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會泉大師及其門下在閩南和東南亞佛教界的地位和貢獻(陳全忠)

  會泉大師及其門下在閩南和東南亞佛教界的地位和貢獻

  陳全忠

  閩南佛學

  前 言

  會泉大師是一位在閩南與東南亞佛教界具有崇高地位的大德。特別是他從1924年被選爲廈門南普陀寺首屆方丈後,創辦閩南佛學院(以下簡稱爲閩院),培養出一大批佛教僧才,爲改變閩南佛教的面貌,作出極大的貢獻。後又赴東南亞傳教,爲推動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佛教的發展,起過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在馬來西亞的槟城創建妙香林寺,爲該國佛教開創新局面。

  會泉大師之上座弟子宏船,他先在廈門萬石蓮寺協助其師創辦佛學研究社,在閩南佛教界嶄露頭角,後隨其師赴南洋弘法,在新加坡光明山振興普覺禅寺。八十年代初籌募折合人民幣一千多萬元的巨資,用于贊助國內重建與新建漳州、泉州和廈門等地的寺宇與紀念塔墓等,爲幫助閩南建設佛教事業作出巨大的貢獻。

  會泉大師的嗣法門人妙湛法師,他振興南普陀寺及複辦閩院,使南普陀寺列爲我國佛教名刹,閩院成爲國內外聞名的佛教高等學府,貢獻良多,因而聲譽大振,遠播海內外。

  一、會泉大師在佛教界的地位及其貢獻。

  1、會泉大師簡介

  會泉大師(1874—1943年),近代僧人。俗姓張,法名明性,字會泉,號印月,又號華藏。福建省同安縣人。1892年至虎溪岩寺依善溫和尚剃度爲僧。翌年在-漳州南山寺從佛學老和尚受具足戒後,即至江南諸名刹,親近印光、谛閑、寄禅,通智,月霞諸大德聞法聽經。學成之後回閩,在南安小雪峰寺嗣喜宗上人,爲臨濟正宗第四十世法子。後又在南普陀寺、小雪峰寺,承天寺、大開元寺諸大名刹,分別擔任傳戒的陪堂、開堂,教授、羯磨等·要職。又得閩南甲刹——承天寺住持雲果法師的遺命,繼任爲該寺的住持。尤其是在1924年南普陀寺改爲十方選賢製的道坊時,他深孚衆望,被選爲首屆方丈,創辦閩南佛學院。1927年又在虎溪岩寺與萬石蓮寺創辦佛研究學社。1938年赴南洋傳教,先後遊化新加坡、緬甸、印尼等地講經說法,最後在馬來西亞槟城創建妙香林寺。1943年圓寂于該寺。著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集講》(上下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集講》,《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晶集講》,《佛說阿彌陀經疏鈔集講》、《大乘起信論正科要》、《佛學常識易知錄》,《佛法儀軌》等書,巳由其門人宏船長老彙編爲《會泉大師全集》(上下冊)行世①②。

  2、對閩南佛教的貢獻

  (1)住持承天寺法緣鼎盛

  1913年,閩南甲刹承天寺住持雲果法師示寂遺命,舉會泉大師爲住持。翌年得楊英偉夫婦、李宏成夫婦(張宏德)等相繼皈依,同願爲師護法,並修整大雄寶殿內部。自1915年~1919年,先後填堆泥土築造“鹦山暮雲”景觀,重修文殊殿爲丈室、一塵禅堂等。並于寺中創辦“優昙初級學林”,僧俗兼收,有學僧及學員四十多人參加學習。又得皈依弟子劉粉娘施資,于寺中大殿之前開辟放生池。晉江縣長陳清機于1919年題寫: “闡揚聖教”匾額,以表彰大師功德。

  大師自1921年起,除經常于寺中講經說法外,更提倡禅淨雙修,解行並重,效法百丈首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遺風,使泉州所屬各地寺庵齋堂,相繼景從,蔚爲風尚。先後剃度門徒及皈依弟子.數千人、其中比丘有宏揚、宏西、宏識、宏船、宏宣、宏念、宏圓、宏聰(按剃度先後爲序)等,出家貞女一百多人。大師于是德望日高,聲譽遠播菲律賓、緬甸、印尼、臺灣、新加坡等處。于此足見大師住持承天寺期間、法緣鼎盛⑨+

  (2)受聘南普陀寺首屆方丈開創新局面

  南普陀寺座落于廈門五老峰山麓,相傳爲唐代陳肇所建,爲閩南古刹名寺。近代中國佛教禅宗臨濟宗喝雲派師徒世襲住持的子孫廟。:~1924年,住持轉逢和尚思想開明,將該寺改爲十方選賢的叢林。以會泉深孚衆望,被選爲南普陀寺首屆方丈④。

  大師住持南普陀寺後,即大顯身手,除了建天王殿,功德樓和放生池外,還引進了江南名刹的叢林修持方法。冬天則舉行靜七而自行主持其事,例如講開示、催跑香、大聲唱,吃放參、打靜坐、飲姜茶等,做得有聲有色。在他香板的緊迫下,領悟禅理的亦頗不乏人。夏天則舉辦講經法會,在他的座下參學的,有不少龍象,如福建之竹山、竹如,臺灣之真常、妙吉,晉江之廣箴、廣心等師,皆曾在他的座下學習佛法。他講經時,聲音宏亮,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深入淺出,引”喻闡理,妙趣橫生,諄諄善誘,使聽衆聆法忘倦,耳聞心悟,加上他法相莊嚴,和藹慈祥,可親的風度,確實令人五體投地。故聽經聞法的信衆日多,使寺務發展,蒸蒸日上,③爲南普陀寺開創了新局面,使其成爲海內外名刹。

  (3)創辦閩南佛學院改變閩南佛教面貌

  會泉大師主持南普陀寺時,還認識到創辦僧教育是振興佛教唯一辦法,因此,他于1925年與轉逢和尚創辦了閩南佛學院,自己兼任院長,並聘請當時佛教名教育家常惺法師爲副院長,主持教務。佛學課除常惺法師擔任外,尚有數位名法師擔任“經”、“律”課程。哲學與文學,均聘請廈門大學教授擔任。教師陣容壯大,學僧濟濟一堂。有時還邀請學術界之知各人士作學術專題演講,以充實學員知識,俾其學成之後,在弘法中得有多方資料可引用,以輔助佛法之推進。大師有暇亦爲佛學院兼授經論,開示法要,寺務院務,兩相兼顧。南普陀寺自創辦閩南佛學·院之後,國內外四方衲子,莫不聞名而來求學,聲譽日隆,各方善信檀越,爭相擁護,其所造就人才;幾乎遍布海內外,使南普陀寺成爲閩南佛教中心,備受海內外佛教界的贊歎。

  值得一提的是會泉大師具有高瞻遠矚的銳利眼光,他認爲要辦好佛學院,必須依靠具有造詣高深及戒律精嚴的大德,才能培養出勝任荷擔如來家業的僧才。因此;大師不以己之德學爲恃,而是虛懷若谷,廣羅佛門教育界精英,主持閩院教務。例如:初辦閩院時,即首聘全國佛教名教育.家常惺法師來廈任閩院副院長兼專修科主,講,前後二年,講授了《攝大乘論》、《辨中邊論》、《因明入正理論》《成唯識論》等。由于常惺精心辦理教務,—閩院·規模宏大,“足與武昌佛學院相媲美,成爲國內佛教兩大學府⑦。

  會泉大師在南普陀寺住持叁年任期滿後,立即自動引退,並力薦太虛大師爲南普陀寺住持。而太虛曾在其師敬安和尚追悼會上,發驚人之鳴,提出教理革命,”教製革命、教産革命的口號,撰文宣傳.“佛教複興運動”、建立新的僧團製度的主張;爲當時佛教守舊派所抵製。然而會泉大師卻異于一般人的看法,主張聘請太虛大師繼任住持。而太虛大師以超人之學識,…新穎之思想,時代之潮流,適應現代之人,心,銳意辦理佛學院,如增聘佛學講師,調整佛學課程,提高學僧素質,故學院畢業之學僧,均能在某一佛教單位傳播佛法。這就使閩院辦得更加完善,造就出更多高質量的僧才,因而聲譽更隆,跌爲全國佛教之最高學府⑧⑨。

  再如1934年,弘.一大師第叁次來閩,定居閩南\在泉州講戒律。會泉大師以南普陀寺的前任方丈、與閩南佛學院的創辦人的身份,與常惺法師聯名邀請弘公到南普陀寺講律,並請弘公以戒律之尊,來整理閩南佛學院。同時,弘公和瑞今法師在南普陀寺創辦佛教養正院。

  會泉大師創辦的閩院,不但提高了岡南僧伽的素質,從而改變了閩南佛教面貌,且爲我國部分地區及東南亞佛教的事業,作出了有益的貢獻。比如芝峰,大醒、慈航、瑞今、印順、東初、竺摩、默如,會覺、戒德、仁俊、演培,賢悟等大德,都是閩院的師生。我國近代佛教文化與佛教事業的振興,也多靠著這輩借才的努力。而東南亞近代佛教文化與佛教事業的發展,也多賴于其中的性願、瑞今、印順、竺摩、演培、廣義等大德爲之推動。再者,倘若會泉大師創辦閩院時,沒有禮賢下士的襟懷,不遠聘佛教辦學各流,閩院是不可能培育出高質量的僧才。這不但閩南佛教僧伽素質偏低無由改變,而且南普陀寺在近代佛教史上,也不可能會名聞寰宇。據此而論,;會泉大師之能賞識僧教育人才,實爲閩院培育僧才的辦學史上,譜上光輝的一頁。

  (4)虎溪岩寺與萬石蓮寺創辦佛學社

  會泉大師在南普陀寺擔任首屆方丈任期叁年滿後,于1927年決意讓賢,推薦太虛:大師爲繼任住持,自己即效東林遺風退隱虎溪岩寺。其間曾助常惺法師在漳州創辦“南山佛化小學”,僧俗兼收,委覺叁法師主持校務,瑞今、廣徵爲監院。

  1932年,于虎溪岩寺設立楞嚴學會,從學者四十多人,時有楊世時居士聞法歡喜,發心皈依,捐助數千元修葺萬石蓮寺,先派宏聰監院整理雨華堂。

  1933年,大師時年六十歲,于萬石蓮寺開辦佛學研究社,參加學習的有臺灣及潮汕等處僧尼計六十多人。 1934年在該研經》、 《金經剛》、 《普門 》香林寺。于1943年2月20日(農曆正月陀經》、《大乘起信論》和十六日)說偈別衆,于念佛聲中安祥示百法》等,而以《楞嚴經》寂⑩。些竺呼獻 及其;ie自a±^se①s6Q966mQ

  1、宏船法師簡介

  宏船長老(1907—1990),爲會泉大師之神足。俗姓朱,福建省晉江縣池店鄉霞福村人。1922年依泉州承天寺住持會泉法師剃度爲僧後,隨其師在泉州與廈門傳教。1938年後,隨其師往南洋傳教。1943年繼承其師在馬來西亞創辦的妙香林寺爲住持。1947年受新加坡佛教界敦請爲光明山普覺寺住持。又以深孚衆望,被推爲新加坡佛教聯合會主席,還兼任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計二十個佛教團體的職務@。

  1983年,宏船長老應中國佛教協會邀請,率弟子至北京訪問,並巡禮佛教四大名山聖地及江南諸名刹,受到我國政府有關部門領導接見。尤…

《會泉大師及其門下在閩南和東南亞佛教界的地位和貢獻(陳全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