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增損所生疾病。1.地大增損,腫結沈重,身體枯瘠等,一百零一種病産生。2.水大增損,痰陰脹滿,飲食不消化,腹痛下痢等,一百零一種疾病産生。3.火大增損,煎寒壯熱,支節皆痛,口氣大小便利不通等,一百零一種病産生。4.風大增損,身體虛懸,戰掉疼痛,肺問脹急、嘔逆氣急等,一白零一種疾病生。
二.五髒所生病。1.從心生病,身體寒熱、頭痛口燥等。2.從肺生病,身體脹滿,四肢疼痛心悶鼻塞等。3.從肝生病,多無喜心,憂愁不樂,嗔恚,頭痛,眼暗昏問等。4.從脾生病,身體面上遊風徧身,騷癢疼痛,飲食無味等。
《大智度論》說:病的産生有二種因素引起。
1.外緣,①如:受到寒熱饑渴。②摔傷碰傷。③細菌感染,即空氣傳染、飲食傳染.接觸傳染。④飲食本身有毒素。⑤食物調配不當,如豆花加蜂蜜有毒。⑥濫服用藥物。⑦使用不妥當的東西。⑧鬼神和其他衆生冤報。⑨遺傳帶來,如肝炎,肺病等。⑩汙染的環境造成,如噪音和空氣;水等環境汙染。⑩遇到挫折和打擊。(11)農藥和洗潔劑余留的毒素。(12)食用變質的食物。
2.內緣。①.如飲食不節、暴飲暴食。②.縱欲貪愛。③.生活方式不當或坐禅的方法不對。④.常發脾氣。⑤.疲勞過度。6.憂郁煩悶。⑦.緊張恐懼。⑧.焦慮。9.心理不平衡和內心的沖突。⑩,幻覺和錯覺。(11).興奮過度。(12).思慮過多。
醫學把疾病分爲兩類,一身病,二心病人類身體的疾病,分爲傳染性疾病,機能性疾病,心因性疾病。傳染性的疾病,是由細菌和病毒所感染的,例如肺結核等。機能性的疾病是因爲生理機能的衰退和障礙所引起。例如核黃疸等。心因性疾病是病人在機體上找不到毛病,純粹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例如因長期憂愁而造成的食欲不振或肝病等。人類的心理疾病分爲神經病和精神病二種。神經病又名精神神經病,它包括神經衰弱,精神衰弱.歇斯底裏症等。或者把神經病分爲焦慮性、分離性,轉變性,恐懼性,迫害性壓抑性反應等。精神病包括妄想病,神經過敏珏郁病,精神分裂症。精神病也可分爲機體性的精神病和機能性的精神病兩種、機體性的精神病是由身體上的疾病所引起,機能性的精神病,則純粹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治病方法,在中西醫中有各種不同的治療方法。佛教醫方明中及《雜阿含經》治病秘法中亦有詳細說明,中國天臺宗的治病方法在《摩诃止觀》中也有說明。今節錄如下:如由飲食引起生病,可用醫方藥物調養。坐禅時不善於調理,導致生病,必須在坐禅時善於調息觀心。
是鬼神病;要用觀行力和大神咒加持治療。業障病,應當內用觀想力,外用修福修忏悔法。現在依止觀的內容,略示六種治病方法。
一、止心治病。人的托胎是識神與父精母血結合系在臍下、臍能連持生命,是一切腸胃的源頭。人如四大不調,可以系心在肚臍中,觀想自己的肚臍如豆粒那麼大。如觀想不起來,可以解衣觀葉臍之桐,然後閉蔔雙目,閉口舌诋上颚,令氣調和,心不馳散、專注臍處,能治一切疾病。觀想肚臍時會有很多現像發牛,有痛如針剌、急如繩牽,癢如蟲咬,冷如水灌、熱如火焚等。這些現像的發生,只要一心專注,排除雜念,這樣不但能治病、而且能入四禅八定。
人有疾病,上氣胸滿、兩脅疼痛,背膂急、肩井痛、心熱悶痛,煩不能食,心瘇.臍下冷上熱下冷、陰陽失調。氣嗽…有這十二種病症皆可以意守丹田,即臍下二寸半。若痛的利害可以移心足叁裏,及兩腳大拇指爪橫文上,即能治病。
用氣治病。即用六種氣,一吹,二呼,叁熙,四呵、五噓、六,詩、這六種氣都出入於唇吻之間,轉側牙舌,以發音爲主,徐徐運心;用氣觀想,若冷用吹,如吹火的方法。熱用“呼”。四節百骸疼痛用“。熙”。上氣煩脹用“呵”。
痰癊用“噓”,勞倦用詩,這六種氣能治五髒六腑病、呵冶肝、呼吹治心、噓治肺、熙冶腎、詩治脾。以便爲記憶引文如下:
心配屬呵腎屬吹、脾呼肺詩聖皆知,
肝髒熱來噓字至,叁焦壅處但言嘻。
叁、用息治病。四十二章經說:“人命在呼吸間”。呼吸停止,生命就要結束,可見呼吸的重要。但呼吸有四種:有聲曰風,結滯曰氣,出入不細曰喘,呼吸均勻曰息。人身體重爲地大增病可用呼息。體輕成風大增病用吸息,人發冷爲水大增病用出息,發熱爲火大增病用入息。同時可運用十二息治病。1.上息治沈重,2.下息治虛懸,3.滿息冶枯瘠,4.焦息治腫滿,5。增長息冶贏損.6.滅壞息治增盛,7.暖息治冷,8.冷息治熱,9.沖息治雍塞不通,10.持息冶戰動、11.和息通治四大不調,12.補息資補四大衰弱病。這十二種呼吸法、都從觀想生,善於運用,就可以治療一切疾病。
四.假想治病。以觀想力量治病,如雜阿含經、治病秘法等書籍中有詳細說明,如人患冷,善於觀想身中有暖火生起,即能冶冷。
五.觀心,不帶任何觀想和息法,直接觀現前一念之心, 內外四大不可得。則身心健康,衆病自愈。
六.方術。即中國古代醫學(巫醫)以及先秦巫祝,祭袒鬼神和方士煉丹采藥之術。方術本非出家人所學,但我們這個由四大組成的身體,增損不定,如修四種叁昧,安身辦道,利用方術治病,如治咽法,治齒法,撚大指治肝等病。
有關治病方法在天臺止觀書中有詳細說明,此文就不再一一介紹。
《天臺止觀的坐禅方法(了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