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障系缚”捆住了,“沉沦五趣”就是六道,“迷此本体也,”迷了这一颗觉悟的自性,“是故本论在阐明迷悟之所以然,”迷了把清净的变做污染的,悟了把污染的变做清净,悟到究竟的就是没有什么染跟净的名词,“与归元之一般根本原则尔。”“二,欲穷究宇宙人生,”“乃至无尽的时间,空间,尘尘刹刹,”“万有本体真实之相,”“非是世智,”世间的智慧,世智就是世间的聪明,世智“辩聪”,很会辩论的人叫做辩聪,很有世间智慧的人或者是很会辩论的人,这个都是世智辩聪,离不开五蕴法的一个显示,五蕴法就是色受想行识,所想象出来的一个妄想,“度量:也是妄想,“推理”也是妄想,所以不是这些妄想的世间智慧,世间妄想的聪明,也不是世间的种种执著的度量,或者是世间种种妄想颠倒,不正知见的推理,“之所能知,”这些没办法了解,“亦非意识,”意识就是一般人六根攀缘六尘所产生的分别心叫做意识,“思想”思想就是接受外来的语言文字或者历史的背景叫做思想,“遍计”遍计叫做周遍计度无一处,遍计这个遍叫做处处,处处执著,处处分别叫做遍计,叫做周遍计度,计就是计算的计,度就是六度的度。周遍计度就是我们生长在这个世间,是无一时无一刻没有一个地方不执著,没有,包括晚上睡觉都是执著,可见这个执著有多困难突破。非常困难,“分别心之所能到”,“乃绝诸动念” 绝诸一切的动念,因为我们都有起心动念,这个起心动念都是因为境界而有,离开境界无体,这个当然就是妄想,如果离开一切境界,而有体可以做得主宰,那么这个就是自性,所以离境无体这个叫做妄想,离境有体这个叫做自性。我们一切起心动念都是因为境界而有,离开了这些境界就没有这些妄想。譬如这些花,建立了花的观念,墙壁,建立了墙壁的观念,离开这些种种千差万别的东西我们却没办法建立的观念,这个叫做离境无体,是因为境界才建立种种的观念叫做动念,自性清净心就不是这样子了。你不需要这些境界本自具足,拥有这些观念变成一种工具,你能够化这些工具为力量去普度众生,变成依体起用,摄用归体,所以离境有体,这个就是清净自性,离开一切境界无法可说,这个就是妄想,离开这些境界,意思一定要仰仗境界才有办法去说,这个就是缘起的假相,放下缘起的假相就是自性,“名言”我们安排种种的语言,“攀缘”能所不断叫做攀缘,能所不灭不断叫做攀缘,“离诸对待,对待就是能所对立的东西,对立的东西,“戏论”无意义的言论,于清净自性或者于生死完全没有帮忙,这个统统叫做戏论,外道统统叫做戏论,“能所”,能攀缘的心,所攀缘的境,也不是我们自性清净心,绝对不是这一些“非见闻觉知,”为什么,见就是眼睛看到,闻就是耳朵,鼻舌身叫做觉,知就是意识,六根也可以用四种觉性,见闻觉知来代表,见闻觉知就是六根,六根就是见闻觉知,非见闻觉知,不是见闻觉知,为什么,因为这个见闻觉知都是一种错觉,你的感觉跟我的感觉不一样,对不对?他的感觉跟他的感觉不一样,见闻觉知感觉不一样,所以一个真正很有素养的人一个修学佛道的人,他就是很平常心,很平常心,我们生长在这个大环境,我们变成。。。我们要关心政治,但是我们不参与政治,生长在这个大环境,这个跟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关心他,但是我们不参与政治,所以这个就是你怎么讲都是对立的东西,怎么讲都是这样子的,我们出家修行人就不可以这样子,信徒也不可以这样子,师父教化出来的徒弟一律平等,一视同仁。不要去嫉妒任何道场,不要去攻击,伤害任何的三宝,只要是三宝都应当欢喜的护持,内心毕竟空寂,平等。底下,“非贪嗔痴爱,而言语道断,”说,说不来,“心行处灭者也,”要思维,思维不到,所以言语道断就是不可议,心行处灭叫做不可灭,这两句话加起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叫做不可思议。两句加起来叫做不可思议,不可思,不可议。不可思就是心行处灭,不可议就是言语道断,这两句叫不可思议,非思非议。“唯有甚深般若,方能照了,”只有般若智慧才能够照了,“惟有智证,”唯证相应叫做自内证的工夫,“方能相应,”所以师父再告诉大家,开悟的人他就是悟,不悟他就是不悟。不能差零点一,也没办法装,虚伪不来,“所谓以如如之智,契如如之理,”这个智就是本自具足的觉性,理就是空性的理。所以如如之智,就是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如如之理就是空性的理,在前面那个如如是不动念,在后面这个如如是毕竟空。完全不一样的形容。如如之智就是觉性如如之智,如如之理是空,毕竟空,平等之理。“理智一如,体用不二,则理无不尽,鉴无不穷,”鉴就是照的意思,寂而常照,照而长寂的那个照,照无不穷。所有一观照没有不穷尽的。“心言绝处,”就是不可思议,“圆明朗照,”,心言绝处,圆明朗照,朗照,高挂天空,以不二相,理事不二,色空不二,迷悟不二,性相不二,境智不二,就是这些不二。体用不二,以不二相,“洞彻无遗,”“盖有分别是识,”有分别心的就是识,“无分别是智,”我们要用无分别心的智慧,“依识为染,”你如果依着分别心你就染污了,“依智为净,”依没有分别心,这个就是清净的智慧,“若起见解,即落意识,”见解就是把假相空性的东西硬要把它安排一种观念,这个叫做落入意识。众生就是这样,看到这个,哦,这个比较大,这个比较小,佛法里面大是缘起,小也是缘起,这个比较漂亮这个比较丑,漂亮是缘起,丑他还是缘起,就是说若起见解,为什么会有见解呢?因为见到的是假相,不是见到了本体,你见到了毕竟空的本体,实在是没有这种东西,你就不会落入意识,不着一尘,若起见解就落入分别心,“不见真实,”真实就是没有分别心,见到了真相就是无相,诸法的实相就是毕竟空,所以“诸法”毕竟空的“实性”“真如一体。”“此万法一体,凡圣不异如如之性。”如如之性,“离念境界”离这个妄想,颠倒,执著叫做念,离念的境界,无可名,清净自性安排不出名,无可言,讲不出所以然,讲不出所以然,“假名之第一义谛也。”没办法说还是用一个假名,自性清净是假名,第一义谛也是假名,中庸也是假名,毕竟空还是假名,实相还是假名,不生不灭还是假名,统统是假的名字,何以故,本体没有名相可说,“大智度论云:第一义空者,诸法实相也,”第一空就是毕竟空,毕竟空就是诸法的实相。诸法的实际之相就是无相,“一切万法,无有一法不归于如,”这个如的涵义很深,无有一法不归于如,如就是空,不动的意思,我们从小一直汲汲营营的追求,忙忙碌碌的过一生,到最后化归尘土,化归尘土就是这样子,最多也活七八十岁,世间人就是这样子,孝子贤孙光耀门庭这样就够了,我以前也是一直在探讨,生命到底是什么?我人生的终点是什么?生命这样子也没什么意义,对不对?那一天一个观测天文的人,讲了一句话非常的欣赏他,是一个男孩子,我不晓得他是什么名字,他说你观赏这个流星雨,观想这个宇宙的天文,是中国人,台湾人,电视出来我不晓得他什么名字,他说你能不能发表你的感想,他说我观想了这些天文,观想了十几年,我觉得很好玩也有感触,好玩就是觉得神秘,可以把胸量放宽,这样子好玩,觉得很神秘不可思议但是也有感触,他说我们这个生命,他说我们这个肉体,就是外太空带来的元素,外太空的星球互相的撞击构成了这个星球,我们这个星球从大海里面藻类慢慢的演变,一直到鱼类到两栖类,一直到猿猴类,一直到可以独立站起来变成人类,其实这些都离不开星球的元素,外太空的元素就是我们这个色身的元素,我们这个色身的元素就是外太空的元素,人来自于光音天,所以有光跟声音撞击就有声音,光音天这样而来的,我一直在思维这个道理,佛陀是不是这个意思,然后他就说,他那个人没有学佛,他说其实我们色身的元素就是整个宇宙大自然,那么我们就要珍惜,在生命里面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很感动他能够观察了天文观察了十几年讲这样子的话,也很感动,也非常的认同,一个观测天文的人,他久了有所觉悟,开始有所觉悟,真的,我们色身元素,就是外太空带来的,碳,氢,对不对?碳化物,碳水化合物,对不对?都是物理,化学的东西,哪有一样东西是我们的?色身是一个化学工厂,只是一个物理作用,对不对?执著这个色身不是大愚痴吗?所以我们体会要深刻一点,深刻一点,万法它就是这样,早死跟晚死没有什么两样,这个都是色身,只是大地的元素而已,大地的元素多,色身的元素少,象《楞严经》讲的,凑合宇宙间的一点点四大执为自身,《楞严经》讲得多好,比天文学讲得更精简,凑合,我们只是吸取宇宙当中的凑合的一点点四大妄执为色身。还是释迦牟尼讲的话比较好,所以无有一法不归于如,没有一法不归于毕竟空。“如者,即是不动本体,”“亦名诸法实相,一真法界,”一真就是没有虚假,就是绝对的本体叫做一真。绝对平等叫做一真法界,“平等法身“就是无相,”“不二法门,真如法性,”“清净觉海,真如本性,”真如本际,“一切色心万法,虚妄幻化之相,”“皆是本体所起之用,”一切的色法,心法,万法虚妄幻化之相,都是本体所起的作用。“即是大光明藏一念初动,”大光明藏就是我们自性清净心,一念初动就是微细的分别执著,叫做一念初动,微细的,到后来就变成粗糙的“分别心识所现幻影。”所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些相都是如来藏心的幻影,幻化的影相,因为都是缘起的,我们在这个地方拼命的一直研究一直执著,只是为了一个生存,只是为了一个后代的延续。就搞得我们昏头转向的,“是故逐相则昧体,”如果我们追逐了外相,我们就迷昧了我们的本体。“取境则遗真,”遗就是掉了,我们如果一直拼死…
《宇宙万有本体论(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