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其是在厦门拜谒其师重兴的祖庭尸虎溪岩寺与万石莲寺时,代其师传法给妙湛大和尚。他还在海外筹集折合人民币一千多万元,帮助重建闽南部分名刹及纪念塔墓等佛教文化事业⑩。
1985年6月,随着泰国公主诗丽蓬到新加坡访问宏老之后,泰国副僧王率队莅临主持万佛塔奠基大典。1985年12月,泰国国王蒲眉蓬陛下御赐宏者为尸华僧大尊长”,并授于爵扇。此系泰皇首次御赐最高法号给外国高僧。
1990年12月25,日,宏老示寂后,中国佛教协会致唁电称:“宏老生前为恢复中,新两国佛教之间的友好关系,.支持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对闽南佛教事业的贡献
(1)协助会泉创办万石莲佛学社;1927年,会泉住持南普陀寺三年期满告退,常住虎溪岩寺,创设楞严学会,并改建万石莲寺为净土道场。1933年,会泉就万石莲寺开设佛学研究社,学员有闽,粤,台三省籍计五十多人参加,济济一堂。时宏船已由侍者升为监院,网维寺务,备极辛劳,以使会泉能够专心讲学,培育僧才。时太虚大师住持南普陀寺,给他书一联以赠,句云: “海上有山森万石,人间度世仗宏船。”将万石与宏船之名,巧嵌于联语之中,盖太虚大师早巳知其为法器矣!⑩。
(2)对闽南佛教事业的重光;
1983年6月27日,新加坡宏船法师率领的19人代表团来厦访问时,表示要负责重建万石莲寺,虎溪岩寺和闽南佛学院的经费。1987年10月28日,宏船法师率领新加坡佛教界一行18人来厦访问,与厦门佛教界人士商讨了有关修建佛寺等事宜⑩。分述于下:
(1)赞助复办闽南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是我国南方的佛教高等学府,在国内外享有声誉,已停办了四十多年。宏船长老关心国内佛教教育事业,在他大力赞助下,并得各方人士的配合,于1985年5月17日正式恢复。
(夏)集资赞助漳州南山寺建造“佛乘和尚塔墓”:世界佛教僧伽联谊会副会长,新加坡佛教联合会主席释宏船法师等人集资;于1986年在漳州南山寺丹霞山麓建成一座“佛乘和尚塔墓”。佛乘和尚1875年为漳州南山寺住持,长期为复兴闽南佛教努力,被誉为“闽南佛教祖师”,现今其弟子,后裔遍及东南亚佛寺,在南洋佛教界享有盛名@。
(Ⅱ)赞助修建万石莲寺:万石莲寺原为会泉大师住持的道场。1984年,宏船长老由新加坡来厦拜谒万石莲寺时,擘划将原有的山门,三圣殿、法堂、念佛堂,斋堂,功德堂,僧舍等建筑群修葺一新,并加布置会泉大师纪念堂,于1986年举行修建落成典礼。
(Ⅳ)筹资赞助重建泉州承天寺:承天寺为泉州的三大名刹之一。宏船法师早年曾在承天寺卓锡,于1983年回到泉州,看到祖庭凋弊,发愿重修。其弟子何惠忠先生慷慨解囊独力承担第一期工程的一切费用。从1984年暮春破土动工,经过五年多的动员搬迁和紧张施工,第一期工程已告完成,于1990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六日)举行了重建落成暨开光典礼,盛况空前。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庆典致辞祝贺。他说,泉州承天寺为闽南千年古刹,近代高僧弘一、性愿法师都曾在该寺讲经办学。承天寺与宏船老法师有着特殊的因缘,宏老的师父会泉大师曾长期在此住持庄严殿宇,弘法利生、成绩卓著。.宏老本人早年也曾在此驻锡,今天承天寺得以修复又仰仗他的德望。多年来宏船老法师为促进中、新友好,支持我国佛教事业和建设事业倾注心力,辛勤耕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宏船法师也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V)赞助重建虎溪岩寺:
虎溪岩寺相传为唐代陈俦所建,有“虎溪夜月”景观,为厦门佛教名刹,是会泉法师早年住持的道场,已荒废三十多年。1984年,宏船法师从新加坡来厦访问,见祖庭凋弊,发愿重建。在宏船长者赞助与妙湛和尚擘划、开正法师负责基建下,大雄宝殿,弥勒殿、印月楼(会泉法师纪念堂),寺务楼,僧舍楼、斋堂等建 誉与日俱增。每期法会,人山人海,筑群巳拔地而起,棱层洞与伏虎洞也修葺 山之名,男女老幼,无人不知,于是满一新。 加坡,法缘殊盛。以是因缘,历年来得
3,对东南亚佛教事业的贡献
护法之支持,先后扩建了大悲殿、赴东南亚游化弘法楼,甘露戒堂、藏经楼,方丈楼、客
1938年5月间,日本侵略军攻占厦门前 楼,修身院等。并美化四周环境,恢夕,宏船长老(以下简称宏)随其师南渡新加坡。先游化仰光、印尼、槟城等地传教。1940年会泉大师回驻新加坡,驻锡普陀寺,并在转道和尚创建之普觉禅寺共建大悲法会,祈祷世界和平。时转道和尚因普觉禅寺传继无人,谋于会泉大师,欲付法给宏老。因宏老念及其师嗣法雪峰喜宗上人,于佛化老人为法敬,早有法系因缘,故乃嗣法于普觉禅寺转道和尚。
1941年(会泉大师简谱作1942年),会泉大师建妙香林寺于槟城,伽蓝设计规制,一依禹域遗风。凡所擘划,皆宏老之力。1943年,会泉大师示寂于妙香林寺,宏老继任住持,法缘日盛@。
4、宏船长老振兴新加坡普觉寺
1947年,宏老应新加坡普觉寺,普陀寺,龙山寺,居士林与中华佛教会联名敦请南下新加坡至光明山住持普觉寺。
宏老初进光明山时代,其地可谓僻处山陬,荒凉无比。仅有大殿一座,及前庭一座僧舍小殿。四周为蔓草丛生之旷野,坟冢累累,橡林深深,行人罕至。宏老接任住持后,农禅并重,开荒垦耕,种花生、蕃薯以自供。另一方面则大力宣传佛法,广结善缘,发起大悲法会,为民植福消灾。宏老又于每年择定吉日,至普陀寺、居士林等处,巡回开坛,宣讲《金刚经》,《心经》,《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晶),《阿弥陀经》、《地藏经》,(大乘起信论》等经论。并组织诵经组,培植教化,忘却疲倦。宏老福根深厚,声
三,会泉之法嗣妙湛法师在佛教界地位及其贡献
1、妙湛和尚简介
妙湛和尚(1910年一),辽宁省东沟县人。俗名褚永康。1933年毕业于安东县立师范学校。曾任过小学校长。1939年在辽宁省风城县双泉寺依进修老和尚落发为僧。翌年赴北京拈花寺受具足戒。后至山东省青岛湛山寺佛教学校,依伐虚老和尚学习天台教观。1942年到江苏扬州高曼寺从来果和尚学禅多年。他教宗天台,行在禅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1957年来厦以后,深受四众弟子爱戴,翌年便被选为监院。在十年浩劫后,振兴南普陀寺,复办闽院,成绩卓著,声誉远播海内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州涌泉寺方丈、厦门市政协委员,厦门市佛教协会会长,厦门南普陀寺方丈,闽南佛学院院长,虎溪岩寺和万石莲寺住持等十多个职务。
2、对闽南佛教的贡献
(1)振兴厦门南普陀寺:妙湛和尚在“文革”前是南普陀寺监院。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冲击下,南普陀寺一度停止宗教活动,留下来的僧侣只有10人,也皆转到“南普陀寺管理委员会”去当职工。妙湛法师被安排去当小卖部主任。到1979年党的宗教政策落实后,妙湛法师始被恢复南普陀寺监院的职务。
妙湛法师面对当时寺宇破旧不堪,四。大天王像及十八罗汉像被毁,寺僧寥寥无几,后继乏人,内心万分悲痛,但这激发了他认识到“庄严国土,续佛慧命”是每一个僧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因而他身处于佛法衰微之际,以振兴南普陀寺为己任。在全寺僧众的支持和海内外佛门弟子的赞助下,他首先将年久失修的四天王殿重建,香港居士信徒白彩华独资捐塑四天王像,以恢复旧观,妙老还将原有的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功德楼、海会楼、钟楼和鼓楼,兜率陀院,阿兰若处等殿宇修茸一新,并新建了两座山门和一千多米长的围墙,普照楼、方丈楼、侍者楼、执事楼、法师楼、规模庞大的上客堂、闽南佛学院教学楼和师生宿舍楼,苏亭、衡用亭,庐山亭(此三亭为侨胞苏宗泮捐-建)、景峰与喜参两位和尚的塔墓(广洽与广净法师捐建)、太虚纪念塔与太虚图书馆、:普同塔等建筑群,以及正在兴建的中医义诊楼和佛教协会办公楼,与由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居士捐资创建的具有世界水平设施的佛教大禅堂等浩大工程。
在妙湛法师的擘划下,寺院的殿堂楼阁亭塔,错落有序,依山势接踵而上,气势雄伟。两廊依次直贯,左右楼房,布局匀称。殿宇雕龙画栋,飞檐翘角,绿瓦琉璃,金碧辉煌,造型优美,含有古宫殿式建筑与现代化楼房风格的特点·。寺门前有一放生池,再前为莲花池。池之前为围墙连结东西两侧之山门,是1985年新建的,均以白色花岗石精雕后砌成的,为牌楼式造型,巍峨壮观,两.山门顶均镌有“鹭岛名:山”匾额,,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两山门框分别题刻着“喜瞻佛刹连黉舍、饱听天风拍海涛”与“广厦岛连沧海阔,大心量比五峰高”的联句,均为佛教学者、书法家虞愚教授撰写。整座寺宇掩隐于层峦叠翠之间,显得十分古朴幽雅。
妙湛法师还经常为福建各地寺庵教徒传戒,使他(她)们成为正式佛教徒,以续佛慧命。他既要接待国内外佛教团体,又须关心寺务和闽院院务,日夜操劳,席无暇暖。因其领导有方,成绩显著,深受僧众拥护,被推选为南普陀寺第十届方丈。
1989年10月8日(农历九月初九日)南普陀寺隆重举行了妙湛和尚晋山升座法会。
目前,该寺在妙湛老和尚住持下,佛殿香烟缭绕,法务兴隆。在对外开放中,国内外香客与游人,络绎不绝。不但巳成为闽南佛教中心,而且是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和旅游胜地,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2)复兴厦门佛教:在十年浩劫中,厦门佛教一度停止活动。佛寺多被外单位占用,僧人多被迫离寺还俗,直~1979年政府有关部门始重新落实宗教政策。妙湛法师被选为厦门市政协委员,他向政协提案,政府始陆续处理,:将被外单位占用的佛寺归还佛门管理。但大部分佛寺因年久失修,已破损不堪。妙湛法师于是接受海外华侨僧宏船、广馀、妙华等法师的委托、代理重建万石莲寺,虎溪岩寺、天界寺、鸿山寺、普光寺(又称金鸡亭寺)等名刹。妙老亲临工地督促, 日夜操劳,经过几年的擘划和施工,终使厦门原有破旧的佛寺,再现新姿。妙湛法师还在每年农历十二丹初八日——佛成道曰,为要求皈依佛门的信众,授“三皈依”仪式,使他(她)们正式成为在家的佛教徒/以续佛慧命,;壮大了厦门佛教队伍,为复兴厦门佛教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恢复闽南佛学院;妙湛法师除了振兴南普陀寺,使该寺名列全国佛教名刹外,;还为恢复闽南佛学院,夙兴夜寐,废寝忘餐,使闽南佛学院成为我国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佛教高等学府,引起寰宇佛教界的瞩目。
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1937年因中日战争爆发而停办。在这十二年间,共培养出二百多名毕业僧÷后由第六任方丈块然与前教务主任大醒复办闽院,但因经济困难中途停办,只结业了二十五名·学僧。后再由第七任方丈会觉复办闽院,招生二十四名学僧,也因经济无援而中途辍学@。
自从党的宗教政策落实以来,闽南佛学院复院,也成为海内外佛教徒的要求之一。1984年,妙湛法师倡议恢复闽南佛学院,得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支持,并亲题“闽南佛学院”匾额,又得新加坡宏船法师的赞助,并获得厦门市人民政府的批准,于同年10月筹备复院。1985年5月17日,在厦门南普陀寺举行复院暨开学典礼,院长妙湛法师在会上向与会者报告了筹备复办闽南佛学院的经过,省市有关部门的代表和其他来宾也发表讲话。来厦省亲的新加坡广平法师参加了典礼,并代表宏船法师表示热烈祝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以及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佛教团体,发来了贺电或贺函。
妙湛法师为提高闽院的教学质量,多方聘请对佛学研究有素,造诣精深的老法师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讲课。该院设男众部与女众部。男众部设于南普。陀寺,女众部分设于万石莲寺(芷科班和预科班)、天界寺(养正院)。学制订为::养正院二年,预科班二年,正科班二年。学生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宁夏、陕西、贵州、四川+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和香港。通过入学考试、择优录取。开设课程;除与佛教有关的“经√律,论”及中、印佛教史外,还设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以及政治、语文、英语、书法,劳”动等课。
妙湛老和尚为了将闽院的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多出成果,于1989年出版与发行了《闽南佛学院学报》,作为全院师生教学与研究的阵地,发扬了该院在二十年代办期刊的优良传统。目前,全国佛学院办学术专刊的学报,闽院还是首创的。从1989年~1991年上半年,总共出版了五期的学报。刊登的有些论文被国内的《法音》与《台州佛教通讯》及香港的《内明》与《香港佛教》等期刊转载。于此可见该学报刊登文章的质量是不同凡咆的。
在妙湛法师主持的闽南佛学院,自1985年复办以来,巳培养出两班预科班时毕业僧(尼),他(她)们有的走上管理寺庙的岗位,有的考入正科班深造。复办六年来还培育出二班正科班毕业僧(尼),计99人,·他(她)们有的作为师资培养,有的推荐到厦门大学继续深造,有的安排在市佛教协会工作,有的担任寺庵执事。总之,闽院复办后在短促的六年中,能在教学上取得丰硕的成果,确是令人欢喜赞叹的13,与东南亚佛教关系妙湛和尚嗣会泉法师为法子(由宏船于1984年回厦门拜谒会泉大师塔墓时 耐:参考书目
①见《会泉大师圆寂二十周年纪念刊)
②见《会泉大师全集)
⑧见《会泉大师简谱,
④见《厦门文史资料)第六辑
⑤⑥⑦《会泉大师圆寂二十周年纪念刊)
⑧见(宗教词典)⑨⑩@@见《会泉大师圆寂二十周年纪念刊)
⑩见(会泉大师简谱)
@见《会泉大师圆寂二十周年纪念刊)
⑩见《宏船长老传略)
⑩见《法音,1984年第8期
⑩⑩见《宏船长老传略》
⑩见《厦门日报》1983年6月27日与1987年0月27日
⑩见《厦门日报》1986年12月13日
@见《法音)1991年第1期 :
@@见(宏船长老传略)
@见《厦门文史资料》第六辑
@见《厦门日报》1985年5月18日
@见《闽南佛学院学报》第3期
《会泉大师及其门下在闽南和东南亚佛教界的地位和贡献(陈全忠)》全文阅读结束。