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其是在廈門拜谒其師重興的祖庭屍虎溪岩寺與萬石蓮寺時,代其師傳法給妙湛大和尚。他還在海外籌集折合人民幣一千多萬元,幫助重建閩南部分名刹及紀念塔墓等佛教文化事業⑩。
1985年6月,隨著泰國公主詩麗蓬到新加坡訪問宏老之後,泰國副僧王率隊莅臨主持萬佛塔奠基大典。1985年12月,泰國國王蒲眉蓬陛下禦賜宏者爲屍華僧大尊長”,並授于爵扇。此系泰皇首次禦賜最高法號給外國高僧。
1990年12月25,日,宏老示寂後,中國佛教協會致唁電稱:“宏老生前爲恢複中,新兩國佛教之間的友好關系,.支持中國佛教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2、對閩南佛教事業的貢獻
(1)協助會泉創辦萬石蓮佛學社;1927年,會泉住持南普陀寺叁年期滿告退,常住虎溪岩寺,創設楞嚴學會,並改建萬石蓮寺爲淨土道場。1933年,會泉就萬石蓮寺開設佛學研究社,學員有閩,粵,臺叁省籍計五十多人參加,濟濟一堂。時宏船已由侍者升爲監院,網維寺務,備極辛勞,以使會泉能夠專心講學,培育僧才。時太虛大師住持南普陀寺,給他書一聯以贈,句雲: “海上有山森萬石,人間度世仗宏船。”將萬石與宏船之名,巧嵌于聯語之中,蓋太虛大師早巳知其爲法器矣!⑩。
(2)對閩南佛教事業的重光;
1983年6月27日,新加坡宏船法師率領的19人代表團來廈訪問時,表示要負責重建萬石蓮寺,虎溪岩寺和閩南佛學院的經費。1987年10月28日,宏船法師率領新加坡佛教界一行18人來廈訪問,與廈門佛教界人士商討了有關修建佛寺等事宜⑩。分述于下:
(1)贊助複辦閩南佛學院:閩南佛學院是我國南方的佛教高等學府,在國內外享有聲譽,已停辦了四十多年。宏船長老關心國內佛教教育事業,在他大力贊助下,並得各方人士的配合,于1985年5月17日正式恢複。
(夏)集資贊助漳州南山寺建造“佛乘和尚塔墓”:世界佛教僧伽聯誼會副會長,新加坡佛教聯合會主席釋宏船法師等人集資;于1986年在漳州南山寺丹霞山麓建成一座“佛乘和尚塔墓”。佛乘和尚1875年爲漳州南山寺住持,長期爲複興閩南佛教努力,被譽爲“閩南佛教祖師”,現今其弟子,後裔遍及東南亞佛寺,在南洋佛教界享有盛名@。
(Ⅱ)贊助修建萬石蓮寺:萬石蓮寺原爲會泉大師住持的道場。1984年,宏船長老由新加坡來廈拜谒萬石蓮寺時,擘劃將原有的山門,叁聖殿、法堂、念佛堂,齋堂,功德堂,僧舍等建築群修葺一新,並加布置會泉大師紀念堂,于1986年舉行修建落成典禮。
(Ⅳ)籌資贊助重建泉州承天寺:承天寺爲泉州的叁大名刹之一。宏船法師早年曾在承天寺卓錫,于1983年回到泉州,看到祖庭凋弊,發願重修。其弟子何惠忠先生慷慨解囊獨力承擔第一期工程的一切費用。從1984年暮春破土動工,經過五年多的動員搬遷和緊張施工,第一期工程已告完成,于1990年10月23日(農曆九月初六日)舉行了重建落成暨開光典禮,盛況空前。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臨慶典致辭祝賀。他說,泉州承天寺爲閩南千年古刹,近代高僧弘一、性願法師都曾在該寺講經辦學。承天寺與宏船老法師有著特殊的因緣,宏老的師父會泉大師曾長期在此住持莊嚴殿宇,弘法利生、成績卓著。.宏老本人早年也曾在此駐錫,今天承天寺得以修複又仰仗他的德望。多年來宏船老法師爲促進中、新友好,支持我國佛教事業和建設事業傾注心力,辛勤耕耘,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宏船法師也在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V)贊助重建虎溪岩寺:
虎溪岩寺相傳爲唐代陳俦所建,有“虎溪夜月”景觀,爲廈門佛教名刹,是會泉法師早年住持的道場,已荒廢叁十多年。1984年,宏船法師從新加坡來廈訪問,見祖庭凋弊,發願重建。在宏船長者贊助與妙湛和尚擘劃、開正法師負責基建下,大雄寶殿,彌勒殿、印月樓(會泉法師紀念堂),寺務樓,僧舍樓、齋堂等建 譽與日俱增。每期法會,人山人海,築群巳拔地而起,棱層洞與伏虎洞也修葺 山之名,男女老幼,無人不知,于是滿一新。 加坡,法緣殊盛。以是因緣,曆年來得
3,對東南亞佛教事業的貢獻
護法之支持,先後擴建了大悲殿、赴東南亞遊化弘法樓,甘露戒堂、藏經樓,方丈樓、客
1938年5月間,日本侵略軍攻占廈門前 樓,修身院等。並美化四周環境,恢夕,宏船長老(以下簡稱宏)隨其師南渡新加坡。先遊化仰光、印尼、槟城等地傳教。1940年會泉大師回駐新加坡,駐錫普陀寺,並在轉道和尚創建之普覺禅寺共建大悲法會,祈禱世界和平。時轉道和尚因普覺禅寺傳繼無人,謀于會泉大師,欲付法給宏老。因宏老念及其師嗣法雪峰喜宗上人,于佛化老人爲法敬,早有法系因緣,故乃嗣法于普覺禅寺轉道和尚。
1941年(會泉大師簡譜作1942年),會泉大師建妙香林寺于槟城,伽藍設計規製,一依禹域遺風。凡所擘劃,皆宏老之力。1943年,會泉大師示寂于妙香林寺,宏老繼任住持,法緣日盛@。
4、宏船長老振興新加坡普覺寺
1947年,宏老應新加坡普覺寺,普陀寺,龍山寺,居士林與中華佛教會聯名敦請南下新加坡至光明山住持普覺寺。
宏老初進光明山時代,其地可謂僻處山陬,荒涼無比。僅有大殿一座,及前庭一座僧舍小殿。四周爲蔓草叢生之曠野,墳冢累累,橡林深深,行人罕至。宏老接任住持後,農禅並重,開荒墾耕,種花生、蕃薯以自供。另一方面則大力宣傳佛法,廣結善緣,發起大悲法會,爲民植福消災。宏老又于每年擇定吉日,至普陀寺、居士林等處,巡回開壇,宣講《金剛經》,《心經》,《妙法蓮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晶),《阿彌陀經》、《地藏經》,(大乘起信論》等經論。並組織誦經組,培植教化,忘卻疲倦。宏老福根深厚,聲
叁,會泉之法嗣妙湛法師在佛教界地位及其貢獻
1、妙湛和尚簡介
妙湛和尚(1910年一),遼甯省東溝縣人。俗名褚永康。1933年畢業于安東縣立師範學校。曾任過小學校長。1939年在遼甯省風城縣雙泉寺依進修老和尚落發爲僧。翌年赴北京拈花寺受具足戒。後至山東省青島湛山寺佛教學校,依伐虛老和尚學習天臺教觀。1942年到江蘇揚州高曼寺從來果和尚學禅多年。他教宗天臺,行在禅宗,嚴以律己,寬以待人;1957年來廈以後,深受四衆弟子愛戴,翌年便被選爲監院。在十年浩劫後,振興南普陀寺,複辦閩院,成績卓著,聲譽遠播海內外。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福州湧泉寺方丈、廈門市政協委員,廈門市佛教協會會長,廈門南普陀寺方丈,閩南佛學院院長,虎溪岩寺和萬石蓮寺住持等十多個職務。
2、對閩南佛教的貢獻
(1)振興廈門南普陀寺:妙湛和尚在“文革”前是南普陀寺監院。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沖擊下,南普陀寺一度停止宗教活動,留下來的僧侶只有10人,也皆轉到“南普陀寺管理委員會”去當職工。妙湛法師被安排去當小賣部主任。到1979年黨的宗教政策落實後,妙湛法師始被恢複南普陀寺監院的職務。
妙湛法師面對當時寺宇破舊不堪,四。大天王像及十八羅漢像被毀,寺僧寥寥無幾,後繼乏人,內心萬分悲痛,但這激發了他認識到“莊嚴國土,續佛慧命”是每一個僧人義不容辭的職責,因而他身處于佛法衰微之際,以振興南普陀寺爲己任。在全寺僧衆的支持和海內外佛門弟子的贊助下,他首先將年久失修的四天王殿重建,香港居士信徒白彩華獨資捐塑四天王像,以恢複舊觀,妙老還將原有的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功德樓、海會樓、鍾樓和鼓樓,兜率陀院,阿蘭若處等殿宇修茸一新,並新建了兩座山門和一千多米長的圍牆,普照樓、方丈樓、侍者樓、執事樓、法師樓、規模龐大的上客堂、閩南佛學院教學樓和師生宿舍樓,蘇亭、衡用亭,廬山亭(此叁亭爲僑胞蘇宗泮捐-建)、景峰與喜參兩位和尚的塔墓(廣洽與廣淨法師捐建)、太虛紀念塔與太虛圖書館、:普同塔等建築群,以及正在興建的中醫義診樓和佛教協會辦公樓,與由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居士捐資創建的具有世界水平設施的佛教大禅堂等浩大工程。
在妙湛法師的擘劃下,寺院的殿堂樓閣亭塔,錯落有序,依山勢接踵而上,氣勢雄偉。兩廊依次直貫,左右樓房,布局勻稱。殿宇雕龍畫棟,飛檐翹角,綠瓦琉璃,金碧輝煌,造型優美,含有古宮殿式建築與現代化樓房風格的特點·。寺門前有一放生池,再前爲蓮花池。池之前爲圍牆連結東西兩側之山門,是1985年新建的,均以白色花崗石精雕後砌成的,爲牌樓式造型,巍峨壯觀,兩.山門頂均镌有“鹭島名:山”匾額,,爲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兩山門框分別題刻著“喜瞻佛刹連黉舍、飽聽天風拍海濤”與“廣廈島連滄海闊,大心量比五峰高”的聯句,均爲佛教學者、書法家虞愚教授撰寫。整座寺宇掩隱于層巒疊翠之間,顯得十分古樸幽雅。
妙湛法師還經常爲福建各地寺庵教徒傳戒,使他(她)們成爲正式佛教徒,以續佛慧命。他既要接待國內外佛教團體,又須關心寺務和閩院院務,日夜操勞,席無暇暖。因其領導有方,成績顯著,深受僧衆擁護,被推選爲南普陀寺第十屆方丈。
1989年10月8日(農曆九月初九日)南普陀寺隆重舉行了妙湛和尚晉山升座法會。
目前,該寺在妙湛老和尚住持下,佛殿香煙缭繞,法務興隆。在對外開放中,國內外香客與遊人,絡繹不絕。不但巳成爲閩南佛教中心,而且是我國東南沿海城市對外交往的一個重要窗口和旅遊勝地,被國務院列爲國家重點保護單位。
(2)複興廈門佛教:在十年浩劫中,廈門佛教一度停止活動。佛寺多被外單位占用,僧人多被迫離寺還俗,直~1979年政府有關部門始重新落實宗教政策。妙湛法師被選爲廈門市政協委員,他向政協提案,政府始陸續處理,:將被外單位占用的佛寺歸還佛門管理。但大部分佛寺因年久失修,已破損不堪。妙湛法師于是接受海外華僑僧宏船、廣馀、妙華等法師的委托、代理重建萬石蓮寺,虎溪岩寺、天界寺、鴻山寺、普光寺(又稱金雞亭寺)等名刹。妙老親臨工地督促, 日夜操勞,經過幾年的擘劃和施工,終使廈門原有破舊的佛寺,再現新姿。妙湛法師還在每年農曆十二丹初八日——佛成道曰,爲要求皈依佛門的信衆,授“叁皈依”儀式,使他(她)們正式成爲在家的佛教徒/以續佛慧命,;壯大了廈門佛教隊伍,爲複興廈門佛教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3)恢複閩南佛學院;妙湛法師除了振興南普陀寺,使該寺名列全國佛教名刹外,;還爲恢複閩南佛學院,夙興夜寐,廢寢忘餐,使閩南佛學院成爲我國現存曆史最久規模最大的佛教高等學府,引起寰宇佛教界的矚目。
閩南佛學院創辦于1925年,~1937年因中日戰爭爆發而停辦。在這十二年間,共培養出二百多名畢業僧÷後由第六任方丈塊然與前教務主任大醒複辦閩院,但因經濟困難中途停辦,只結業了二十五名·學僧。後再由第七任方丈會覺複辦閩院,招生二十四名學僧,也因經濟無援而中途辍學@。
自從黨的宗教政策落實以來,閩南佛學院複院,也成爲海內外佛教徒的要求之一。1984年,妙湛法師倡議恢複閩南佛學院,得到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的支持,並親題“閩南佛學院”匾額,又得新加坡宏船法師的贊助,並獲得廈門市人民政府的批准,于同年10月籌備複院。1985年5月17日,在廈門南普陀寺舉行複院暨開學典禮,院長妙湛法師在會上向與會者報告了籌備複辦閩南佛學院的經過,省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和其他來賓也發表講話。來廈省親的新加坡廣平法師參加了典禮,並代表宏船法師表示熱烈祝賀。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以及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佛教團體,發來了賀電或賀函。
妙湛法師爲提高閩院的教學質量,多方聘請對佛學研究有素,造詣精深的老法師和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講課。該院設男衆部與女衆部。男衆部設于南普。陀寺,女衆部分設于萬石蓮寺(芷科班和預科班)、天界寺(養正院)。學製訂爲::養正院二年,預科班二年,正科班二年。學生來自黑龍江、吉林、遼甯、甘肅、甯夏、陝西、貴州、四川+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等省、·自治區和香港。通過入學考試、擇優錄取。開設課程;除與佛教有關的“經√律,論”及中、印佛教史外,還設有中國哲學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以及政治、語文、英語、書法,勞”動等課。
妙湛老和尚爲了將閩院的教學與研究結合起來,多出成果,于1989年出版與發行了《閩南佛學院學報》,作爲全院師生教學與研究的陣地,發揚了該院在二十年代辦期刊的優良傳統。目前,全國佛學院辦學術專刊的學報,閩院還是首創的。從1989年~1991年上半年,總共出版了五期的學報。刊登的有些論文被國內的《法音》與《臺州佛教通訊》及香港的《內明》與《香港佛教》等期刊轉載。于此可見該學報刊登文章的質量是不同凡咆的。
在妙湛法師主持的閩南佛學院,自1985年複辦以來,巳培養出兩班預科班時畢業僧(尼),他(她)們有的走上管理寺廟的崗位,有的考入正科班深造。複辦六年來還培育出二班正科班畢業僧(尼),計99人,·他(她)們有的作爲師資培養,有的推薦到廈門大學繼續深造,有的安排在市佛教協會工作,有的擔任寺庵執事。總之,閩院複辦後在短促的六年中,能在教學上取得豐碩的成果,確是令人歡喜贊歎的13,與東南亞佛教關系妙湛和尚嗣會泉法師爲法子(由宏船于1984年回廈門拜谒會泉大師塔墓時 耐:參考書目
①見《會泉大師圓寂二十周年紀念刊)
②見《會泉大師全集)
⑧見《會泉大師簡譜,
④見《廈門文史資料)第六輯
⑤⑥⑦《會泉大師圓寂二十周年紀念刊)
⑧見(宗教詞典)⑨⑩@@見《會泉大師圓寂二十周年紀念刊)
⑩見(會泉大師簡譜)
@見《會泉大師圓寂二十周年紀念刊)
⑩見《宏船長老傳略)
⑩見《法音,1984年第8期
⑩⑩見《宏船長老傳略》
⑩見《廈門日報》1983年6月27日與1987年0月27日
⑩見《廈門日報》1986年12月13日
@見《法音)1991年第1期 :
@@見(宏船長老傳略)
@見《廈門文史資料》第六輯
@見《廈門日報》1985年5月18日
@見《閩南佛學院學報》第3期
《會泉大師及其門下在閩南和東南亞佛教界的地位和貢獻(陳全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