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太虛大師的法界圓覺思想淺析▪P3

  ..續本文上一頁衆善所依,無爲功德,具足無邊種妙色心等,常遍圓滿,永無增減。

  十一、具德不具德法界:所謂具德法界,即有諸德能,堪成利樂。此又分爲究竟非究竟二種法界。所謂不具德法界,即聲聞和獨覺二乘聖者,只證五分法身而層方便淨土,滯守偏真涅槃,不具大悲無畏。

  十二、究竟非究竟法界:所謂究竟,即諸佛如來稱衆生機,或者爲諸菩薩示現他受用身土,或者爲凡個示現變化身,種種隨宜究竟。所謂非究竟法界,即諸菩薩自利利他,雖然也具足如來德相,但是果地未爲圓滿。

  四、 如來藏緣起

  虛大師根據《楞伽經》所說的“如來藏是善不善因,能遍造一切趣生”的道理,說明如柬藏能遍一切染法淨法的熏習,能起一切趣、一切生,所以才能成爲世俗諸法。比如戲子可以裝扮成種種的人物,或張叁或李四,如來藏也是這樣,能變現一切趣,一切生等。但是它的變現,本來是離我我所,只因根、境、識叁緣和合而生諸法,實際上是沒有我和我所的分別法。而外道不明此理,執有作者,所以執如來藏是我,藏識雖然是善不善因,但不能執其爲我。何以故?因爲如來藏從無始以來被虛僞惡習所熏習染汙,所以流轉諸趣,故名藏識。然而它的自體常住不變,離我我所,自性無垢,畢竟平等。如果把惡習清除以後,才可以不叫藏識的名字,還源本來清淨的如來藏。可是凡夫和二乘聖人,都未離盡無明,證無生滅,所以修菩薩行的人,乃至成佛,猶不住涅槃,不舍方便。因爲如來藏的無始無明還未斷盡,所以藏識的名字也不能遣除。《密嚴經》說:“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可是世間凡夫,障深慧淺,不能了知其體無異。”虛大師認爲如果以如來的清淨法來看就是如來藏,以世間染汙法來看就是阿賴耶識,如黃金和指環一樣,雖然其相有差別,而體無差別,體相一如,不可分離。因爲依如來藏,所以說流轉生死諸趣和依正果報的阿賴耶識,但它的本體即是自性無垢,畢竟清淨的如來藏。

  所謂如來藏有兩種義:一是空如來藏,在衆生位是隱覆如來藏之可離可脫可異煩惱藏,以觀空故而得解脫,以解脫故而見其空,所以名空如來藏。二是不空如來藏,就是指真如自性不可離、不可脫。不可別異的法身淨德。其實空如來藏自體不空,所空的只是它的煩惱,依如來藏的緣故所以叫空。如來藏性空即不空,之所以說他是空,就是爲了人們不落于偏見。

  虛大師又根據《勝鬉經》說:“煩惱從無始以來依于如來藏,所以依如來藏而說生死,是名善說。所謂死者, 即根塵壞滅;生者,即新根生起。是根有生死,並不是如來藏有生死。因爲如來藏常住不變,隨諸根說有生有死。”《起信論》說“是心從本以來自性清淨而有無明,被無明所染而有其染心。雖有染心而常住不變,是故此義唯佛能知。”這就說明,衆生心源即自性清淨的如來藏,從無始以來而有無明,如《楞伽經》所說:“爲無始虛僞惡習所熏。”但是它的自性清淨本質依然常住,染而不染。

  《楞伽經》又說:“如來藏識非聲聞緣覺及外道境界,唯佛及余利智菩薩智境。”虛大師認爲,因爲如來藏是法身之因,初地以上菩薩也只能證知少分。可是凡夫被無明迷惑而生顛倒,聞如來藏而起邪執,追求世間有爲諸法,執我我所而增苦惱,如渴鹿所追陽焰一樣,無有實法。然而覺者知道一切有爲法都是因緣幻現,無我我所,就能在空因緣中得見無量清淨法身功德。同是一法,所見不同,所以《楞伽經》說:“于法無我,離一切妄想相,以種種智慧方便,或說如來藏,或說無我。。以是因緣,故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

  因此,如來藏和神我是兩碼事,不能混爲一談,如果執著如來藏是我,就是外道,決非佛法。所以必須除去邪執,遠離二邊,即見中道法身。這就是虛大師對如來藏的看法。

  結 論

  綜觀虛大師的一生,對于法界圓覺宗是非常重視的。在他的叁宗中,是以法界圓覺宗爲最高,他認爲法界的“界"字,是包括一切法之義,即以盡一切法爲界,是爲任何一法所不能超越,所謂法性、法相都包括在內。圓覺可以說就是佛十號中的正遍知或正遍覺,佛果位上的一切智智、一切種智,一切相智,都與圓覺的名字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以佛果的正遍知,無一刹那不是圓滿周遍覺知一切諸法性相的。法界的一切法,要能圓滿覺知,唯有圓覺智,所以依圓覺爲宗。凡是等覺以下的菩薩,都未能一刹那圓滿覺知諸法性相,而佛陀的圓滿覺智在一刹那間就能周遍了知諸法性相。這在許多大乘經論中都有所論述。而天臺、賢首所判的圓教,也都依佛智境界而闡述,如天臺圓教講一念叁幹性相,即是說明佛陀的智境。依此發心修行的菩薩,就叫圓頓法門,以佛智境界爲法門,而直趨無上菩提,禅、淨、密等也都屬于此宗。

  虛大師把諸佛圓滿覺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叫一切智者,在佛的體性上,衆生心佛心是圓融無礙,相攝相入,《涅槃經》說闡提有佛性,天臺家的性具說,華嚴家的性起說,都是表彰佛果上的功德,顯示著圓覺聖智而照見事事無礙的法界。所以,唯有圓覺宗才能闡明究竟了義,一佛乘教。因此,大師將其命名爲法界圓宗。

  

  

《太虛大師的法界圓覺思想淺析》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