死自在,來去自如,這個是站在絕對的聖人的唯心的角度來說的,第二種唯心所造,是站在凡夫的角度說的,叫做感受,叫做feeling,他的覺受就錯覺的角度來說的,這是怎麼說的呢?譬如說這朵花很漂亮,那是因爲你心情好。要是你先生突然車禍死掉了,留下叁個孩子又沒有經濟能力。你今天來看這個花你怎麼看都看不出它有何漂亮可言。她的覺受受到內外環境的影響,她的心的感受變成跟正常人都不一樣,這個也叫做唯心所造,就是她的覺受的感受性完全依客觀環境存在,所以一種是妄想,顛倒,執著的感受性來說萬法唯心所造,就是,每一個人的心的胸量不一樣,執著不一樣,清淨跟染汙不一樣,看的這個世間有層次面的,簡單講叫做多元化的感受,這個來講萬法唯心所造。外一個角度剛剛所說的,聖人的角度徹底的突破這個相的執著,真正的進入深入的禅定用般若的智慧開采自信的定,他産生了意生身,意生身就是隨著意識産生的一種身,色身的身,隨他的意識所到之處都沒有障礙,這種唯心所造就是絕對的聖人智慧自性的定力,突破這些依正因果的緣起的連鎖性的障礙,都不起顛倒,分別,執著,有深入的禅定工夫,這一些統統對他沒有作用,所以真正的是一個絕對的心體這個來談論唯心所造,所以因此我們對這個唯心所造,大部分都是體會在衆生的妄想,執著的覺受,來說萬法唯心所造,簡單講就是你的念頭想什麼,這個境界就是現什麼,你現在心情很好,隨便插兩朵花你就說很漂亮,你現在心情不好,來聽課剛好跟先生吵架,手托在那個地方,法也聽不進去,師姐,花插得漂不漂亮?恩,怎樣?她的心完全在想她先生的事情,她沒有時間去感受這個外在的美,所以一切的萬法都因內在的起心動念而受到影響,所以調整內在遠遠的超過調整外在,能夠有內在,外在的相互調整是最好的。所以唯心所造不是我們一般凡夫所能夠體會得出來的,“六塵境界,唯識所變,”這個更難了,我們的這些色,身,香,味,觸,法,竟然是我們意識這一念所變現出來的,釋迦牟尼佛在唯識學裏面他就說是堅固的妄想,什麼叫做堅固的妄想?就是我們本來有一個絕對的心識可以來去自如,可是我們被五蘊,色受想行識這五層監獄困住了,就象鳥,我們的靈性被。。。靈性譬如說一只鳥,一只鳥被五層的牢籠困住了,被色法,受,想,行,識,這個捆綁得死死的掙脫不了,我們完全不了解是因爲這一念的堅固的執著有一個色身,撮起宇宙的少許的四大地,水,火,風,妄認爲自我,不曉得這是唯心所造的這個色身,所以聖人跟凡夫有什麼不一樣,聖人你殺不死他,你絕對沒有辦法殺死釋迦牟尼佛這種大聖人,沒有辦法,一點辦法都沒有,何以故,聖人他唯心所造,包括一切刀子,地水火風,你碰到他都沒有作用,爲什麼?他悟到這個都是心的東西,你殺不死聖人的,六祖把頭伸出去砍,砍不死他,你砍不死他,他知道這個是唯心所造,而且有真正深入的定境,定境,我們沒辦法,我們連一個色法都突不破了,不要說五蘊,不要說這個色受想行識,一切色法了解是緣起一切覺受都是錯覺,不是苦受就是樂受,不然就是不苦不樂受,不是憂受就是喜受。世間不能離開這幾個錯覺的感受,所有的感受都是錯覺,對不對?想,一天到晚都是打妄想,想,你就是執著影相叫做想,就象攝影機起來把底片洗出來一樣,我們的想看到什麼相,啪,影相落入我們的記憶,然後加以整理,然後利用我們這些緣起的假相,來作爲推動我們生命的一種工具,我們一直執著他是實在的東西,花,這個就是實在的東西,他不曉得有一天他會爛掉,就算知道有一天會爛掉,他的影相也…

《宇宙萬有本體論(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